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东方早报》周日文化副刊《上海书评》是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书评媒体之一,上海书评选萃系列为该刊五周年精选集,共有八本:《画可以怨》《穿透历史》《都是爱书的人》《国家与市场》《谁来决定我们是谁》《似是故书来》《上海书评选萃:兴衰之叹》《流言时代的赛先生》。艺术科学、苏东往事、藏书访书、经济社会、社科人文,你能想到的最好作者,你能读到的最好文章,尽在于此。
《上海书评选萃:兴衰之叹》精选了《上海书评》五年来涉及苏联—俄罗斯、东欧的访谈及文章,不仅汇集了诸如金雁、金重远、吴伟、王晓渔等名家对苏联—俄罗斯和东欧历史的思考,还为进一步了解末代沙皇、中欧价值、冷战中的苏联等提供了新的视角。
作者简介
金重远,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国现代史专家。著有《法国通史》、《20世纪的世界》等。
目录
金重远谈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苏联社会
末代沙皇的退位及其遇害
中欧的价值—“欧洲精神”燃烧之地
后苏联民族问题的症结
总理眼中的国家悲剧
赫鲁晓夫的1957
让“失败者”说话
1962:核战边缘
一道翻不过去的墙
谁是苏联的掘墓人?
南联邦解体二十周年祭
—记一个“小帝国”的终结
有时候,我们要下到井里看看繁星
裸体主义:东德人的专享自由
东德人为什么要跑?
俄罗斯为什么选择保守主义
冷战史中的苏联解体
编选说明
精彩书摘
末代沙皇的退位及其遇害郑异二十世纪初,接连发生了两起震撼世界的大事,这就是1911年的中国辛亥革命和1917年的俄国二月革命。这两起革命有不少共同点,最主要的是它们都是推翻封建专制王朝的革命,都以皇帝和平退位来实现。这两个特点显示,世界进入二十世纪,再保持封建王朝、保持专制独裁制度已经不可能,这正是孙中山先生所说的:“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俄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已经存在几百年,到十九世纪中叶,其农奴制已经严重阻碍社会的发展。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试图以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为此他还在地方自治制、司法、军事、教育等领域进行大量改革。1881年亚历山大被民意党人刺杀,改革的进程中断。1894年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登基。在此前后,列宁所说的俄国第三代革命家——无产阶级革命家登场,俄国舞台上展开了新的博弈。
进入二十世纪,工人运动、农民暴动风起云涌。1905年俄国爆发第一次革命,震撼了专制统治的基础。沙皇尼古拉开始考虑向君主立宪制过渡。1905年10月17日(俄历)尼古拉签署了由维特起草的宣言,答应施行“公民自由的不可动摇的原则:人身的真正不可侵犯,信仰、言论、集会和结社的自由”,国家杜马改为立法机关,不经国家杜马同意,任何法律无效,吸收各阶层居民参加选举。这样,俄国开始向君主立宪制过渡。尽管杜马的选举是不平等的,但是杜马并不是由清一色的保皇党人组成,例如1906年选举的结果,杜马的代表中既有立宪民主党人,也有社会革命党人、社会民主党人。为消除农奴制的残余,给资本主义的发展消除障碍,沙皇政府实行了斯托雷平的土地改革,其目标是破坏传统的村社土地制度,为农村资本主义的发展清扫道路,加速农村资产阶级的形成。这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一项改革,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斯托雷平本人于1911年遇刺身亡。暗杀又一次中断了一系列与俄国社会、经济、文化的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改革进程。
1914年沙俄投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使俄国丧失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导致了国内的经济危机。与此同时,沙皇夫妇重用宠臣拉斯普廷,任命亲德派斯提尤尔美尔为大臣会议主席。这引起朝野和盟国的不安。1916年11月,米留可夫就在杜马会议上公开谴责沙皇政府背叛民族利益,暗示这条背叛的线索一直拉到皇后。沙皇被迫改任特列波夫为大臣会议主席。年底拉斯普廷被谋杀。
但是除去一个拉斯普廷并不能消除沙俄面临的危机。上层有识之士曾经多次向沙皇发出革命临近的警告。1916年12月3日,保罗·亚历山德罗维奇大公建议尽快立宪,哪怕是成立一个得到杜马支持的政府也好。12月底亚历山大·米海伊洛维奇大公警告说,预计革命不会晚于1917年春。1917年2月10日杜马主席罗将柯向皇上报告说,由于革命临近,这次觐见也许是最后一次了,“……将发生革命,出现谁也制止不了的无政府状态”。
1917年初,沙皇政府密探的报告更是详细描绘了社会政治秩序所面临的威胁:工人在工厂内外举行集会,抱怨物价飞涨、面包短缺,抱怨战争,抱怨缺少一个民主政府,他们举行罢工,要求提高工资,提供面包;各党派团体散发颠覆性的小册子和传单;民众高举红旗举行示威游行;袭击警察和哥萨克的行动此起彼伏;抢劫商店,特别是食品店;工人手中出现枪支和其他武器。他们还报告了大量的行凶、抢劫、自杀和纵火事件,等等。
1917年2月22日沙皇离开皇村去位于莫吉廖夫的总参谋部。此前,一些大公、地方贵族、杜马中的保守派和自由派代表曾来到皇宫觐见,企图让尼古拉相信,再不进行政治改革,革命马上就会爆发。甚至军队代参谋长瓦·古尔科将军也警告皇上:“陛下,您在有意为您自己准备绞刑架。请不要忘记那些乌合之众是不会讲礼貌的。”
就在22日这一天,彼得格勒最大的工厂普梯洛夫工厂被关闭,使三万六千名工人衣食无着。普梯洛夫工人以及全市其他工人举行罢工,要求提高工资,反对物价飞涨和购粮的长队。当时由于大雪铁路运输遭阻,彼得格勒市民不得不排长队购买面包。
2月23日是国际妇女节,女工们上街示威游行。谁也没有料到这一天竟成为俄国二月革命的起点,也成为国际妇女节历史上最辉煌的一天。托洛茨基写道:在头一天,没有一个人的脑子里曾想到国际妇女节会成为革命的第一天。各团体中没有一个曾号召在这一天举行罢工。是纺织女工克服了自己革命组织的反对,主动地掌握了发动权,那越拖越长的购买面包的队伍,成了最后一个推动力。妇女的行动得到广大工人的支持,大学生也走上街头,这一天有约十万工人走上抗议的行列,占彼得格勒全体工人的三分之一。游行的口号也迅速从“要面包”发展到“打倒战争”、“打倒专制制度”。
……
前言/序言
上海书评选萃:兴衰之叹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上海书评选萃:兴衰之叹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
评分
☆☆☆☆☆
好。。。。。。。。。。。。。。
评分
☆☆☆☆☆
老公买书买疯了!快递都跟我家熟了!
评分
☆☆☆☆☆
桑农,安徽郎溪人。现居芜湖,任教于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华美学学会会员,中国文艺理论家学会会员。著有《艺境无涯:宗白华美学思想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徐志摩与他生命中的女性》(天津人民出版社),主编和参编教材《文艺欣赏导论》(南方出版社)、《大学美学》(安徽教育出版社)多部,近年所作学术随笔,主要刊于《读书》、《书屋》、《文汇读书周报》等报刊。曾有朋友写的一篇《桑农印象》,现录于下面: 在本埠的书话界人士中我认识桑农较晚,也是从万卷书屋宋先生口中得知。有一次在万卷书屋买了一本桑农先生与汪裕雄先生合著的一本美学著作,于是就请宋先生请二位作者签名,这两位作者都在书上留下墨宝。像这样的签名本的确难得。坊间一般是独著,都是单人所署名。对桑农的名字就这样记住了。后来我写的一篇书话习作在本埠日报所登载,而桑农的大作赫然在首,有一次我在书店就与宋先生谈及,说桑农文章也在,言语间颇有借他自吹的嫌疑,说话间宋先生就提醒我桑农就在眼前,弄得我一阵心虚,幸亏没有口无遮拦,否则岂不是贻笑大方,这样就向他讨要了他的手机号码,与桑农先生就这样认识了。后来我时常买一些读书报刊,见到他的大作更多,这样我都搜罗来。见到他的名字总觉得亲切。桑农先生对书话研究十分精深,所研读的内容有一点书院气,但他的文字总是很工整,绝不拖泥带水,你读了总感到这样的文字套用一个时髦的词“有张力”,文字丝丝入扣,说理逻辑井然,这也许如同他授课般行云流水。这样的文章我读了总感到熨帖,绝没有拖累,很少语言上的差池。而在阿滢、董宁文的书中时常见到他的文踪,这让我们芜湖的读书人很自豪,桑农就像他的名字所喻示的勤于耕耘,因此他的作品才耐读厚重。有一次我急匆匆走路,踩到一个人的脚后跟,忙向他道歉,一看是桑农君,赤日炎炎下,只见他顶着一方毛巾,俨然是一个躬耕垄亩的农人形象。桑农真是一个在学术书话上都有造诣的令人钦佩的学人。
评分
☆☆☆☆☆
多读书读好书多读书读好书
评分
☆☆☆☆☆
姚大力:在现存文字材料里,“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铸成于西周前期的著名青铜器“何尊”的铭文内。在其中,周成王追溯他父亲武王的话说:“余其宅兹中国”(且让我安顿在中国这个地方)。成王口中的“中国”,原指洛阳及其邻近地区。它与古时候的华夏人群把今登封、洛阳一带视为“土中”(即天下中心)的观念有关。这说明至少是在西周初,用“中国”来称呼今河南的核心地区,已经很流行了。
评分
☆☆☆☆☆
非常满意!非常满意!
评分
☆☆☆☆☆
阿德里安娜自幼受母亲启蒙,认识了象征主义,喜欢梅特林克和德彪西,十岁时听《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热泪盈眶。稍长后热爱马拉美、兰波、魏尔伦、拉福格,接着自然而然欣赏他们的接班人瓦莱里、克洛岱尔、纪德。她对文学的品位与法国水星社和新法兰西杂志社是一致的,前者是象征派的大本营,后者是新思想的实验室。在巴黎,书友之家独家拥有这两家出版社的全部书目。
评分
☆☆☆☆☆
上海书评出的这套书分不同专题,非常好!
评分
☆☆☆☆☆
在阅读本章的时候,请思考: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各自有何特点?以洞穴绘画为代表的原始艺术是如何产生的?农业的出现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何种深远影响?是哪些历史条件促成了人类古代文明的出现?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早期阶段不同文化所创造的神话有哪些共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