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备受尊崇比丘尼佩玛·丘卓经典著作隆重再版。
·结集108篇最精妙教诲,随手可翻,时时喜悦。
·身心灵导师胡因梦翻译并推荐。
内容简介
《与无常共处:108篇生活的智慧》向我们讲述了,人生中不可能不遭遇逆境和痛苦,而我们出于本能反应,总希望它们能够得到解决或减轻。我们想尽办法使生活不失去控制,又不顾一切让自己觉得好受些。为了满足自己对安全感的渴求,我们甘愿活在这种紧张之中。
于是,逆境与痛苦对我们来说,一直如一个未解之谜。而佩玛·丘卓鼓励我们踏入这个未知领域,停留在暧昧不明的时刻,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在这部如利剑一般划破无明、直指真相的著作当中,佩玛·丘卓不仅教会我们如何与逆境共处,也让我们相信,在逆境的背后,有着我们真正想要寻找的东西。
作者简介
佩玛·丘卓,创巴仁波切最杰出的大弟子之一,西藏金刚乘比丘尼,北美第一座藏密修道院甘波修道院院长。经历过先生外遇、离婚等痛苦的洗礼后,她开始接触佛法,这使她对佛法的体悟和诠释非常生活化,非常贴近现代人的需求。自1974年持戒以来,佩玛·丘卓常常在欧洲、澳洲、北美演讲,主持工作室。著有《转逆境为喜悦》《当生命陷落时》《生命不再等待》《不逃避的智慧》等书。
精彩书评
在世界局势如此动荡不安的未知时刻,愿《与无常共处:108篇生活的智慧》能带给读者无可限量的勇气、悲悯和安忍的毅力。
——胡因梦
目录
1 永不消逝的爱
2 菩提心的治愈力
3 安住于无常
4 不逃避的智慧
5 友爱:主要的精神修持
6 友爱与禅修
7 为何要修持禅定
8 坐禅的六个要诀
9 没有所谓的“真实故事”这回事
10 坐禅
11 慈心的四种品质
12 苦难的根由
13 四季更迭与四圣谛
14 生命的真相:无常
15 不造成任何伤害
16 法
17 正念与自制力
18 随它去
19 修心七要
20 一切活动皆以同样的心意来面对
21 将刀箭转成花朵
22 无坚不摧
23 生命的真相:无我
24 安住于中道
25 以自己的见证为准
26 面临边缘地带
27 人生的真相:苦
28 希望与恐惧
29 放轻松(换个不同的做法)
30 四种警训
……
精彩书摘
1 永不消逝的爱
心灵觉醒经常被描述成一趟登山涉岭之旅。我们舍弃了对世俗的执著,缓步迈向山顶。到达顶峰时,我们已经转化了所有的痛苦。这个比喻只有一个问题:其他人似乎被我们置之度外了。他们的苦难还是延续着,不会因为我们的出离而得到纾解。
勇士菩萨之道则是朝着山下行进,似乎山顶的方向是在地面而非天空。与其超越众生的苦难,我们反过来尽量深入于内心的骚乱和困惑。我们探索危险和痛苦的真相及其不可逆料的本质,而不企图将它们推开。就算花上一辈子的岁月,也在所不惜。我们本着自己的节奏,不疾不徐地朝着山下一步一步地行进。与我门同行的有数百万人,他们都是逐渐从恐惧中觉醒的道友。
到达山脚时我们发现了水源——富有治愈力的菩提心泉。菩提心就是我们那颗柔软易感而受创的心。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们发现了永不消逝的爱。它是平和而温暖的,它是清彻而灵敏的,它是开放而宽大的。觉醒的菩提心就是众生最根本的善性。
2 菩提心的治愈力
菩提心在梵文里指的是“高尚或觉醒的心”,如同奶油源自于牛奶,香油取自于芝麻,“菩提心”这个柔软地带,也潜藏在你我的心中。有人将它与爱的能力等同看待。不论我们有多么无情、自私或贪婪,真诚的菩提心永远也不会丧失。它就在众生的身上,从未损毁,一向完整无缺。
据说面临困境时,只有菩提心能治愈伤痛。当心灵得不到任何启示时,当我们正准备彻底放弃时,我们很可能在心中那痛苦的脆弱地带,发现到这股疗愈的力量。有人也将菩提心与慈悲心——与众生同悲共苦的心——等同看待。若是不能发现到它,我们还是会继续护卫自己,不去面对那令我们害怕的恐惧。因为深怕自己会受伤,于是我们竖起了由偏见、对策、情绪和论断所构筑的围墙。然而就像埋在土里上百万年的珍宝一样,这颗高尚的心是不会褪色或受损的,纵使我们用尽各种办法不去发现它。这颗珍宝任何时刻都能重见天日,它将若无其事地绽放出耀眼的光华。
如果我们不再企图掩盖自己的脆弱,不再遮蔽生存易碎的本质,这颗仁慈的菩提心就会觉醒。
3 安住于无常
全力觉醒菩提心的人,便是所谓的菩萨或勇士——不是打打杀杀的战士,而是闻声救苦的和平勇士。勇士菩萨涉入困难的情境里,为的是减除众生的苦难。他们愿意看穿内心的反应和自欺。他们致力于揭露那根本而真实的菩提心。
勇士愿意承认,自己对未来将发生的事是一无所知的。我们总希望凡事都能平安,而且在预料之中;我们总想活得舒适而安全。但人生的真相却是:我们永远无法躲避无常变易。这份未知的感觉,本是这趟冒险之旅的一部分。这也是令我们恐惧的原因之一。
不论我们身处何方,都可以训练自己成为一名勇士。我们的工具就是禅定、施受法、修心七要、培养四无量心——友爱、慈悲、欢喜和平等。有了这些修持方法的帮助,我们将在痛苦与感恩里,在盛怒与惊恐的战栗之中,发现到那颗柔软的菩提心。在孤寂与仁慈的感受里,我们将揭露自己与生俱来的善性。但菩提心的修持并不能保证快乐的结局。这个一直想得到安全感、一直想抓住什么的“我”,最终也许什么都没找到,却因为这场追寻而长大了。
倘若我们怀疑自己是否真能成为一名勇士,不妨深思以下这则问题:“我愿意以成熟的态度直接面对人生,还是宁愿老死于恐惧之中?”
4 不逃避的智慧
勇士的训练并不是要教会我们如何闪躲无常及恐惧,而是要学会与不舒畅的感觉共处。我们该如何与困境、与自己的情绪、与日常不可逆料的遭遇共处呢?对我们这些急于想得到解答的人来说,痛苦的情绪就像高高竖立的一面旗帜,上面写着:“你又卡住了!”我们应该将失望、丢脸、焦躁、嫉妒和恐惧的时刻,当作是一种提醒,让我们看见自己正在退缩,正在以某种方式封闭住内心。这些令人不舒服的感觉可以提醒我们,要振作起精神面对眼前的情境,虽然我们宁愿屈服和退缩。
当旗子高高竖起时,我们的机会就出现了:与其陷入妄想中,不如安住在痛苦的情绪里。只有学会安住于痛苦,我们才能温柔地察觉,自己正企图将嫌恶之心硬化成归咎、自以为是,或是一种疏离的心态。我们有时也会制造出一种心灵启示或解脱的情绪,让自己舒服一些。要能觉察到这些心态,总是说易行难的。
我们通常都会被自己的习性牵着走。我们一点也不想干预自己的惯性模式。但精神修持可以使我们安住在破碎的心、无名的恐惧、想要报复的欲望之上。安住于无常,可以让我们学会在混乱的情境里放松下来,在脚下无立足之地时,让心情冷静下来。每天我们都可以不断地把自己领回到心灵的道路上,只要我们心甘情愿地安住于当下的无常——一次又一次地安住。
……
前言/序言
《与无常共处:108篇生活的智慧》结集了佩玛·丘卓数本著作中的一百零八篇教诲。它们是大乘佛法的精髓,也是引领我们人生的智慧。“大乘”意味着更大的乘具,这条道路能引导我们逐渐脱离自我沉迷的紧缩状态,进入一个与全人类建立深刻情谊的宏大世界。本书拣选出来的教诲,能让我们一瞻大乘佛法的堂奥,品尝到它所提供的修行方法,以及能够在生活里实际应用的洞识和禅修。
佩玛汲取的教诲源自于一个长远的传承和师承。她的风格相当独特,不过她的教诲没有一则是独创的。她的教法尤其受到她根本上师创巴仁波切的影响。创巴仁波切是第一位用英文传授佛法给西方人的西藏人,他结合了噶举与宁玛这两个藏密传承的法教,并且引介了香巴拉的教诲。香巴拉是传说中的一个解脱社会,它的精神根植于本善、禅定、菩提心、友爱和慈悲的觉醒之心。据说香巴拉的第一个国王从佛陀那儿听闻到佛法之后,便身体力行地开始修持,然后将佛法传给了他的子民。创巴仁波切称这个适合在家众修持的传承为“勇士菩萨的圣道”,这条道路强调的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觉醒本质(“本善”)。修行就是要发现我们的本善,培养菩提心。如果抱持这个观点,那么修行、各种的活动,甚至最世俗的情况,都能变成觉醒的工具。
因为这些教诲是奠基在宇宙法则及日常的实际情况之上的,所以它们能够一直存留下来——至少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了。它们绝不是教条。老师总是鼓励学生要亲自去实验它们,体证个中的真理。基于这个理由,这些教诲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它们可以适用于任何一种语言和任何一种文化。佩玛·丘卓承继了创巴仁波切的香巴拉传统,将这个古老的修持方式和香巴拉的勇士传承,融入到现代文化和精神之中。
在本质上,这些教诲乃是要告诉我们,如果能培养正念和觉察力,我们就能体认到自己与生俱来的资粮,而将其与人分享。这个内在的宝藏便是所谓的菩提心。它像是深埋于我们心中的一颗珍宝——只要条件成熟,它就会显露出来。菩提心通常有两种面向:绝对与相对。绝对菩提心是我们最本然的状态,它是令我们和地球众生产生联结的根本善性。它拥有许多称号:开放之心,终极真理,我们的真实本性,柔软地带,温柔之心,或是“真如”。它结合了慈悲的品质、无条件的开放性以及睿智。它是没有任何概念、意见和自他之分的解脱之心。
虽然绝对菩提心就是我们最本然的状态,我们仍然被它那无条件的开放性所威迫。我们的本心是那么的脆弱和温柔,因此我们必须虚构出一堵墙来保护它。即使是看到这堵墙的存在,都需要下极大的内在功夫,若想除掉它,却必须温柔相待。诚如佩玛所言,我们不需要立刻拆解掉它,或是“拿起大铁锤来击垮它”,因为安住于开放的本善是终生要学习的功课。这些教诲提供了我们温柔而精确的方法,帮助我们持续地修行下去。
相对菩提心指的是以勇气和慈悲来探索我们的仁心,尽量安住于其上,并逐渐拓宽它。培养相对菩提心的关键,就在于继续敞开心胸面对痛苦,而不去封闭它。慢慢地,我们将学会揭露内在无限量的爱、慈悲、喜悦和平等心,并将其拓展到他人身上。把我们的心拓宽到这种程度,是需要勇气和善意的。
有几种修持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敞开心胸面对自己和他人。其中最基本的训练就是坐禅,它能使我们熟习自己的空性和无所依恃的本质。另一项重要的修持,是由11世纪佛教大师阿底峡尊者传授下来的修心七要。修心七要包括了两个部分:一是自他交换(藏密的施受法),亦即将痛苦吸进来,将快乐呼出去;二是熟记修心口诀,并利用这些简单的口诀来倒转自我中心的习性。这些方法教我们把那些看似最严重的障碍——愤怒、嫌恶、恐惧、嫉妒——当成是觉醒的燃料。
在本书中佩玛教导我们坐禅的方法、施受法、修心七要、发四无量心,来觉醒内在的菩提心。借着每日的坐禅练习,我们会越来越熟习自己的开放本质。我们会更有定力,更能安住于其中。下座之后进入日常生活里,我们要开始进行实验,看看自己能不能敞开心胸面对最不愉快的情境。借着施受法和修心口诀,我们才开始品尝到令我们害怕的事是什么滋味,并且开始有能力趋向以前一直在躲避的事物。若想进一步地突破自己的局限,敞开我们的心胸,就必须透过四无量心——友爱心(梵文称为慈心)、悲悯心、欢喜心和平等心——为其他众生发愿。
此外,我们还可以勤修六度波罗蜜,来超越人类奇特的自保本能,以及逃避觉醒之喜悦的本能。佩玛称六度行动为“六种慈悲的生活方式”: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或智慧。这些修持方法的基础,都是要培养慈心,也就是对自己的一份无条件的友爱,我们要告诉自己:“就从目前的条件开始修起。”
在佛法中,这条道路便是菩萨道。简而言之,所谓的菩萨,指的就是发愿从觉醒的本心采取行动的人。按照香巴拉的教诲,此即勇士之道。为了结合这两种观念,佩玛比较喜欢采用“勇士菩萨”这个词汇,因为它暗示着一股鲜活而勇往直前的能量,以及甘愿为众生的利益而受苦的心量。这样的行动还涉及克服自欺、克服自我防卫以及试图让自己安全的所有惯性反应——由概念形成的监狱。温柔而精确地突破自我的障碍,我们将直接体验到内在的菩提心。
这条路上的每一个人都发愿安住于未知——满怀欣喜地。痛苦的根由就是不肯接纳未知,无论面对的是什么情况,未知才是我们真正拥有的东西。佩玛的教诲鼓励我们以安适的心情面对未知,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我们所谓的未知,其实就是每个当下的开放性。如果能安住于这份开放性——它永远都在我们的眼前——你会发现自己关爱别人的能力,其实是无穷无尽的。
如果读者已经接受过坐禅的训练,本书的教诲可以当成日常或每周、每月的修行警训。至于那些尚未开始禅修的人,本书可以带给你一些新的信息——但不是要取代你原先的修行方法。
这一百零八篇的教诲,都是从佩玛以往的著作中摘录下来的。在编这本书的时候,我将它们观想成一颗水晶念珠的一百零八个面向。但愿它们能带来无限的裨益。
与无常共处:108篇生活的智慧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与无常共处:108篇生活的智慧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