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你的老板:51个让领导重用你的工作法则

管理你的老板:51个让领导重用你的工作法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岩田松雄 著
图书标签:
  • 职场技能
  • 领导力
  • 人际关系
  • 沟通技巧
  • 职业发展
  • 影响力
  • 向上管理
  • 工作效率
  • 职场生存
  • 自我提升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ISBN:9787807695349
版次:1
商品编码:1145350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6-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08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一本实用性超强的职场成长手册。51种原则方法,让你在职场中做好工作,沟通好老板,学会管理老板,成为受老板重用的人。堪称管理老板实操手册。
  作者担任过多家国际企业董事长,具有优秀的领导力和团队管理能力。深知学会管理老板的能力对员工成长的重要性。因此,本书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与每个职场人息息相关的职场成长手册。本书所阐述的51种方法,对于职场白领都有借鉴意义。每个职场人都想做领导、带团队、成为受领导重用的人才,所以读者群很明晰,市场需求也较高。
  实用性很强。作者告诉我们的是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观念、工作方法、工作技巧,看得见摸得着,只要你用心去努力,谁都可以做到职场成长经验。

内容简介

  “和上司不投缘”、“不知如何向上司汇报工作、不知如何与上司联系、不知如何与上司商谈。”、“想更熟悉上司,使工作顺利开展”……相信有很多人都有这些困扰和想法。拥有丰富职场阅历的作者通过本书告诉大家成为老板心腹的51个思考方法。
  本书的特点就是“实在、实用”。作者不会给你画一些“25岁当总裁”“30岁前成为千万富翁”之类的大饼;也没有“世界因你而不同”“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人生可以走直线”等鼓动性十足的观念,作者告诉我们的只是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观念、工作方法、工作技巧,看得见摸得着,只要你用心去努力,谁都可以做到的职场成长经验。

作者简介

  岩田松雄,1958年出生。大阪大学经济学部毕业后进入日产汽车株式会社,后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安德森商学院留学。回国后担任外资顾问企业、日本可口可乐公司职员,后担任著名游戏公司ATLUS的董事长,让三年连续赤字的企业转亏为盈。还曾担任株式会社Takara常务董事长、株式会社Aeon Forest(The Bodyshop美体小铺)的董事长。使得店铺数从107间扩大到175间,营业额从67亿日元增加至140亿日元。
  之后担任星巴克咖啡日本株式会社的CEO,成功是实现了业绩持续增长。2010年创下了历史最高的销售额1016亿日元。公司业绩受到瞩目。他也入选选安德森商学院全体37000名毕业生中的“100位最鼓舞人心校友”。其中仅有4个日本人。现在在产业革新机构从事投资后的企业跟进工作,为培养下一代优秀人才倾注精力。

  译者张琦,南开大学日语、金融专业双学位,在北京某知名企业董事会工作,负责与日方日常工作的沟通以及翻译工作。

目录

前言/001

第一章 下属未必一定要顺从
作为骨干下属的“思维方式”


1 坚信努力一定会有回报
曾对我说“这孩子将来一定会成为大人物”的老师/003
棒球菜鸟的我却当了队长并且成为了决胜点时的投球手/005

2 作为“问题少年”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
反抗工会,引起骚乱/007
做该做的事,一定会得到认可/008
遇到现在仍非常尊敬的上司/009
3 为了自己仰慕的人,我要拼命努力
面对非常努力的下属,领导会希望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他/011
为了那些认可自己努力的人而努力/012
自己的想法别人可以感受得到,我找到了这样的自信/014

4 越是觉得无法接近的人越是要向他靠拢
鼓起勇气拜访曾经觉得高高在上的经理/016
真正有能力的领导会发现下属的能力/17

5 逆境中往往更能找到自己的目标
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消沉/019
为什么不去请教一下成功的人呢?/020

6 每个人都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有自己的个性
领导并不需要唯命是从的人/023
在最初的几个月里看清下属是否可以信任/024

7 领导批评你的时候,不要感到厌烦
领导对下属的优缺点了如指掌/027
领导批评时并非是想责备谁/028

8 领导关注着你的为人秉性
午饭时,你是如何与饭店服务员交谈的?/030
一起出差时能看出你的人格/031
最让领导为难的正是那些工作很出色,性格不好的下属/031

第二章 从“过度服务”开始做起
作为骨干下属的“报联商”


9 不同的领导喜欢不同的“报联商”方式
是否是成功的“报联商”,由接受的一方来评价/035
要“调查”领导希望什么样的“报联商”/036

10 对领导没有说的,下属不能不问
确认“5W(为什么,何时,何事,何处,谁)2H(怎么做,多少)”/038
如果主管不知道,那就去问经理/039

11 首先从“过度服务”开始做起
一开始就被领导说“这个做得不够”的话,是很难得到信任的/041
从“过度服务”削减到“恰到好处”/042
必要时,个人的事情也“报联商”/043

12 让上司知道你希望他做什么
首先说明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045
亲自向领导说明情况,不要委派别人来做/046

13 报告坏事儿的时候,分清“事实”和“判断”
“没有问题”不过是下属的判断/048
避免向领导汇报坏事儿的团队岌岌可危/049
14 理解了工作的本质“报联商”就不容易出错
哪个瞬间产生了附加价值/051
获得实现价值的信息的途径正是“报联商”/052

15 及时进行“报联商”,自己也会得到提高
收到邮件后,反馈对方已收到/054
人总是如果不马上行动就会把事情忘记的/055
及时的“报联商”有助于修正错误和提高准确度/057


第三章 上司并不要求下属每一项工作都做得完美
作为骨干下属的“工作力”


16 有没有自己进行假设,有没有现场意识?
自己想怎么做,列出备选方案/061
从现场得到的经验日后定会发挥大作用/062

17 堆砌“事实”来说服领导
客户的意见是领导都不能否定的/064
并非所有来自现场的意见都是正确的/065

18 不要炫耀,而是学会在不经意中展示自己
工作能力强的人都擅长在不经意中自夸/067
能向周围人表达感谢的下属会得到上司的好评/068
19 在公司内建立自己的“亲友团”
感谢的心情要用语言传达/070
与其他部门或领导的秘书平时也要搞好关系/071

20 不要做把握不住时机的“傻瓜”
不善于观察周围的人,首先从打招呼开始/073
关注对方,会给对方一个好印象/074

21 那些“好像总是忙成一团的人”的共通点
“行动”和“工作”看起来相同,实则不然/076
定好工作的完成时间,通过给自己施加压力让自己成长/077

22 为对方考虑了多少
很多人没有注意到“邮件要从结论开始”/079
致力于与顾客建立“优先呼叫”(first call)的关系/080

23 以追求团队的成功为目标
尽可能做到信息公开共享/082
试想一下哪些信息是上司不知道的/083

24 思考上司希望你做什么
从其他公司过来的上司是不知道那些基本规则的/085
关键人物及需要注意的人物等“人的信息”也要如实传达/086

25 上司在第一次面谈时就给下属定下了“假设”
一对一面谈可以让双方加深了解/088
如果下属对上司有好感的话,上司的态度也会改变/089


第四章 下属不必逞强
作为骨干下属的“推动力”


26 拥有自己的“动力机”
做那些不想做的工作时,试着变换一下动力/093
成为“招牌”的业绩未来会一直发挥作用/094

27 做好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就可以了
“照亮一个角落”就可以了/097
要记住,让公司变得更好的方法有很多/098

28 应该关注结果,但不应该在意成功的经历
“虽说结果不太好,但是你已经很努力了”这是上司说的话/100
过于在意成功的经历,就会无法直面自己/101

29 能让自己加速成长的两件事
主动尝试总结报告书/103
工作之外也要主动举手当领导/104
30 上司喜欢和不喜欢的接受工作的方式
不要用一种“不情愿的表情”接受/106
一句“我来做”可能让上司很感激/107

31 想出好方法的窍门、意见通过的窍门
将两种东西组合起来产生新想法/109
先理解公司内意见通过的规则和结构/110

32 优秀的下属会得到什么样的好处呢
工作的报酬是工作/113


第五章 下属也可以控制上司
作为骨干下属的“上司管理”


33 了解上司是如何跟他的上司打交道的
认真做报告的上司也会要求下属认真做报告/117
把上司想象成“客户”享受做调查的过程/118

34 没有必要讨好上司,也没有必要对自己撒谎
要知道上司也是希望得到下属认可的/120
还是对自己有好意、尊敬自己的下属更招人喜欢/121
35 上司或客户的玩笑话中隐藏着真实的想法
很多上司喜欢用的手段—玩笑话/123
客户、夫妇、朋友之间的玩笑话也是很可怕的/124

36 向上司进言时要对听的人有所选择
好事儿在大家面前说,坏事儿悄悄说/126
不是向谁都可以进言的/128

37 那些合不来的上司,敬而远之
遇到无论如何也合不来的上司,要忍耐两年/129
不必勉强自己迎合上司/130

38 将难相处的上司作为反面教师学习
享受与上司之间的关系/132
其实人的弱点就在强项附近/133

39 上司是外国人时需要注意的事情
与其通过听说来沟通不如通过读写来沟通/135
对外国人上司更需要慎重地进行“调查”/136


第六章 下属应该多读书多学习
作为骨干下属的“学习方法”

40 提高自己,为了得到工作成果努力学习
我可以骄傲地说,我比同期所有人都更努力学习/141
读一些对现在的工作有帮助的书/142

41 学习要从年轻时开始
年轻时候学过的东西会记得很牢/143
只要学习眼前工作所需的就可以了/144

42 掌握英语的必要条件
设定一个能让自己有动力的目标/146
单词和时间是不会说谎的/147
在外国人面前不必胆怯/148

43 努力将学习变成一种习惯
如果没有整块时间看书,就利用零散的时间/150
早上学习,建立“早间朋友”/151
在生活节奏中融入学习/152

44 读一读能提升自己的书、古典书、实用性的书
不勉强提升自己才更像年轻人/154
读书多的人能获得深度/155
45 跟人接触也是很好的学习
带着目的去参加研讨会或学习会/157
跟人见面之前要认真准备/158


第七章 下属首先应该提高的是人格魅力
作为骨干下属的“人格魅力”


46 通过挫折能看清一些东西
被有优越感的上司找茬的那些日子/163
由于无法相信任何人,我几乎变得神经质了/164
哭着说“回大阪去吧”/165
理解处于低谷的人的心情和苦衷/167

47 要知道有很多不同的世界
自己对这个世界是多么的无知/168
如果自己是上司的话会给予什么样的下属高评价呢/169

48 想办法给不同的工作赋予意义
出租车司机做的是什么工作?/171
你对整理发票的工作表达感谢之情了吗?/172
49 不要误认为追求利润就是坏事
利润不是公司的目的,而是让世界变得更好的手段/174
购买的不是商品而是企业理念的时代就要到来了/175
企业真正的理想是NPO/176

50 明天的自己要比今天更好
当领导的经历可以考验人格/179
金钱是手段而非目的/180

51 迷茫和烦恼并不是消极的
人只要是在努力都会感到迷茫/182
坚信一条道路然后向着它努力,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183


后记/185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下属未必一定要顺从
作为骨干下属的『思维方式』

1 坚信努力一定会有回报
● 曾对我说“这孩子将来一定会成为大人物”的老师
回首我做下属的日子,有很多幸运的事儿、高兴的事儿,当然也经历过很多困难和痛苦。
在这样的过程中,是什么一直支撑着自己呢,我觉得应该是“相信自己”。是不是相信自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对待工作的态度。
所以我希望,作为下属的你,首先要做的是一定要坚定不移的相信自己。
那么,我是如何做到相信自己的呢?回忆起来,我觉得儿时的一件事对我的影响非常大。
小学的时候,我是一个淘气小子。成绩的话,一共是五个级别的评分,我一般能得三或者二吧。而且我总是打架。坐在我旁边的同学跟我说,我看起来总是在自言自语,这大概因为我是独生子的缘故吧。
我的父母都在工作,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我一个人在看电视的时候不知不觉把自己想到的说出来了吧。(现在这个毛病我还没改掉。)
而且我自己没有意识到我有这个毛病,上课的时候不知不觉也在自言自语。
这总会惹怒老师。然后老师会狠狠地训斥我。在老师的眼中,我一直都是一个问题儿童。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对新来的女老师大声说“没法相信你”,把女老师气哭了。后来我从父母处得知,这件事在PTA(家长教师协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转学了,但新老师也觉得我太讨厌了。
有一件发生在体育课上的事情让我记忆犹新。体育课上有一个测试是,全班同学一起将胳膊前伸抬起,不能放下来。大家都能坚持十分或十五分钟,只有我觉得很疼坚持不住。我记得我是第一个把手放下来的,完全没有毅力。而且我很狂妄不逊,老师对我应该没有什么好印象。
但不知道为什么,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班主任老师非常袒护这样的我。他对我说“这孩子将来一定会成为大人物”。
我学习成绩也不好,品行也不佳,但每次见到这位老师的时候他都对我这样说,于是我就不知不觉地开始想,会不会像他说的那样呢。听到表扬的话,得到别人对我未来的期许,我感到非常高兴。
“岩田将来一定会成为大人物的”,可以说对我说这句话的老师是我职业生涯的起点。
自己也可以有擅长的事情,他给了我这样的自信。从那时起,不知从哪里来的自信让我一直相信自己。是老师的那句话一直支撑着我。
● 棒球菜鸟的我却当了队长并且成为了决胜点时的投球手
还有一段对我影响比较大的经历,我在上一本书里也提到过,就是打棒球的经历。我从小开始就特别喜欢打棒球,但我初中时候不是在棒球部,高中的时候才正式开始打棒球。
我所在的高中是升学率很高的学校,在棒球方面也非常出色,曾经打进过甲子园。特别是比我高一年级的球队,其水平都以打进甲子园为目标。在这样的阵容下,我就是个棒球菜鸟。在球队中,我一直都在捡球或者做候补投手,总之,一直都是负责后勤工作的。
到了二年级,我也没能参加候补选手的比赛。但我非常喜欢棒球,在练习方面我一直非常努力。
新队伍组成了,而作为菜鸟的我竟然被选为队长。包括我在内的同年级的小伙伴们都非常惊讶。我问了才知道,是因为一年级的学生推荐说“希望岩田学长当队长”。
后来我听说,我的学长们也称赞我说,虽然没有上场参加比赛,却一直努力地练习。
于是,在下一年级的队员成长起来之前,我竟然当了球队的四号。曾经的埋头努力终于结出了硕果。
后来,球队以甲子园为目标,参加了大阪大会,而且一直打到第四回合。能够担任在高手集聚的大阪留到最后两三支队伍的队长,这让我拥有了很大的自信。
说到努力就有回报,还要说一段大学时候的经历,还是关于棒球的。因为高中三年一直专注练习棒球,进入大学的棒球队后我很快就作为外野手参加比赛了。但那不久之后,我右膝的半月板损伤,手术后有一年的时间都在做康复训练。
再回到棒球队时,我开始想要实现从儿时起就有的梦想—挑战做一名决胜点时的投球手。那是在近畿联盟I部的球队。队内进行的红白两队比赛总是难分胜负,每个人都默默地练习。夏天的一千次冲刺,练习结束后的五千米跑……
终于,时间到了三年级的最后一次比赛。因为同学向教练提议说我一直很努力希望可以让我投球。我这才第一次在正式比赛中成为了最先上场的投手。大家都认为我坚持不了五回合,但我将对手击球员的阵容压制到两个点,并将球投到中场,成功地成为了决胜点时的投球手。
踏踏实实的努力,一定会有人看得到。一定会在某处结出硕果。
就这样,这个道理深深埋在了我心中。
2 作为“问题少年”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
● 反抗工会,引起骚乱
我的职业生涯是从大学毕业后进入日产汽车开始的。回想刚刚进入公司后的我,连一个好下属、好的追随者都说不上。
进入公司后,我被分配到了采购管理部技术科,部门主要负责对部件生产厂家进行经营指导。之后不久,我就被调到日产位于追滨町的工厂的生产科进行实习。
我的工作是提高单手秒表的生产率。有一天,我通知一位管理二百人左右的生产线的负责人,希望从傍晚开始安排一个讨论会。
那位负责人跟我说,不行,因为今天有工会活动。
我听到这句话感觉莫名其妙。
“是谁给你发工资,又不是工会给你发工资。”我甩了一句话给他。
当时我根本不了解什么组织、什么工会。那时候日产汽车的工会有非常大的权利。于是生产现场出现了很大的骚动。“那个从总公司来的傲慢的新人是什么东西”,我被生产经理禁止进入生产现场。
这件事的结果是我非但没有改善生产现场,而且还被生产经理像烈火一样训斥了一顿,“作为管理者的最大的任务就是与公会处理好关系”。
● 做该做的事,一定会得到认可
尽管被训斥了一番,我还是觉得我应该尽最大努力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何才能改善生产现场呢?我去了其他生产公司参观学习,去调查其他公司都是如何搭配生产的。
而且晚上我会一个人默默地在宿舍的图书馆里学习。虽然我在日产汽车工作,但是因为当时丰田的生产率远远高于日产,于是我买来被称为“生产管理之父”的大野耐一所著的《丰田生产方式》(Diamond出版社出版),看得很是痴迷。
我做这些不是因为谁告诉我要这样做,而是因为我觉得应该尽职尽责,自己该做的事情是必须要做的。
在那之后,我把自己去其他工厂参观以及学习的成果总结成报告并取名为“IE(Industrial Engineering)通讯”,定期发行。
报告中总结的技术要点是可以实际应用到包括我所负责的生产线在内的生产中的。我将这些报告分发给各个生产线的负责人。当时一般还都采用手写之后誊写印刷的方式。但我觉得那样会缺乏新鲜度。于是我用工厂中唯一的一台文字处理机很清晰地打出来,为了让大家容易阅读,我着实费了一番工夫。当时还只有和董事相关的资料才可以用文字处理机来打。而且也很花费时间。很多人都说我一定是太闲了才做这个的。但我就是想挑战、尝试一些新鲜的事物。
“请看一下‘IE通讯’”,我在工厂内分发“IE通讯”时,有一些生产线的负责人态度非常冷淡。也有很多人对我抱有“这家伙到底在干什么”的质疑。当时一定有很多人觉得我是年轻气盛。
但在发行了几期之后,有人来找我说我们一起想办法吧。有趣的是,越是最开始对我印象不好的人,后来越是很支持我。这件事让我明白了,那些会赏识你的人是一直都在关注着你的。
我在工厂只工作了一年左右,时间短暂,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成果。但很多年之后我去视察我所负责的缝制座席的生产线时,受到了很大的触动。由于坐着操作机器会影响工作效率且身体负担大,我之前提出过改为站着工作的方案。这是我参观其他工厂时发现的,然后我将其写到了“IE通讯”里,后来竟然被采用了。
我认为,不论别人说你傲慢不逊还是问题儿童,对待工作,就应该把该做的事情做好,这才是最重要的。
后来正是“IE通讯”让我遇到了我一直非常尊敬的领导。
● 遇到现在仍非常尊敬的上司
我是在结束工厂的工作,也就是进入公司第二年的时候遇到了这位上司,现在仍然可以说他是我心灵的老师。他是在看了“IE通讯”后,想把我放到他的手下,一手培养我。
可以说是那个时候他让我明白了,领导的工作应该是每天都以自己的工作为自豪,每天都比他人多学习一倍。把工作交给下属去做,相信下属,最后自己承担起责任。
当时的我为了公司,为了工作得到成果,一直很桀骜不驯。我非常有干劲儿,可以说是处于兴奋状态当中。当时领导完全接受了这样的我。
更让我感动的是他对公司强烈的爱。让人惊叹的是,比如,等出租时他一定要等到日产的车才上,绝对不坐其他公司的车。当然,这点我也很快就学会了。
有一次,我跟我部门的主管一起去客户的工厂视察。这位主管很喜欢玩儿,围棋、象棋、高尔夫都是专业水平,很多人说就是因为这个他才当上主管的。不知道为什么,视察进行到一半时他开始坐立不安,让我快点结束,这在无形之中给我施加了压力。
我在想是不是有什么急事,于是草草地结束了视察。之后,客户招待我们,先去吃了饭,然后拉着我一起去玩了麻将。
虽然我只是按照主管说的做了,第二天,我的上司对我发了很大的火。“你到底是在干什么,”领导训斥我说,“你到底是去接受招待去了,还是去工作去了。”
虽然我只是接受主管的邀请去吃饭、玩麻将,心里感觉很委屈,但也只能接受领导的训斥。
因为我做的是不对的。后来,我很感谢领导对我生气。他是在知道我有多委屈的情况下才训斥我的。
3 为了自己仰慕的人,我要拼命努力
● 面对非常努力的下属,领导会希望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他
那位领导对我说过的一句话,我现在还记忆犹新,“随心所欲地去干吧,就算你失败了,日产也不会破产。”
我那时的工作是对客户进行经营指导。进入公司第二年时,我开始犹豫,这样说好不好,那样做对不对。领导正是看穿了我的这种想法才对我那样说的。
我豁然开朗,觉得确实是这样的。我想,下决心做的事就要去做。
那位领导是个能为别人着想的人。会非常认真地制订对下属的培训计划。有着坚定的工作观和正义感。
我手下刚开始有下属时,我想我一定要像领导对待我一样培养我的下属。但当我到了领导当时的年纪,我愕然发现我完全没能做到像他一样培养下属。
“随心所欲地去干吧,就算你失败了,日产也不会破产。”
能说出这样的话是因为已经做好如果出现什么问题自己承担责任的准备了。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一定说不出这样的话。
我自问,我能不能说出这句话。这时我才真正知道了领导的伟大。
那么,为什么我能成为这么优秀的领导的下属,受到他的熏陶呢?我觉得那是因为我志向远大,思考着公司和工作的事情。正因为这样,领导才会带着我,教了我很多。
我自己后来也成为了经营者,有了很多下属。我一直关注的下属都是那些有干劲儿、非常努力、专心的人。会不自觉地想把更多的事情教给这样的下属。
● 为了那些认可自己努力的人而努力
现在回想起在日产的时候,我很多时候是为了包括那位我所尊敬的领导在内的自己仰慕的人而努力。
本来我决定进入日产汽车工作也是因为我在大学时遇到了一位我很欣赏的学长,希望能与这位学长一起工作。我当时本来已经决定要拒掉日产汽车的offer,去另一家公司了。就在需要做出决定的前一天,我偶然遇到了那位学长,他工作很利落,是非常有个人魅力的一个人,我那时突然决定要跟随着这位学长了。
找工作时我以商社、金融、制造企业为主,应聘了数十家企业,没想到最后不是根据行业或者公司决定的工作,而是因为我所仰慕的人而决定的。
从工厂回来后,也就是进入公司的第二年,我的举止仍然像个问题儿童。有一次因为要做经营指导去视察一个重要的零件生产商,在包括社长在内的全体员工在场的场合下,我不小心说:“这不过是小作坊而已!”
其实这句话和我本来想说的话的感觉是有些不同的,但我想表达的就是这样下去是不行的。
那位零件生产商的社长在听了这句话后脸一下子就红了,大声说:“你说哪儿是小作坊!”
一个刚入职两年的毛小子把有着那样业绩的工厂说成是小作坊,社长发怒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这时收拾我的烂摊子的正是之前所说的那位上司。我一句都没有道歉。“我说的有什么错”,我索性将错就错。我公司也还是把我看成一个“毛小子”。我跟这个工厂的关系是不可能转好了。
但当时也还是有公司听我这个毛小子的话的。在这种情况下,我转变了工作方式。我走进生产现场,与工人穿一样的工作服,弄得满身是油,在这种情况下展开工作,改善经营活动。
刚开始那个客户也曾觉得我很难对付。我每天工作到很晚,开展各种改善经营的工作,不断进行讨论。就这样,有一天专务对我说了这样的话。
“我可服了你小子了,以后你就全权负责提出方案,我们来执行。”
我的努力得到了理解。本来我就很敬仰这位专务,听到这样的话,我更是暗暗想,为了专务我也一定要努力。于是我有了更大的责任感,决定为了做出更大的工作成果而更加努力。
● 自己的想法别人可以感受得到,我找到了这样的自信
在那之后三天内,我开展了提高30%生产率的生产线改良工作、生产流程改良工作,我与生产现场的员工一起工作到深夜,改进生产作业方法、变更机器的设置。
后来,这个公司获得了日产品质管理奖。并荣获了极具影响力的戴明奖(Deming Prize)。我就像自己获奖了一样高兴。
我负责那家公司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在调到其他部门时,我去那里告别。我所看到的是有着模范生产线的生产现场。前一次去视察时,我提出了一个请求。
我希望公司能够进行TPM(全员生产维修),将产生器械加工碎屑的生产线改进成完全不产生碎屑的,希望有一天光脚都可以走过生产线。我再一次去视察时特别关注这一点。
到了生产现场,我非常惊讶。情况超乎我的想象。我脱掉鞋子,连袜子也脱掉了,光脚走过生产现场。
现在回忆起来,我还能想起专务当时的样子。
我对专务说:“您真的遵守约定了,非常干净。非常感谢您。”
听了我的话,专务流下了眼泪。我想,我得到了这位并肩为改进生产而努力的战友的认可。
为了这位专务,我真的是一心一意希望这家公司能更好。所以我付出最大的努力。如果碎屑没有弄得很干净,光脚走过去可能会受伤,但即使这样,我也愿意光脚走过去。
并且我觉得这种心情别人感受到了。
如果觉得这个人值得去仰慕,那么就为了这样的人而努力吧,这样也会得到对方的理解。
我正是在那时候有了这样的自信。

前言/序言

前言
“我就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大叔!”
我想,以这样一句话作为开篇首句的有关领导力的书应该没有先例吧。
2012年10月出版的《成为让别人信赖的领导的51种思维方式》(SUNMARK出版社)得到非常高的评价,发行量超过30万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我43岁时成为了一家叫作ATLUS的上市公司的社长,47岁时成为THE BODY SHOP的社长,51岁任星巴克咖啡的CEO。
在我参加演讲前,人们从这段经历推想,可能会期待演讲者是一个有超凡能力的、很厉害的人物,而真正看到我出现时,发现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大叔”。篇首的那句话正是来自于一位研讨会参加者发出的感想。
在上一本书中我叙述了,我不是那种天生的领导却被大家推选为社长的经历以及我关于领导的想法。
这次有人提出希望我写一本不是关于领导,而是关于领导喜欢什么样的下属的书,于是这本书诞生了。
现如今大企业也不一定是稳定的,作为公司职员,生存下去变得越发艰难。我觉得在这样一个时代中,担任领导很艰难,作为下属更是意想不到的艰难。
甚至可以说,是否有好的下属决定了部门的成败。
那么,现在需要什么样的下属呢?对于领导来说,希望下属如何做呢?领导希望将工作交给什么样的下属呢?
我本人过去也做过下属,也有过作为上司,以及作为经营者、领导的经历。
那么,从这两方面出发,我希望有什么样的下属呢,这样的一种思路构成了这本书的主线。
有很多人应该是第一次看我写的书,那么我先简单做一个自我介绍。我大学毕业后入职日产汽车。入职第八年我赴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安德森学校留学,两年后取得MBA学位。
回国后,入职名为Gemini Consulting Japan的外资咨询公司担任高级咨询师,尔后入职日本可口可乐公司。其后又入职名为ATLUS的娱乐公司,入职第二年开始担任社长。
之后,ATLUS成为大型玩具制造商TAKARA的子公司,我担任TAKARA公司的常务董事。两年后,担任THE BODY SHOP的CEO,再然后,我成为了星巴克的CEO。
乍一看,我的经历可能比较令人羡慕,但我的职业生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日产汽车任职期间,我曾被一位性格不和的上司调到一个谁都不想去的部门。
在那之后,我申请留学并且通过了审核,但事实上,在留学之前的那个阶段,由于与领导性格不和,我被逼迫到几乎变得有些神经质了的状态。
真的是不断经历着苦恼与挫折的20岁和30岁啊。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到底是不是一个好下属还真不能确定。虽然非常地努力,但总是因为狂妄不逊碰了很多壁。就是这样,作为下属的我经历了很多。
而且在成为领导时,我得到了很多下属的帮助。所以,我也想多写写领导希望有什么样的下属,希望提拔什么样的下属。
“与领导的性格一点儿都合不来……”
“不知道应该怎么向领导做‘报联商’”
“希望能很好的控制领导,更好的完成工作”……可能有很多人都有像这样的烦恼,希望这样的读者能够一边读这本书,一边从书中发现原来这样的下属可以让领导高兴、这样做领导会感到高兴。
我想从过去做下属的经验和我做领导的经验这两方面来谈谈理想的下属是什么样的。
如果这本书能为你成为领导的心腹助一臂之力,我将感到无比高兴。
《职场晋升的智慧:如何成为领导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 在现代企业环境中,个人的职业发展往往与领导的赏识和重用息息相关。然而,许多职场人士在努力工作、贡献才华的同时,却发现自己并未获得预期的晋升机会,甚至被淹没在茫茫人海中。他们困惑于为何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为何总感觉与领导的期望存在距离。本书《职场晋升的智慧:如何成为领导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正是为解决这一痛点而生。它并非一套简单的“讨好”或“奉承”的技巧,而是一套系统性的、基于对领导心理、组织动态和个人效能深刻洞察的职场生存与发展指南。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职场迷雾,掌握那些能够让你在领导眼中脱颖而出,成为其决策链条中不可或缺一环的智慧与方法。 本书的核心在于,它超越了传统的“做好本职工作”的局限,深入探讨了职场中更为精妙的动态。我们常常认为,只要业务能力过硬,就能得到领导的青睐。然而,在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的今天,仅仅“会做事”是远远不够的。领导者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他们需要高效、可靠、能够分担责任的团队成员。他们也在寻找那些能够帮助他们实现组织目标、解决棘手问题、甚至在关键时刻提供创新思路的“助推器”。本书正是要帮助你成为这样的“助推器”。 第一部分:洞察领导的视角——理解你的“金主” 要让领导重用,首先必须理解领导。他们看重什么?他们最关心什么?他们有哪些痛点和焦虑?这一部分将引导读者从领导者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工作和行为。 领导者的目标与压力: 深入分析不同层级领导者的KPI、战略目标以及他们所面临的来自上级、市场和内部的压力。了解这些,才能将自己的工作与领导的全局目标紧密联系起来。 领导的决策模式与偏好: 并非所有领导都以同样的方式做决策。有些人偏爱数据驱动,有些人则更看重直觉和经验;有些人喜欢细节,有些人则希望看到宏观蓝图。识别并适应领导的决策模式,能让你事半功倍。 领导的期望管理: 领导对下属的期望往往是多维度的,包括工作成果、沟通方式、团队协作、问题解决能力等。本书将教你如何准确捕捉这些期望,并通过你的行动去超越它们。 识别领导的“痛点”与“痒点”: 每个领导都有自己难以解决的难题(痛点)和渴望达成的目标(痒点)。成为能够帮助领导解决痛点、实现痒点的人,你自然会成为其心腹。 第二部分:塑造你的“价值”——从“做事”到“成事” 仅仅完成分配的任务,只能让你成为一个合格的执行者。要成为领导重用的人,必须学会“成事”,即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并为组织带来增量价值。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担当: 识别并承担那些超出职责范围但对团队或项目至关重要的任务。展示你的责任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成为问题的终结者,而非报告者: 当你发现问题时,不要仅仅向上级汇报,而是要提出解决方案,并愿意推动其落地。成为一个带来解决方案的人,而不是带来麻烦的人。 培养前瞻性思维与预见力: 提前洞察潜在的风险和机遇,并据此提出建设性意见。让领导觉得你不仅能处理当前的问题,还能为未来做好准备。 数据赋能,用事实说话: 学会收集、分析和呈现数据,用量化的方式证明你的工作成果和价值。数据是领导者最容易理解和信任的语言。 建立个人影响力与专业声誉: 在你的专业领域内建立起不可撼动的地位,成为同事和领导都信赖的专家。 第三部分:优化你的“沟通”——让你的价值被看见 再优秀的付出,如果不能被有效地传达,其价值也会大打折扣。有效的沟通是连接你与领导的桥梁,是让你的价值被看见的关键。 向上汇报的艺术: 如何在简洁的汇报中呈现核心信息、关键数据和你的建议?如何选择合适的汇报时机和方式? 会议中的策略性发言: 如何在会议中提出有见地的问题、贡献解决方案,而非仅仅附和?如何在不打断他人发言的情况下,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非正式沟通的价值: 利用茶歇、午餐等非正式场合,与领导进行更轻松、更深入的交流,增进了解,传递信息。 学会倾听,理解弦外之音: 领导的言语往往包含潜台词。学会倾听,理解领导未说出口的需求和担忧,并据此调整自己的行动。 提供建设性的反馈: 在适当的时机,以恰当的方式,向领导提供建设性的反馈,展示你的独立思考和对组织的关心。 第四部分:构建你的“支持系统”——与领导协同前行 让领导重用,并非单打独斗。你需要学会如何与领导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一种互信互利的伙伴关系。 管理领导的期望: 不要轻易承诺做不到的事情,要学会合理地设定并管理领导对你的期望,避免因承诺过多而无法兑现。 在领导需要时提供支持: 了解领导在关键时刻需要哪些支持,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主动提供。 帮助领导成长: 通过你的专业知识或独特视角,帮助领导拓展思路,发现新的机会。 理解并处理领导的“政治”: 学习理解组织内部的政治生态,如何在不参与党派斗争的前提下,保护自己并支持你的领导。 危机时刻的担当: 在组织或领导面临危机时,能够挺身而出,承担责任,展示你的忠诚与能力。 第五部分:持续进化的“个人效能”——让“重用”成为常态 职场发展是一个持续进化的过程。要让领导的“重用”成为常态,你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并保持积极的心态。 时间管理与优先级排序: 如何高效管理自己的时间,将精力投入到最有价值的工作上,以确保你始终在领导关注的焦点区域。 学习与适应能力: 快速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并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组织环境和领导需求。 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效地管理工作压力,避免负面情绪影响工作表现和人际关系。 建立信任的基石: 持续地以可靠、高效、负责任的行为,为与领导建立深厚的信任打下坚实基础。 反思与成长: 定期反思自己的工作表现、沟通方式和与领导的互动,从中学习并持续改进。 《职场晋升的智慧:如何成为领导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像是一张地图,指引你穿越复杂的职场丛林,找到通往职业巅峰的道路。它不是告诉你如何“溜须拍马”,而是告诉你如何成为一个有价值、有担当、有智慧的职场人士,让你在领导眼中,不仅仅是一个执行者,更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一个能为组织带来持续价值的关键人物。通过学习本书的智慧,你将能够更自信、更从容地 navigating 你的职业生涯,最终实现你的职业抱负。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真的感觉像是获得了一本秘籍,里面提到的那些职场潜规则和沟通技巧,简直是把很多我曾经摸爬滚打才领悟到的东西,系统化、条理化地呈现了出来。特别是关于如何理解领导的“言外之意”和“未尽之意”的部分,让我恍然大悟,原来很多时候我们觉得领导不信任或者不重视,并不是因为我们能力不行,而是沟通方式出了偏差。书里举了很多生动的案例,比如那个“让老板觉得是你帮他解决了一个大麻烦”的例子,让我立刻联想到了自己过去处理某个项目时,明明尽力了,但领导还是觉得不够满意,现在回想起来,可能就是因为我没有站在领导的角度去思考,没有帮他“卸包袱”。还有关于“主动汇报”和“阶段性反馈”的建议,虽然听起来很简单,但真正执行起来却很有讲究。我过去总是等着领导来问,或者一次性把东西弄完再交,结果导致领导觉得进度不明,或者最后成品和他期望的有出入。这本书提供的思路是,把工作拆解成小节点,主动汇报进展,甚至在关键节点给出不同选项,让领导参与决策,这样既能让他了解你的工作,又能让他感觉自己是项目的一部分,自然就会更重视。这种“掌控感”的营造,真是太妙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平实,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但字字珠玑,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并且立刻就能想到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场景。我现在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把书里的这些方法运用到我的工作中去,相信一定能带来不小的改变。

评分

我本来抱着一种半信半疑的态度来读这本书的,毕竟“管理老板”这个概念听起来就有点挑战性,甚至有点“不正经”,但翻开之后,我很快就被它的内容深深吸引住了。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并不是教你如何去“讨好”或者“操控”领导,而是真正地从提升工作价值和优化合作关系的角度出发,提供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法。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抱怨领导不给机会、不给重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自己没有“制造”出被重用的“理由”。书中关于“让你的领导知道你的价值”的论述,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审视了自己的工作。我过去可能更关注完成任务本身,而忽略了如何将我的工作成果转化为领导的“成绩单”,或者如何让我的工作在团队中发挥更关键的作用。书里提到的“主动承担责任”和“成为解决问题的专家”,让我明白,要想获得领导的信任,不仅仅是做好自己的分工,更要具备解决他人遇到的难题,甚至预见并防范潜在问题的能力。比如,我之前总是回避那些看起来棘手或者不属于我职责范围内的事情,现在我明白了,这恰恰是展示自己能力和价值的绝佳机会。书里还有很多关于“向上沟通”的技巧,比如如何有效地提出建议、如何汇报工作中的困难,这些都帮我打破了过去的一些沟通壁垒。我现在更能理解,为什么有些同事能够得到领导的器重,而有些人却一直在原地踏步。这本书真的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对职场生涯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和更积极的规划。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和内容设计得非常巧妙,完全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理论堆砌。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职场前辈,坐在你身边,娓娓道来,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具体的案例,告诉你如何在职场中游刃有余。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理解领导的动机”这一章节,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领导的决策和行为,背后都有其深层的原因,而我们往往只看到了表象。如果能够站在领导的角度去思考,去揣摩他们的真实意图,就能更好地配合他们,甚至能够提前预判他们的需求,从而做出更符合他们期望的工作。书里还提到了“如何让你的领导成为你的‘粉丝’”,这个说法很有趣,但它传达的核心理念却是关于建立信任和互相成就。它教我们如何通过持续的、高质量的工作输出,以及积极主动的沟通,来赢得领导的信赖,让他们愿意将更重要的任务交给我们,甚至在关键时刻支持我们。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之所以没有被重用,并不是因为我不够努力,而是我没有有效地将我的努力转化为领导能够看到、能够感知到的价值。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沟通策略,并且开始尝试一些新的方法。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职场关系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对如何提升自己的职业竞争力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是,职场中的很多“潜规则”其实是可以被理解和掌握的,并且它们并非是用来伤害他人的工具,而是为了构建更高效、更和谐的工作关系。我一直以为,只要把本职工作做好,领导自然会看到,但这本书让我明白,这远远不够。它让我理解了“战略性汇报”的重要性,不再是流水账式的报告,而是要提炼重点,突出亮点,甚至是要提供一些领导可能还没想到的信息。书中关于“成为领导的‘智囊团’”的理念,让我深受启发。这意味着我不能仅仅停留在执行层面,更要具备思考、分析和提出建议的能力,让领导觉得你在为他“分忧”,而不仅仅是为团队“打工”。我之前经常觉得领导有些决策很奇怪,现在我才明白,很多时候是因为我没有看到他所面临的全局信息和压力。这本书就好像是一本“情商地图”,它帮助我更好地解读领导的行为模式,理解他们的需求和顾虑,从而能够更准确地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沟通策略。而且,书里的很多建议都非常“落地”,不是那种只能看不用的理论,而是我回去之后立刻就能在实际工作中尝试的。我感觉自己对如何在这个复杂多变的职场环境中生存和发展,有了一个更清晰、更有效的方法论。

评分

坦白说,我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对“管理你的老板”这个标题有些抵触,觉得这听起来有点“不正能量”,仿佛在教人钻营。但是,当我真正开始阅读之后,我的看法发生了180度的转变。这本书的精髓在于,它不是教你如何去“驾驭”老板,而是教你如何更好地理解老板,如何更有效地与老板合作,从而提升你自己的工作价值和职业发展空间。书中关于“如何让你的工作成为领导的‘骄傲’”的论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是让你去邀功,而是教你如何通过卓越的工作表现,让你的领导在别人面前能够感受到这份成果带来的荣耀,从而自然而然地对你产生好感和信任。我过去可能过于关注自己在团队中的“个人英雄主义”,而忽略了让自己的工作成果能够被领导所认可和放大。这本书提供的策略,比如“将小事做成精品”,“为领导的分歧提供解决方案”,都非常有启发性。它让我意识到,每一次与领导的互动,每一次的工作交付,都是一次展示自己能力和价值的机会。而且,书中也强调了真诚和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这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是建立在健康、可持续的职场关系基础上的,而不是那些浮于表面的“办公室政治”技巧。我感觉自己读完这本书,不仅在工作方法上有了提升,在心态上也变得更加积极和成熟。

评分

挺好的。。。。

评分

自己装的,挺不错的性价比高

评分

还没看,看看日本人的工作方法,应该有借鉴之处!

评分

还可以。。。。。。。

评分

评分

感觉一般,没太多条理,也没有太多方法论。可能是因为日本独特的文化关系,觉得不是很适用。建议看《向上汇报》。

评分

学习职场必备

评分

还行

评分

于善待“差生”,宽容“差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