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痹证通论》和《痿病通论》为李济仁教授的经典经验之作,李老在总结历代医家治疗痹证和痿病的经验基础上,结合李老自己对痹证和痿病的认识与临床经验,编写成这两本著作,内容丰富,论理透达,方剂有效,临证实用。现将两本编辑为一本,名为《痹证痿病通论》,并在编辑时尽量保持原著原貌。《国医大师亲笔真传系列:痹证痿病通论》可供广大中医药临床工作者、中医药院校学生阅读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痹证通论
痿病通论
精彩书摘
肢体运动肌张力异常增加多由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引起,大脑皮质运动区或锥体束受损害即引起对侧肢体单瘫或偏瘫,称为上运动神经元瘫痪或中枢性瘫痪。其主要特点为瘫痪肌肉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浅反射消失,出现病理反射,瘫痪肌不萎缩,电测验无变性反应。
在急性严重的脑病变(如脑血管意外),由于神经休克作用,瘫痪开始是弛缓的,腱反射降低或消失,休克期过后即逐渐转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休克期的长短取决于损害的部位与损害的程度。
在皮质下白质及内囊处,锥体束病变引起的偏瘫,常常是上肢比下肢重;远端比近端重,上肢伸肌比屈肌重,下肢的屈肌比伸肌重,且受影响的往往是整个一个肢体的活动,不像电解质失衡或某些结缔组织病变引起肢体的某一局部呈急挛状态。偏瘫的肌张力增高程度在各肌群是不一致的,上肢的屈肌比伸肌张力高,下肢的伸肌比屈肌张力高,故作被动运动检查肌肉张力时,伸直上肢及弯曲下肢所遇的阻力最大,被动运动时,刚起始阻力大,以后阻力迅速下降,故称折刀样肌张力增高或折刀样痉挛。由于伸肌屈肌的张力不同,旋后旋前肌肉张力的不同,故偏瘫肢体保持一特殊的姿态及偏瘫性步态,即上肢肩关节内收和内旋,肘关节屈曲和旋前,腕及手指屈曲;下肢髋关节伸展和内收,膝及踝关节伸展,足及足趾呈踱屈并略内翻姿势,走路时下肢向外划圈样向前移动,足尖着地,步伐较小。肌张力增高的机制有多种解释。
当脊髓有病变时,由于其位于椎管内,面积小,故常损伤双侧锥体束,产生两侧肢体瘫痪,病变在胸髓时引起受损平面以下两下肢痉挛性瘫痪(截瘫);病变在颈膨大以上引起四肢及躯干的痉挛性瘫痪(四肢瘫)。截瘫的下肢一般是伸性的,偶出现屈性截瘫,髋膝踝关节呈屈曲姿势,见于脊髓完全性横贯性损害,此时前庭脊髓束、红核脊髓束亦中断,下肢屈肌便产生非自主的痉挛。脊髓病变多见于脊髓炎、外伤及肿瘤等原因的脊髓压迫症。
由于酸碱和电解质失去平衡引起的四肢拘急主要见于暴吐、暴泻导致电解质大量丢失的低钙血症和碱中毒,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发作性手足肌肉紧张性痉挛,在上肢表现为腕部屈曲、手指伸展、指掌关节屈曲、拇指内收靠近掌心并与小指相对,形成“助产士手”。在下肢则表现为踝关节与趾关节皆呈屈曲状。
……
前言/序言
国医大师亲笔真传系列:痹证痿病通论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国医大师亲笔真传系列:痹证痿病通论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