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悦读》是我国一本有关书的“杂志书”,每两月出版一卷,一年约出版六卷。《悦读MOOK(第33卷)》力求做到雅俗共赏、曲高和众。既刊有名家原创的佳作,也刊有新锐且有思想火花的新论,并及时介绍近期阅读的热点,涉及政治、社科,兼论文学艺术,为读者提供了无限的阅读空间。《悦读》创刊至今已出版33卷,博得读者广泛好评。
内容简介
《悦读》是一套面向热爱阅读的读者的大型人文杂志书,融历史性、现实性、趣味性与知识性于一体。该系列丛书自2007年推出以来,秉承“开拓视野,寻求真谛”的宗旨,其内容既有名家佳作,又有新人新论,兼及当下阅读热点,涉及政经、社科、文学、艺术等诸方面,为读者提供了无限的阅读空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该系列丛书自出版以来,曾先后受到相关中央及省市领导的关注,同时亦得到读书界众多前辈、学者——王元化、资中筠、董秀玉、蓝英年、陈四益等名人名家的一致好评。其刊载文章雅俗共赏、长短不拘、兼容并蓄,由此,《悦读MOOK(第33卷)》也被誉为自《读书》之后极具阅读趣味的“读书文丛”,正如《悦读》在其封面上所标示的“一本关于书的书,阅读趣味尽在其中”。
作者简介
褚钰泉,男,上海人,原上海《文汇读书周报》老主编,现为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悦读》编辑部主任。
内页插图
目录
梁漱溟两访延安论国是朱鸿召
混沌时代的泪与死李建军
被历史选择的角色:“清污”中的丁玲李美皆
我所认识的乔志高巫宁坤
唐振常先生漫忆林韵
读台静农先生小记苗振亚
传记写作的生命在于真
——关于《我的母亲杨沫》李兆忠
“伤痕”,口述历史的一个典型
——历史的吊诡与见鬼:以当事人关于
《伤痕》发表前后的回忆为例(之三)虞非子
题壁、“到此一游”及国人的财富观
陈四益文黄永厚图
墨写的谎言和血写的记忆述弢
几遍苦几茬罪潘向黎
写在《述上海影戏公司创立经过》之前
——民国著名小说家、电影人朱瘦菊简介范伯群
述上海影戏公司创立经过朱瘦菊
《大宪章》的诞生萧文泉
一代人的情和缘汪家明
印度大学里的中文系梁捷
悖谬的艺术魅力——莎剧《大将军寇流兰》赏析郭启宏
精彩书摘
近日,报刊、屏幕上高频率地出现郭敬明的名字和身影。一些刊物的封面一改只登靓女帅哥的惯例,也让他频频“亮相”。不由想起,《悦读》出了三十余卷,还从未提及过其人,这不免有悖于这本杂志书兼容并蓄的方针,于是,本卷中补充了一些有关的资料,这并非为了凑热闹,而是为素不了解他的读者提供一些感性的材料。
几年前人们还习惯称郭敬明为小四、四崽、四姑娘,近来却尊称他为郭导、郭总、郭老师。他曾待过一年多的某大学,把他迎了回去,党委宣传部长恭敬地称他为“先生”。真是时过境迁,身价大变!何以如此?该所大学在他身后打出一幅大字幕:“这是他的时代!”答案也许正在这里。
听人们介绍说,郭敬明取得了“成功”。确实,他写的作品,他编的刊物有千千万万粉丝,他成为了作家中的首富,他很有钱,也很会花钱,甚至把自己的全身都挂在“名牌”上。令人纳闷的是,难道这就是我们时代的“成功”的标志吗?而今真到了以金钱多寡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时代了吗?
成年人很少读郭敬明的作品,他的粉丝主要是十八岁以下的少女少男,在他作品和出版物中,宣扬名牌,宣扬享乐、宣扬奢侈是永恒的主题。今天不少青少年自小就懂得追求名牌,羡慕享乐的生活,而漠视精神陶冶、道德上的教养和追求。郭敬明之功似莫大焉!
有人总结郭敬明成功的秘诀:“顺从、借势、勤奋而聪明”。也许不无道理。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郭敬明不说不顺耳的话,就有人给他创造种种条件,推荐其加入中国作协,提供各种发展的平台。即便是一再抄袭,也被一再容忍。至于他的作品会产生什么影响似乎无关紧要。而对另些人,由于说了几句真话,就感到不顺耳,恨不能将其贬入冷宫。须知,“顺从”,未必对社会有益;“逆耳”,可能会更有利于肌体。我们是最讲究社会效益的国家,有时却常常忽略这一点。
……
前言/序言
《悦读MOOK》(第33卷):一场关于“时间”的深度漫游 想象一下,你手中捧着的,不仅仅是一本书,而是一扇通往无限可能的大门。翻开《悦读MOOK》(第33卷),你将被邀请踏上一段前所未有的旅程,探索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时间。它无形无迹,却又深刻地塑造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维度。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如何理解时间?时间如何影响我们的存在、我们的记忆、我们的未来?《悦读MOOK》(第33卷)将以其一贯的深度与广度,为你一一解答。 本卷以“时间”为主题,但它绝非枯燥的哲学论证或机械的科学讲解。我们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引人入胜的内容,从历史长河的波澜壮阔,到个体生命的细微之处,从艺术作品的意境营造,到科技前沿的未来畅想。在这里,时间不再是一个抽象的符号,而是鲜活的、触手可及的体验,是思想碰撞的火花,是情感流淌的溪流。 穿越古今,聆听时间的回响 本卷的开篇,我们将一同回溯历史的长河。你将跟随我们的脚步,深入探究古人是如何感知和度量时间的。从神秘的古埃及日晷,到精密的中国古代计时器,再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钟表革新,我们将看到人类智慧在征服时间尺度上的不懈努力。我们还将探讨不同文明对时间周期的理解,比如循环的时间观与线性的时间观,以及它们如何深刻影响了社会结构、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 你或许会好奇,那些被历史尘埃掩埋的瞬间,是如何被定格,又如何被我们今日所解读?本卷将通过一系列精选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让你看到个体生命如何在时间的洪流中闪耀,又如何成为构成宏大历史叙事的重要砖石。从一位古代工匠的耐心雕琢,到一位革命者的坚定信仰,再到一位科学家的不懈探索,我们将见证时间如何塑造命运,又如何被人的意志所驾驭。 微观视角,感知时间的心跳 时间并非只存在于宏大的历史叙事中,它更渗透在我们生命的每一个细微之处。本卷将带领你走进“微观时间”的世界,感受时间在个体经验中的独特韵律。 心理学家们多年来一直在探索时间的心理维度,例如,为什么我们感觉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而痛苦的时刻却漫长难熬?我们将引入关于时间感知、记忆与情绪之间复杂联系的研究成果,揭示大脑如何处理时间信息,以及情绪如何扭曲或放大我们的时间体验。你或许会发现,你曾经历过的某个难忘的瞬间,其时间长度并非客观的物理测量,而是由你当时的情感状态所决定。 在本卷中,你还将有机会“走进”他人的生命。我们深入采访了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听他们讲述自己与时间的故事。有白发苍苍的老人回忆青春岁月,有中年人感慨时光飞逝,也有年轻人憧憬未来的无限可能。他们的故事,或许会让你在共鸣中反思自己的时间流向,理解生命的宝贵,以及如何更加珍视当下。 艺术之眼,捕捉时间的灵魂 艺术,永远是捕捉人类最复杂情感和深刻思想的载体。在本卷中,我们将以艺术的视角,审视时间在不同艺术形式中的表现。 电影,作为一种记录时间的艺术,如何通过蒙太奇、叙事节奏和影像风格来manipulate观众的时间感知?我们将分析几部经典影片,探讨它们如何利用镜头语言创造出震撼人心的“时间流”。文学作品中,时间更是重要的叙事元素。我们将走进那些以时间为主题的小说和诗歌,感受诗人词客如何用文字捕捉刹那芳华,或抒发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绘画和音乐同样是时间艺术的杰出代表。一幅画作,可以将瞬间的景象凝固在画布上,让观者得以跨越时空去体会画家的情感;一段旋律,则可以通过音符的起伏、节奏的变化,勾勒出时间的绵延与变幻。我们将为您呈现对这些艺术作品的深度解读,引导您发现隐藏在其中的时间密码。 科技前沿,窥探时间的未来 人类对时间的探索从未停止,尤其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本卷也将目光投向未来,探讨科技如何改变我们对时间的理解和运用。 从人工智能对时间序列的分析,到量子力学对时间本质的探讨,再到科幻小说中对时间旅行的畅想,我们将为你呈现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未来图景。你将了解到,科学家们是如何试图理解黑洞中的时间扭曲,以及他们对时间是否具有“方向性”的最新思考。 同时,我们也关注科技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节奏。智能手机的普及,让信息传递的速度无限加快,社交媒体的兴起,又在某种程度上模糊了工作与生活的界限,甚至改变了我们对“空闲时间”的定义。我们将对此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科技的双刃剑效应。 生活智慧,把握时间的舵 归根结底,我们探索时间,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本卷的最后,我们将聚焦于“时间管理”和“生活智慧”——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更多的人生价值。 我们不只提供“如何提高效率”的工具性建议,更侧重于引导你建立一种与时间和谐相处的心态。我们将分享不同文化中的时间哲学,例如,东方哲学中强调的“顺应自然”与西方哲学中强调的“掌控未来”之间的平衡。你将了解到,真正的时间管理,不仅仅是规划日程,更是关于如何分配精力,如何做出选择,以及如何拥抱不确定性。 我们还将为您带来一些关于“慢生活”的思考,以及如何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这可能意味着放下手机,去感受一次日落;可能意味着花时间陪伴家人,去聆听他们的心声;也可能意味着倾注热情去做一件真正热爱的事情,让生命因此而丰盈。 《悦读MOOK》(第33卷)是一次关于时间的深度漫游,它穿越古今,洞察微观,审视艺术,窥探未来,最终落脚于我们最真实的生活。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引发您对时间更深刻的理解,激发您对生命更饱满的热情,帮助您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从容与智慧。翻开它,让时间的故事,在你的指尖缓缓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