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補四庫未收方術匯刊(1輯)
第16函:《一貫堪輿》,全2冊,與之前易友書社影印的《一貫堪輿》頁碼相同,內容一緻。
清石印本,[明]唐世友輯,240.00元
《一貫堪輿》,明唐世友輯。是書凡八捲,博采諸如《天機會元》、《統宗大全》、《真機玄機》等堪輿學經典計六十八種,其中如《一粒粟》、《李小捲》等如今已經難得一見。《一貫堪輿》收集廖、賴、楊、曾風水名師和一脈相承的風水理論,以及風水大傢所點葬的大地和具體的應驗情況,是形傢風水不可多得的藉鑒。是書載有六十三個實例,保留瞭諸多失傳堪輿古籍的內容,有重要的文獻價值。
拿到手的時候,我立刻被它的分量震住瞭,整整三冊,厚度可觀,那種綫裝的裝訂方式,讓人不由得聯想到古代書房裏的景象。我特意找瞭一個安靜的午後,泡上一壺茶,纔敢開始正式翻閱。書中的版式設計非常講究,每一頁的留白和字體大小都透露齣一種古老的審美情趣。我發現,相比於一些隻注重內容的電子版或者簡化本,這種原汁原味的影印本,在細節處理上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比如某些圖示的筆觸、某些字的異體寫法,都是研究版本變遷和早期學術風貌的關鍵綫索。雖然我不是專業的堪輿學傢,但我對曆史文獻的保存工作深錶敬意,九州齣版社能將這樣一套稀有的方術匯刊重新整理齣版,功德無量。這套書的收藏價值和學術價值是並存的。
評分說實話,剛打開這套書的時候,我還有點擔心,畢竟“手工綫裝”有時候意味著耐用性可能不如膠裝。但是,拿起來仔細看後,發現它的裝訂非常結實,每一針一綫都處理得恰到好處,保證瞭閱讀時的舒適度,同時也最大程度地模擬瞭古籍的體驗。這本書給我的最大感受是“厚重感”,這種厚重感不僅僅來自於內容本身,更來自於它所承載的物質形態。在快速更迭的數字時代,擁有一套如此精心製作的實體古籍影印本,本身就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我將它放在書架最顯眼的位置,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藝術品,時刻提醒著我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和美感。那些繁復的術語和圖解,需要時間去消化,但這個過程本身,就是對文化傳承的一種尊重。
評分作為一名對傳統文化有著深厚興趣的業餘愛好者,我原本是抱著嘗試的心態購入這套書的,沒想到體驗感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它不僅僅是一堆文字的堆砌,更像是一座通往古代智慧寶庫的橋梁。書中的內容排版雖然是古籍的樣式,初看可能有些吃力,但一旦靜下心來,那種古老的邏輯和思考方式就慢慢浮現齣來瞭。我尤其欣賞這種匯刊的形式,將不同時期、不同流派的堪輿方術匯集一堂,便於進行對比研究。對於研究者而言,這無疑是提供瞭非常寶貴的原始資料,避免瞭二手轉述帶來的信息失真。雖然我個人的理解能力有限,很多深奧的術語需要反復查閱工具書,但這恰恰是探索樂趣的一部分。總而言之,這是一套值得慢慢品味的“慢讀”書籍,急躁是看不齣味道的。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印刷實在是一絕,那種古樸典雅的氣質撲麵而來,讓人愛不釋手。綫裝書的韻味,那種手工的質感,跟現在批量生産的平裝書完全是兩種境界。影印的清晰度也很高,能感受到老一輩匠人的用心。九州齣版社的這套《一貫堪輿 增補四庫未收方術匯刊》的品相保存得相當不錯,對於搞古籍研究的人來說,光是能看到這種原貌就已經非常滿足瞭。特彆是對於堪輿學愛好者,能接觸到“四庫未收”的珍本,簡直是意外之喜。翻閱過程中,那種與曆史對話的感覺非常強烈,紙張的觸感、油墨的色澤,都仿佛帶著歲月的沉澱。每一冊都拿在手裏,都覺得沉甸甸的,這不僅僅是書的重量,更是文化的重量。如果能再配上一些原書的校勘記或者版本介紹,那就更完美瞭,但即便沒有,光是這種實物呈現,就已經值得珍藏瞭。
評分我對古籍的興趣更多是從文獻學的角度齣發的,而《一貫堪輿 增補四庫未收方術匯刊》恰恰滿足瞭我對“未收錄”版本的渴求。能夠將那些未被主流學術體係收錄的方術集結成冊,本身就是一種對學術邊緣地帶的梳理和保護。這三冊書的質量控製做得非常到位,無論是紙張的厚度還是油墨的均勻度,都顯示齣齣版方在影印古籍方麵的專業水準。我特彆留意瞭扉頁和捲首語部分,那些繁復的序跋和題記,為我們理解這些方術的流傳脈絡提供瞭重要的曆史信息。對於那些想深入探究中國傳統方術發展史的學者來說,這套書無疑是不可或缺的基石材料。它提供瞭一個觀察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如何處理與主流學術界“邊緣”知識的視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