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学经论诠释丛书·改造生命的原理:《八识规矩颂》通诠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唯识学经论诠释丛书·改造生命的原理:《八识规矩颂》通诠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唯识学经论诠释丛书·改造生命的原理:《八识规矩颂》通诠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宗性 著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2-18

商品介绍



出版社: 四川出版集团 , 巴蜀书社
ISBN:9787553100388
版次:1
商品编码:1114717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唯识学经论诠释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63
字数:2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唯识学经论诠释丛书·改造生命的原理:《八识规矩颂》通诠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书籍





书籍描述

内容简介

  对于现实世界,不同的文化体系,是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的。但就哲学体系而言,特别是欧洲中世纪以后,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看法,大抵是将之分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对于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有人认为客观服从于主观,也有人认为主观服从于客观,甚至有人认为二者互不相干,或是二者相互依存;也有人认为二者互相依存。但不管是持何种观点,都对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特别是随着欧洲工业革命的兴起,科学技术的不断发达,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探索进展迅速,带来了人类近现代以来物质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甚至提出了改造客观世界、改变客观世界、征服客观世界的口号。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和征服并非一帆风顺,似乎也存在难以跨越的瓶颈,也使今人越来越认识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和征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作者简介

  宗性法师,1973年生,重庆潼南人。出家以来,先后在重庆、四川、北京等地求学十年,中国佛学院研究生班毕业。2001年应邀至成都文殊院弘法,2003年荣膺文殊院住持,2010年任中国佛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法师长期致力于唯识学传播、禅宗史研究及通俗弘法工作。多次应邀至海内外各大学、团体、机关、培训机构举办讲经法会及佛学讲座。法师的开示语言生动幽默,接引方式别具一格。已出版论文集《问学散论》,专著《解秘身心和世界入门》,“佛法与人生系列讲座”、“禅修营开示系列”小丛书等。

内页插图

目录

导论
八识规矩颂

第一章 绪说
一 《八识规矩颂》的创立
二 《八识规矩颂》的作者
三 《八识规矩颂》的注疏

第二章 《八识规矩颂》的结构及主要内容
第一节 略说八识
一 唯识佛法与现代生理学主张的差异
二 八识是什么
三 八识与生命沉浮
第二节 《八识规矩颂》的结构
一 结构
二 诠解次第
第三节 《八识规矩颂》的主要内容
一 性类——心识的伦理价值趋向
二 缘境——心识认识对象的真实性
三 识量——心识认识结果的真实性
(一)现量
(二)比量
(三)非量
四 界地——心识的活动范围
五 业用——心识的作用
(一)分别
(二)造业
(三)受报
六 心所——心识的辅助伙伴
(一)遍行心所五种
(二)别境心所五种
(三)善心所十一种
(四)根本烦恼六种
(五)随烦恼二十种
(六)不定心所四种
七 依缘——心识活动的条件
(一)因缘
(二)等无间缘
(三)所缘缘
……
第三章 八识与染污生命——顺转杂染分
第四章 净化八识与佛身庄严——逆转清净分

结语 掌握改造生命的原理

精彩书摘

  唯识佛法(印度称瑜伽行派)能弘显于世,首倡者当是无著菩萨。无著菩萨上承佛陀及弥勒教法,下启世亲菩萨广显弘力。世亲菩萨在唯识佛法弘扬的过程中,创作了《唯识三十颂》,对“八识”的活动,以及在修学历程中“八识”的转化情况作了系统的总结。但遗憾的是,《唯识三十颂》作成后,世亲菩萨却示寂了。由于世亲菩萨所作的《唯识三十颂》内容十分丰富,非注释难以深入了解其内容和意趣。继世亲菩萨后,对《唯识三十颂》进行注释的论师非常多,其中最著名的有十家,史称“十大论师”。
  玄奘法师去印度求学期间,在那烂陀寺受戒贤论师之教,对唯识佛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学习。玄奘法师学成回国后,带回大批佛教典籍,其中有大量是与唯识佛法相关的论典和经藏,也包括十大论师注释的《唯识三十颂》。玄奘法师回国后,翻译了唯识佛法系列的大量经论。但在翻译十大论师对《唯识三十颂》的注释时,他接受了弟子窥基大师的建议,采取了糅译的办法,以护法论师的注释为主体,将其他论师的注释选择性地翻译,作为介绍和补充。翻译成的中文典籍,就是现在大家学习中所熟知的《成唯识论》。所以,《成唯识论》实际上是以护法论师唯识思想为主的十大论师对《唯识三十颂》的注释性典籍,也是目前研修《唯识三十颂》最核心的论典。
  《成唯识论》译出后,由于结构复杂,内容广博,给学修者了解其主要精神及思想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玄奘法师基于自己对十大论师注释的熟知和理解,对《成唯识论》的内容又作了高度的浓缩和概括,创作了现在学习的《八识规矩颂》,以便学习者能简洁明了地了解唯识佛法的思想。因此,《八识规矩颂》实际上是《成唯识论》的概括性精华版。
  ……

前言/序言


唯识学经论诠释丛书·改造生命的原理:《八识规矩颂》通诠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唯识学经论诠释丛书·改造生命的原理:《八识规矩颂》通诠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

唯识学经论诠释丛书·改造生命的原理:《八识规矩颂》通诠 pdf 下载 mobi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唯识学经论诠释丛书·改造生命的原理:《八识规矩颂》通诠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唯识学经论诠释丛书·改造生命的原理:《八识规矩颂》通诠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读者评价

评分

很不错的书,不容错过,值得多看。

评分

   人格完满。尼采和佛学都说过,人的一生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佛学中,把人格完满的人称为佛陀,主张以合理的身心,促进个人以及协助他人的人格之完成,佛学就是传授你这样的方法。尼采的超人哲学,同样设定一个超人的目标,要求人之一生应以达到超人为境。

评分

  我们一天到晚有那么多不好的心念行为,假定有人能在这几个钟头,或者一天,把念头始终定在很纯善的一念上,他不要做功德,就已经有多少功德了!不为恶就是善,所以他告诉我们定的重要,“凝停莫动。”

评分

          断烦恼小心落断见 信宗教小心落常见

评分

  “当计校筹量,策之分起”,这个时候你应该计较筹量,提起心念精神。策是马鞭子,也可解释为算盘子,要鞭策自己提起心念。

评分

后世讲唯识学的犯了不少错误,把心物两个对立起来了。各位青年同学,你们将来研究这一两百年的唯识要特别注意,别再跟着走入歧途。其实,心不相应行法是属于心法以内的百法里头的一个范围,这个心不相应行法的心不是指本体心。第六意识与二十四种法不相应,它要把时间缩短或拉长了,做不到。可是在本体心那个功能上,是可以做到的,那要真正实证才行。在实证到那个境界,万有不是幻有,而是妙有。《华严经》的事理就是从这一点立足而来的。我经常讲,世界上所有的宗教,看人生都是灰色的,看这个世界都是悲观的,唯有佛法的华严境界看世界、看人生,永远是真善美,悲哀也是美,你懂得了,年轻固然是漂亮,但不漂亮也有不漂亮的美。究竟的佛法看生死是圆融的,真空妙有是一贯的。所以大家念《心经》就要晓得“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知道真空妙有是一体。   依这个道理,《楞严经》在指导大家修证佛法的某一阶段上,称万象为幻有,说“幻妄称相”,一切万有的现象是幻妄的,又说“其性真为妙觉明体”,它的本体真性,称为妙觉明体,告诉我们真与妄之间的关系。“是以若偏执相而成妄”,我们如果偏重在现象这边,太著相,那就掉到虚妄境界的这一边。妄,并不是指妄念,因为大家用妄念这个观念习惯了,很容易把它解释为一个一个念头的妄念。这里的“幻妄称相”和“若偏执相而成妄”,是说我们太著相的这一边、有的这一边去修持,不管你是修哪一种法门,这种偏执就是妄想。“定据性而沈空”,那如果你说我只走形而上本体的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则又往往落在偏空,沉溺在空里,被困住了。所以,我们讲修证一定要避免“沉空住寂,滞壳弥封”。一般人只要一念清净坐在那里便以为这个是道,实际上往往是沉空,是住寂。还有我们做功夫也会患“滞壳”的错误,是什么壳啊?就是这个肉体。你做功夫,唉唷!我清净了,发光了,其实还是在身壳内作文章,这样也就是“弥封”,封口被封住了,超越不了。我们因而生下来,头顶这里有个软软跳动的部分,一长大了,两三岁这里就坚硬地封闭起来,叫“弥封”。你我就是在“滞壳”的情况下被自己封起来,许多人就算他打坐,坐得好,还是不出这么一回事,在“滞壳弥封”中玩来玩去,这是很可笑的事情。           断烦恼小心落断见 信宗教小心落常见   总之偏执事相,容易成妄,太讲性理,容易沉空。因此《宗镜录》这一部书告诉我们修持之路,特别把三藏十二部的精华抽取出来,告诉我们修持要“性相融通,真妄交彻”,这样便“不堕断常之见,能成无尽之宗。”断见与觉见是很严重的。所谓小乘的佛法就落在断见,认为断了一切烦恼就成空,就成道,这是断见的观念。你把相转了,烦恼化去了,它的根是不可能没有的。所以断烦恼,实际上也就是文学上李太白那两句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酒浇愁愁更愁。”烦恼的本身就像白居易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假使烦恼可以断的话,断一个妄念,你证一个道。其实你不晓得你觉得很空很清净,那正是一个大烦恼,只不过换一个样子而已。因此烦恼的本身,不是你想的那种断法去断了就能成道。《维摩经》上不就说“烦恼即菩提”吗?烦恼本身即是道,这是免你断烦恼而落断见。但因此若有人专门找烦恼的事情来干,那你就落魔障了。

评分

   四大皆空。佛学认为构成世界的元素都是虚幻的,我们感受的有限存在并非真实的存在,乃是虚幻的存在,因此,无须对各种“渴望”如此执着。从而去掉苦因,了却烦恼。这点我同意,既然知道烦恼的形成,何不换个角度来认识?其目的就是要实现佛教中的“心自在”——一种自我平静的状态。提及空,就要说明一下“无我”。佛学认为,人类的烦恼多过于其他的动物,只因为人类的自我观念,比其他的动物更强烈。一方面注重自我的获得,另一方面注重外在的认同。我的理解是,无我,不涉及、不评价,任由世界在身边经过,与己无关,肉体与世界一道,只有思想在飘荡。其中不评价,是克里希那穆提禅学里的基本理论,是通往心灵自由的路。尼采的理论,在酒神文化上,也涉及到忽视外在评价和认同,从而发挥自己的能力的内涵,但无专门论述。

评分

  总之偏执事相,容易成妄,太讲性理,容易沉空。因此《宗镜录》这一部书告诉我们修持之路,特别把三藏十二部的精华抽取出来,告诉我们修持要“性相融通,真妄交彻”,这样便“不堕断常之见,能成无尽之宗。”断见与觉见是很严重的。所谓小乘的佛法就落在断见,认为断了一切烦恼就成空,就成道,这是断见的观念。你把相转了,烦恼化去了,它的根是不可能没有的。所以断烦恼,实际上也就是文学上李太白那两句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酒浇愁愁更愁。”烦恼的本身就像白居易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假使烦恼可以断的话,断一个妄念,你证一个道。其实你不晓得你觉得很空很清净,那正是一个大烦恼,只不过换一个样子而已。因此烦恼的本身,不是你想的那种断法去断了就能成道。《维摩经》上不就说“烦恼即菩提”吗?烦恼本身即是道,这是免你断烦恼而落断见。但因此若有人专门找烦恼的事情来干,那你就落魔障了。

评分

好书,值得一读

唯识学经论诠释丛书·改造生命的原理:《八识规矩颂》通诠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唯识学经论诠释丛书·改造生命的原理:《八识规矩颂》通诠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书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