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理”為義理之意,理學就是以闡述和發揮傳統儒傢典籍義理為主的學問,是相對漢唐的注疏之學而言的。
理學的誕生經曆瞭從唐代中期至北宋中期近300年的理論鋪墊和發酵。理學傢們大都齣入佛老多年而後返迴六經,不可避免有佛道的烙印。
內頁插圖
目錄
引言 理學不是假道學
一 時代背景:內憂外睏
1 漢注唐疏遭厭棄
2 儒門淡泊歸釋氏
3 文人自由天下平
4 書院學風濃
二 理學的産生:“儒佛結婚的新學派”
1 理學的前奏:中唐儒學的復興
2 理學的奠定:宋初三先生
3 理學初成:理學的第一個春天
三 理學的繁榮與發展:百舸爭流,命運不
1 三足鼎立:理學的夏天
2 一統江湖:理學的鼕天
3 破心中賊:理學的又一個春天
四 理學的式微:無可奈何花落去
1 理學遭清算
2 殘酷文字獄
3 傾情考據學
……
精彩書摘
張九成率先以心為本體構建瞭心學體係,他的“心即天”與心學的標誌“心即理”具有同等意義,但他一直沒有捅破這層窗戶紙,總讓人覺得好像隔著什麼。捅破窗戶紙的是陸九淵。陸九淵(1139~1193年),字子靜,自號存齋,江西撫州人。他少年老成,三四歲時就問父親“天地何所窮際”,父親見他年幼,便笑笑沒有迴答。誰知他竟為此廢寢忘食,沉思不已。13歲時聽瞭古人對“宇宙”的解釋“四方上下日宇,往古來今日宙”之後,立刻大悟:“原來宇宙是無窮的!人和天地萬物原來都生活在無窮之中。”於是寫下瞭“宇宙內事乃己分內事,己分內事乃宇宙內事”,進而得齣“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結論。這一結論成為他全部理論體係的齣發點。乾道八年(1172年),他進士及第,主考官就是呂祖謙。陸九淵對呂祖謙的學問很佩服,二人可謂亦師亦友的關係。在京師,他與眾人談學論道,數日不休息,也不感到疲倦。他做過幾任地方官,主要的精力還是在學術上。因長期在象山講學,故人稱象山先生。卒謚文安。有《陸九淵集》傳世。其兄陸九齡,號梭山先生,學問也很有名,與之並稱“江西二陸”。
既然“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那麼宇宙之理(天理)就不是在我心之外獨立的存在瞭,而就是我心,所謂心即是理,理即是心,二者是一不是二。格物窮理其實就是格心。這裏的心是指具足一切的道德本心,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隻要發明本心就行瞭。就如孟子所說,人心本善,但欲望濛蔽瞭一切。打個比方,人心好比一麵鏡子,光可照人,但是不幸濛上瞭一層汙垢。要想發揮鏡子的作用,隻要不停擦拭去掉汙垢即可。發明本心也是這樣。隻要時時涵養省察,摒除各種貪欲,道德本心自然會呈現,陸九淵稱這是“剝落”的功夫。因為人人都有這純善的道德本心,所以人人皆可成為聖人,關鍵就看他能不能認識到自己的本心,即良心發現,並應用到行動中。
因為我心就是天理,天理就在我心,所以陸九淵反對像二程那樣格物窮理,更反對讀書時尋章摘句,他主張讀書前要先認真思考:人生天地之間,該做一個怎樣的人。想好瞭再去讀書,就會讀齣與彆人不一樣的東西。讀書時要抓住文章“血脈”,即大旨、綱要,不要被章句訓詁這些細枝末節絆住。在給學生講課時,他也反對一個概念一個概念地細究,而是要求學生從宏觀把握。這就是他的“易簡工夫”。他反對著述,他本人也述而不作,留下來的隻有學生的聽課記錄。正因為他強調先學做人再讀書明理,所以後人將其學說概括為先“尊德性”而後“道問學”。他直接以“心即理,理即心,至當歸一,精一無二”立論,直截明快,在當時影響很大,與硃熹學說相抗衡,所以被學術界認為是心學的創始人。
陸九淵中進士後返迴傢鄉,途經富陽,遇到瞭主簿楊簡。二人本就熟識,因為楊簡的父親楊庭顯學識淵博,在當時很有聲望。陸九淵隻比楊簡大兩歲,卻與楊庭顯成為忘年交。楊簡(1141~1226年),字敬仲,慈溪人,人稱慈湖先生。卒謚文元。有《易傳》、《詩傳》、《慈湖遺書》,《先聖大訓》等傳世。陸九淵在富陽住瞭半個月,臨行的前一天晚上兩人交談至半夜,其間陸九淵多次談到“本心”二字,楊簡便問:“到底什麼是本心?”陸九淵在白天正好旁聽到楊簡斷瞭一個扇子糾紛案,便藉此迴答:“那起扇子糾紛案中的兩個當事人,必有一是一非,你能斷得是非分明,這就是本心啊。”楊簡有如醍醐灌頂,忙接著問:“就隻是這個嗎?”陸九淵厲聲反問:“難道還有彆的嗎?”楊簡經一夜思考,第二天見到陸九淵俯身便拜,正式以師禮對待,成為陸九淵的入室弟子。
……
華夏文庫·儒學書係·理性的高揚:理學的形成、發展與式微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華夏文庫·儒學書係·理性的高揚:理學的形成、發展與式微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