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笔记丛刊:茶香室丛钞(繁体竖排版)(全4册)

学术笔记丛刊:茶香室丛钞(繁体竖排版)(全4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清] 俞樾 编,贞凡 等 校
图书标签:
  • 学术笔记
  • 茶文化
  • 清代文献
  • 丛书
  • 古籍
  • 竖排版
  • 繁体
  • 民国
  • 笔记
  • 茶道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09316
版次:1
商品编码:10969208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1995-02-01
用纸:胶版纸
套装数量: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学术笔记丛刊:茶香室丛钞(繁体竖排版)(套装共4册)》共23卷,续钞25卷,三钞29卷,四钞29卷,共106卷。著有俞樾,是晚清著名的经学家,清史稿卷482有传,其事迹又见缪荃孙所作翰林院编修俞先生行状(续碑传集卷75),以及春在堂全书卷首所刻的国史儒林传。

内页插图

目录

茶香室丛钞
茶香室续钞
茶香室三钞
茶香室四钞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中国思想史,是有关中国人思想发展的记录。 《史记》、《汉书》有《儒林传》,《后汉书》有《文苑传》,《宋史》有《道学传》,分别记载当时的学术人物,但还不是专门的思想发展历史著作。 中国最早的思想史专著是明末清初黄宗羲的《明儒学案》。比较全面论述中国人思想发展历史的著作应是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1919年)。而近代正式用“思想史”为题的学术著作可能是梁启超的《先秦政治思想史》(1923年)。 哲学史与思想史基本上相同,但是也略有不同之处。哲学哲学史侧重分析思想家的代表观点,而思想史则侧重国民思想的变化过程。 目录 1 先秦 2 明朝 3 晚清以至民国 3.1 魏源与龚自珍 3.2 太平天国与民间宗教 3.3 洋务运动思想 3.4 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 3.5 五四运动 4 参考文献 5 参见 先秦 春秋时期,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仁”、“礼”,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克己复礼”。道家的老聃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剔除“天命”的绝对权威,政治上提倡“无为而治”。 战国时期,儒家的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且主张人性本善。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主张“性恶论”。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庄子提出“齐物”,即任何事物本质上没有区别。法家的韩非主张法、术、势结合。 明朝 明朝建立的时候,欧洲文艺复兴方兴未艾,思想开始解放,中世纪社会走向瓦解。而明朝选定的官学——朱熹道学,却有严重的禁欲主义倾向,向中世纪回归。明朝后期,出现了李贽为代表的异端思潮,对道学开展批判。 晚清以至民国 晚清每况愈下,社会各阶层对传统的官方儒家正统思想产生了怀疑。士大夫内部出现了戴震批判朱熹理学的呼声,和龚自珍提倡放弃考据训诂之学,转而讲求经世之务的主张。民间则出现了将基督教移植到中国民间宗教传统的“拜上帝教”,来对抗孔子,并形成了一此气势空前的反抗清朝统治的民变——太平天国。 魏源与龚自珍 主条目:魏源和龚自珍 太平天国与民间宗教 洋务运动思想 主条目:洋务运动 李鸿章幕僚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 体制外改革思想家王韬。 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 主条目: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 郑观应的《盛世危言》。 何启、胡礼垣《新政真铨》。 陈虬《治平过议》、《报国录》。 翁同和 黄遵宪 李提摩太的游说。 康有为 陈炽 梁启超 张元济 沈家本 杨度 张謇 章炳麟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思想史的一个分水岭。此前中国人重保守,之后中国人崇尚激进主义。科学、民主、救国、革命,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国民党从欧美引进激进的三民主义,共产党从苏俄引进更加激进的共产主义。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势力较弱。 吴稚晖 陈独秀 胡适 戴季陶 马君武 张君劢 梁漱溟 毛泽东 参考文献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龚书铎、董贵成:《50年来的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国学网

评分

国朝章有谟《景船斋杂记》云:徐祯稷宦蜀时土人张网江流,得一首,金鍪上署名“前将军张飞”,凛然如生。群僚相视叹异,具礼葬之山中。

评分

这套学术笔记质量很高,值得一读。

评分

抄录归类整理,有趣轻松有料

评分

在实体店看上了这个东西,一直想买可惜太贵又不打折,回家决定上网看看,果然有。毫不犹豫的买下了,速度果然非常快的,从配货到送货也很具体,快递非常好,很快收到了。外包装非常精致,推荐大家购买。 打开他,装帧精美,很干净,看起来非常舒服,非常的惊喜,让人看得欲罢不能,每每捧起它的时候,似乎能够感觉到制作者毫无保留的把作品呈现在我面前。

评分

不错的好书,值得购入一读。

评分

俞樾回到江南,在苏州租屋住下,杜门撰述,“原本经典”,而向文本深处求义理,他自称这段生活是“闭户曾穷皓首经”。他为在苏州的寓所主室取名“春在堂”,自云“虽名山坛坫,万不敢望,而穷愁笔墨,倘若有一字流传,或亦可言‘春在’乎?此则无赖之语,聊以解嘲,因颜所居曰‘春在堂’。”可知春在堂据“花落春仍在”句演绎而来,大约同时他一面也教授弟子。咸丰十年(1860)春,彼时他主讲于苏州紫阳书院,因太平军攻克江南大营,于是自苏州避战乱至德清县新市镇居留半月。他有个弟子童米荪,就居新市镇西庙前,其间陪他曾游镇上名刹觉海寺。他对觉海寺雷书轶闻极感兴趣,且予以考证。他在《右台仙馆笔记》中写道,吴兴德清新市镇觉海寺殿宇宏壮,唐时所建,巨材髹漆,积久剥落,见倒书迹曰“酉、候、李、约、攸、利、火、谢、均、思、通”十余字,镇人皆言雷神所书,数百年来无人能释,他考订为伐木人所刻,且有岳阳楼佐证,非神仙所为。而《春在堂随笔》中更见他对德清史地之谙熟,如德清旧有地名武林头(在今乾元镇),他考证后说,“武林乃五柳之误。《明史·地理志·湖州德清下》,有下塘巡检司,后迁五柳港口,即其地也”;又如吴江陈宋恕《春秋舆地谱》于浙江首列叟瞒,曰今湖州府武康县,他从《左传》、《国语》、《说文》考出,“今武康县为防风之国则可,为叟瞒之国则不可”。

评分

  按,此处似应断作“齐人虞卿遇恶继母,不得养父,死不能葬。”王肃原文见于《太平御览》卷九百六十七,其书早佚,《玉函山房辑佚书》经编仪礼类辑有十数则。此段亦在其中,所述为鲁哀公祖载其父之事。

评分

今言四卷,明郑晓撰。郑晓字皇甫,浙江海盐县人。嘉靖元年(一五二二年)皋乡试第一。嘉靖二年(一五二三年)郎登进士第。初授职方主事,因而得以日披故牍,尽晓天下阨塞、士马显实强弱之敷,迭撰九边图志。后丁父忧,久归不起。许赞任吏部尚书,召为考功郎中。因改忤严嵩意,被贬为和州同知。后又迁太仆丞,历南京太常卿,拜荆部右侍郎。不久又改任兵部,兼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又因平定东南沿海倭寇有功,召拜吏部左侍郎,遥南京吏部尚书。又因知兵事,改右都御史,协理戎政。不久又拜刑部尚书。 郑晓学问淹博,经济宏深。又久历国家耍职,谙悉本朝掌故,所以他的著作多涉国政朝章、兵戎邦计。今言就很有这方面的特点。 《今言:元明史料笔记》为竖排繁体。 今言四卷,明郑晓撰。郑晓字皇甫,浙江海盐县人。嘉靖元年(一五二二年)皋乡试第一。嘉靖二年(一五二三年)郎登进士第。初授职方主事,因而得以日披故牍,尽晓天下阨塞、士马显实强弱之敷,迭撰九边图志。后丁父忧,久归不起。许赞任吏部尚书,召为考功郎中。因改忤严嵩意,被贬为和州同知。后又迁太仆丞,历南京太常卿,拜荆部右侍郎。不久又改任兵部,兼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又因平定东南沿海倭寇有功,召拜吏部左侍郎,遥南京吏部尚书。又因知兵事,改右都御史,协理戎政。不久又拜刑部尚书。 郑晓学问淹博,经济宏深。又久历国家耍职,谙悉本朝掌故,所以他的著作多涉国政朝章、兵戎邦计。今言就很有这方面的特点。 《今言:元明史料笔记》为竖排繁体。 今言四卷,明郑晓撰。郑晓字皇甫,浙江海盐县人。嘉靖元年(一五二二年)皋乡试第一。嘉靖二年(一五二三年)郎登进士第。初授职方主事,因而得以日披故牍,尽晓天下阨塞、士马显实强弱之敷,迭撰九边图志。后丁父忧,久归不起。许赞任吏部尚书,召为考功郎中。因改忤严嵩意,被贬为和州同知。后又迁太仆丞,历南京太常卿,拜荆部右侍郎。不久又改任兵部,兼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又因平定东南沿海倭寇有功,召拜吏部左侍郎,遥南京吏部尚书。又因知兵事,改右都御史,协理戎政。不久又拜刑部尚书。 郑晓学问淹博,经济宏深。又久历国家耍职,谙悉本朝掌故,所以他的著作多涉国政朝章、兵戎邦计。今言就很有这方面的特点。 《今言:元明史料笔记》为竖排繁体。 今言四卷,明郑晓撰。郑晓字皇甫,浙江海盐县人。嘉靖元年(一五二二年)皋乡试第一。嘉靖二年(一五二三年)郎登进士第。初授职方主事,因而得以日披故牍,尽晓天下阨塞、士马显实强弱之敷,迭撰九边图志。后丁父忧,久归不起。许赞任吏部尚书,召为考功郎中。因改忤严嵩意,被贬为和州同知。后又迁太仆丞,历南京太常卿,拜荆部右侍郎。不久又改任兵部,兼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又因平定东南沿海倭寇有功,召拜吏部左侍郎,遥南京吏部尚书。又因知兵事,改右都御史,协理戎政。不久又拜刑部尚书。 郑晓学问淹博,经济宏深。又久历国家耍职,谙悉本朝掌故,所以他的著作多涉国政朝章、兵戎邦计。今言就很有这方面的特点。 《今言:元明史料笔记》为竖排繁体。 今言四卷,明郑晓撰。郑晓字皇甫,浙江海盐县人。嘉靖元年(一五二二年)皋乡试第一。嘉靖二年(一五二三年)郎登进士第。初授职方主事,因而得以日披故牍,尽晓天下阨塞、士马显实强弱之敷,迭撰九边图志。后丁父忧,久归不起。许赞任吏部尚书,召为考功郎中。因改忤严嵩意,被贬为和州同知。后又迁太仆丞,历南京太常卿,拜荆部右侍郎。不久又改任兵部,兼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又因平定东南沿海倭寇有功,召拜吏部左侍郎,遥南京吏部尚书。又因知兵事,改右都御史,协理戎政。不久又拜刑部尚书。 郑晓学问淹博,经济宏深。又久历国家耍职,谙悉本朝掌故,所以他的著作多涉国政朝章、兵戎邦计。今言就很有这方面的特点。 《今言:元明史料笔记》为竖排繁体。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