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碑帖名品》是針對當代讀者學習需求而推齣的一套理念全新的叢帖。叢帖在總結該社不同時段字帖齣版的資源和經驗基礎上,更加係統地觀照整個書法史的藝術進程,匯聚曆代尤其是今人對不同書體不同書傢作品(包括新齣土書跡)的深入研究,以書體遞變為縱軸,以書傢風格為橫綫,遴選瞭書法史上最優秀的書法作品匯編成一百冊,再現瞭中國書法史的輝煌。
為瞭更方便讀者學習與品鑒,本套叢帖在文字疏解、藝術賞評諸方麵做瞭全新的嘗試,使文字記載、釋義的屬性與書法藝術造型、審美的作用相輔相成,進一步拓展字帖的功能。同時,該叢帖精選底本,並充分利用現代高度發展的印刷技術,精心校核,原色印刷,幾同真跡,這必將有益於臨習者更準確地體會與欣賞,以獲得學習的門徑。
我原本是對書法研究不深的門外漢,但這本書的編排邏輯卻讓我感覺非常親切。它似乎並不急於把你拉進晦澀難懂的學術泥潭,而是像一位耐心的老師,一步步引導著你欣賞和理解其中的美。圖版的清晰度高得驚人,每一個細微的筆畫起承轉閤,甚至是碑石上歲月的侵蝕痕跡,都得到瞭最大程度的保留和還原。這種高保真的影像資料,對於我們這些想要學習和模仿的人來說,簡直是無價之寶。我甚至能從中感受到古代書法傢運筆時的力量與節奏,那種跨越韆年的對話感,是其他模糊不清的影印本無法比擬的。這讓我重新認識到,好的齣版物,不僅僅是知識的載體,更是文化的載體。
評分從內容結構上來看,這本書的體例安排得非常科學。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瞭碑帖的拓片,更像是為每一方碑石構建瞭一個完整的曆史背景生態係統。對於初學者而言,那些關於碑文齣土背景、曆史地位以及風格流變的介紹,提供瞭絕佳的切入點,使得欣賞不再是盲目的,而是有瞭根有據的鑒賞。我特彆欣賞它對不同階段拓片對比的收錄,雖然我還沒完全消化完所有信息,但光是看到那種細微的變化,就能體會到書法傳承的復雜性。這種深度和廣度的結閤,讓這本書的收藏價值和實用價值都得到瞭極大的提升,絕對不是那種市麵上隨處可見的快餐式齣版物。
評分翻閱這本書的過程,對我來說更像是一次沉浸式的文化漫遊。排版的氣韻是流動的,每一頁的留白都恰到好處,沒有絲毫的擁擠感,讓觀者有足夠的空間去呼吸和感受每一方碑文的力量。我尤其喜歡它在版式設計上所體現齣的那種從容不迫的節奏感,仿佛在提醒我們,學習和欣賞碑帖,需要的是耐心和沉靜的心態,而不是急於求成。這種設計語言,超越瞭單純的工具書範疇,升華為一種對傳統美學的緻敬。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本能引導我們進入古人心境的“媒介”,每次翻開都能帶來新的體悟,讓人在喧囂的現代生活中尋得一處可以沉澱心神的淨土。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印刷工藝,特彆是對於墨色和綫條的處理,達到瞭一個令人贊嘆的水平。我注意到,在一些細節處理上,比如“飛白”處墨跡的枯澀感,或者濃墨處飽滿的張力,都被忠實地再現瞭齣來,這對於臨摹者來說至關重要。它提供瞭一種近乎“原碑”的視覺體驗,避免瞭許多低質量影印本在對比度上失真的問題。說實話,我之前收藏過幾本類似題材的書籍,但它們在色彩的還原度上總是有欠缺,要麼顯得太灰暗,要麼對比度過高。這本書則達到瞭一個完美的平衡點,讓人在閱讀時既能感到舒適,又能捕捉到原件的精髓,這種對“真”的追求,是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之一。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是一絕,拿到手裏就感覺到瞭沉甸甸的分量,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那種略帶粗糙卻又細膩的觸感,讓人忍不住想一頁頁地翻閱。封麵采用的字體和排版,古樸中透露著典雅,與書名本身的氣質非常搭調。光是欣賞這實物本身,就覺得是一種享受。裝裱的工藝也看得齣是下足瞭功夫,即便是日常翻閱,也顯得十分耐用,這種對細節的把控,讓人對書內的內容充滿瞭期待。尤其是書頁的邊緣處理,非常乾淨利落,看得齣齣版方在製作過程中對品質的極緻追求。如果說這是一件藝術品,也毫不為過,完全配得上“名品”二字,光是作為傢中的陳設,都能提升不少格調。
中國碑帖名品·袁安碑 袁敞碑。中國東漢碑刻。全稱“漢司徒袁安碑”。東漢永元四年(公元92)立。原石齣土地點不詳,1929年在河南偃師縣城南辛傢村發現,現藏河南博物院。碑高1.53米,寬約0.74米。篆書,共10行,滿行16字,下截殘損,每行各缺 1字,故現存15行字。除第8、10兩行為不滿行外,其他行下一字均缺(現已考齣),僅存139字。字體結構寬博流暢,筆畫較瘦。碑側有明萬曆二十六年題字。碑中間有穿,位置較低。袁安碑是一件極為罕見的用篆書寫就的漢代墓碑。內容主要記載袁安的生平,與《後漢書·袁安傳》基本相同,但較簡約無贊頌銘辭。碑上有圓形碑穿在第五、六行之間,正當碑中,為漢碑之所僅見。由於該碑發現較晚,字口鋒穎如新,書法渾厚古茂,雄樸多姿,綫條縴細婉轉,體態遒勁流暢,飄逸圓融中盡顯端莊方正,是漢代篆書的典型代錶。現代書傢費聲騫評《袁安碑》:“此碑筆畫瘦勁,縴而能厚,結體寬博,運筆圓勻,碑字清晰,可供學篆取法善本。中國東漢碑刻。全稱“漢司徒袁安碑”。東漢永元四年(公元92)立。原石齣土地點不詳,1929年在河南偃師縣城南辛傢村發現,現藏河南博物院。碑高1.53米,寬約0.74米。篆書,共10行,滿行16字,下截殘損,每行各缺 1字,故現存15行字。除第8、10兩行為不滿行外,其他行下一字均缺(現已考齣),僅存139字。字體結構寬博流暢,筆畫較瘦。碑側有明萬曆二十六年題字。碑中間有穿,位置較低。袁安碑是一件極為罕見的用篆書寫就的漢代墓碑。內容主要記載袁安的生平,與《後漢書·袁安傳》基本相同,但較簡約無贊頌銘辭。碑上有圓形碑穿在第五、六行之間,正當碑中,為漢碑之所僅見。由於該碑發現較晚,字口鋒穎如新,書法渾厚古茂,雄樸多姿,綫條縴細婉轉,體態遒勁流暢,飄逸圓融中盡顯端莊方正,是漢代篆書的典型代錶。現代書傢費聲騫評《袁安碑》:“此碑筆畫瘦勁,縴而能厚,結體寬博,運筆圓勻,碑字清晰,可供學篆取法善本。中國東漢碑刻。全稱“漢司徒袁安碑”。東漢永元四年(公元92)立。原石齣土地點不詳,1929年在河南偃師縣城南辛傢村發現,現藏河南博物院。碑高1.53米,寬約0.74米。篆書,共10行,滿行16字,下截殘損,每行各缺 1字,故現存15行字。除第8、10兩行為不滿行外,其他行下一字均缺(現已考齣),僅存139字。字體結構寬博流暢,筆畫較瘦。碑側有明萬曆二十六年題字。碑中間有穿,位置較低。袁安碑是一件極為罕見的用篆書寫就的漢代墓碑。內容主要記載袁安的生平,與《後漢書·袁安傳》基本相同,但較簡約無贊頌銘辭。碑上有圓形碑穿在第五、六行之間,正當碑中,為漢碑之所僅見。由於該碑發現較晚,字口鋒穎如新,書法渾厚古茂,雄樸多姿,綫條縴細婉轉,體態遒勁流暢,飄逸圓融中盡顯端莊方正,是漢代篆書的典型代錶。現代書傢費聲騫評《袁安碑》:“此碑筆畫瘦勁,縴而能厚,結體寬博,運筆圓勻,碑字清晰,可供學篆取法善本。
評分正版
評分非常好的一套書,慢慢都買上。
評分書法愛好者的福音。
評分版本可以,值得購買。
評分還不錯,清晰,就是練起來有些難
評分還不錯。。挺喜歡的。。希望活動力度大點
評分好,印刷清晰
評分好書,價格稍高,其他滿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