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1996年3月,美国联邦调查局特工谢尔曼驱车前往亚力克站报到。
亚力克站是中央情报局的第1个“虚拟”情报站,在组织结构图上,这个站点被标为“恐怖分子资金链”,隶属于中情局反恐中心。实际上,它的工作就是追踪一个人的活动——奥萨玛·本-拉登。
亚力克情报站已经搜集了35卷有关本·拉登的资料,这35份卷宗描绘了一个以救世者自居的亿万富翁。他出身的家族规模庞大且极具影响力,与沙特王国的统治者关系密切。他自己也因为在阿富汗发动反对苏联入侵的“圣战”而名声大噪。
1996年8月,本-拉登在阿富汗的一个山洞里向美国宣战。之后的时间里,谢尔曼独自一人继续对他进行调查。谢尔曼绘出了基地组织的网络分布图,他发现组织的很多同伙都和美国有关,他断定这是一个以摧毁美国为宗旨的国际恐怖组织。可是,当谢尔曼想与上级讨论此事时,上头却连个电话都不回。
无人理睬的谢尔曼,只能独自思索那些日后每个人都会去想的问题:这个组织从何而来?它为什么单单选择攻击美国?怎样才能阻止它?
他就像是一个观察着载玻片的实验室技术员,那上面是一种前所未见的病毒。在显微镜下,基地组织的致命特性开始显露出来。这个组织很小(当时只有93名成员),但它是更大规模的激进运动的一部分;这种运动遍及伊斯兰世界,尤其是阿拉伯国家。
可怕的一点是,几乎没有人重视它。它太怪异、太原始,也太遥远。然而,基地组织绝非只是来自7世纪阿拉伯的古董,它已经学会了如何利用现代工具和现代思维。这并不奇怪,因为基地组织的故事,其实是不久前从美国开始的。
作者简介
劳伦斯·赖特(Lawrence Wright),毕业于杜兰大学,曾在埃及开罗的美国大学执教两年。他是《纽约客》杂志的正式撰稿人,也是纽约大学法学院法律与安全中心的会员。著有5部非虚构作品——《城市孩子,乡村夏天》、《在新世界》、《圣人与罪人》、《回忆撒旦》,《双胞胎》;还写有小说《上帝的宠儿》,并与人合著了电影《全面围攻》的剧本。他与妻子长年居住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2007年,他因《末日巨塔》一书获普利策奖。
目录
序幕
第一章 殉教者
第二章 体育俱乐部
第三章 创始人
第四章 变化
第五章 奇迹
第六章 基地
第七章 英雄归来
第八章 天国
第九章 硅谷
第十章 失乐园
第十一章 黑暗王子
第十二章 间谍男孩
第十三章 希吉拉
第十四章 行动起来
第十五章 面包就白水
第十六章 “这下开始了”
第十七章 新千年
第十八章 轰隆
第十九章 盛大的婚礼
第二十章 启示
主要人物
参考文献
作者采访
致谢以及消息来源的说明
图片出处
精彩书摘
在由埃及亚历山大港开往纽约的一艘游轮上,头等舱里一位瘦弱的中年作家、教育家赛义德·库特卜经历了一场信仰危机。“我到了美国之后,是像那些拿奖学金的普通学生一样整天吃吃睡睡,还是应该与众不同?”他这样想道。“我是应该坚持自己的伊斯兰教信仰,抵制诸般罪恶的诱惑,还是纵容自己,沉溺于随处可见的诱惑之中?”当时是1948年的12月。新世界在地平线上隐约出现了,那是一个胜利、富有、自由的世界。而在他身后,则是满目疮痍、苦难深重的埃及。这位旅客以前从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国家。现在他离开也并非心甘情愿。
这位神情严肃的单身汉身材瘦小,肤色黝黑,前额凸出,留着一撮比鼻子略窄一点的板刷胡。他的眼神流露出一种容易招人冷落的孤傲。即便是在埃及炙热的太阳底下,他也宁愿穿着三件套的黑色西装,总让人觉得很正式。对于这么一个极度自尊的人来说,在42岁的年纪回到学校读书似乎有些纡尊降贵。然而,作为一个来自土壁泥墙的上埃及村庄的孩子,他已经超越了自己当初那并不远大的目标——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公务员。他的文学与社会批评使他成为埃及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但是,这些批评也激怒了埃及恣意挥霍的独裁者法鲁克国王,他签署了对库特卜的逮捕令。一些有影响力的朋友很同情库特卜的处境,急忙安排他离开埃及。
那时库特卜在埃及教育部做主管,工作非常轻松。政治上他是个热忱的民族主义者,坚决反对共产主义,而这种立场也是当时官僚中产阶级的主流思想。至于那些将会催生所谓宗教激进主义的思想,此时在他脑海里还没有完全成形。实际上,库特卜后来说过,在踏上这次旅程之前,他甚至都算不上是一个笃信宗教的人,虽说他10岁就会背《古兰经》,而他的写作近来也开始转向更为保守的主题。但库特卜和许多同胞一样,由于英国对埃及的占领而变得激进了;而昏聩的法鲁克国王与英国串通一气,这也让他极为鄙视。反英示威游行、各个矢志要将外国军队逐出国门的煽动性政治派系——也许还有国王——使得埃及备受折磨。库特卜这个貌不惊人的中层政府职员之所以特别危险,是因为他那些直言不讳而影响深远的时事评论。虽然他从未跻身于阿拉伯当代文学的前列(这让他一直颇为苦恼),但是在埃及政府看来,他却逐渐成为一个令人头疼的大敌。
库特卜在很多方面都很西化——从他的装束,到他对古典音乐的钟爱,还有对好莱坞电影的喜好。他读过翻译成阿拉伯语的达尔文、爱因斯坦、拜伦和雪莱的著作,而且特别喜欢法国文学,尤其是维克多·雨果的作品。但是,即便是在去国离乡之前,这吞噬一切的西方文明所取得的进展仍然让库特卜深感担忧。尽管博学多识,他却把西方世界看作一个单一的文化实体。资本主义之于马克思主义,基督教之于犹太教,法西斯之于民主,这些区别与库特卜心目中惟一最大的分野相比都无关紧要;在这个分野的两端,一边是伊斯兰教与东方世界,一边是信仰基督教的西方世界。
殖民拓展一直是欧洲与阿拉伯国家之间关系的典型特征,但美国在这方面却截然不同。二战结束时,美国对于殖民者和殖民地之间的政治分歧持观望态度。事实上,人们很容易把美国视为反殖民主义的榜样:这个被压制的民族赢得了解放,并且将曾经的统治者远远地抛在了后面。这个国家的力量似乎源于其自身的价值观,而不是欧洲那些文化优越性或种族、阶级特权的观念。由于美国把自己标榜为移民国家,它与世界各国之间就有了一种相互渗透的关系。阿拉伯人和其他许多民族一样,也在美国国内建立了自己的聚居区;在亲缘关系纽带的影响下,他们也更为倾向这个国家所宣扬的理念。
因此,美国政府在二战结束后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这让库特卜和许多阿拉伯人都很震惊,大有遭到背叛之感。就在他乘船离开亚历山大港口的时候,埃及和其他5个阿拉伯国家的军队即将在一场战争中最终败下阵来——这场战争确立了以色列在阿拉伯世界中作为一个犹太国家的地位。阿拉伯人惊呆了:这不仅是因为以色列士兵的决心和作战技能,更是因为本国军队的无能和领导人灾难性的决策。这场战争所带来的羞辱对阿拉伯知识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其程度远远超过当代历史上的任何事件。在哈里·杜鲁门总统签署命令将10万犹太难民送回巴勒斯坦之后,库特卜曾这样写道:“我恨这些西方人,我鄙视他们!所有的西方人,无一例外: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最后还有美国人,那么多人曾经信任过的美国人!”
……
前言/序言
末日巨塔(译文纪实) [The Looming Tower: Al-Qaeda and to Road to 9/11]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末日巨塔(译文纪实) [The Looming Tower: Al-Qaeda and to Road to 9/11]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
末日巨塔(译文纪实) [The Looming Tower: Al-Qaeda and to Road to 9/11]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评分
☆☆☆☆☆
恐怖主义,是全人类的敌人。
评分
☆☆☆☆☆
√ 除海外购商品外,所购商品均由京东开具发票,能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且无需额外费用。
评分
☆☆☆☆☆
学习自然是一件辛苦的事情,特别是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孩子,他们感受不到学习带来的乐趣,无法像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一样沉浸在学习之中。
评分
☆☆☆☆☆
评分
☆☆☆☆☆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比较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体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科门类理解的文学,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及新闻传播学。
评分
☆☆☆☆☆
1994年,美国作家理查德.普雷斯顿基于这一史料,采访大量亲历者后出版非虚构作品。此书甫一出版,迅速占据《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达61周之久,20多年来,《血疫》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销售300多万册,已成为有关埃博拉病毒有影响力的非虚构经典之作。
评分
☆☆☆☆☆
《江城》1996年8月底一个温热而清朗的夜晚,我从重庆出发,乘慢船,顺江而下来到涪陵。涪陵没有铁路,历来是四川省的贫困地区,公路非常糟糕。去哪里你都得坐船,但多半你哪里也不会去。在随后的两年,这座城市就是我的家。在这里,我有时是一个旁观者,有时又置身于当地的生活之中,这种亲疏结合的观察构成了我在四川停留两年的部分生活。2001年,也就是《江城》在美国出版的时候,一条通往重庆的高速公路通车了,一条铁路也正在修建之中,基本上再也没有人坐船去涪陵了。这座城市正
评分
☆☆☆☆☆
这次有点发疯了,一下子买了二十多本书!而且很多都是关于抗日战争的,我就想仔细全面地了解一下这段历史,之前所有信息一直就是来源于当初的课本。我还买了鸡汤类的,还有小说,还有名人传记,等等。够我看好久了!京东自营!只是希望能有更多优惠就好了!
评分
☆☆☆☆☆
“如果要去荒原,你会与谁同行?”“戴维·布劳尔。”戴维·布劳尔,美国《荒原法案》主要推手,塞拉俱乐部执行董事,地球之友创始人。他是同行眼中“荒原保护的代言人”。
末日巨塔(译文纪实) [The Looming Tower: Al-Qaeda and to Road to 9/11]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