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常識:八十年來最易上手的國學啓濛讀本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國學常識:八十年來最易上手的國學啓濛讀本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國學常識:八十年來最易上手的國學啓濛讀本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曹伯韓 著

下載链接在页面底部


下載連結1
下載連結2
下載連結3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5-02-24

商品介绍



齣版社: 江蘇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14113047
版次:1
商品編碼:11475711
包裝:精裝
叢書名: 含章文庫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4-06-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256
字數:180000

國學常識:八十年來最易上手的國學啓濛讀本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类似图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相关書籍





書籍描述

編輯推薦

  《國學常識:八十年來易上手的國學啓濛讀本》內容特色如下:
  1.曹伯韓一生緻力於語言研究和傳統文化的普及,其《國學常識》一經齣版便産生瞭較大影響,本書為精裝典藏新善本。
  2.國寶級學術泰鬥周有光先生推重的國學讀本!民國以來係統性強、傳閱率高、影響力大的國學啓濛教材。
  3.與章太炎《國學概論》、王力《中國古代文化常識》三足鼎立的文化經典。
  4.瞭解國學,不必皓首窮經,青燈捲黃;瞭解常識,亦不必擔心疏淺,遭人鄙薄。一捲在手,便可輕鬆進入國學的堂奧。

內容簡介

  《國學常識》是一本麵嚮普通讀者的入門讀物,介紹瞭中國古代的語言文字、考證學、考古學、經學、史學、哲學、文學、科學及藝術等學術的演變,並評述瞭各學術派彆及其代錶性人物,內容通俗流暢,要點完備,條理清晰。

作者簡介

  曹伯韓,1897-1959,語言學傢、國學大師。曾曆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研究員、漢字整理部副主任、第二研究室主任,兼《中國語文》編委等職。他一生緻力於語言研究和傳統文化的普及,學識淵博,著作等身,有二十餘部曆史、地理、文化等方麵的通俗讀物傳世,為普通文化愛好者提供瞭寶貴的精神財富。其中《國學常識》通俗流暢,深入淺齣,要點完備,體例嚴謹,為國學愛好者及研究者的必備之書。

目錄

第一章?概?說 / 001

一?所謂國學 / 003
二?國學在清代 / 004
三?國學的分科 / 006
四?國學的派彆 / 008
五?進步的方法與貧乏的內容 / 010
六?歐美學術的影響 / 011
七?“五四”以後的國故整理 / 012
八?國學與世界學術 / 014
九?專門研究與基本知識 / 015
一?研究的態度及準備工作 / 016



第二章 語?文 / 019

一一?研讀古籍的階梯 / 021
一二?所謂小學 / 022
一三?六書 / 023
一四?字形的演變 / 025
一五?字義的演變 / 027
一六?訓詁學 / 028
一七?文法學的先驅及其發展 / 029
一八?方言學 / 030
一九?字音的變遷 / 031
二○?語言和文字的分離 / 032
二一?雙聲疊韻 / 033
二二?反切 / 034
二三?四聲 / 035
二四?音韻學 / 036
二五?字母 / 038
二六?韻部 / 040
二七?古音之推定 / 041

第三章?古?物 / 043

二八?金石之學 / 045
二九?殷墟發掘 / 047
三○?甲骨之學 / 048
三一?古物與社會學 / 049
三二?無文字的古物 / 050
三三?古物與考證學 / 052
三四?古物與古書 / 053

第四章?書?籍 / 055

三五?傳寫本與刻本 / 057
三六?版本之學 / 059
三七?校讎之學 / 060
三八?章句之學 / 061
三九?目錄之學 / 062
四○?圖書分類法 / 063
四一?輯佚及辨僞 / 066
四二?類書及叢書 / 067
四三?考證學與讀書法 / 069

第五章?經?學 / 071

四四?五經、十三經、四書 / 073
四五?《易經》 / 075
四六?《書經》 / 076
四七?《詩經》 / 077
四八?三禮 / 079
四九?《春鞦》 / 081
五○?《論語》、《孝經》、
《爾雅》、《孟子》 / 082
五一?經之傳授 / 083
五二?今文經學與讖緯 / 085
五三?古今文學派的鬥爭 / 086
五四?漢以後的經學 / 087
五五?清代的經學 / 089
五六?經學的揚棄 / 090

第六章?史?地 / 093

五七?所謂正史 / 095
五八?正史的內容 / 097
五九?編年史 / 098
六○?紀事本末 / 099
六一?彆史 / 099
六二?政書 / 100
六三?雜史傳記及其他 / 102
六四?學術史 / 103
六五?史評 / 104
六六?地理 / 106
六七?曆史哲學 / 106
六八?新史學的産生 / 108
六九?新史學的業績 / 109

第七章?諸?子 / 113

七○?諸子的學術派彆 / 115
七一?儒傢 / 117
七二?道傢 / 119
七三?墨傢 / 122
七四?彆墨及名傢 / 123
七五?法傢 / 124
七六?兵傢及其他 / 125
七七?王充之學 / 127
七八?魏晉時代的玄學 / 128
七九?子學之興起與消沉 / 130

第八章?佛?學 / 133

八○?初期的佛教 / 135
八一?佛教的中國化 / 137
八二?流傳中國諸宗派 / 139
八三?小乘諸宗 / 141
八四?傳自印度的大乘諸宗 / 142
八五?中國獨創的大乘諸宗 / 144
八六?佛學與儒學 / 145
八七?因明學 / 147
八八?唯識論中的心理學 / 149
八九?現時佛學的趨勢 / 151

第九章?理?學 / 153

九○?宋明理學的産生 / 155
九一?周敦頤與邵雍 / 157
九二?張載及二程 / 158
九三?集宋學大成的硃熹 / 160
九四?陸象山與楊慈湖 / 163
九五?浙東學派 / 165
九六?宋末至明初之理學 / 165
九七?王陽明之學 / 166
九八?清初各大師對於理學的批判 / 168
九九?理學批判的最高發展 / 170
一○○?宋明理學的沒落與新理學的産生 / 173

第十章?詩賦詞麯 / 175

一○一?文學的範圍與類彆 / 177
一○二?最早的詩總集 / 178
一○三?楚辭 / 180
一○四?賦 / 181
一○五?樂府 / 183
一○六?五言詩 / 184
一○七?陶淵明與南北朝詩 / 186
一○八?唐詩 / 187
一○九?李白、杜甫 / 189
一一○?唐以後的重要詩人 / 190
一一一?詞 / 191
一一二?重要詞人 / 192
一一三?散麯 / 194

第十一章?散文和駢文 / 195

一一四?散文和駢文的分彆 / 197
一一五?散文與駢文的分閤 / 199
一一六?周秦漢的散文 / 200
一一七?六朝文 / 201
一一八?唐宋八大古文傢 / 203
一一九?明清兩代的古文傢 / 205
一二○?所謂古文義法 / 206
一二一?駢文的標準化及其支流 / 208
一二二?八股文及對聯 / 209
一二三?文藝論評 / 211
一二四?文體解放和文學觀念的變動 / 212

第十二章?新被重視的文學 / 215

一二五?戲麯的搖籃期 / 217
一二六?戲麯的成長期 / 219
一二七?唐以前的小說 / 221
一二八?宋元明的小說 / 222
一二九?清代的小說 / 223
一三○?寶捲、彈詞、鼓詞 / 225
一三一?中國文學與東方諸民族的相互影響 / 226
一三二?中國文學與西洋文學的關係 / 228

第十三章?科學及藝術 / 231

一三三?自然科學在國學中的地位 / 233
一三四?天文學和曆法 / 234
一三五?數學 / 236
一三六?物理學及化學 / 238
一三七?醫學 / 239
一三八?應用技術 / 240
一三九?科學與迷信 / 241
一四○?藝術 / 242
一四一?繪畫及書法篆刻 / 242
一四二?音樂 / 246

精彩書摘

  第一章 概 說

  一 所謂國學

  “國學”這個名詞産生於清末,但不知究竟是誰所創造。有人說,章炳麟(太炎)在日本組織“國學講習會”,劉師培(申叔)也有“國學保存會”的發起,大概他們就是“國學”這兩個字的最初使用者。這是不是正確,不得而知。我們知道的是,“國學”這個名詞,是因為歐美學術輸入纔産生的。它的範圍,是把西學輸入以前中國原有的全部學術包括進去的。

  和國學相當的名詞,還有國粹和國故。“國粹”二字,似乎有點誇大中國學術乃完全精粹物的意思,又似乎有點選擇精粹部分而拋棄其他部分的意思,所以人們覺得不甚妥當,改稱“國故”。“國故”,就是本國文獻的意思。不論精粹不精粹,過去的文獻總是可寶貴的史料,都可包括在國故範圍裏麵去,這樣看起來,國故這個名詞總算是公平而完備瞭。但它也有它的缺點,就是隻能夠代錶研究的對象,而不能代錶研究這種對象的學問,因此大傢又想起用國故學的名稱來代替它,最後又簡化而稱為“國學”。

  可是這個名稱還不是十分閤理的,因為學術沒有國界,當代各國都沒有特殊的國學,而我們所謂國學,從內容上看,也就是哲學、文學、史學等等的東西,都是可以作為世界學術的一部分的,而且事實上外國也已經有研究我國古代文化的人瞭,我們為什麼不采取世界公用的名稱,如中國史、中國文化史、中國哲學史、中國文學史等類的名詞呢?而且對於具有種種內容的學術,為什麼不加以個彆的名稱而必須采用籠統的總名稱呢?這都是值得考慮的。

  但我們為瞭依從習慣,並且因為中國各科學術還沒有整理清楚,和世界學術融閤為一的緣故,隻得仍舊采用國學這個名稱。

  二 國學在清代

  中國學術,以周秦諸子時代最為發達,當時諸子百傢,各有專長,不相剿襲。自漢代錶彰六經,儒傢定於一尊,諸子之學衰落,而經學成為唯一的學術。兩韆年來,除解釋經書外無學問。但到瞭清朝,似乎從解經之中有開闢一條新路的趨勢。過去漢儒解經,注重字句的解釋和製度的考證,但宋儒反對漢儒的方法,主張依經義而修養心性。清初學者黃梨洲、顧亭林、王船山等,因宋明諸儒無補時艱,於是起而批評宋明心性之學的流弊,提倡經世緻用的實學。然而他們所謂實學,仍然以通經緻用為中心,因此即便是非常留心當世之務的顧亭林,也不敢稍為懈怠他的經學研究,並由經學而奠立瞭清代考證學的初基。顔習齋(元)、李恕榖(塨)繼起,提倡實踐,反對空言,無論性理考據,都在排擊之列,但由於他們要實行三代政治,最後也不得不歸於考古。其後戴東原(震)齣來,一方麵以新理學姿態批評宋明思想,一方麵繼承顧亭林的考證學而加以發展。同時惠定宇(棟)亦標榜漢學。惠、戴以後,繼起有人,考證學派於是占瞭學術界的支配地位。但正統的考證學派繼承東漢經師為學而學的精神,埋頭研究,不談現實政治,到道光、鹹豐以後,內憂外患交逼而來,不容許士大夫脫離現實,於是正統漢學又逐漸衰落瞭。代之而興的於是有繼承西漢學者經世緻用精神的公羊學派。公羊學派中的康(有為)、梁(啓超),最後亦不嚴格地遵守西漢經說,而直接以己意解釋孔孟,以做維新運動的根據,清代思想如再進一步,就有解脫孔孟束縛的可能。本來正統派中著名的學者如王念孫、王引之、俞樾、孫詒讓以及最後的章炳麟,都是對孔孟以外的諸子有精深研究的,他們開始的時候隻是“以子證經”,拿子學做經學的工具,其結果便使擱置瞭幾韆年的諸子學說也為之昌明,又,康梁派之譚嗣同,更主張“衝決一切網羅”(見《仁學》)。這種發展的趨勢,非至推倒孔孟偶像不止,是顯然的。因此梁啓超曾說清代很像是中國的文藝復興時代,但是有一個問題。歐洲的文藝復興,是研究希臘羅馬的古學,解放中世紀的思想鐐銬,其結果引起瞭近代科學的勃興;中國的文藝復興,是闡揚周秦時代的古學,解放秦漢以來儒傢思想的束縛,其結果應當也引起科學的發達,可是我國的科學為什麼沒有發達起來呢?這是清代社會經濟發展的停滯及反動政治的妨害所緻。

  如上所說,清代考證學派本來是因糾正性理學派的缺點而起,性理學派的缺點是空疏而不切實用,考證學派以客觀態度研究經書,就解經而言,誠然不空疏,但是流於瑣碎支離,解經也終於不得要領,至於國計民生之現實問題,更是他們所不瞭解的,他們學問的不切實用,仍然同性理學派一樣。晚清諸學者因為受瞭列強入侵的刺激,及外來思想的影響,大傢對於現實問題有所主張,如康有為的倡導維新,章炳麟的參加革命,他們各自代錶考證學派的一分支,作為兩韆年來經學的光榮的殿軍者。辛亥革命以後,儒傢的地位,至少在一般學者的眼裏,已經迴復到與諸子同等的地位,國學不應當再以解釋經書為唯一任務,已是當然之理,而自己創立的學說,尤其不必假托古人的招牌來傳布,也是毋庸多說的。不過前代學術的源流和得失,可供我們藉鏡的地方很不少,而且他們整理古代典籍的成果,很可以供我們利用,所以我們不能忽視。

  三 國學的分科

  中國學術嚮來無所謂分科,一般儒者都是以萬能博士自命,他們常說“一物不知,儒者之恥”,所以那些學者的全集裏麵,也有詩詞歌賦的文學作品,也有評論史事的論文,也有代聖賢立言的經書注疏,可說對整個學術範圍內的各方麵都有所貢獻。但就個人的纔性及用力的淺深說,本來不能不有所偏至,所以一些有名的學人仍然隻能以一種專長著名,如硃熹以理學著名,李白以詩著名,人們決不會指硃熹為詩人,指李白為理學傢。所以事實上,國學仍然是分瞭部門的。

  曾國藩把學術分成“義理”(性理之學或理學)、“考據”(考證學)、“詞章”三大部門(戴東原亦曾如是分類),他寫給他弟弟的信說:“蓋自西漢以至於今,識字之儒,約有三途:曰義理之學,曰考據之學,曰詞章之學,各執一途,互相詆毀。兄之私意,以為義理之學最大,義理明則躬行有要,而經濟有本。詞章之學,亦所以發揮義理者也。考據之學,吾無取焉矣。此三途者皆從事經史,各有門徑。吾以為欲讀經史,但當研究義理,則心一而不紛。是故經則專守一經,史則專熟一代,讀經史則專主義理,此皆守約之道,確乎不可易者也。若夫經史而外,諸子百傢,汗牛充棟,或欲閱之,但當讀一人之專集,不當東翻西閱。”在這個指導讀書方法的信中,我們看到他怎樣說明三大部門的學術,怎樣主張選科,並且指齣在義理一門之下,還可以按照經書的種類及史書的朝代而分科研究。不過三大部門的研究對象,都是經史,整個學術範圍,非常狹小。諸子百傢,隻當做參考書,全部學術集中在儒傢一派的範圍以內。三大部門的重要性,是義理第一,詞章第二,考據最末瞭,他的話完全是宋明以來儒傢正統派的傳統意見。

  義理之學,照理應該還有老學、墨學等的專科,但因儒傢的獨占,就沒有它們的份兒瞭。

  詞章之學,包括詩及古文兩個主要部門,其次有賦、詞、麯、駢文等。現代文學所尊重的小說及戲麯,過去不被重視。

  考據之學,除按照經書的種類分科外,又按照問題性質而分科,如專門考名物製度的狹義的“考證學”及專門考文字訓詁的“小學”,以及專門考書籍源流真僞的“校讎學”,是三大科彆,此外還分齣許多獨立的部門,如小學內分齣音韻學、訓詁學,以及金石學、甲骨學等,校讎學又分成目錄學、校勘學、版本學等。

  四 國學的派彆

  講實證的學術,分科繁而派彆少,尚玄思的學術則相反。國學以古書為對象,文字艱深古奧,又不免有遺漏和錯誤,後世的人無法去找古代的原作者來質疑,就隻好憑自己的意思來解釋,因解釋的不同,派彆便産生瞭。以前說的“義理”、“考據”、“詞章”三種學術,雖然是三個部門,但同時也是三個派彆,因為學者所采取的道路不同,對於同一古書的解釋會得到相異的結果。所以曾國藩說他們“各執一途,互相詆毀”。

  在考據學全盛的清代中期,所謂桐城派詞章之學也抬頭起來。桐城派文人以“載道之文”相標榜而譏誚考據學的支離破碎,無補於聖道。考據學者則譏誚桐城派文章沒有內容,根本無所謂“道”。考據學者批評義理之學的空疏,可是義理學派也譏誚他們的破碎支離。這幾派之中,考據派在學術界雖然稱霸,但清政府所奬勵的卻以義理之學為主。

  義理學派即所謂宋明道學,因其解釋經書遇著難解之處,不去找許多古書參證,考查原來的意義,隻是“望文生義”,照字麵去講,所以人們說它空疏。其實這個學派不是完全不查考古字的意義,不是完全不注意古書的遺漏錯誤,我們一看《四書》的硃注便知。這個學派的特點,是在於藉孔孟的話來宣傳自己的學說,硃熹(晦庵)的《四書注》,就是宣傳他的理氣二元論。陸九淵(象山)更公然說“六經皆我注腳”。的確,他們錶麵上是注解經書,實際上是拿經書注解自己。可是硃熹還不敢公然這樣講,他的意思隻是說,按照人情物理,孔孟的這些話應當這樣解纔對。硃氏是主張“格物緻知”的,這就是從研究人情物理去瞭解孔孟之道。因為這一點,使硃陸又分成兩派。硃氏的學術,淵源於程頤(伊川),所以這派叫程硃派。陸象山之學,到明代王守仁(陽明)而有徹底的發展,所以這派叫陸王派。程硃之學,講求窮理盡性,稱為理學。陸王也講理,但程硃的理有客觀性,而陸王的理是純主觀的,陸氏說“心即理”,所以人們為與程硃的理學分彆起見,又叫陸王之學為“心學”。

  義理之學大緻和現代所謂哲學相同,所以有派彆,無分科。考據之學和現代所倡社會科學相像,所以有分科,也有派彆。可是因為研究的對象不是社會而是古書,所以考據之學的派彆,不是從理論上分的,而是從古書的傳授係統上麵分的。漢代在秦始皇焚書坑儒以後提倡經書的研究,許多儒生都用當時通行的隸書寫經書進獻,據說是因為古經原本已不容易覓取,他們這些儒生都是憑著口耳相傳的方法,一代一代地傳授下來的。後來卻有人貢獻古本經書瞭,那些書據說是藏在什麼古建築物(如孔子故宅)的夾壁中間,或者什麼山岩裏麵,被人傢發現齣來的。有瞭這一套古字的原本,於是就有一班儒生來研究它。由於這種版本和前麵那種所用的文字有古今的不同,於是在研究者方麵就分齣今文派和古文派。其實兩者的分彆不但在文字上,就是內容也有不同的地方,特彆是思想方法方麵(這點後麵再說)。這兩派經學傢所做的事,或係考證古書的真僞,或係考證古書上的名詞器物和製度,或係探討古代文字的意義,或係探討經書的微言大義,所以一般稱為考據之學,因為考據之學創於漢朝,又稱漢學,而和漢學相對待的義理之學,因為創於宋朝,就叫宋學。

  在詞章之學方麵,古文和駢文不但是兩個門類,同時又是兩個派彆的名稱。駢文是四六對偶的文體,古文(這個古文和經學上的古文,名同而實異)是不要對仗的散文,研究駢文的就反對古文,研究古文的就反對駢文,因而形成兩大派彆。清代除這兩大派對立外,古文派內部又有桐城派和陽湖派的分彆。

  ……

前言/序言


國學常識:八十年來最易上手的國學啓濛讀本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國學常識:八十年來最易上手的國學啓濛讀本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

國學常識:八十年來最易上手的國學啓濛讀本 pdf 下載 mobi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國學常識:八十年來最易上手的國學啓濛讀本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國學常識:八十年來最易上手的國學啓濛讀本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讀者評價

評分

活動時購買,價格優惠,囤書,慢慢讀。

評分

好像以前讀過,為教兒子下決心自己先補課。

評分

書很好,包裝好,內容也不錯。

評分

值得買的書,對孩子來說略顯枯燥

評分

真的很不錯的啊!!! 真的很不錯的啊!!! 真的很不錯的啊!!! 真的很不錯的啊!!! 真的很不錯的啊!!! 真的很不錯的啊!!! 真的很不錯的啊!!! 真的很不錯的啊!!! 真的很不錯的啊!!! 真的很不錯的啊!!! 真的很不錯的啊!!! 真的很不錯的啊!!! 真的很不錯的啊!!! 真的很不錯的啊!!! 真的很不錯的啊!!! 真的很不錯的啊!!! 真的很不錯的啊!!! 真的很不錯的啊!!! 真的很不錯的啊!!! 真的很不錯的啊!!! 真的很不錯的啊!!! 真的很不錯的啊!!! 真的很不錯的啊!!! 真的很不錯的啊!!! 真的很不錯的啊!!!

評分

收到貨拆開來看,比想象中的好。

評分

物流也超快!

評分

收到貨拆開來看,比想象中的好。

評分

安全、省心,好!

國學常識:八十年來最易上手的國學啓濛讀本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类似图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國學常識:八十年來最易上手的國學啓濛讀本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分享鏈接





相关書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思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