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图书请点击:
《汉字树2:身体里的汉字地图》内容新颖,是一本不多见的汉字解读书,读者在拿到书的第一时间,即能被其中的内容所吸引。
《汉字树2:身体里的汉字地图》以“人的身体”为根基,详细解读与其有关的680个汉字的,并以图画形式描述汉字构形源流,同时也详细列出了5000多个与这些汉字有关的甲骨文、金文、篆文等内容。
作者以“树”的形式来解读汉字,让读者可以方便地进入汉字学习的领域,在充满趣味的解释性文字中,自然地学会汉字的不同意义及其用法。
《汉字树2:身体里的汉字地图》共收集了680个与“人”有关的汉字, 作者常年浸淫于文学的天地,寻索字与字之间的逻辑关联,随着心得渐增,他引入电脑强大的汇编整理能力,有系统地梳理汉字的构件,试图找出解释力更强的说法。于是,作者巧妙地将汉字的部首作为汉字的构件之一,进行梳理整合,将其浓缩在“汉字树状图”中,通过清晰、简要的说明,可以让毫无文字学根基的读者,也能凭借自身的汉字使用经验,得到许多新奇的发现与乐趣。
此外,《汉字树2:身体里的汉字地图》稿在详细介绍680个与“人的身体”有关的汉字的同时,也海量收集了这些与“人的身体”有关的汉字的甲骨文、金文、篆文、繁体中文、简体中文等,读者可根据本书稿的逻辑关系,由浅入深地逐步了解汉字的发展历程,而以部首及其他发散式理解方式,又能让读者迅速了解不同汉字间的逻辑关系。可以说,《汉字树2:身体里的汉字地图》是一本以“根-树干-树枝-树”的形式,让读者富有趣味性地系统学习汉字极其不同含义,具有很好的可读性与学习性。
廖文豪,台湾大学机电系毕业、专精于电脑的“理工人”,在偶然的机会接触了被认为许多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家、专家也被视为畏途的“文字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顺着历来名家的研究,进入了汉字构形的世界,流连忘返。作者现任中国台湾台北商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兼图书馆馆长。钟情于古汉字研究,钻研甲骨文十余年,发表过《汉字龙原来是一条逆天之龙》、《文身习俗对汉字的影响》、《在汉字里遇见上帝》、《品茗汉字里的酒香》等文章。
★汉字树根深叶茂,生生不息,见证中华文明历史;中国心意切情真,念念在兹,愿景世界风雅大同。
汉字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树木则是生命的象征,代表生生不息的中华精神。靳之林在《生命之树》一书中说:“人类通天通地生命永生意识的观念体现,就是作为大地中轴的宇宙树。”台湾学者廖文豪先生大作以《汉字树》为题,颇有深意。
该书雅俗共赏,虽为文字学的普及读物,但不乏科学性、学术性。作者廖文豪先生充分吸收文字学界先贤的释读成果,或择善而从,或另立新说,皆言而有据。不仅是文字学爱好者的入门津梁,而且是文字学研究者的良师益友。特此推荐。
——天津市国学研究会副会长杨效雷
第五章 肉与心
“月”的衍生字
“夕”的衍生字
代表月亮含义的字
“肉”的衍生字
“骨”的衍生字
讹变为月的字
“心”的衍生字
第六章 头
“头”的衍生字
“自”的衍生字
“目”的衍生字
“臣”的衍生字
“直”的衍生字
“耳”的衍生字
“牙”的衍生字
第七章 口
与嘴巴或声音有关的“口”
“厶”──一股云气
“曰”──张口说话
“亼”──闭合的口
“舌”──口中吐出一条会摆动之物
“古”──十口相传
“吅”──连连呼叫声
“告”──吹牛角宣告
“可”──击石咏唱
补充
“右”──引导搀扶
“加”──加油声
其他与嘴巴有关的“口”
与嘴巴或声音无关的“口”
“凡”的衍生字
“井”的衍生字
“向”的衍生字
“高”的衍生字
“石”的衍生字
“品”的衍生字
“呂”的衍生字
“串”的衍生字
“中”的衍生字
“豆”的衍生字
“壴”的衍生字
“囗”的衍生字
“田”与“用”的衍生字
“?”的衍生字
第八章 手
单手所表达的汉字
“攴”或“攵”──手持器具
“殳”──手持长棍
“寸”──谨慎的手
“爪”──抓取的手
“力”──强壮手臂
“聿”──握笔的手
“九”──努力伸长手臂
“手”──五指手
“叉”──分叉的手指
“丑”──扭转的手
其他以单手表达的汉字
双手所表达的汉字
第九章 脚与道路
“止”的衍生字
“夂”──往下行走
“之”或“?”──脚踏起跑线
“正”──准确到达
“足”──下肢
“辵、辶”──在路上行走
“癶”──攀登阶梯
“舛”──踩着凌乱步伐
其他由“止”所衍生的字
“行” ——四通的道路
“彳”──道路
狗用鼻子追踪猎物。
引申为辨别气味。古人知道狗的嗅觉很灵敏,甲骨文画的是狗鼻子在追踪猎物,篆体是逐步演化的结果。臭(xiù)本义为“嗅”,辨别气味,后人改作嗅。又因犬能闻出尸体的臭味,所以“臭”引申为难闻的气味,同“臰”,音发chóu,相关用词如恶臭。《说文》:“禽走,臭而知其迹者,犬也。”
息
由“鼻子”进入再透过“心脏”传送到全身的生命气息(请参见“心”,第五章)。
面
人脸。
鼻子位于脸部的中央,因此古人描写“脸部”时,刻意忽略眼睛、嘴巴及耳朵等器官,整张脸只有一只鼻子,如“面”的篆体就是这种精简的写意手法。另一个篆体则添增了“头顶”,渐渐接近于现代字体,相关用词如颜面、面孔、面具、面谈等。
腼
“面”容被人瞧“见”了。
西周时期就有媒妁的习俗,媒人带着男方家属到女方家里提亲。这时候,亭亭玉立的女子从闺房走出来,出现在大厅侧门,被未来夫家人给瞧见了,立时羞怯难当。“腼”记录了这种有趣场景。篆体表示“面”容被人瞧“见”了,引申为害羞或羞愧,相关用词如腼腆、腼脸等。
……
跋
远古时代,人类用简单的图像符号来沟通,这是象形文的基础,然后再由这些独立符号的象形字再合成会意字及形声字等。汉字保留了全世界最完善的图像文字,我期望借着《汉字树》能让读者重新从图像表达的角度来看待汉字。
我原本以为《汉字树》要经过几年的工夫,才能被读者群所理解与接受,没想到一推出就得到相当热烈的回响。这除了感谢上天的恩赐,感谢祖先所留下的文化瑰宝,也要感谢过去在文字学领域贡献的先辈们所提供的研究文献。在本书写作过程中,初蒙古文学专家高大鹏教授的指导,复经台师大文字训诂大师赖贵三教授的指导与慷慨校阅,我在此致上十二万分的谢忱。
《汉字树》出版之后,我接到了许多人的响应,大多表示惊喜与欣赏,也有少数提出疑虑。对于各方的意见,我甚为珍惜感谢,在此谨以问答的方式来说明我的想法。
㈠什么是汉字树?为什么要建构汉字树呢?
英文字母只有二十六个,拼写容易,但是汉字部首将近两百个(康熙字典有一七六个部首),行政院全字库系统所公告的汉字基础构件更超过五百个,要熟悉这么多的汉字基础构件谈何容易?更何况这些构件之间似乎并无可依循的规律,无怪乎能学好汉字的外国人实在少之又少。但是,我找出古字中具有独立构形及意义的汉字符号,以图像方式建构出具有衍生关系的汉字树。
而且,汉字树的衍生路径隐藏着汉字的发展脉络,由简入繁,由具象到抽象,因此,汉字树其实就是一部汉字衍生史,有助于我们有系统地理解古人造字的发展脉络。同时,汉字树使得每个符号的意义明确化且合于逻辑,其衍生路径可以帮助学习者(包括以中文为母语的学童或是中文读写不得要领的外国人)直觉地产生线性联想,学习汉字是一串一串地学,会更有效率。
㈡什么是图像字?
古字的字型结构相当不一致,常常同一个汉字在甲骨文或金文就出现各种不同样貌,如“方”的甲骨文就有大约三百种写法,以致于许多文字学者难以破解其构字本义,即使破解了这个字,也难以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古字与现代汉字对应。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自行开发了一套“示意图像”字体,也就是图像字。图像字除了要符合甲骨文及金文所表达的构字本义之外,还要与现代字体的笔划相接近,使它发挥实用价值。
三、 《汉字树》写作动机是什么?
为什么一个学信息的理工人愿意花十几年的工夫研究汉字呢?
其实一开始,我并没有想要写书。我从小学汉字,却不知道一笔一画代表什么意义。这种疑惑隐藏在心里,日积月累,最后我实在受不了,于是我开始探究汉字背后的世界。我彷佛是一个好奇的小孩,推开了一扇门,然后掉进一座汉字的迷宫花园。我被这座花园里的甲骨文与金文迷住,对于古人的造字智慧,充满惊奇与赞叹。走着走着,发现自己其实已经迷路了。我不断摸索着出路,先按着前人的踪迹,以为能找到出路,但却没想到引发更多的迷惑。
我经过一番坐定沉思之后,决定学福尔摩斯,先广泛搜集信息,再寻求破案之道。《汉字树》的系列书籍,就是我把破案经过公诸于世的结果。简单地说,我写作《汉字树》的远因是在学生时代就对汉字的来源产生好奇,而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又无法完全令我信服。近因则是甲骨文、金文逐渐普及,使我有机会较全面地进入古文字的世界。但是我广泛阅读知名甲骨文学者的著作,如徐中舒的甲骨文字典以及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陈梦家、唐兰等知名甲骨文学者的论著,觉得各家的说法相当分歧,同一个符号往往出现许多不同版本的诠释意义。
有些文字学者往往只看见局部的甲骨文及金字,未能看见全貌,故难免产生以偏概全的弊病。唯有全面汇整分析,才能找出更加一致可靠的答案,而这种工作就必须藉助于完整的数据库及信息技术。
中研院研究员李宗焜认为甲骨文有四千多个字,而每一种字又有许多不同构型,数量庞大。一般人听到要汇整分析几万个古字,往往就打退堂鼓。而我,凭着一股傻劲,钻研了十年,才大致弄通每一个甲骨文及金文符号的意义。
四、 汉字树的诠释,根据在哪里?
《汉字树》出版之后,我请教过几位中文系教授,得到许多指教,受益良多,但同时我也觉得有必要在此加以解释。
书中使用的独立符号(又称独体字),学者之间大部分没有什么异议,例如“又”代表手,“止”代表脚掌,“卩”代表跪坐的人等等。但是两个以上的符号所组合成的字(又称合体字),在学术界向来就是意见分歧,例如“居”是由尸与古所组成,但对于居的诠释,就有不下十种说法。现代人仅能从后来的《说文解字》及先秦典籍里找线索,有时不可能确知当初造字真正的想法。我是将“尸”与“古”的构字符号与意义彰显出来,提出我认为较有根据且合理的说法。
五、 汉字树是否有过度诠释的疑虑?
文字学界当中向来有保守派与较前卫的实用派。保守派认为,若是古文献中没有解释的字或没有具体证据的字,就不要强加解释,甚至他们认为将汉字图像化都是不允许的。我个人是支持较前卫的实用派的。因为古文献所解释的也是后人依据有限的证据加以揣测的,不见得是真正的构字本义。
而且古体字当中,有许多有不同的造字来源,非常不一致,也难以系统化,以致于产生学习的障碍。为了使汉字更有系统化,本书主要是选取最能与现代汉字相呼应的甲骨文、金文或篆体。我认为唯有如此才有助于有系统地学习现代汉字。
如果要推广汉字,就必须以易学易懂的方式来解说汉字的构字意义。在这方面,我开发了图像字,并将相关联的基本符号组合成有意义的叙事,例如“聊”代表两个人面对面(卯)互听(耳)对方谈话。
汉字的构字,本身就有理路可循,因此,汉字树是试图重新有系统、大规模地勾勒汉字的逻辑,有些个别的诠释或许因为个人才学经历有限,还有疏漏之处,但是大的架构与方向,应该是正确的,在此也感谢读者的赐教,盼望与读者的交流。
最近在书店偶然翻开《汉字树2:身体里的汉字地图》,第一眼就被它独特的排版和字体选择所吸引。不是那种密密麻麻的教科书式呈现,而是留白恰到好处,字里行间仿佛有呼吸的空间,读起来不会有压迫感。我个人非常喜欢这种“慢下来”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在探索汉字这样富有文化底蕴的语言符号时。书名中的“身体里的汉字地图”这个比喻,瞬间点燃了我对这本书内容的好奇心。我设想,它会不会是那种将汉字的演变过程,比如甲骨文、金文,与我们身体的某个部位或者某个动作进行巧妙关联的读物?比如,“山”字,最初是否就像连绵的山峦?而“水”字,是不是就像流淌的溪水?如果这本书能够将这些视觉化的、具象化的汉字解释,融入到我们最熟悉不过的身体体验中,那无疑会大大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记忆的持久性。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我从未想过的角度去理解汉字,不只是机械地认识字形,而是去感受汉字的生命力,去体会古人是如何从自然和生活中汲取灵感,创造出这些精妙绝伦的方块字。它是否能让我重新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汉字,发现它们背后隐藏的深刻含义和智慧?
评分我被《汉字树2:身体里的汉字地图》这个书名深深吸引了,它给我一种非常生动、而且充满探索意味的感觉。我一直认为,汉字不仅仅是简单的符号,它们背后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是古人观察世界、表达思想的独特方式。而“身体里的汉字地图”,这个概念让我联想到,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多少汉字其实都与我们自己的身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头”这个字,是不是就像一个向上昂起的头颅?“脚”这个字,是不是就像支撑身体的脚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非常具象化、直观化的学习方法,将抽象的汉字变得触手可及。它会不会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们走进一个奇妙的汉字迷宫,而身体的各个部位,就是我们解读迷宫线索的钥匙?我非常期待它能帮助我建立起一种全新的汉字认知模式,不再是生硬的背诵,而是通过身体的体验和联想,去理解和记忆每一个汉字,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效。这本书能否让我感受到,学习汉字,其实就是一场关于我们自身,关于人类文明的奇妙探索?
评分拿到《汉字树2:身体里的汉字地图》这本书,我的第一感觉是它不像是一本硬邦邦的工具书,反而更像是一位温和的老师,带着你走进一个充满惊喜的汉字世界。我一直觉得,学习汉字,尤其是对于非母语者来说,最大的挑战在于它的象形性和表意性,很多时候我们只能死记硬背,而无法真正理解它为何如此。这本书提出的“身体里的汉字地图”这个概念,我觉得非常有潜力。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些画面:也许“手”这个字,会从手的形状,延伸到“扶”、“持”、“拿”等与手相关的动作;“足”这个字,会不会从脚的形状,引申出“跑”、“跳”、“踢”等等?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们不再把汉字看作是孤立的符号,而是将它们与我们最基本的生理体验联系起来,从而构建起一个更立体、更生动的汉字认知网络。想象一下,通过身体的感受来记忆汉字,这该是多么有趣和深刻的学习过程。这本书会不会就像一个隐藏的宝藏,里面藏着无数关于汉字与人体的奇妙联系,等待我们去发掘?
评分《汉字树2:身体里的汉字地图》这个书名,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有一种探险般的兴奋感。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让我“爱上”汉字的学习方法,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认识”的层面。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我从未接触过的、独特的汉字解读方式。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身体看作是一个汉字博物馆,这本书就是那本详尽的导览手册,带领我们认识每个“展品”(汉字)背后的故事。比如说,“口”字,除了是嘴巴的形状,它是不是也象征着说话、吞咽、咀嚼等一系列与口相关的行为?再比如,“耳”字,它是否不仅仅是耳朵的形状,也包含了倾听、聆听的含义?我希望这本书能将这些具象化的汉字,通过与我们身体的直观联系,变得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它会不会能够帮助我打破汉字学习中的“瓶颈”,让我在看到一个陌生汉字时,能够通过联想身体部位或动作,快速推测出它的含义,而不是一头雾水?这本书能否让我感受到,每一个汉字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都蕴含着与我们生命息息相关的深刻信息?
评分这本《汉字树2:身体里的汉字地图》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了,那种疏朗而又精致的插画风格,让人一看就觉得是值得细细品味的读物。我一直对汉字的学习抱有热情,但市面上很多工具书要么过于枯燥,要么就流于表面,很难真正激发我的探索欲。这本书的切入点——“身体里的汉字地图”,这个概念就非常新颖。我联想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汉字都与我们的身体构造、动作、感觉息息相关。比如,“手”字,寥寥几笔勾勒出的手形,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扌”部首,包含了多少与“拿”、“打”、“抓”、“握”等动作相关的字?“眼”字,那两个“目”字旁,是不是就像一双眼睛在凝视?“心”字,那个点和两笔,又是否像跳动的心脏?这本书是否能将这些看似抽象的汉字,通过与我们身体的连接,变得生动有趣?我期待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探索汉字在身体这个微观世界里的奇妙布局。这本书会不会像一张藏宝图,每一笔画都指向一个关于汉字起源和演变的惊喜?它是否能帮助我建立起更直观、更有逻辑的汉字记忆体系?我希望它能打破我之前那种死记硬背的痛苦,让学习汉字成为一种愉悦的“寻宝”过程。
评分收到了,一套八本,很好的书,因住地书店买不到全套的,所以就上网店买了,即使有一两本买重了,但这套书依然买得很值。
评分继续一如既往的支持京东,买书就选京东
评分收货很快,书质量好。可是,为什么没有开发票?
评分的东西很不错哦现在基本不再~了。支持京东希望活动多多
评分继续一如既往的支持京东,买书就选京东
评分非常好的一套书,暑假准备看起来,内容丰富对了解中国文字知识,拓展孩子视野,增长见识很有帮助
评分双十一活动买了好多书,感觉挺好的,给好评,信赖京东!快递小哥服务很好,阅读的路上,从未停歇。
评分送货很快 快递员很辛苦,谢谢
评分不错的书,放购物车好久了,这次有券,8本130多,还算便宜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