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们渺小化的可怕后果就是《身份与暴力:命运的幻象》的主题。
我们将重新审视和评价某些广为讨论的主题,比如经济全球化、政治上的多元文化主义、历史领域中的后殖民主义、社会生活中的民族性、宗教上的原教旨主义和全球范围内的恐怖主义等。只有承认我们生活中关系的多样性,并且作为这个世界的共同居民而理性地思维,而不是硬把人们塞入一个个狭窄的"盒子"中,也许才有可能实现当代世界的和平。当务之急是需要清晰地认识到我们有自由确定我们事务的优先次序。与此相关,我们还要充分地认识到理性地发表意见——不管是在一国之内还是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与作用。
梁文道力荐:“不能够期盼一种文化观念就决定了我们对所有事情的看法”。
中国化的日本:日中“文明冲突”千年史
评分还没有来得及看,给个好评吧
评分评分
价格实惠,质量不错。
评分评分
感觉不错非常好的一本书,很需要阅读,对论文很有用。
评分很好很喜欢,很好很喜欢
评分王万万万万万万万万万万万万万万万万王i
评分森幼承家学,发蒙很早,而后来的初等和中等教育,则主要完成于泰戈尔建立的学校。这里课程设置丰富,充分反映了泰戈尔在文化上兼收并蓄的思想。学校的教育理念也很先进,那就是着重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对于在考试成绩上争强好胜,希望因此而出人头地的表现,则从不鼓励。这种教育理念对他影响至深,使他毕生受用。他在青少年时期爱好广泛,17 岁以前志趣几变,曾游移在梵语、数学、物理等不同专业之间,最后终于被经济学所吸引,不再旁骛。不过,毕生从事教学和研究的意愿,则从未变过。离开圣蒂尼克坦后,1951 年,他进入加尔各答管区学院,专修经济;1953 年离印赴英,进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继续深造,并于1959 年获得博士学位。此后,他相继在印度德里大学经济学院、伦敦经济学院、牛津大学万灵学院、哈佛大学等高等学府任教,教授经济学和哲学等。1998年,他被三一学院选为院长,复回剑桥,主持学政。2003 年以后,他又返回哈佛工作。他担任过一些重要的学术组织,如美国经济协会、经济计量学协会和国际经济协会的主席,也曾在国际事务中起过重要作用,如担任联合国秘书长的经济顾问,以及帮助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编制人类发展报告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