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王遜先生美術史教科書的著述方式深刻地影響到薄鬆年先生。尤其是這部《中國繪畫史》,薄先生在寫作中,最強調的是知識的基礎性、事例的準確性、分析的科學性和內容的完整性,因而具有較為廣泛的適用性。在書中,先生充分發揮齣“北學”之功,在紙絹畫(捲軸畫、版畫、漫畫等)的基礎上,匯集瞭曆代各種材質的繪畫作品(如岩畫、壁畫、畫像磚石和各種工藝繪畫等),同時,作品的曆史背景、藝術傢的思想狀態和活動以及對藝術的認識水平也都滲透到每一個章節的陳述之中。以先生的鑒彆目光有機地消化吸收瞭考古學和鑒定界的學術成果,産齣自己的學術觀點;經過作者的概括和提煉,完整、係統地將中國新石器時代到近現代的五韆年繪畫曆史和盤托齣。
《中國繪畫史》的語言描述十分精練、嚴謹,便於記憶,為典型的教科書語言,堪稱是先生六十年教學、研究的心血所成。無論是高校專業和非專業學生,還是繪畫專業者或書畫愛好者,每一位讀者均可以從中吸吮到所需要的藝術給養,值得長期收藏、研讀。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原始社會的繪畫
第一節 原始社會的骨器刻畫和岩畫
一、骨器刻畫
二、岩畫
第二節 彩陶器上的裝飾畫
一、仰韶文化彩陶裝飾
二、馬傢窯文化彩陶裝飾
第三節 陶器和骨器上的刻畫圖像
一、陶器刻紋
二、骨器刻紋
三、玉石器刻紋
第四節 壁畫、地畫和鑲嵌畫
一、擘畫
二、地畫
三、鑲嵌畫
第二章 夏商周時期的繪畫
第一節 商及西周時期的繪畫
一、商代繪畫
二、兩周時期繪畫
第二節 春鞦戰國時期繪畫的躍進
一、文獻記載中的繪畫活動
二、戰國帛畫
三、保留在工藝品上的繪畫性資料
第三章 秦漢繪畫
第一節 秦朝繪畫
一、鹹陽宮遺址壁畫殘跡
二、銅鏡與漆器上的繪畫紋樣
第二節 兩漢時期的繪畫創作活動
第三節 西漢帛畫
一、銘旌
二、車馬儀仗帛畫及導引、地理圖
第四節 漢代墓室壁畫
一、河南永城芒山柿園西漢梁王墓壁畫
二、河南洛陽蔔韆鞦夫婦閤葬墓壁畫
三、洛陽燒溝61號漢墓壁畫
四、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西漢壁畫磚
五、河南洛陽金榖園、山西平陸等新莽時期墓室壁畫
六、遼寜金縣營城子東漢墓壁畫
七、河北望都縣東漢墓壁畫
八、河北安平縣東漢墓壁畫
九、內濛古和林格爾東漢墓壁畫
十、河南密縣打虎亭東漢墓壁畫
第五節 漢代畫像石
一、山東畫像石
二、河南南陽畫像石
三、蘇北畫像石
四、陝北畫像石
五、四川畫像否
第六節 漢代畫像磚
一、河南畫像磚
二、四川畫像磚
第七節 工藝品上的繪畫裝飾圖像
一、漆器
二、銅樽花紋裝飾
三、銅車柱
……
第四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繪畫
第五章 隋唐繪畫
第六章 五代兩宋時期的繪畫
第七章 元代繪畫
第八章 明代繪畫
第九章 清代繪畫
第十章 近現代繪畫
精彩書摘
大罵“吾將它們縫製成襪”!不過從這則傳聞也可看到他的墨竹的知名度甚高。有《墨竹圖》傳世。(圖219)
中國文人對竹有特殊感情和興趣,存詩文中早已歌詠贊美。墨竹大約始於唐五代之際,但真正把墨竹藝術提高到文人品位並予以完善則應為文同,他筆下的墨竹成為其人格道德的體現。蘇軾的墨竹亦受其影響。後代以其為宗師,命名為“湖州竹派”。
3.墨梅畫的創立
唐代以來花鳥畫中的梅花皆突齣其嬌嫩柔美的風緻,大多用筆縴細設色濃艷。文入畫中的墨梅在宋代開始確立,在梅花形象的塑造上另開蹊徑,不少士大夫畫傢熱衷於圖寫墨梅。墨梅傳說創自北宋仲仁和尚。仲仁,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居衡州華光山,喜愛梅花,於寺中植梅數株,開花季節即移床於樹下觀賞終日;偶於月下見窗間梅花疏影,遂以墨圖繪其狀,一變賦色為墨染,開創新格。黃庭堅對其墨梅非常欣賞摺服,贊以“嫩寒清曉,如行孤山籬落間,但欠香耳”。又有道士蕭太虛亦畫墨梅,以濃墨作枝梢,其上餘暈梅花,有山林氣象。其皆追求清雅齣塵情緻。揚補之在此基礎上加以發展,將在後南宋一節中加以介紹。
(五)宋徽宗趙佶及院體花鳥畫
宋徽宗趙佶(1082-1135)為北宋的第八位皇帝,是神宗趙頊的第十一子,哲宗趙煦的弟弟,11歲時被封為端王,18歲登基即皇帝位。他政治上昏庸無能,窮奢極欲,在位25年中,無休止地興建宮觀,鋪張享樂,興花石綱,建延福宮,修艮嶽。
……
前言/序言
中國繪畫史(藏真版)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國繪畫史(藏真版)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非常精美,值得收藏。
評分
☆☆☆☆☆
書還行,裝書的盒子摺瞭,可惜
評分
☆☆☆☆☆
非常精美,值得收藏。
評分
☆☆☆☆☆
王遜先生美術史教科書的著述方式深刻地影響到薄鬆年先生。尤其是這部《中國繪畫史》,薄先生在寫作中,最強調的是知識的基礎性、事例的準確性、分析的科學性和內容的完整性,因而具有較為廣泛的適用性。在書中,先生充分發揮齣“北學”之功,在紙絹畫(捲軸畫、版畫、漫畫等)的基礎上,匯集瞭曆代各種材質的繪畫作品(如岩畫、壁畫、畫像磚石和各種工藝繪畫等),同時,作品的曆史背景、藝術傢的思想狀態和活動以及對藝術的認識水平也都滲透到每一個章節的陳述之中。以先生的鑒彆目光有機地消化吸收瞭考古學和鑒定界的學術成果,産齣自己的學術觀點;經過作者的概括和提煉,完整、係統地將中國新石器時代到近現代的五韆年繪畫曆史和盤托齣。
評分
☆☆☆☆☆
非常精美,值得收藏。
評分
☆☆☆☆☆
正版圖書。。。。。。。。。。
評分
☆☆☆☆☆
這麼豪華的書,純屬多餘!
評分
☆☆☆☆☆
書還行,裝書的盒子摺瞭,可惜
評分
☆☆☆☆☆
非常精美,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