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人有病,天知否(修订版)》收录了作者多年积累和访谈而得的13篇文章,及11篇追忆当年采访和幕后花絮的“题记”,所写都是读者较为熟悉的现当代文坛“名角”:俞平伯、沈从文、老舍、丁玲、赵树理、郭小川、汪曾祺、浩然、严文井等。
《人有病,天知否(修订版)》根据当事人的口述,以及大量档案、会议纪录和口述史料,真实地再现了1949年后中国文坛的真实面目,以及众多作家在大环境发生转变时痛苦的心路历程。这些强大而可畏的真实纪录,使那些尘封的如烟往事得以鲜活呈现,从而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阴晴圆缺和风云变幻。
内容简介
《人有病,天知否(修订版)》收录了作者多年积累和访谈而得的13篇文章,及11篇追忆当年采访和幕后花絮的“题记”,所写都是读者较为熟悉的现当代文坛“名角”:俞平伯、沈从文、老舍、丁玲、赵树理、郭小川、汪曾祺、浩然、严文井等。
根据当事人的口述,以及大量档案、会议纪录和口述史料,真实地再现了1949年后中国文坛的真实面目,以及众多作家在大环境发生转变时痛苦的心路历程。这些强大而可畏的真实纪录,使那些尘封的如烟往事得以鲜活呈现,从而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阴晴圆缺和风云变幻。
作者简介
陈徒手,本名陈国华,福建福州人。1961年12月出生。1982年2月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先后在中国致公党中央机关、中国作家协会工作。《北京青年报》副刊编辑。
主要从事知识分子专题资料的收集,著作《人有病,天知否——1949年中国文坛纪学》推动了国内口述史研究。
精彩书评
历史是不可摧毁的,也不能抹杀,不能瞒,不能骗。还有历史会再现。以理性或感性再现在史书上,在艺术里,在真里或美里,不论戏剧或悲剧。果然再现了,就有震撼的力量,倒会是摧毁的手段。
在这面上辛苦工作的人,查档案,找资料,访人物。为真也为美,青灯黄卷,善哉善哉。
——林斤澜
作家的戏剧性经历后隐藏着的是中国社会变迁史,也是人性的证明。陈君的文章就是当代中国的重要的人证。而且他的文章写得细,生动,材料挖得深而且常有独得之秘至少是独得之深与细,他的文章十分好读。读着读着“于无声处”听到了惊雷,至少是一点点风雷。
——王蒙
读陈徒手的文章,眼里闪过一个个老先生们,会想起一句话:“安危显大节,琐事见性情”,只是,只是,更多的,是想起孤独。怎么也忘不了沈从文先生那封未发出的信:“关门时,独自站在午门城头上,看看暮色四合的北京城风景……明白我生命实完全的孤独……因为明白生命的隔绝,理解之无望……
——网友
目录
善哉 林斤澜 2
人证与史证 王蒙 4
旧时月色下的俞平伯 10
午门城下的沈从文 28
老舍:花开花落有几回 66
丁玲的北大荒日子 148
1959年冬天的赵树理 200
郭小川:党组里的一个和八个 218
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的思索 284
汪曾祺的“文革”十年404
浩然:艳阳天中的阴影440
浩然的历史场466
严文井口述中的中宣部、作协琐事480
林希翎女士489
果戈理到中国也要有苦闷496
初版后记 508
再版后记 513
三联版后记 515
精彩书摘
《青年突击队》上演颇费周折,屡屡被接二连三的政治运动打乱,导演和演员们已经无暇去顾及剧本、角色问题。1955年1月下旬,全院组织学习批判《(红楼梦)研究》的有关文件,并联系实际展开讨论。院内一些人把焦菊隐视为俞平伯式的资产阶级学术权威,把党委书记赵起扬看作“向资产阶级唯心论观点投降”、“压制新生力量”的《文艺报》式人物。
据内部印行的《北京人艺大事记》记载,4月16日刚刚请演员们初读《青年突击队》,不料又布置批判胡风文艺思想的政治学习,院里请来了杨献珍、孙定国、黄药眠等学者作学习辅导报告。5月底、6月初,白天举行报告会,晚上分组讨论。6月10日,全院召开反胡风反革命集团的动员大会,分组讨论报上公布的胡风反革命集团第三批材料及按语。就在这一天忙中偷闲,邀请老舍来剧组谈《青年突击队》剧本。
7月7日特邀当时北京建筑工地上著名的青年突击队队长张百发来剧院作报告,9日开始组织演员到建筑工地体验生活。谁知8月初全国开展肃反运动,剧院五人领导小组宣布,排练演出全部停止,转入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全院抓出一批历史上有问题的人,立案审查。
11月20日,肃反运动暂告一段落。在这前后,组织全院人员每天上午学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有关文件,进入12月又集中学习上级布置的《联共(布)党史》、《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历时一个多月。
很奇异的是,经历了大轰大起的一连串政治运动之后,政治上不断生长的激进引发了艺术上的无比热情。1956年1月28日至31日,剧院连续召开制订十二年规划的会议,初步提出在七年内培养出具有国际水平的导演两人、演员四至五人、设计一人;在十二年内,培养出具有国际水平的导演两人以上、演员十人以上、设计两人以上。
剧院对“国际水平”的解释是,其艺术作品、水平均获国际公认,享有国际声望。
总导演焦菊隐做规划说明时强调,在十二年内使我院的总体艺术水平达到国际水平,首先要求做到作家成为我院最好的朋友,要争取作家乐意为我院写戏。
院长曹禺兴奋地表示:“一个没有性格的剧院,群众一定不会喜欢。树立我们剧院这一派,在十二年里一定要做到这一点。”
在这样气氛里,拖延近一年的《青年突击队》总算进入彩排阶段,1956年2月6日正式公演。在体验生活时,就听到建筑部门不少意见。上演后招待青年突击队员和建筑工地领导观看,收到的意见之多更使剧组一下子难以消化。
前言/序言
人有病,天知否(修订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人有病,天知否(修订版)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
评分
☆☆☆☆☆
作家的戏剧性经历后隐藏着的是中国社会变迁史,也是人性的证明。陈君的文章就是当代中国的重要的人证。而且他的文章写得细,生动,材料挖得深而且常有独得之秘至少是独得之深与细,他的文章十分好读。读着读着“于无声处”听到了惊雷,至少是一点点风雷。
评分
☆☆☆☆☆
《人有病,天知否(修订版)》收录了作者多年积累和访谈而得的13篇文章,及11篇追忆当年采访和幕后花絮的“题记”,所写都是读者较为熟悉的现当代文坛“名角”:俞平伯、沈从文、老舍、丁玲、赵树理、郭小川、汪曾祺、浩然、严文井等。
评分
☆☆☆☆☆
买了太多书了,记晕啦
评分
☆☆☆☆☆
畅销书 2018年第6次印刷
评分
☆☆☆☆☆
一下买了作者两本书 资料很详尽 但依然没有触及更深层的东西
评分
☆☆☆☆☆
本书根据当事人的口述.以及大量档案、会议纪录和口述史料,真实地再现了俞平伯、沈从文、丁玲、老舍,赵树理、郭小川、汪曾祺、浩然等作家在一九四九年后的遭际和故事,以及他们的心路历程,让读者了解到那些尘封的如烟往事。
评分
☆☆☆☆☆
3、小组成员,互击双手以示庆祝(欢呼一下)。
评分
☆☆☆☆☆
很好,古人的智慧需要去理解阅读,不带功利性的阅读!
评分
☆☆☆☆☆
618图书活动时买入很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