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我的作文教学故事》是国内一本作文教学故事书。书中,我们看到的都是这样一些琐事。这里既有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也有他们之间的碰撞争鸣,以及为鸡毛蒜皮事情的争执;既有师生之间的支持和友爱,也有他们中间发生的矛盾冲突。这些都是学校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事件。它们在管建刚老师如数家珍般的叙述中,件件都是那么令人难忘。
内容简介
《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我的作文教学故事》是一本作文教学故事书。具体、生动、细腻的来自真实生活的故事。作者管建刚的思考与探索不露痕迹地寓含在一个个短小精悍的故事中,真知融化在实践中。这样的实践温馨、动人、有效。
作者简介
管建刚,男,1973年生,吴江市名教师。先后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江苏教育》、《黑龙江教育》、《教师博览》、《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等十多家报刊发表教育文章70多篇。近年潜心作文教学改革与实践,《作文,走向生命的对话》、《把作文的“人本权”还给学生》等作文教学论文六次获省级嘉奖。
目录
总序 管建刚:教学主张引领下的作文教学革命
序 做一名有故事的教师
水落石出
爱与不爱
男人哭吧,不是罪
艰难的对话
忠言不逆耳
“老蔡酱油”
“同桌冤家”
温柔的陷阱
文字战
笑星许悦
最忆芬芳
峰回路转
燃烧激情
铸造辉煌
点题征文
新招迭出
与生共舞
温情四溢
突围
赌约
不解之解
“我的书”装帧大赛
最后的纪念
我的心事
附录一 打造一个永不消逝的童年
附录二 享受作文
后记 被宽容的声音
精彩书摘
水落石出1初见面,小家伙就给我留下了“小油条”的印象。
都说第一感觉灵。可不,接触久了,初步印象上升为特征印象:小家伙爱使小聪明,爱捉弄人,惹事后,他都能耍手腕闪一边看人家斗。人是聪明,却尽用这事上,你说恼人不?我清楚,对他,当务之急是精力转移,将他的聪明劲移到学习上来。
一次,我对他说:“文星,你琢磨过自己的名字吗?”“没有。”他摇摇头,一脸迷惑地看着我,等我下文。
“要是我猜得没错,‘文星’是取‘文曲星’三字中的两字。长辈巴望你成为天上的文曲星啊!”小家伙机灵,一拨,懂了,搔搔后脑勺,不吭声。
“文曲星,”我说,“‘每周一稿’你要动脑筋呀!”他点头,很诚恳的样子。
周一,从“每周一稿”中选稿子。看到《我家也有“猛张飞”》,我眼前一亮,一看作者,是他,费文星,我心头一阵欣喜。
慢着,自己的娃自己清楚,真是他自个写的?别又耍什么小聪明。保险起见,我把他找来,聊了点可有可无的事,转入正题:“你的‘每周一稿’很棒,有人指导你吗?”“没有!我自己写的。”他回答得干脆、响亮。
“《评价周报》要发表,你同意吗?”“当然同意。”听他的话音,再看他神色坚定,我放了心。
放学前,我把费文星表扬了一通,祝他下周再写出好稿子来。看着他欢喜的样子,我更欢喜。
2《评价周报》发下去没多久,计静送来了稿子:口作弊不是好样的“放心班”上,管老师表扬费文星的稿件写得好。他同桌告诉我,费文星的这篇文章是从别的书上抄来的,不信,可以从作文选上找证据。看他同桌很肯定的样子,我相信了。我又去找管老师要了费文星写的那篇文章,看看究竟怎么个好。一读下来,还真不错!这小子平时作文不怎么样,这次为什么如有神助?再说了,《我家也有“猛张飞”》是写他姓姚的姨夫,姓姚的那个姨夫我见过,一个瘦个子,并不像他文章中写的那样魁梧,脸上也没有钢针似的胡子,他的姨母倒是块头挺大的。会不会是抄的呢?如今讲的是证据,一定要找到他抄的那篇文章,才能叫他心服口服。
拜托上帝,让我早日找到“证据”。找不到他抄的那篇文章,就不能一口咬定他是作弊!我问计静:“费文星的姨夫你真认识?”“真的认识。和我爸一个厂。”“那他会不会还有别的姨夫呢?”“没有。他就这么一个瘦个子姨夫。”计静的话,把我的怀疑也勾了出来。我把计静的文章刊了出来,看看费文星的反应。
第8期《评价周报》发下去了。两天过了,费文星没一点反应。我忍不住了,找他:“计静的文章,你默认了?”“不是。我文章里的‘姨夫’,用我们的土话说就是‘阿夫’,我不知道‘阿夫’书面语怎么写,只好用了‘姨夫’。计静误会了。”“那你写文章解释呀!不然,大家都认为你抄袭了呢。”他说得很在理,我替他急起来。
他答应了。没两天,他把稿子送来,我把它刊登在第9期《评价周报》上:口我的“自白”书第8期《评价周报》,有一篇计静写的《作弊不是好样的》,说我那篇《我家也有“猛张飞”》可能是抄袭的,她见过我的姨夫,不是我文中写的“猛张飞”似的。
我读了以后,觉得要澄清事实。这篇作文我没有抄袭,主要原因是我把作文中的主角“姑父”写成了“姨夫”,以至于造成了现在这样的局面。当时我问过不少同学,我们这里的“阿夫”写成书面语,该怎么写。同学们都说不知道。我只好胡乱地写了个“姨夫”,没想到惹出了这么大的麻烦。后来管老师告诉我,土话“阿夫”,书面语要写成“姑父”,我知道自己写错了。
我要感谢班长计静,是她那篇文章让我知道了写作文不能不弄清楚就写上去,这样的话,读的人就会不明白,要误会的。我以后要改掉这个毛病。
风波总算平息了,又给费文星添了一次练笔机会,一次发表的机会。“我知道了写作文不能不弄清楚就写上去,这样的话,读的人就会不明白,要误会的”,那是费文星写作意识上的收获,对其他同学又何尝不是一次有益的启迪?我对这个结局比较满意。
……
前言/序言
做一名有故事的教师(一)我们的故事:缘于教师实践性知识认识管建刚是件很偶然的事。当时,我在北京大学攻读教育学博士,跟着导师陈向明教授做“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的课题。课题研究中,我们从网上了解全国中小学的教学名师,看他们是如何教学的,希望从他们身上发现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网上检索中,我发现了管建刚和他的作文教学改革。
他的作文教学方法让我眼前一亮。
进一步地阅读,我发现,我们之间有着很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我们有着相仿的年龄,都是70年代初出生,我长他一岁;相同的经历,都是中等师范毕业,都是1991届的毕业生,毕业后都是在乡村小学教书,他在江苏吴江的一所乡村小学,而我则在安徽巢湖的一个农村小学;我们教的科目也相同,语文;我们有着共同的兴趣领域,教育。只是在个人道路的选择上,我们有所不同。我通过自学、进修,选择了考研,最终走了一条学术研究的道路。而他一直坚守在教育一线,并坚持不懈地进行教学探究。他的探究不仅让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受益,他还通过文章著述将自己积累的丰富的实践经验介绍给教育同仁,让同行也能够从中受益。
教过十几年的书,中小学的一切都存放在记忆中,只待随时翻阅。阅读管建刚的作文教学改革后,我很佩服他的探索勇气和执著的精神,也很喜欢他的创意,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他的经验中肯定有我们课题组需要寻找的“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于是,通过他网上留下的电子邮箱,我们建立了联系。
随着了解的加深,以及进一步阅读他的其他著作,我渐渐发现,他的探索不仅在作文教学及语文教学上,他是全身心地将自己定位于教育者,用他自己的话,就是“不做教书匠”,用我们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作为一名反思的实践者,一名真正的知识分子。
欣赏之余,我将他及他的作文教学方法推荐给我以前在中小学教书的同事,以及其他教育界的同行。我将他的经历和做法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同事、朋友,或将他送的书转赠给他们,我还向我儿子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推荐并将他的书送给他们。我知道,我自己可能没有那样的时间和机会,在中小学进行相关的实践探索,但我非常希望他们也能够像管建刚那样,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
(二)他的故事:从村小教师到特级教师1991年,管建刚中师毕业。那年,由于身体的缘故,他延迟了一年后才分配到家乡的一所小学任教。原本打算教数学的他,担心自己身体不能承受两个班数学的教学工作,最终教起了语文。语文一直是他害怕的学科,尤其作文。教了三年,家庭原因,他把主要精力放在替父亲兴办家庭产业上。三年还清债务后,1998年,他说自己“重”回学校。
和商场比较起来,乡村教学的教育生活平静多,了。他尝试写作并投稿。第一次投稿就成功了,这让他兴奋不已。于是,他有了第二次,第三次……就这样,一发而不可收拾。一直害怕作文的他,在“发表”的渴望和文章不断被刊载的鼓励和激发下,写的东西越来越多,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写作原来并不像原先想象的那么困难。发表的渴望不仅激发了他的写作热情,也激发了他内在的写作潜能。
个人写作的成功经验促发了他对作文教学的反思:是否可以通过发表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他想依靠“发表”的力量,让学生愿意写、有话说。
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正式报刊上发表文章太难了,却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编辑的班级报纸上发表。他开始酝酿创办_份班级手抄报。谁的作文写得好,就刊在班级手抄报上。手抄报容量有限,费时费力,也难及时和学生见面,因此无法维持学生的长期兴趣。不久,他调到了镇中心小学,那里有微机房,有印刷一体机。他打算出版印刷铅字的班级作文报。2000年初,第一期“班级作文周报”和大家见面了。拿到报纸后,教室里一片欢腾,同学们兴奋不已。第二期“班级作文周报”之后,管老师生病了。两个星期出院后,学生给他带来了意外的礼物:三期“班级作文周报”。在他住院期间,学生竟然自己选稿、自己排版、自己印刷出版了三期“班级作文周报”!这令他惊诧不已,也更加坚定了他将作文周报办下去的决心。
办报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两三个月之后,学生的劲头明显下降了。为了维持学生写作兴趣,他动了一番心思。他给每个在“班级作文周报”上发表文章的学生一张“刊用纪念卡”,卡收集到三张就授予“作文新苗”称号;再有三张,升级为“作文小能手”;再有三张,升级为“班级小作家”。“班级小作家”能出“专栏”,评“班级诺贝尔文学奖”。他还想出了“积分活动”、“等级评奖”、“稿费活动”,等等。每学期,他都会有新的招数。
他将自己的作文教学故事及经验写成《魔法作文营》和《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出版。他创造性地用“评讲”的方式来进行作文教学改革,形成了一种非常有效的作文教学形式。第四届凤凰语文论坛暨新课程习作教学研讨会上,他的作文讲评课“雷倒了大一片”!随着影响逐渐扩大,邀请他讲课的学校也越来越多,广东、广西、山东、山西、江苏、浙江、湖北、福建、上海、北京等地分别请他上“作文评讲课”。他的“先写后教”、“以写定教”的理念和方法,得到了很多老师的认同。
这一切源于他当初内心里的一个念头:要好好干,要干出名堂来,不要让校长看扁了。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他终于从一名村小教师成为了一名特级教师。这一切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三)作文教学的故事:《评价周报》教育不是宏大叙事,教育是在一个个具体的事件中发生的事实,是在每一次教学、每一次作业、每一次指导中发生的,是在和孩子的每一次接触中发生的。整日与孩子们相处的老师和父母都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教育常常是很琐碎的事情。
本书中,我们看到的都是这样一些琐事。这里既有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也有他们之间的碰撞争鸣,以及为鸡毛蒜皮事情的争执;既有师生之间的支持和友爱,也有他们中间发生的矛盾冲突。这些都是学校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事件。它们在管老师如数家珍般的叙述中,件件都是那么令人难忘。
这些故事里的人物就是他班级里的学生,每个孩子都个性鲜明、活泼可爱:性格如顽石又聪明油滑的费文星,固执要强的汤志强,好胜争强的班长计静,后进生“老蔡酱油”蔡胜刚,还有笑星许悦,能干懂事的安徽男孩侯勇和河南女孩陈银萍,等等。最让人忍俊不禁的是杨明,为了能够多得几张“优先刊用卡”,竟然主动地吃了最讨厌的大肥肉。他们在一起简直成了一部校园生活小说。这些都是管老师的作文教学中发生的真实故事,他们都是他班里的学生。这些故事都和孩子们的写作密不可分,都与《评价周报》这个写作阵地联系在一起。
《评价周报》改变了孩子们的学习写作的方式,让写作真正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把写作当成一种生活,当成一种交流。在这里,孩子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愿意说,愿意写,敢于说,敢于写。在这里,作文变成了一种对话的手段,就如同一场辩论赛一样。每一个人都有表达的意愿,每一个人都有表达的机会,每一个人都愿意去思考,用写作来思考。用管老师的话就是“你如果有什么话要说,可以投稿。报上见”。于是,作文在这里成了孩子们的一场对话游戏。原来作文是可以这样写的!在今天这个各种影像媒体占据着学生多数时间的年代,他能够设法让孩子们投身于写作,让写作成为孩子们的重要经历,确实难能可贵。写作不仅让孩子们在思考中获得理性的成长,而且培养了一种健康的交流方式。
《评价周报》让孩子们体验到成功。它将孩子们的语言变成了铅字,让他们能够品味自己文字散发的墨香;在这里,他们可以将自己的思想公开出来,从而实现自己的写作梦想;他们从这里走向外面的世界,并获得作文大奖;他们还能够在这里出版个人专集。《评价周报》让孩子们体验了成功,实现了自己的作家梦。《评价周报》让孩子们在成功中体验成长,从成功走向成功。
(四)教学故事的背后:生命与信念《评价周报》是管老师为学生写作而创建的一片神奇的土地。这片土地的背后凝聚着管老师的辛勤和汗水,同时也体现了他执著的教育信念。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学生在一茬又一茬地更换,他的《评价周报》却一直在刊印。编辑一份作文周报需要的时间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想象的。他不仅要及时将报纸发到学生和家长手中,还要做出恰当的点评。更难能可贵的是他那挑战自我的精神。他在要求学生作文的时候,常常也要求自己和学生一起写作,甚至当着学生的面写作,和学生在写作上实现“共舞”。这样做有难度,更是一种冒险。他却为学生展示了真实的写作过程,起到了一种榜样示范的作用,还有激发信任的意义。他是要超越自我。
在他的故事背后是深厚的师生情感。在感情上,他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们身上的。他没有将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他将自己当作一个大孩子。和孩子们的相处中,他把自己的荣与辱放在每个孩子身上。孩子们的骄傲就是他的骄傲,孩子们的欢乐就是他的欢乐,孩子们的痛苦就是他的痛苦,孩子们的耻辱就是他的耻辱。我们看到,当侯勇被批评写检讨时,他竟然哭了。这是童心,也是爱心,更是一份情感的投入。在他那里,他的世界和学生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他相信,作文之外的情感和震撼,将使作文更具亲和力,更具人文情怀。对于他来说,教师最珍贵的收获不是各种荣誉,也不是各种头衔,而是感情,是跟孩子的不带任何污染的最纯洁最崇高的师生情感。正是他的这份情感,为孩子们支撑起了一片写作的空间。
遇到这样的老师是学生的幸运。这种幸运属于每一个遇到他的孩子。每一个孩子在他的班级都有表达自己的机会。无论对什么样的文章,哪怕是攻击自己的文章,他都会从孩子们成长的角度考虑是否刊载。在他眼里,老师不是编辑。老师需要把爱的眼光投向每一位小作者,去想象每个周末或是周日,他们都极力想写好自己的东西,极力想获得周一的成功。因此,老师需要用爱的耳朵去聆听他们的声音。
他所做的这一切说起来很简单,他希望能够为孩子们的情感留下一些经典的情怀,让他们在以后的岁月里慢慢咀嚼;让他们在长大成人后,再回首体验这份成长历程中的温情。
他为学生创造梦想,也在创造自己的梦想。他愿意生活在这样的梦里。
(五)教学故事: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呈现故事是生活意义的焦点。教学故事是教育生活的主题化表达,是教育经验的情境化呈现,是教育意义的集中化形式。
教学故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曾经历过的教育生活,它们一般不是自然形成的,多为教师的主动创造。优秀的教师不仅为学生创造学习经历,他们也将自己的生活融入到学生的成长经验之中,将自己的故事编织在学生的故事中。教学故事的基础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所建立的教育关系,是教师对学生的邀请,邀请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自己的教学生活当中。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教学故事就是教师的生活,是教师生命的主旋律,是教师自我的一种表达形式。
在日常生活中,故事是最通俗,也是最合适的经验分享形式。教学故事是教师最宝贵的经验财富,精神财富。它需要被分享。教师讲述他们的教育故事就是一种分享活动。每一位老师都有着说不完的教学故事,如果他真正投入到教育生活中去的话。生活的意义只有通过分享才能够得以显现。分享不仅意味着有分享的东西,分享还意味着愿意分享,这是一种信任。我们只有在信任的基础上才会将自己的故事向周围的人诉说。分享故事是一种交流,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交流意味着交流双方彼此处于一个共同体之中,英文的“共同体”的原意就是“交流、沟通”。
讲述教育生活中的故事也是一种意义的赋予活动。故事将教学的意义一点点地凝聚起来。在讲述或写作中,那些原先模糊的教育意义逐渐明晰起来,并逐渐得到自我确认,尤其是将它们写下来——因为写作是更加严密的讲述。讲述故事也是一种生活重构行为。通过故事的讲述,教师原先的生活得以重构。在这个重构过程中,教师能够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曾经的生活,重新审视自己和学生,也重新认识和理解自己及孩子们。这是一种全新的生活。
故事将生活呈现出来,它比理论更丰富。故事往往比理论更有感染力,更有亲和力、影响力。实际上,我们常常看到,能够流传长远的不是理论,而是那些能够打动人心的故事。任何理论都可能被超越,被突破,人类经验和情感在很多方面却是永远的。因此,给教育者印象深刻的往往不是教育理论,而是那些带有个性经验、富有情感的教育故事。
生活有说不完的故事,管建刚老师的作文教学故事也远不止这些。我们期盼着他能够继续地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教学故事,也希望他的作文教学故事引发更多的教学故事,呈现给更多的读者。我也相信,作文教学应该而且肯定还有其他有趣的形式。期待着我们一线的老师们能够在他的故事的带动下,讲述更多属于自己的教学故事。
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我的作文教学故事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我的作文教学故事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