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还有问话上的一些不合当地礼俗之事。譬如问女士的“芳龄”。李鸿章在英国邮电局参观,问及主人“君夫人芳龄几何”,对方以本人实不能告,惟请“自问拙荆”作答,显然,这不过是带有玩笑甚至寓有讽讥意味的婉拒之词,问丈夫不宜,问夫人本人更不宜啊!李鸿章却说:“华人问女之年,甚合于理,故承其问者,必以实告也。”即使真的如此吧,那毕竟是中国本土,“入乡随俗”,何必到这里触人之讳呢?可李鸿章却不只一次地犯同样的错误。有一天访问中与一少妇晤谈,直截了当地问人家“芳龄几许”,少妇不免吃惊地用一双凤眼注视了这位中国老头好一会儿,仍然没有告诉,只是娇滴滴地用句玩笑话搪塞:“天下只有一人,许其问侬此语。”李鸿章还当真地问是何人,对方揶揄:“李中堂耳!”还有一次乘火车,李鸿章问身边的男性乘务员有没有妻子,人家说没有,他又追问“何以无妻”?弄得人家无法回答。李鸿章接着又问他要造访的主人家有没有女儿,对方告以“惟知有一女在家”,李又问嫁人否,对方说没有,他又追问:“何以不嫁人?”弄得人家又无法回答。① 再就是李鸿章还屡屡问起有关人员的薪水数额、股票多少等类问题,这显然也是不合西方国家习俗的。这类事情,凭李鸿章与洋人打交道多年的经历,该有所了解吧?退一步说,他即使不了解,出访前相关礼宾职能部门也应有必要的“培训”,作事先告知呀!莫非是李鸿章“明知故犯”,为了显示他的“大老”派头?若真是这样,就不但是“无知”,而且更“可耻”了。
评分李鸿章访俄在彼得堡期间,到财政部大厦拜会维特。宾主在豪华的客厅里品茗寒暄,维特礼节性地问李鸿章吸不吸烟。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就是由在场的主人忆述的:
评分还没看,期待精彩内容
评分这时李鸿章发出了一声牡马嘶叫似的声音,立即有两名中国人从邻室里快步出来,一个人端着水烟袋,另一个拿着烟丝,然后就是吸烟的仪式:李鸿章端坐不动,只是用嘴吸烟喷烟,而点烟袋,拿烟袋,往他嘴里送烟嘴,抽烟嘴,这些完全是由旁边的中国人十分虔敬地来做。
评分另外,还有问话上的一些不合当地礼俗之事。譬如问女士的“芳龄”。李鸿章在英国邮电局参观,问及主人“君夫人芳龄几何”,对方以本人实不能告,惟请“自问拙荆”作答,显然,这不过是带有玩笑甚至寓有讽讥意味的婉拒之词,问丈夫不宜,问夫人本人更不宜啊!李鸿章却说:“华人问女之年,甚合于理,故承其问者,必以实告也。”即使真的如此吧,那毕竟是中国本土,“入乡随俗”,何必到这里触人之讳呢?可李鸿章却不只一次地犯同样的错误。有一天访问中与一少妇晤谈,直截了当地问人家“芳龄几许”,少妇不免吃惊地用一双凤眼注视了这位中国老头好一会儿,仍然没有告诉,只是娇滴滴地用句玩笑话搪塞:“天下只有一人,许其问侬此语。”李鸿章还当真地问是何人,对方揶揄:“李中堂耳!”还有一次乘火车,李鸿章问身边的男性乘务员有没有妻子,人家说没有,他又追问“何以无妻”?弄得人家无法回答。李鸿章接着又问他要造访的主人家有没有女儿,对方告以“惟知有一女在家”,李又问嫁人否,对方说没有,他又追问:“何以不嫁人?”弄得人家又无法回答。① 再就是李鸿章还屡屡问起有关人员的薪水数额、股票多少等类问题,这显然也是不合西方国家习俗的。这类事情,凭李鸿章与洋人打交道多年的经历,该有所了解吧?退一步说,他即使不了解,出访前相关礼宾职能部门也应有必要的“培训”,作事先告知呀!莫非是李鸿章“明知故犯”,为了显示他的“大老”派头?若真是这样,就不但是“无知”,而且更“可耻”了。
评分所谓“津门论道”,就是由李鸿章的“痞子说”为主要由头引发开来的。
评分书评介绍这个书不错.想来李鸿章的外交也辛苦
评分好评晚了~~~~~好评晚了~~~~~好评晚了~~~~~好评晚了~~~~~
评分三是心爱的特别手杖的由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