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凡·高,情感丰富、激情澎湃,擅用浓烈的色彩和动感的笔触,麦田、星空、向日葵成为不朽的意向,激荡着无数后人的心怀。高更,天资聪颖、敏感自负,灵动的画笔绘出一幅幅幽远神秘、高深莫测的幻境。他们,同为承上启下的集大成者,同为19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在风景明媚的法国南部,他们同吃共住,在黄房子里分别创造出了自己最著名的作品。然而两人迥异的性格注定了悲剧,仅仅9周后,高更负气骄傲出走,凡·高因痛苦而自残,后更陷入无尽的疯癫深渊,开枪自杀。一段佳话最终惨淡收场。
《凡·高与高更:在阿尔勒的盛放与凋零》向读者呈现了两人最亲密的时光,深入详述了两人脆弱的友谊以及彼此独到的艺术见解、疯狂个性和天赋异禀。此外,作者还通过查阅大量史料和书信,揭开了凡·高割耳这个世界之谜的神秘面纱。
目录
Ⅰ.初到阿尔勒:1888年10月23日
Ⅱ.新的开始:10月24日至10月28日
Ⅲ.墓园求教:10月28日至11月4日
Ⅳ.齐心并力:11月5日至11月10日
Ⅴ.不堪回首:11月11日至11月14日
Ⅵ.不相为谋:11月15日至11月23日
Ⅶ.色彩的乐师:11月23日至12月4日
Ⅷ.家庭画像:11月23日至12月4日(续)
Ⅸ.画家的画像:12月4日至12月15日
Ⅹ.眼前的艺术:12月16日至12月19日
Ⅺ.危机降临:12月22日至12月25日
Ⅻ.余波未了:12月26日至2005年
文献说明
鸣谢
精彩书摘
I.初到阿尔勒1888年10月23日约早晨5时的光景,天还未亮,一辆火车隆隆地驶入阿尔勒车站。一位略显疲态的旅者只身迈出了车厢。他上周日从布列塔尼(Brittany)南岸的阿凡桥(Pont-Aven)出发,经历700多英里,整整在路上颠簸了两天,从布列塔尼湿润的绿野一路迁移至罗纳河(Rh6ne)与地中海交汇的这一片平原。
他的这段旅程从南斯(Nantes)到图尔市(Tours),途径克莱蒙特费朗(Clermont Ferrand)再到里昂(Lyon),横跨了整个法国。虽说南方的天气一向晴朗,但夜晚却也冷得够呛,此时只有5℃。旅人走出车站左拐,穿过铁轨桥,沿着街道一直走到一处广场。在他的右边是罗纳河的堤岸,而他左边的那所房子便是他要找的地方。不过此时,房子的百叶窗仍紧闭着。在广场和街道的路口,一家24小时咖啡馆的门前闪着霓虹灯牌。旅人推开门走了进去。
从天花板垂下的几盏灯把整个房间照得亮堂堂的,一眼望去只见红色的墙和光秃秃的地板。大理石面的桌子抵着四周的墙摆着,一张台球桌放在了屋子的正中央,屋子的最里处是吧台,架子上成列着各色酒品。从大厅通往另一个房间的门上方挂着一只精美的壁钟,钟面显示现在刚过5点。
老板看到这位新来的客人便大叫道:“啊!是你!我认出你来啦!”说话的这人名叫约瑟夫·吉诺(Joseph Ginoux),是这间年初新开业的咖啡馆的老板,刚才正与一名40多岁小有名气的先锋派艺术家聊着天。
吉诺能一眼便认出他来是有原因的,因为即使在19世纪80年代,这位来客的打扮也是十分不入流的。况且,早些时候有人给他看过一幅肖像,并被告知要好生留意着这位将要到达阿尔勒的画中人。
这间咖啡馆名叫车站咖啡馆,保罗·高更(Paul Gauguin)便在这儿坐等天亮。当夜幕消逝天渐渐亮起来的时候,他便起身离开咖啡馆,走到街对面的拉马丁广场2号。现在,这栋房子的黄色外墙和绿漆木结构可以看得清晰了。高更敲了敲门,开门的是文森特·凡·高(Vincentvan Gogh)。
开门的一刹那可以说是凡·高一生中最激动的时刻之一,当然也是最焦虑的时刻之一。在六个月前他刚签下租约的时候,就开始酝酿一个计划:他不想独居此处,他需要人陪伴。最先映入他脑海的人便是高更。租房当日,文森特就给他的弟弟提奥去了一封信,信中除了简单描述了这所房子外,还提出了他的这个构想:“也许,高更会愿意来南方?”最初蒙咙的想法逐渐演化成了文森特的执念。从五月底开始,他用通信的方式,花了整整五个月,使劲浑身解数精心策划,不惜百般权衡、千言蜜语、万般恳求,试图让高更来阿尔勒与他同住。同时,他还成功让提奥同意,只要高更愿意搬来拉马丁广场2号的这所黄房子,这位潦倒的画家便可在提奥那里用他的画作换取在阿尔勒的免费食宿。于是,提奥除了要担负哥哥的生活费,还要负责高更在阿尔勒的吃住开销。作为巴黎的一名艺术商,提奥·凡·高(TheovanGogh)是少数几位支持实验艺术的商人之一,这使其成为资助高更的不二人选。
在回信中,高更接受了文森特的提议。只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横生枝节让高更的阿尔勒之旅一拖再拖。两人的通信开始愈发频繁,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似乎从去年在巴黎的几面之缘发展成了莫逆之交。两位画家开始在信中竞相讨论、交换想法,不时地给对方描述各自的最新作品。好长一段时间里,兴奋与害怕一直拉扯着文森特。兴奋的是,高更有可能在某一天出现在他的黄房子里;害怕的是,高更若此次无法成行,期望后的失望将给他莫大打击。
不久前,当高更正式踏上他的阿尔勒之旅时,文森特又多了另一种焦虑。他担心一直居住在布列塔尼的高更到了阿尔勒后会感觉失望。从纷繁多彩的布列塔尼到宁静质朴的阿尔勒,也许,高更会觉得这里的风景不如北方的精彩,也许,高更会气愤、会暴怒、会弃他于不顾,不愿与之相伴。文森特本就脆弱的神经就被这些“也许”拉扯得愈发紧绷,他甚至觉得他就要因此而大病一场了。但是现在,高更就站在他面前。他走进来了。
两个男人面对面地站着,显得有些局促。前不久,他们互相交换了自画像,于是各自脑海里都存着对方的样貌。高更出发之前文森特就提议互换画像,他给后者寄了一幅他的自画像——也就是之前咖啡馆老板吉诺见过的那幅。文森特便回寄了一幅到布列塔尼作为答礼。只是两幅肖像都稍有失真,并不忠实于画家本人的长相罢了。一个,是40岁的法国人,做过股票经理人,过着孤家寡人的生活。一个,是35岁的荷兰人,从事过各色行业。两人都是人到中年才拿起画笔。虽说两幅肖像都不尽写实,却真实反映了两位画家对自己模样的想象。要说他俩有什么共同之处,就得算他们对文学的狂热。真实的生活中总夹杂着书中人物的影子,因此在自画像中,两人都不约而同地借用了小说中的人物。
……
前言/序言
凡·高与高更:在阿尔勒的盛放与凋零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凡·高与高更:在阿尔勒的盛放与凋零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
评分
☆☆☆☆☆
非常好看的关于凡·高与高更的书
评分
☆☆☆☆☆
我之所以去肉锅似的南京路,完全受了一款手表的诱惑。那天我在茂名南路一家阴暗低沉的酒吧里与朋友喝酒,故事就发生了。其实上海的酒吧风格无非两个种类,一种装修典雅大方,讲究培养酒客的气质和风度;另一种成心往压抑和朦胧里打扮,叫人一钻进去就感觉委屈,不用放瞎子阿炳的二胡曲,也不用酒入愁肠,尚未开喝,轩尼诗还在酒杯里荡漾,扫一眼大堂就风雨如晦了,那叫一个潸然泪下,真是功夫!我要说的是我在等朋友的时候看了一本酒吧的免费杂志《三联生活周刊》,是一种彻头彻尾宣扬小资生活的刊物,主打文章是《先奢侈着满足自己》,大声疾呼年轻一代不吃不喝攒钱去买路易威登、圣罗兰、宝马和甲壳虫,说只有那样才是人生,一副败家不等天亮的嘴脸分外狰狞。最讨厌的是杂志竟然把华伦天奴和普拉达、阿玛尼并列在一起,华伦天奴在中国大陆早就成了一根烂掉根须的臭萝卜,能和纪梵希、库奇、Ferragamo同一而论吗,羞也羞死了。说实话我不喜欢这本杂志,嫌它过于物质化,以后保不准培养出一代超级败家子来祸国殃民。但是我被里面一款劳力士腕表吸引住,朋友刚在门口探头探脑,就被我一把拉住直奔“亨得利”,在车上朋友颤巍巍的说:“你好歹也得给我口酒喝呀,还以为去见芙蓉姐姐呢!”
评分
☆☆☆☆☆
凡·高,情感丰富、激情澎湃,擅用浓烈的色彩和动感的笔触,麦田、星空、向日葵成为不朽的意向,激荡着无数后人的心怀。高更,天资聪颖、敏感自负,灵动的画笔绘出一幅幅幽远神秘、高深莫测的幻境。他们,同为承上启下的集大成者,同为19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在风景明媚的法国南部,他们同吃共住,在黄房子里分别创造出了自己最著名的作品。然而两人迥异的性格注定了悲剧,仅仅9周后,高更负气骄傲出走,凡·高因痛苦而自残,后更陷入无尽的疯癫深渊,开枪自杀。一段佳话最终惨淡收场。
评分
☆☆☆☆☆
价廉物美,你值提拥有!
评分
☆☆☆☆☆
价廉物美,你值提拥有!
评分
☆☆☆☆☆
不错
评分
☆☆☆☆☆
有一天晚上我莫名其妙的人来疯,抓着一个朋友跑到南京路的“亨得利钟表店”去撒野。已经晚上9点多了,南京路的温度至少32度,数不尽的大小脑袋在霓虹灯的照耀下油汪汪的,右边的人流向前,左边的往后,就像一锅正炖的颠三倒四的红烧肉,咕嘟咕嘟冒泡。
评分
☆☆☆☆☆
非常好看的关于凡·高与高更的书
评分
☆☆☆☆☆
喜欢梵高~有时间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