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哲学讲演录

科学与哲学讲演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奥] 恩斯特·马赫 著,庞晓光,李醒民 译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97574
版次:1
商品编码:11243301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3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科学与哲学讲演隶》由于其预先设定的知识和所处的时期,因而只能提供少量的教育。为此意图,它们必须选择容易的题目,并把自身限制在阐明最简单和最基本的要点上。不过,借助内容的恰当选择,它们能够传达研究的魅力和诗意。只是有必要陈述问题的有吸引力的和迷人的特征,表明通过个别的和不引人注目的要害的解决辐射出的光辉,能够照亮事实的广阔领域。

内页插图

目录

作者初版序
英译者第三版说明
恩斯特·马赫和夸克
一 液体的形状
二 科尔蒂神经纤维
三 论和声的原因
四 光速
五 人为什么有两只眼
六 论对称
七 论静电学的基本概念
八 论能量守恒原理
九 物理探究的经济本性
十 论科学思想中的变化和适应
十一 论物理学中的比较原理
十二 偶然事件在发明和发现中扮演的角色
十三 论取向感觉
十四 论伴随射弹飞行的一些现象
十五 论古典著作和科学的教育
附录
(一)声学史稿
(二)评空间视觉理论
索引
中译者附录·马赫——伟大的超级哲人科学家
译后记

精彩书摘

  费耶阿本德的呐喊不无道理。因为马赫的生命是“一种普遍的、非私人的、超私人的生命”,尽管他本人早已作古;因为马赫的思想是“生活的真正珍珠”,它“能够被唤起和结果实”,尽管它现在已不存在于波普尔的“世界2(马赫的大脑)而仅存在于“世界3”。
  诚如亚里士多德所言,以自身为对象的思想是万古不没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读马赫的著作还能产生意义共鸣和获得思想启迪的原因。
  “回到马赫去!”并不是要回到马赫的激进经验论去。因为经验论和理性论的古老对立,实在论与观念论的传统相背,正在新的探索中逐渐渗透、消融,并失去其绝对僵硬的意义。
  “回到马赫去!”也不是要回到马赫的要素一元论去。尽管要素说中的“天人合一”真谛仍待人们去发掘、去认识,但是诚如马赫所说,它毕竟只适应于当时的“知识总和”,它并“不自命为万古不灭的哲学”,并“随时准备”“让位于更好的见解”。
  那么,“回到马赫去!”,究竟要回到哪里去呢?
  这就是要像马赫那样,把认识提高到科学实践的高度来研究,把科学的新鲜气息注入认识论。当年“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争论的“哲学广播操”对此根本无济于事,现今沿用的几对陈旧的、干巴巴的概念的排列组合,对此也无能为力。认识论研究的勃兴只能寄希望于科学的认知理论。
  这就要像马赫那样,把科学与哲学密切结合,让古老的哲学焕发青春的活力,让科学哲学真正成为科学家的哲学。这样一来,哲学才能汲取科学的营养,成为与时代精神、现实生活和科学实践密切相关的智慧的哲学。
  ……

用户评价

评分

查尔斯•蒂利(Charles Tilly)(1929-2008)是20世纪下半叶和21世纪初世界最杰出的社会科学家之一,被誉为“21世纪社会学之父”、“美国最多产、最有趣的社会学家”。蒂利于1950年本科毕业于哈佛大学,1958年获哈佛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并曾求学 于英国牛津大学和法国西部天主教大学。先后任教于特拉华大学、哈佛大学、多伦多大学、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新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生前为哥伦比亚大学约瑟夫•L. 伯滕威泽社会科学讲席教授,在社会学、政治学与历史学三系同时任教。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人文与科学院、美国哲学院院士,美国科学促进会、社会学研究学会、比较研究学会特约会员,密歇根大学、多伦多大学、巴黎政治学院、鹿特丹大学、日内瓦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魁北克大学、克里特大学等校荣誉博士,并获法国棕榈叶教育骑士勋章、社会科学研究委员会阿尔伯特•O. 赫希曼奖、美国社会学会终身成就奖、国际政治学会卡尔•多伊奇奖以及美国社会学会、社会问题学会和美国政治学会民主化专业委员会的年度最佳著作奖等荣誉。蒂利的研究集中于宏观社会变迁与抗争政治(尤其是1500年以降的欧洲),一生出版了五十多部学术著作,发表了六百多篇学术论文和评论。他的《从动员到革命》被美国社会学会选为1970–1995年最具影响的十七部著作之一,《从动员到革命》和《斗争的动力》均跻身社会学史上引用率最高的著作。蒂利被广泛视为历史社会学和抗争政治研究的奠基人。

评分

《战争事典》在企划之初,便定义为是追求品味至上的战争、历史类综合Mook读物。所谓Mook,顾名思义就是杂志+书的组合单词,其特点便是有杂志般精美的排版,有书籍般的不过刊。这种形式的读物,在国内其实并不鲜见,但却很少有读物能真正将Mook概念中的精美排版印刷与永不过时的精彩内容结合起来,在《战争事典》的企划之初,我们便对此强调再三,为此我们总结了三个“不惜”原则,即“不惜成本、不惜篇幅、不惜代价”,这三个原则让我们的《战争事典》与市面上其它的Mook类读物区别开来,保证读者获得最好的阅读体验。

评分

  “回到马赫去!”也不是要回到马赫的要素一元论去i尽管要素说中的“天人合一”真谛仍待人们去发掘、去认识i但是诚如马赫所说i它毕竟只适应于当时的“知识总和”i它并“不自命为万古不灭的哲学”i并“随时准备”“让位于更好的见解”i

评分

9岁时,马赫被送到僧侣主办的文科中学读书,接受古典的人文教育。但马赫对“敬畏上帝乃是智慧之端”之类的格言毫无兴趣,学习希腊文和拉丁文也有困难,只好在教会学校“没有天赋”的评语下回了家。父亲下决心把儿子培养成人,亲自给他上希腊文、拉丁文、现代语言、历史、几何和其他课程。马赫请父亲允许他去学木匠这门手艺。得到应允后,他便在邻近的一位熟练的木工师傅那里学做细木活,达两年多的时间。他充分享受着双手劳动的愉悦,对这段时光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晚上疲倦时,坐在散发着香味的木堆上,设想未来的机器,如飞机之类的东西,真是心旷神怡。

评分

  “回到马赫去!”并不是要回到马赫的激进经验论去i因为经验论和理性论的古老对立i实在论与观念论的传统相背i正在新的探索中逐渐渗透、消融i并失去其绝对僵硬的意义i

评分

  “回到马赫去!”并不是要回到马赫的激进经验论去i因为经验论和理性论的古老对立i实在论与观念论的传统相背i正在新的探索中逐渐渗透、消融i并失去其绝对僵硬的意义i

评分

喜欢,活动购书,价格实在,翻译稍差。

评分

1853年,马赫通过入学考试,进入克雷姆锡尔高级文科中学学习。他对宗教祈祷训练反感,而对数学和科学兴趣浓厚,对拉马克的进化论和康德-拉普拉斯的宇宙形成学说极有兴趣。

评分

1前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