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哲学新课题丛书:自我知识》是对分析哲学领域过去三十年来关于自我知识问题的讨论和思考的综述。作者首先介绍了自我知识问题的历史背景,概要论述了古希腊哲学家、笛卡尔、洛克、康德、维特根斯坦与赖尔等对自我知识问题的观点,之后考察了当代最主要的三种自我知识理论:亲知理论、内感觉理论和理性主义理论,对这几种理论的主要观点和遇到的挑战做了详细的论述,并一一评价了各种理论的优缺点。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这本涉猎广泛的著作描绘了自我知识的形而上学与认识论框架。它为所讨论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背景,也有助于理解当代哲学争论的形成。布瑞·格特勒深入理解了所讨论的主题,把这一问题想得十分透彻,又以流畅的、可读性强的风格分享了她在这一问题上的敏锐把握。
——恩斯特·索萨,美国罗格斯大学
《自我知识》一书概览了过去三十年来有关自我知识的分析哲学讨论,它的阐述清晰流畅,敏锐精确而又包罗万象。对于任何自我知识方面的高年级本科生课程,本书都会是非常适合的教材,也会在这一领域引起广泛的讨论。
——拉姆·奈塔,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
这是一本杰出的著作。格特勒详细探讨了主要自我知识观点的优劣,她的风格清晰而直接,但又不对材料作过度的简单化处理。在目前我所看到的对自我知识诸理论所作的深入讨论中,这本著作无疑是最好的一部。
——乔迪·费尔南德斯,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
目录
致谢
1 引言
1.1 本书的主题:自我知识与自我意识
1.2 自我知识
1.2.1 自我知识的疑难
1.2.2 自我知识的诸理论
1.3 自我意识
1.4 上述理论的哲学蕴涵
1.4.1 自我知识与心智的特殊性
1.4.2 自我知识与认识论辩护
1.4.3 自我知识与知觉知识
1.4.4 自我意识与个人同一性
1.5 本书的框架
小结
拓展阅读
2 历史背景
2.1 导论
2.2 古希腊哲学:知晓本性的重要意义
2.3 笛卡尔:自我知识作为认识论的基础
2.3.1 内省与天赋观念论
2.3.2 自我知识与认识论的内部论
2.3.3 自我知识与认识论的基础主义
2.3.4 自我知识与心身二元论
2.4 洛克:内感觉理论
2.4.1 内感觉与知识
2.4.2 内感觉与意识
2.4.3 内感觉与个人同一性
2.5 康德:自我知识与理性的能动性
2.6 维特根斯坦与赖尔:怀疑自我知识
2.6.1 维特根斯坦的怀疑:私人性与认识论意义
2.6.2 维特根斯坦主义的选项:默认性权威与表示论观点
2.6.3 赖尔:作为理论建构的自我知识
小结
拓展阅读
3 自我知识的本性、范围与(所谓)特殊性
3.1 导论
3.2 较之于其它知识,自我知识是特殊的
3.2.1 自我知识作为认识论上特别可靠的知识
3.2.2 自我知识作为某种独一无二的认识方法的结果
3.2.3 自我知识在非认识论意义上的特殊性
3.3 优先性通路的领域界限
3.3.1 品格特征、情感预测和行动与态度的因果来源
3.3.2 情绪与情感
3.3.3 倾向性的信念与愿望
3.3.4 博格霍森的难题
3.4 什么东西留在了优先性通路的领域?
小结
拓展阅读
4 自我知识的亲知理论
4.1 导论
4.2 罗素亲知理论
4.3 当代亲知理论
4.3.1 亲知论题
4.3.2 戴维森的挑战
4.3.3 回应戴维森的挑战
4.4 亲知理论的问题
4.4.1 斑点母鸡
4.4.2 概念化的问题
4.5 一个解决方案
4.5.1 裁剪认识显现
4.5.2 一个服从于亲知关系的现象概念说明
4.5.3 维特根斯坦的“私人性”反驳
4.5.4 威廉姆森的自发光性反驳
4.6 亲知理论的范围
4.7 亲知理论:得与失
小结
拓展阅读
5 自我知识的内感觉理论
5.1 导论
5.2 当代版本的内感觉理论
5.2.1 阿姆斯特朗版本的内感觉理论
5.2.2 莱肯版本的内感觉理论
5.3 素朴性反驳
5.4 不对称性反驳
5.5 休梅克的反驳
5.5.1 关于疼痛的自我蒙蔽
5.5.2 关于信念的自我蒙蔽:第一个论证
5.5.3 关于信念的自我蒙蔽:第二个论证
5.5.4 在休梅克的反驳之下捍卫内感觉理论
5.6 内感觉理论和意识的HOP理论
5.7 一个相关观点:德莱克的移位知觉论
5.8 内感觉理论:得与失
小结
拓展阅读
6 自我知识的理性主义理论
6.1 导论
6.2 理性主义:伯奇与莫兰
6.2.1 作为一项规范性事业的批判理性
6.2.2 批判理性与自我知识
6.2.3 重释自我知识问题
6.3 理性主义是否旨在成为认识论理论
6.4 反驳:理性主义不能解释自我知识的认识论维度
6.4.1 伯奇的自我知识认识论
6.4.2 莫兰的自我知识认识论
6.4.3 作为认识论来源的通透性方法
6.5 相关的理论
6.5.1 加洛的理性主义
6.5.2 休梅克的构成论
6.5.3 新表示论
6.6 理性主义理论的得与失
小结
拓展阅读
7 自我意识
7.1 导论
7.2 自我意识是什么?
7.2.1 休谟论旨:自我不可内省
7.2.2 作为主体与作为客体的自我意识
7.3 自我意识的特殊性
7.3.1 索引性本质
7.3.2 免于误认的错误
7.4 内省论理论
7.4.1 自我的内省性意识
7.4.2 内省论观点与休谟的束理论
7.4.3 内省论理论能够解释主体自我意识吗?
7.5 紧缩论观点
7.6 主体立足论
7.7 理性能动论
7.8 感觉论理论
7.8.1 埃文斯的感觉论理论
7.8.2 贝穆德斯的感觉论理论
7.9 这些理论存在真正的分歧吗?
小结
拓展阅读
8 经验论与理性主义的论争:一种分析
8.1 导论
8.2 经验论与理性主义的界限
8.3 理性主义者的任务
8.4 合理性与通透性
8.4.1 两种类型的态度
8.4.2 通透性的限制
8.4.3 解释通透性
8.5 合理性与权利
8.5.1 批判性自我知识的认识论特质
8.6 自我意识的理性能动论
8.7 分析经验论与理性主义的论争
小结
拓展阅读
术语表
注释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如果我不把自己理解为一个理性的能动者,一个能形成思想和意向的存在物,那么我就不能仅仅通过观察而得知自己的思想或意向。因为,一般而言,我们所理解的“我”就是理性的能动者,就是那种能够创造思想、激发行动的东西。由于对自己的理性能动性的观念属于人们最基本的自我概念,所以每当我们对思想作自我归因时,这一观念总已经蕴涵于其中。
理性的能动性对自我知识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这一点已经体现在许多当代最主流的自我知识理论中。理性主义理论的支持者认为,关于自我知识的争论已经过窄地仅关注于观察性的模型,这不能为我们对信念以及其它态度的知识作辩护。因为,如果某人仅仅观察一个信念,他便没有运用自己对该信念的能动性。——意即是说,信念是某种他能够基于自己的证据而去坚持或拒斥的东西。因此,理性主义者主张,如果仅以纯粹观察性的模型来理解自我知识,那么就会与我们对自己态度的真实关系失之交臂。
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当代理性主义者究竟对自我态度的能动性把握赋予了怎样的意义。假设我相信某个犯罪嫌疑人是有罪的,但我也意识到,自己关于其有罪的证据非常不足(参见Burge1996)。理性主义者主张,只要我仅仅只是观察那个对嫌疑人有罪的信念,那么我恐怕就会总是觉得其证据基础非常微弱。因为,在对该信念的观察中,我总是把它仅仅看作我的一个属性,就如同“有雀斑”也是我的属性一样。我没有把相信当作某种我正在做的事情。纯粹的观察并不能使我意识到,我正是这个信念的能动者——并因此也应该对这一信念负责。为了认识到这些,我必须运用我的能动性:例如,经由那些基于证据的反思,我最终放弃了(或保持了)关于他有罪的信念。这个过程正是理性的能动性的运用,因为我在其中受理由的引导,以拒绝或更新我的信念。正是康德激发了这种关于理性能动性之关键作用的观点。然而,我们并不能确定,康德本人是否会支持这种理性主义立场。
……
哲学新课题丛书:自我知识 [Self-Knowledge]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哲学新课题丛书:自我知识 [Self-Knowledge]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
评分
☆☆☆☆☆
——乔迪·费尔南德斯,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
评分
☆☆☆☆☆
评分
☆☆☆☆☆
《自我知识》一书概览了过去三十年来有关自我知识的分析哲学讨论,它的阐述清晰流畅,敏锐精确而又包罗万象。对于任何自我知识方面的高年级本科生课程,本书都会是非常适合的教材,也会在这一领域引起广泛的讨论。
评分
☆☆☆☆☆
评分
☆☆☆☆☆
还可以
评分
☆☆☆☆☆
评分
☆☆☆☆☆
本次分类招录的范围包括汕头、韶关、河源、梅州、汕尾、阳江、湛江、茂名、清远、潮州、揭阳、云浮等12个地级市及惠州市龙门县和肇庆市广宁、德庆、封开、怀集县所辖的乡镇。
评分
☆☆☆☆☆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关于“完善基层公务员录用制度,在艰苦边远地区适当降低进入门槛”的精神,进一步拓宽我省粤东西北地区乡镇(含街道,下同)公务员的来源渠道,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等有关规定,经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同意,近期开展分类招录粤东西北地区乡镇公务员工作。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