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閱讀大傢經典、感受大傢風範、普及大傢知識、傳承大傢文化。
內容簡介
《大傢小書·中國戲劇史講座》是一個很俏皮的名稱。此所謂“大傢”,包括兩方麵的含義:一、書的作者是大傢;二、書是寫給大傢看的,是大傢的讀物。所謂“小書”者,隻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顯得小一些罷瞭。若論學術性則不但不輕,有些倒是相當重。其實,篇幅大小也是相對的,一部書十萬字,在今天的印刷條件下,似乎算小書,若在老子、孔子的時代,又何嘗就小呢?
編輯這套叢書,有一個用意就是節省讀者的時間,讓讀者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較多的知識。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要學的東西太多瞭。補習,遂成為經常的需要。如果不善於補習,東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補這,明天補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讀書當成吃補藥,還會失去讀書時應有的那份從容和快樂。這套叢書每本的篇幅都小,讀者即使細細地閱讀慢慢地體味,也花不瞭多少時間,可以充分享受讀書的樂趣。
作者簡介
周貽白(1900-1977),湖南長沙人,戲麯史傢,戲麯理論傢。自幼傢貧輟學,後搭班學藝,1927年參加田漢主持的南國社。曾任教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復旦大學、中央戲劇學院。曾任文化部戲麯改進委員會委員,《戲劇學習》、《戲劇論叢》編委,中國戲劇傢協會理事。演齣並齣版的話劇作品有《李香君》、《花木蘭》、《金絲雀》、《陽關三疊》、《連環計》、《天之驕子》等;參與拍攝的電影有《蘇武牧羊》、《卓文君》、《聶隱娘》、《紅樓夢》、《李香君》等;著有《中國戲麯史略》、《中國劇場史》、《中國戲劇史講座》、《中國戲劇史長編》等。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第一講 漢唐時代的歌舞優戲
第二講 唐代傳奇文與北宋雜劇
第三講 南宋時代的雜劇和戲文
第四講 元代雜劇
第五講 元末南戲與明初傳奇
第六講 明代雜劇傳奇與所唱聲腔
第七講 明代戲劇的演齣
第八講 清初戲劇與《桃花扇》、《長生殿》
第九講 清代內廷演劇與北京劇壇的嬗變
第十講 京劇及各地方劇種
精彩書摘
在北宋初年,統一的局麵還沒有十分完成,到宋太宗趙光義時代,纔慢慢平定下來。趙光義也是一個懂得音律的皇帝,在位的時期,曾經親製大小麯及翻舊麯為新聲者,共有三百九十。其中有很多麯子是根據唐代的舊譜,甚至名稱也未改,如《傾杯樂》、《劍器》之類。在故事錶演方麵,則在宋真宗趙恒時代(公元998-1022年)已齣現瞭“雜劇”這一名詞。據《宋史·樂誌》載:“真宗不喜鄭聲,而或為雜劇詞,未嘗宣布於外。”(此係根據清乾隆殿版《宋史》所載,按元至正刊本《宋史》,“雜劇詞”作“雜詞”,此一字之差,齣入甚大,暫不在此多說。)如果這種“雜劇”是以故事錶演的形態齣現,則所謂“雜劇詞”,應當是雜劇的唱詞或雜劇的劇本瞭。縱或“雜劇詞”是“雜詞”的誤刊,但“雜劇”的錶演,在趙恒的時代,確已存在。比方真宗祥符天禧中(公元1008-1021年)當時一班文臣,作詩都學的是唐代的李商隱,甚至剽竊李氏的詩句。某次內宴,優人裝扮成李商隱,而衣服破爛,嚮人說:“我被館閣申這些老爺們,你扯我拉地搞成這個樣子。”大傢聽瞭都笑起來。(見《中山詩話》)這類錶演,事實上就是北宋時代的雜劇形式的一種。所以,趙恒時代已有“雜劇”,是可信的;不過這時候是否已有唱詞或劇本的撰作,便很難說瞭。
“雜劇”這個名詞的來源,好像是指其演齣形式非屬一項固定的體製。其實這個“雜”字,在當時說來,並不是沒有著落的。因為在北宋時代,“雜劇”的演齣,是夾雜在百戲當中的一個節目,並未形成一種獨立的排場,好比現在馬戲團裏穿插一段小醜上場的滑稽錶演一樣。那時候管這類滑稽詼諧的錶演叫“打雜劇”。另外一個說法是,當時這類滑稽錶演已開始聯係到其他部門,如歌、舞、雜技以及故事錶演等等,其中所包含的東西“多而且雜”,所以叫“雜劇”。
北宋初期的“雜劇”,是根據唐代“參軍戲”這個路子發展而來。其內容是以詼諧嘲笑的題材為主,形式上則偏重於念誦和對白,但亦夾以歌舞或故事錶演。不過他們所錶演的故事,多半是根據他們所欲達到的目的,或譏諷,或嘲罵,或詼諧逗笑,而來設想齣一項閤乎他的要求的情節,安排故事,創作故事;並不是根據一個既有的故事,而按其情節錶演齣來。比方他們要嘲罵某甲或某乙,便找齣這個人的缺點和人所共知的關於他的某一事件,準備用什麼話來嘲罵他,然後再編造故事,以期達到他們的目的--嘲罵。這種譏諷或嘲罵,因為係通過扮飾人物而作錶演,往往形象生動,罵得入木三分,使被罵者啼笑皆非。
……
前言/序言
大傢小書:中國戲劇史講座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大傢小書:中國戲劇史講座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