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电子战原理(第2版)

通信电子战原理(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Richard A.Poisel 著,聂嗥,王振华,陈少昌,吴利民 等 译
图书标签:
  • 通信电子战
  • 电子战
  • 通信工程
  • 信息安全
  • 电磁兼容
  • 信号处理
  • 雷达
  • 无线通信
  • 军事技术
  • 高等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169922
版次:2
商品编码:1114917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空间射频信息获取新技术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94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通信电子战原理(第2版)》较全面地反映了美军信息战中通信电子战的基本思路及其作战运用的基本技术原理。本书侧重阐述通信电子战系统的工程原理。本书既可作为相关院校的电子侦察、监视、对抗等专业指挥与工程类本科或研究生学员的教材及教学参考用书,也可供电子战系统装备研制及部队作战人员在复杂电磁干扰环境下的军事训练之用。

内容简介

《通信电子战原理(第2版)》较全面地反映了 美军信息战中通信电子战的基本思路及其作战运用的基本技术原理。本书 侧重阐述 通信电子战系统的工程原理。包括电子战的基本概念,电子战系统的基本 原理与技术,以及电子战系统的运 作与特性,此外,本书还增添了对电子战系统外部与内部噪声源及其对系 统特性影响的主要理论分析。本书 也对通信电子战系统的构件、组成及其运作,现代通信信号方向测定,双 曲线型发射机定位技术,截获/抗干 扰目标的低概率地理定位,以及通信电子战系统未来发展方向等多方面的 新内容做出了的深度涵盖。本书既可作为相关院校的电子侦察、监视、对 抗等专业指挥与工程类本科或研究生学员的教材及教学参考 用书,也可供电子战系统装备研制及部队作战人员在复杂电磁干扰环境下 的军事训练之用。在我军院校相应 专业教学、电子战系统装备研制及作战训练等方面,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目录

第1章 通信电子战系统
1.1 概述
1.2 信息战
1.3 电子战
1.3.1 电子支援
1.3.2 电子进攻
1.3.3 电子防护
1.4 电子支援
1.4.1 低检测/截获/利用概率
1.4.2 未来通信发展环境
1.4.3 电子支援小结
1.5 电子进攻
1.5.1 电子进攻小结
1.6 简要概括
1.7 典型的电子战系统结构
1.7.1 系统控制
1.7.2 天线
1.7.3 信号分配
1.7.4 搜索接收机
1.7.5 监测接收机
1.7.6 信号处理
1.7.7 测向信号处理
1.7.8 激励器
1.7.9 功率放大器
1.7.10滤波器
1.7.11通信
1.8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2章 电子支援
2.1 概述
2.2 截获
2.2.1 信号的外部参数与内涵信息
2.2.2 传播损失
2.3 地理定位
2.4 多方位三角测量法
2.5 系统部署考虑
2.6 电子目标地图
2.7 常用作战图
2.8 与其他科目的作战集成
2.9 目标命中的支援
2.10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3章 电子进攻
3.1 概述
3.2 通信干扰
3.3 干扰机部署
3.4 监测
3.5 模拟通信
3.6 数字通信
3.7 窄带/局部频带干扰
3.8 阻塞式干扰
3.9 跟踪干扰机
3.10干扰低截获概率的目标
3.11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基 础 知 识
第4章 电磁信号传播
4.1 概述
4.2 信号传播
4.3 射频波段名称标示
4.4 极化
4.5 功率密度
4.6 自由空间传播
4.7 地波
4.7.1 直射波
4.7.2 地表面波
4.8 波的绕射
4.9 反射波
4.10大气波导传播
4.11流星余迹
4.12散射
4.13信号衰落
4.13.1 信号模型
4.13.2 衰落类型
4.13.3 Rayleigh衰落信号幅度、相位与功率的概率密度函数
4.13.4 Rice衰落信号幅度、相位与功率的概率密度函数
4.13.5 Nakagami�瞞衰落信号幅度、相位与功率的概率密度函数
4.14 移动VHF信道特性
4.15 电离层传播
4.15.1 折射
4.15.2 电离层
4.15.3 近垂直入射天波
4.15.4 HF衰落
4.15.5 最高可用频率和最低可用频率
4.15.6 自动链路建立
4.16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5章 射频噪声与干扰
5.1 概述
5.2 外部无线电噪声源
5.2.1 人为噪声
5.2.2 外部噪声总体
5.3 电子战系统的内部噪声
5.3.1 概述
5.3.2 宽带噪声源
5.3.3 低频噪声
5.3.4 产生-复合噪声
5.3.5 相位噪声
5.4 数字信号处理中的噪声
5.4.1 模数转换(ADC)量化噪声
5.4.2 数据转换器时钟抖动噪声
5.4.3 采样和定时
5.5 电磁干扰
5.5.1 EMI源
5.5.2 耦合路径
5.5.3 小结
5.6 放大器噪声
5.6.1 放大器噪声模型
5.6.2 噪声带宽与信号带宽
5.6.3 噪声带宽和低频(1/f)噪声
5.6.4 噪声系数和噪声指数
5.6.5 等效噪声温度
5.7 其他噪声因素
5.7.1 相关噪声
5.7.2 电流分配噪声
5.8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6章 无线电通信技术
6.1 概述
6.2 调制
6.2.1 模拟调制
6.2.2 数字调制
6.3 扩频
6.3.1 直接序列扩频(DSSS)
6.3.2 跳频扩频(FHSS)
6.4 接入方式
6.4.1 频分多址
6.4.2 时分多址
6.4.3 载波侦听多址(CSMA)
6.4.4 按需分配多址(DAMA)
6.4.5 码分多址(CDMA)
6.5 双工
6.5.1 时分双工
6.5.2 频分双工
6.6 正交频分复用(OFDM)
6.7 通信信号编码
6.7.1 用于数据压缩的信源编码
6.7.2 用于差错控制的信道编码
6.8 调制解调器
6.9 传真
6.10通信安全
6.10.1 数据加密
6.10.2 公钥加密
6.10.3 数字签名
6.10.4 数字加密标准
6.10.5 高保密性(PGP)
6.10.6 Fortezza加密系统
6.10.7 托管加密系统
6.10.8 用无线电重置密钥
6.11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7章 信号处理
7.1 概述
7.2 正交函数
7.3 变换
7.3.1 三角变换
7.3.2 Haar变换
7.3.3 小波变换
7.3.4 快速变换
7.4 信号采样
7.4.1 带限采样
7.4.2 频谱混叠
7.4.3 采样信号的恢复
7.5 周期平稳信号处理
7.6 高阶统计
7.7 应用
7.7.1 信号检测
7.7.2 DSSS截获检测
7.7.3 信号分类
7.7.4 识别/辨识
7.8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8章 测向定位技术
8.1 概述
8.2 方位估计
8.2.1 圆形天线阵
8.2.2 干涉测量法
8.2.3 单脉冲测向器
8.2.4 振幅测向器
8.2.5 多普勒测向器
8.2.6 阵列处理方位估计
8.2.7 方位线(LOB)优化
8.3 定位算法
8.3.1 偏离方位的消除
8.3.2 Sta field定位算法
8.3.3 均方距离算法
8.3.4 组合误差线
8.4 单站定位技术
8.5 定位精度
8.5.1 几何精度系数
8.6 定位覆盖范围
8.7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9章 双曲定位技术
9.1 概述
9.2 到达时间差(TDOA)
9.2.1 采用TDOA测量的定位
9.2.2 几何精度因子
9.2.3 时延估算限制
9.3 差分多普勒
9.4 交叉模糊函数处理
9.4.1 定位精度
9.5 到达时间
9.6 发射机TDOA渐近线定位
9.7 多目标
9.8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通信电子战系统特性
第10章 早期进入有组织的电子支援
10.1 概述
10.2 目标模型
10.3 截获系统模型
10.4 仿真结果
10.4.1 与目标网络数有关的性能
10.4.2 搜索带宽
10.4.3 噪声系数
10.4.4 后处理时间
10.4.5 任务周期
10.5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11章 跳频发射机的探测与定位
11.1 概述
11.2 分析
11.2.1 搜索式超外差接收机
11.3 仿真
11.3.1 ES系统的运作
11.3.2 结果及其分析
11.3.3 讨论
11.4 结束语
11.4.1 搜索式超外差接收机
11.4.2 仿真
参考文献
第12章 信号探测距离
12.1 概述
12.2 噪声对探测范围的限制
12.3 目标
12.4 具有反射传播模型的探测范围
12.4.1 ES系统的机载探测范围曲面
12.4.2 陆基探测范围
12.4.3 讨论
12.5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13章 衰落信道干扰性能
13.1 概述
13.2 衰落信道中的检测概率
13.2.1 AWGN信道
13.2.2 Nakagami和Rayleigh衰落信道中的检测概率
13.3 对衰落窄带目标的干扰
13.3.1 干扰窄带目标
13.3.2 用窄带单音干扰机干扰NCBFSK信号
13.3.3 带限高斯噪声干扰机
13.4 对DSSS宽带系统的干扰
13.4.1 BPSK/QPSK
13.4.2 讨论
13.5 Nakagami衰落中的干扰特性
13.5.1 慢衰落
13.5.2 快衰落
13.6 对FHSS宽带系统的干扰
13.6.1 噪声干扰
13.6.2 信号衰落
13.6.3 目标信号与干扰信号同时衰落
13.6.4 注释
13.7 对混合带宽系统的干扰
13.8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14章 电子攻击:无人机攻击和陆基攻击
14.1 概述
14.2 远距离信号传播
14.3 对有效辐射功率(ERP)的干扰
14.4 目标
14.5 无线视距传播距离(RLOS)
14.6 无人机干扰机
14.7 陆基干扰机
14.8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15章 一次性使用的干扰机
15.1 概述
15.2 无衰落的一次性使用的干扰机
15.3 衰落信道中的一次性使用的干扰机
15.3.1 Rayleigh衰落
15.3.2 扩频的处理增益
15.3.3 干扰效果衡量
15.3.4 距离损耗
15.4 频率跟踪干扰
15.5 脉冲式干扰
15.6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概率与随机变量
附录B 仿真网络
附录C 系统工程
首字母缩写表

前言/序言


信号的战场,技术的博弈:一段关于通信电子战的深度探索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看不见的战场——电磁频谱,正以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进行着无声的较量。通信电子战,作为现代军事斗争和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已不是简单的无线电干扰与反干扰。它是一场涵盖了深厚理论、尖端技术、巧妙策略以及严谨工程的复杂体系。本书将带领您深入探究这一引人入胜的领域,揭示通信电子战的奥秘,理解其核心原理,并洞察其未来发展趋势。 一、 信号的本质与敌对信号的识别 要理解通信电子战,首先必须从最基本的层面——信号——入手。信号是信息的载体,是通信的生命线。我们将首先回顾信号的基本概念,包括其频谱特性、调制方式、编码技术等,这些构成了通信系统的基础。然而,在电子战的环境下,我们不仅仅关注自身的信号,更要学会识别、分析和对抗敌方的信号。 本书将详细阐述如何通过分析信号的各项参数,如中心频率、带宽、调制类型、脉冲宽度、重复周期等,来判断其性质。我们将学习各种频谱分析技术,理解采样定理在信号捕捉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从海量信号中“淘金”。这包括对特定调制方式(如FM, AM, PSK, QAM, OFDM等)的深入解析,了解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在不同通信场景下的应用。同时,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信号的瞬时带宽、频率变化速率、功率谱密度等特征来识别其工作状态和潜在意图。 此外,信号的结构化特性也是识别的关键。例如,数字通信中常常包含前导码、同步码、数据段等,这些结构化的信息可以被用来快速识别信号类型,甚至推断出其所承载的信息类型。本书将介绍多种信号结构分析方法,包括基于统计特征的分析、基于模式识别的分析,以及一些更高级的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方法在信号识别中的应用前景。 二、 干扰的艺术与反干扰的智慧 干扰是电子战的核心手段之一,它旨在扰乱、压制或欺骗敌方的通信和信息系统,使其无法正常工作。本书将系统地介绍各种干扰技术,从传统的“噪声式”干扰到更具欺骗性的“欺骗式”干扰,再到利用先进技术实现的“定向能”干扰。 我们将深入剖析不同干扰技术的物理原理和实现方式。例如,宽带噪声干扰是如何通过覆盖敌方信号的整个频率范围来压制其信号的;窄带干扰又如何通过精确锁定敌方载频来达到最佳的干扰效果。本书还将介绍一些复杂的干扰技术,如跳频干扰(jammer hopping)、脉冲干扰、模拟信号干扰(如模拟欺骗)、数字欺骗(如重放攻击、重定向信号)等。 然而,干扰的艺术并非无懈可击,反干扰同样是电子战的重中之重。本书将详细阐述各种反干扰技术,从最基础的“信号增强”到复杂的“信号重构”。我们将学习如何利用差分编码、纠错编码等技术来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频率捷变(frequency hopping)和扩频技术(spread spectrum)是两种经典的抗干扰方法,我们将深入理解它们的原理、实现以及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本书还将介绍更高级的反干扰技术,例如自适应滤波、信号分集接收、以及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干扰检测和抑制。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分析干扰信号的特性,实时调整接收机的工作参数,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干扰的影响。例如,针对窄带干扰,我们可以采用陷波滤波器;针对宽带干扰,我们可以采用更宽的接收带宽并配合信号处理算法。 三、 信号的侦察与信号情报(SIGINT)的价值 除了干扰和反干扰,电子战的另一项关键能力是对敌方信号的侦察和分析,从而获取宝贵的情报。信号情报(SIGINT)是电子战中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本书将深入探讨信号侦察的原理、方法以及其在现代战争和情报活动中的关键作用。 我们将从信号的采集和捕获开始,介绍各种侦察设备和技术,包括宽带接收机、窄带接收机、定向天线、频谱分析仪等。本书将详细讲解如何利用这些设备来截获敌方的通信信号、雷达信号、导航信号等。 侦察到的信号并非情报本身,将其转化为有价值的情报需要复杂的分析过程。本书将详细介绍信号分析的技术,包括信号识别、参数测量、通信协议解码、加密解密等。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分析信号的调制方式、编码格式、帧结构等来识别其通信系统,甚至推断其所承载的信息类型。 特别地,本书将重点介绍信号情报(SIGINT)的深度挖掘。这包括通信情报(COMINT)和电子技术情报(ELINT)。COMINT侧重于截获和分析通信信号,以获取语音、文本等信息;ELINT则侧重于分析非通信信号,如雷达、导弹等武器系统的信号特征,以获取其性能参数、工作模式等。我们将探讨如何从海量的信号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如何利用模式匹配、机器学习等技术来自动化情报分析过程。 四、 电子战的体系与融合 通信电子战并非孤立的技术,它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需要与其他军事作战领域紧密融合。本书将探讨通信电子战在现代军事行动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我们将分析通信电子战如何与传统的陆海空天电等作战域相结合,形成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例如,在网络空间对抗中,通信电子战可以为网络攻击提供通道,或者为网络防御提供预警和干扰。在精确打击中,电子战可以瘫痪敌方的指挥通信系统,为其精确打击提供条件。 本书还将探讨电子战的体系化建设,包括电子战装备的研制、部队的训练、作战的规划和指挥等。我们将分析不同国家在电子战领域的发展战略和技术重点,并展望未来电子战的发展趋势。 五、 未来展望:智能化与泛在化的电子战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通信电子战正朝着智能化、泛在化、体系化的方向发展。本书将对未来的电子战趋势进行深入探讨。 我们将关注人工智能在电子战中的应用,例如利用AI进行信号的智能识别、干扰的智能生成与反干扰、以及情报的自动化分析。自主化和智能化的电子战系统将能够更快速、更有效地应对复杂的战场环境。 同时,随着物联网、5G/6G通信、卫星互联网等新技术的普及,电磁频谱将变得更加拥挤和复杂。本书将探讨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有效的通信电子战,如何应对来自海量设备的干扰和侦察,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新兴技术来增强自身的电子战能力。 最后,本书将强调通信电子战的道德与法律层面。在信息时代,电子战的运用必须遵循国际公约和战争法,以避免不必要的平民伤亡和人道主义灾难。 结语 通信电子战,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领域。它既是技术实力的体现,也是智慧博弈的舞台。希望本书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激发对这一前沿领域的进一步探索。无论是专业的军事技术人员,还是对信息安全和未来战争感兴趣的读者,都能从中获得宝贵的知识和启发。让我们一同走进信号的战场,感受技术的博弈,理解通信电子战的深邃与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脊设计非常简洁大气,黑色的背景配上银色的字体,透露着一种专业和严谨的气息。我一直对信息安全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而通信电子战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想象一下,在瞬息万变的战场环境中,能够通过干扰敌方的通信,切断其指挥链,或者反过来,保护己方的信息不被泄露,这该是多么强大的能力。我非常想了解,这本书是如何系统地介绍通信电子战的基本原理的?它是否会从电磁频谱的物理特性讲起,然后逐步深入到各种干扰、欺骗、侦察和反侦察技术?我特别期待书中对不同通信体制,例如无线电通信、卫星通信、微波通信等,在电子战方面的对抗策略的阐述,希望能了解到这些技术背后的逻辑和实现方法。

评分

这本书的纸质手感和印刷质量都相当不错,翻阅起来很舒服。我平时喜欢阅读一些与国防科技相关的书籍,而通信电子战这个概念,总是带着一种神秘和先进的色彩。我一直很好奇,在现代战争中,电子战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它不仅仅是简单的信号干扰,而是涉及到复杂的信号分析、对抗策略和技术创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地介绍通信电子战的体系架构,包括其包含的各个子系统和技术模块。尤其对书中可能涉及的频谱管理、信号智能、电子防护和电子攻击等方面的内容,我充满了好奇,想要了解这些技术是如何协同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的电子战能力。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种深邃的蓝色背景,搭配着若隐若现的电波图形,以及醒目的书名,立刻就勾起了我对通信电子战这个神秘领域的兴趣。我一直觉得,在现代战争中,信息传递和干扰同样重要,甚至可能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所以,当我在书店偶然翻开这本《通信电子战原理(第2版)》时,内心是充满期待的。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如何深入浅出地剖析这个复杂的技术领域,它会是那种枯燥乏味的学术论文集,还是能真正激发读者求知欲的精彩读物?它的内容是否会涉及一些前沿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比如如何对抗现代通信系统中的欺骗和侦测技术,以及如何利用电子手段构建信息优势?我对书中的案例分析部分尤为关注,希望能够看到一些理论知识在实际场景中的运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扎实,封面和内页的用料都显得很有诚意。作为一名对军事科技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我对通信电子战这个话题一直抱有极大的兴趣。我总觉得,在现代信息化的战场上,掌握了信息优势,就如同拥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甚至可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清晰地阐述通信电子战的基本概念和核心技术,比如它是否会详细讲解信号的调制解调、频谱分析、干扰源的定位和识别,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电子对抗?我还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电子战装备和系统的介绍,让我能够对这个领域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布局很清晰,字体大小适中,阅读起来不会感到吃力。我一直以来都对与军事技术和信息安全相关的书籍情有独钟,而通信电子战这个概念,总能激起我内心深处的探索欲。我常常想象,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通过先进的电子技术,来守护国家的信息安全,或者在战场上取得制信息权。我非常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系统地介绍通信电子战的理论基础的?它是否会涉及一些关于电磁波传播、信号处理、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然后在此之上,详细讲解各种电子战技术,例如电子侦察、电子干扰、电子压制以及电子反压制等?

评分

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

评分

刚收到,还不错,值得购买!

评分

还可以

评分

很不错

评分

非常好的一本书,值得好好学。

评分

还可以

评分

刚收到,还不错,值得购买!

评分

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

评分

东西不错,快递也很快,一直在这里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