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查斯特罗博士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大师,他曾经持续多年写作了"保持心理健康"的系列专栏,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和超凡的智慧,向大众读者轻松漫谈种种日常心理。
本书汇集了约瑟夫·查尔斯罗多年来对日常心理健康的研究心得,趣味浓厚且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本书自出版后,在美国风行一时,长销不衰,当时是林语堂首荐给每一位中国人的励志经典。
读靠谱心理学,远离抱怨的世界,重新拥抱正能量的自己!
如何摆脱抑郁的情绪?如何妙用心智的力量?如何找到快乐的秘诀?美国心理学大师教你做快乐的自己。每天读一篇,和心灵对话,让你远离负面情绪,时刻保持正能量。本书自面世以来,风靡全球,长销不衰,连续数年,一版再版;是一本实用、暖心的枕边心理学读物,也是林语堂推荐给每一位中国人的心理励志经典。
Part 1 持续快乐的秘密
1. 快乐的艺术
2. 心理健康的标准
3. 常态的心理
4. 你害怕什么
5. 恐惧贯穿人的一生
6. 你是过抑者,还是过纵者
7. 高潮的情绪
8. 情绪的约束与放纵
9. 你有储存的精力吗
10. 如何填补你心灵的缺憾
11. 如何制止你的怒气
12. 情结造成的悲剧
13. 坚强意志的养成
14. 睡眠的艺术
15. “盛在瓶里的光辉”
16. 破除抑郁的魔咒
17. 排除忧虑的情结
18. 强硬外表之下
19. 你不要太神经过敏了
20. 静寂的乐园
21. 恬静的生活
22. “人贵自知,让别人去卖弄聪明吧”
Part 2 开启心灵的钥匙
1. 假如你是一个犯人
2. 蒙蔽双眼的成见
3. 每个人都是演员
4. 为什么你要咒骂
5. 为什么我不能做得更好
6. 你讨人厌吗
7. 你是一个守财奴吗
8. 为什么你要喝咖啡
9. 你上进吗
10. 你的记性差吗
11. 你容易被骗吗
12. 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重视
13. 堂表亲可以结婚吗
14. 你自卑吗
15. 我们是由内分泌所支配的吗
16. 你会为梦烦恼吗
17. 依赖性有医治的方法吗
18. “差不多”的人究竟是什么毛病
19. 你需要监视者去抵抗诱惑吗
20. 偷盗是一种最普通的不诚实行为
21. 为什么会有骗子
22. 你绝对不会被骗吗
23. 你很难成为一个精确的见证人
24. 远离歇斯底里
Part 3 妙用心智的力量
1. 夸大的习惯犹如吃麻醉剂
2. 你的好奇心胜过恐惧感吗
3. 行为的背后
4. 看魔术的快乐
5. 注意力与开小差
6. 有人注视你时,你能感觉到吗
7. 心情与工作的关系
8. 最佳工作状态
Part 4 善待怪特的性情
1. 情结是怎么回事
2. 当你饥饿的时候
3. 当你感觉疲倦的时候
4. 失眠时的心理
5. 气候与人生
6. 养成的愚笨
7. 收集的怪癖
8. 心理疾病和心理治疗
9. 星期五和13号
10. 为什么向右转
11. 为什么迷路时你总是打转
12. 你能同时做两件事吗
Part 5 摆脱抑郁的方法
1. 令人不解的失败者
2. 情结的治疗
3. 一个难驾驭的女儿
4. 性别感觉的过敏
5. 怎样诊治神经衰弱
6. 自贱的情结
7. 一个家庭的冲突
8. 冤枉造成的悲剧
9. 心理的注射治疗法
10. 家庭心理学
11. 下意识与习惯
12. 社交中的胆怯
13. 如何战胜恐惧
14. 不易克服的神经
15. 心理病
Part 6 体会美的神秘
1. 外表美的人内在也聪明吗
2. 美丽的代价
3. 表现个性的服装
4. 红唇心理学
5. 颜装的巧妙
Part 7 感受游戏的心理
1. 游戏中的冒险心理
2. 谈粉丝
3. 孤独与好群
4. 网球与个人的性情
5. 谈休养
Part 8 察己与识人之道
1. 看相
2. 你了解自己吗
3. 陌生人和熟识者如何评价你
4. 字如其人吗
5. 由照片看人的可靠性
6. 英美人的谈资
Part 9 职业的选择和保持
1. 你适合社交,还是适合机械工作呢
2. 劳心与劳力
3. 你的才能高于你现在的工作吗
4. 如何战胜你的缺憾
5. 每天工作能力的高峰与低谷
6. 如何减少无用功
7. 无人知道的秘密
8. 集中注意力的阻碍
9. 大人物和大事业
10. 你觉得难的事便是难事吗
11. 刺激与行为
快乐的艺术
你可能会问,有所谓快乐的艺术吗?如果你的意思是指一种具体确定的艺术,如画两张画或制造一辆汽车,或者是一种最普通的技术,比如写字或制作广告,那就是没有的。如果你的意思是指一种很普通的艺术,如赚钱的艺术,或组织的艺术,或教育人的艺术,那么,答案就很明确了。又如果你的意思是指一种广义上的艺术,如与人结交的艺术,或思考的艺术,或高尚生活的艺术,那么,答案则是完全肯定的。
我们平常所说的艺术家,是指能够凭借艺术而生活的人;而一个真正的生活艺术家,要能够以他的生活作为艺术生活的典范,这种艺术是任何人都可实行的。而保持快乐的艺术,就是这种艺术的核心。
人类的导师,就是要用最有价值的方针,引导一般人达到快乐美满的状态。当然,现在这还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对此没有确定的答案。
当你的心智或情感作用于你全身各部分,使之得到调和时,或你心中感觉到十分自由而了无牵挂时,你就会感觉快乐。有些事与身体各部分产生冲突的话,就会扰乱你日常的快乐,就像疲倦使你变成耗光了油的机器,慢而颠簸地走到第二个加油站;发生阻碍,也会妨碍你快乐。此外还有烦闷,是种种不快的原因的其中一种。
小烦恼常常是大烦恼的导火线。当大家都疲倦的时候,小约翰和大贞安无谓地喧闹,让母亲也变得更加苛刻,专门挑人的毛病,父亲也Cl出怨言,喋喋不休……全家好像正在经历一场暴风雨。晚餐之后,大家的身心都恢复清爽,小约翰便紧伏在母亲膝上,听他最喜欢的故事,母子两人都感觉快乐。贞安看见父亲口里正含着一支烟管,便同他谈论有关夏季外出游玩的事情。
如果快乐的艺术仅限于短时期,就是一种残缺不全的艺术。小约翰正在很快乐地玩耍,替他的一队小兵组建俱乐部,突然一个大孩子走过来戏弄他,抢他的钉子,就使他不快乐了;贞安正在很快乐地预习她的功课,刚觉得勉强可以应付考试,忽然一个大学的知己跑来闲谈了半天,就使她不快乐了;父亲也很快乐地在他的办公室里,但因为第一个未到的电报悬着不安,再加上打鱼的时期还没有过去,现在还不能确定去北方,于是他不快乐了;母亲在街上买东西的时候,本来很快乐,但是在店铺里耽搁太久了,过马路时又碰到了红灯,而且她遇到安太太开车路过,没有叫她搭便车回家,于是她就不快乐了。
我们如能在小事上懂得快乐的艺术,就可以作为许多大事的指导。我们精神上的烦恼,以及心理上的耗费,并非因为所遇的困难本身,而是因为我们把情绪消耗在了错处。工作时过于急躁是一种习惯;而能以镇静的态度来工作,则又是一种习惯。你不能用拳打脚踢把烦恼赶走,你必须习惯镇静,从容工作,而后烦恼就会不攻自退。快乐没有标准的指南,除非你自己创造一个。此种指南不是指路牌,而是一种习惯的养成,以规划将来的生活。这是一种很不易捉摸的艺术,每当你觉得要捉住时,它每次都逃跑了。成功也不能衡量你的快乐,有许多伟大的成功,却在快乐的艺术上完全失败。杂志上面所炫耀的大照片,以及所载的成功故事,很少能代表真实的情形。如果你知道实情,恐怕你也不想和他们调换处境了。
……
这本书的文字带着一种令人安心的温度,读起来像是在和一个经验丰富、见解深刻的朋友进行深入的交谈。它没有那些故作高深的理论术语,也没有空洞的口号式鼓励。相反,作者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层层剖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细微的、常常被忽略的心理活动。我特别欣赏它对“积极情绪”的探讨,它没有简单地将快乐等同于“想开点”,而是深入挖掘了那些真正能带来持久满足感和内在平静的因素,比如心流体验、人际联结的深度,以及面对不完美时的自我接纳。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很多困扰已久的小情绪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不再是盲目地抗拒它们,而是学会了如何与它们共存,甚至从中汲取力量。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收获是,它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论,教人如何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构建起属于自己的、坚固的心理韧性。它不是那种读完后扔在一边就束之高阁的书,而是那种会时不时翻开,重新审视自己生活状态的工具书。那种感觉,就像是找到了一个靠谱的心理导航仪,让你在迷茫时知道该往哪里走。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结构非常巧妙,它仿佛为你绘制了一张通往内心世界的详细地图,每走一步,都有清晰的指示和恰到好处的提示。我惊喜地发现,作者在阐述复杂的心理学概念时,大量使用了生活化的比喻和鲜活的案例,这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学术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和吸收。我尤其被其中关于“认知偏差”的那几个章节所吸引,作者用非常细腻的笔触,揭示了我们大脑中那些自动驾驶的思维陷阱是如何悄无声息地影响我们的决策和幸福感的。与市面上其他同类书籍不同的是,它极少进行道德评判,而是专注于提供洞察和选择权。它没有告诉你“你必须怎么做”,而是引导你“你可以如何观察和调整”。这种去中心化的叙事方式,极大地尊重了读者的主体性,让人感到是被赋能而非被说教。每一次阅读体验都像是一次自我对话的深入,那些曾经模糊不清的内心活动,都被精准地命名和定位了。
评分初读此书时,我感到一种知识的洪流涌入,但很快,我发现作者设置了非常清晰的阅读节奏。每一个章节的过渡都衔接得天衣无缝,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从一个基础概念跳跃到了更深层次的应用层面。我特别喜欢它探讨“意义感”的部分,它将个体层面的情绪管理,巧妙地延伸到了人与社会、人与更大命题之间的关联。这使得我对自身幸福的理解不再局限于小我的得失,而是拓宽到了如何成为一个更有贡献感的人。这种层次感的构建,是很多心理学普及读物所欠缺的。读完后,我做了一个小小的实验,采纳了书中建议的某种“积极行动”,仅仅持续了一周,效果就非常显著——我的睡眠质量得到了改善,对日常工作的焦虑感也大幅降低。这本书的实践性是极强的,它不仅告诉你“是什么”,更细致地告诉你“怎么做”,而且是那种你可以立刻在下个五分钟内开始执行的步骤。
评分坦白说,我带着一点怀疑的态度打开这本书的,因为市面上关于“幸福”的书籍太多了,很多都流于表面,读完后除了感觉一阵短暂的亢奋,对实际生活毫无改变。然而,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预期。它的专业性体现在其严谨的理论基础,但它的可读性又来自于作者对人性深刻的洞察。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非常坦诚地讨论了“痛苦的价值”。它没有鼓吹一种虚假的、无痛的乐观主义,而是承认了生活中的挫折和负面情绪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重构我们与这些经历的关系。这种成熟、不回避问题的态度,反而让我更愿意接受书中的建议。它教会了我如何去“设计”一段高质量的休息时间,如何识别那些窃取我专注力的隐形小偷,以及如何通过微小的、可测量的习惯改变,积累出宏大的心理进步。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的是“工程学”而非“炼金术”的视角来看待快乐。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极其冷静而富有条理,像一位技艺精湛的工匠在打磨一块璞玉。它避免了情绪化的煽动,所有的论点都建立在扎实的观察和逻辑推理之上,这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到极大的信服力。我注意到,作者在处理那些宏大议题,比如“如何面对生命中的不确定性”时,并没有提供任何“万灵药”,而是提供了一系列“工具箱”。比如,书中对“预期管理”的分析尤为到位,它揭示了大多数失望都源于我们对未来模糊的、不切实际的假设。通过这本书,我学会了将我的期望“具体化”和“量化”,这极大地减少了我的挫败感。全书的语言保持了一种罕有的平衡:既有学理上的精确性,又不失文学上的美感和对人性的温情。它不是那种读完让你感觉“世界真美好”的盲目乐观,而是让你确信“即使世界很复杂,我也有能力应对”的扎实底气。这本书更像是一部关于自我构建的指南手册,实用到让人想推荐给所有正在努力生活的人。
评分书的质量很好,值得阅读,京东自营,赞
评分不像正版 没有包装袋 一般吧 不是很好
评分感觉不错,还没仔细阅读!
评分好
评分不错,快递很给力,书的质量也很好,慢慢读,希望有所收获
评分靠谱,心情不好的人看看,很有用
评分不错,快递很给力,书的质量也很好,慢慢读,希望有所收获
评分不错,快递很给力,书的质量也很好,慢慢读,希望有所收获
评分可以让自己多一点快乐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