内容简介
在中医临床中,中药的剂量往往关乎治疗的成败,颇受医者重视,剂量也往往被视为“不传之秘”。仝小林教授以此为切入点,其负责的国家973课题将重点研究 中药量效关系。日前,邀请全国著名中医临床学者汇集北京,进行探讨,内容与中医临床实践联系密切,指导性极强,受到学界关注,成为当前讨论的热点话题。
作者简介
仝小林,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医院副院长,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糖尿病研究联盟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方药量效研究分会主任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系第一完成人)2项。承担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任首席科学家。
目录
方药用量探源
中药方药临床用量的历代变化(傅延龄)
常用中药临床用量2000年流域(傅延龄)
专家用量经验
经方合理用量的临床应用体会(仝小林)
经方大剂量应用实践(张炳厚)
儿科中药量效关系研究(马融)
李东垣方临床应用举隅(李发枝)
量效关系探讨
经方用量漫谈(黄煌)
中药治疗重度黄疸型肝炎的量效关系研究(汪承柏)
论方药的服用量(傅延龄)
从量效关系谈辨证、辨病、审因(仝小林)
方药量效关系在慢性乙型肝炎分阶段、多层次论治中的应用体
会(池晓玲)
麻杏甘石汤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量效关系研究思路与方法(马融)
用量策略实践
从临床谈经方用量策略(仝小林)
重剂经方治疗急危重疑难病证经验探索(李可)
柴胡桂枝汤治疗三焦病症的思想(姜良铎)
浅谈咳嗽六经辨治思路(李赛美)
精彩书摘
一个理想的药物用量应该是获得最大疗效,而不良反应又比较小的量。因此,如何阐明中药的量效关系或者是量度关系,寻求临床最佳用药剂量,是提高中药临床疗效的一个重要方向和课题。
一、儿科量效关系的复杂性
儿童与成人比较,不仅是因为儿童体重轻一点或者年龄小的问题,儿童不能简单看成是成人的一个缩影,他与成人相比较,有很多自身的生理和病理特点。谈到中药量效方面,儿童跟成人比较也就显得更为复杂。比如说,年龄越小的儿童,临床中药用量的相对用量会比较大。同一年龄的儿童体重相差有的时候会悬殊很大,这样也会导致药物用量有许多不同的地方。特别是儿童越小,在服药过程中浪费得越多,这样就给我们测算他的实际用量带来了困难。传统中药一天喝到两到三次,而儿童给药,有时候需要通过多次频服的方法。
由于伦理等多种原因,在儿童身上开展大剂量的研究比较困难。《药典》在中药用量方面也没有一个针对儿童的明确规定。目前教科书上关于儿科用量的描述与实际临床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中药量效关系在儿科方面的研究,就显得更为困难。
二、儿科量效关系研究的关键问题
1.饮片质量
要规范中药饮片的质量。因为不同产地,不同采集时间的中药饮片,它的有效成分是不同的。道地药材与非道地药材,野生品种与栽培品种之间的质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再加上炮制加工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临床用量上就产生了比较大的区别,导致了中药用量的复杂性。但是,儿童中药临床用量的正式规定里并没有明确说明,因此,首先就要开展儿童中药用量和药效的研究,要规范饮片质量,否则难以评价药物的量效关系。长期以来,部分中药材的质量有下降的趋势,但是GAP种植、GMP生产等保证措施的广泛应用,给中药饮片质量的生产提供了保证,应该说现在的中药质量比以前更有保证了。
2.煎煮工艺
应该加强在煎煮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长期以来,汤药还是最受老百姓欢迎的,也是临床大夫用的最多的。之所以用的最多,因为容易吸收,起效快。但是,也存在另外一个问题,它在煎煮过程中受很多因素干扰,比如说,浸泡时间、煎煮器皿、火力大小、煎煮的时间和次数等等,都没统一的规定和标准可循,这样就导致同质量的复方汤剂有效成分析出的不同,造成临床疗效容易出现差异。因此,规范中药煎煮方法是量效关系相关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的基础,也是实现研究结果可重复性的前提。可以说寻求一种合理、规范的中药煎煮方法,对提高临床疗效,推动中医现代化、标准化具有重要意义。
3.饮片调剂
在临床上,在饮片的调剂过程中,也存在有些不一致的地方。比如说,药物称量或者分装是粗放的,它的经济性和准确性就比较差,每副药的剂量有时候会相差很多。即使称量比较准确的时候,也存在着一些不准确的因素。这样患者实际服用的药物剂量可能与医生开的处方之间就相差很多了,这也导致量效评价的不一致性。目前国内推广实施的中药小包装,可以说初步解决这个问题了。
……
前言/序言
方药量效关系名医汇讲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方药量效关系名医汇讲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