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2346-2006《腧穴名称与定位》自颁布以来,成为后续针灸类教材编写的重要参考依据。但因其特殊的“标准体”,也给理解和使用带来一定难度。针对于此,并结合教学、临床实际,特编写《最新国家标准针灸穴位使用详解》,不但论述穴位在哪里,而且详细讲解如何准确量取、正确使用穴位。
《最新国家标准针灸穴位使用详解》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全部经穴和常用奇穴的定位与主治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各穴主体是两部分:①取穴指南:以2006版《腧穴名称与定位》为基准,参考目前广泛流行版本教材及《杨甲三取穴经验》等的定位,分析异同,并给出比较实用的取穴法。②主治归纳:将纷繁的穴位主治病证进行合理分类,与针灸基础理论衔接,便于理解和记忆。
作者简介
睢明河,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学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推拿专业硕士;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博士。现就职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从事教学、科研、临床工作。
2005年获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多媒体教学比赛一等奖,2009年获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治疗学课程优秀主讲教师,2010年获北京中医药大学“育人标兵”荣誉称号。
主编各种专业书籍十余部,副主编及参编各种书籍二十余部。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北京中医药大学课题5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北京中医药大学课题二十余项。以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2012年应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第九版)《针灸学》《经络腧穴学》主编邀请,为两书绘制经络穴位图,获得针灸界同行认可。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部分 针灸取穴基础
一、腧穴的定义、分类和命名
二、腧穴定位的原则、体位和表述
三、腧穴定位的方法
四、腧穴的主治归纳
五、特定穴
第二部分 十四经穴
一、手太阴肺经穴
二、手阳明大肠经穴
三、足阳明胃经穴
四、足太阴脾经穴
五、手少阴心经穴
六、手太阳小肠经穴
七、足太阳膀胱经穴
八、足少阴肾经穴
九、手厥阴心包经穴
十、手少阳三焦经穴
十一、足少阳胆经穴
十二、足厥阴肝经穴
十三、督脉穴
十四、任脉穴
第三部分 常用奇穴
一、头颈部穴
二、胸腹部穴
三、背部穴
四、上肢穴
五、下肢穴
附1 穴位索引
附2 最新国家标准耳穴图
附3 最新国家标准头针穴线图
精彩书摘
(1)根据所在部位命名即根据腧穴所在的人体解剖部位而命名,如腕旁的腕骨、乳下的乳根、面部颧骨下的颧髎等。
(2)根据治疗作用命名即根据腧穴对某种病证的特殊治疗作用命名,如治目疾的睛明、光明,治水肿的水分、水道,治口眼歪斜的牵正等。
(3)利用天体地貌命名即根据自然界的天体名称如日、月、星、辰等和地貌名称如山、陵、丘、墟、溪、谷、沟、泽、池、泉、海、渎等,结合腧穴所在部位的形态或气血流注的状况而命名,如日月、上星、太乙、承山、大陵、商丘、丘墟、太溪、合谷、水沟、曲泽、涌泉、小海、四渎等。
(4)参照动植物命名即根据动植物的名称,以形容腧穴所在部位的形象而命名,如伏兔、鱼际、犊鼻、鹤顶、攒竹等。
(5)借助建筑物命名即根据建筑物名称来形容某些腧穴所在部位的形态而命名,如天井、印堂、巨阙、脑户、屋翳、膺窗、库房、地仓、梁门等。
(6)结合中医学理论命名即根据腧穴部位或治疗作用,结合阴阳、脏腑、经络、气血等中医学理论命名,如阴陵泉、阳陵泉、心俞、三阴交、三阳络、百会、气海、血海、神堂、魄户等。一、腧穴定位的原则、体位和表述1.腧穴定位的原则腧穴的定位首先应以最近的体表解剖标志为依据;其次是本部位的骨度分寸;再次是指寸法或简便取穴法。要避免用一个部位的骨度分寸或解剖标志来定取另一个部位的腧穴。
2.腧穴定位的体位所谓腧穴定位的体位是指描述一个穴位的位置时,所采用的体位。腧穴定位的标准体位一般采用正常人体解剖姿势,即: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双下肢靠拢,足尖朝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朝前。
传统腧穴定位所规定的人体体位与此不完全相同,如将上肢掌心一侧也就是屈侧称为“内侧”,将上肢手背一侧也就是伸侧称为“外侧”。
3.腧穴定位的表述腧穴定位尽量采用明确的纵横两坐标法,即两线相交定一点,新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是先确定纵坐标上的距离,再定横坐标上的距离。其中有关解剖名词采用1998年由解剖名词联合委员会制定的最新版《国际标准解剖名词》中的相关术语。
腧穴定位的方法
腧穴定位法,又称取穴法,是指确定腧穴位置的基本方法。确定腧穴位置,要以体表标志为主要依据,在距离标志较远的部位,则于两标志之间折合一定的比例寸,称“骨度分寸”,用此“寸”表示上下左右的距离;取穴时,用手指比量这种距离,则有手指“同身寸”的应用。
……
前言/序言
最新国家标准针灸穴位使用详解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最新国家标准针灸穴位使用详解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