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代經典碑帖輯選:顔真卿顔勤禮碑

中國曆代經典碑帖輯選:顔真卿顔勤禮碑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何燦波,楊中雄 編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江西美術齣版社
ISBN:9787548010098
版次:1
商品編碼:10967769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國曆代經典碑帖輯選
開本:8開
齣版時間:2012-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93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勤禮碑》全稱《秘書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長史上護軍顔君神道碑》,螭首方座,高二百六十八厘米,寬九十二厘米,碑四麵環刻,存書三麵。碑陽十九行,碑陰二十行,行三十八字。左側五行,行三十七字。右側上半宋人刻“忽驚列岫曉來逼,朔雪洗盡煙嵐昏”十四字,下刻民國宋伯魯題跋。此碑現存西安碑林。
顔真卿(公元709年-785年),字清臣,京兆萬年(今西安)人,一說為琅琊臨沂人。玄宗開元進土,曾為平原太守,後封魯郡公,故有“顔平原”、“顔魯公”之稱。顔勤禮乃顔真卿曾祖父。顔真卿撰立此碑時已七十一歲高齡,書法藝術已臻爐火純青,筆法勁健、用筆爽利,剛極柔顯、柔以韌用。他師承褚遂良、張旭,而自成一代書法宗師。顔真卿楷書一反初唐書風,化瘦硬為豐腴,結體寬博、骨力道勁、氣勢恢宏,世稱“顔體”,與柳公權並稱“顔柳”,有“顔筋柳骨”之譽。《勤禮碑》為顔真卿晚年代錶之作,在我國書法史上有著極其重要地位,特彆是對後世的楷書産生瞭尤為深遠的影響。

內頁插圖

前言/序言


用戶評價

評分

他曾隨從文宗去未央宮花園中遊玩,文宗停下車子對柳公權說:“有一件使我高興的事。過去賜給邊兵的服裝,常常不能及時發下,現在二月裏就把春衣發放完畢。”柳公權上前祝賀,文宗說:“隻是祝賀一下,還不能把你的心意錶達清楚,你應作首詩嚮我祝賀。”宮人催他親口念給皇帝聽,柳公權應聲念道:“去歲雖無戰,今年未得歸。皇恩何以報,春日得春衣。”文宗聽瞭很高興,贊賞瞭好大一會兒。[1]

評分

唐代宗大曆十三年(公元778年),柳公權生於京兆華原(今陝西銅川市耀州區)人,字誠懸。祖父柳正禮,時任唐邠州士曹參軍,其父柳子溫曾任丹州刺史,其兄為唐名臣柳公綽。

評分

柳公權從小就喜歡學習,十二歲就能作辭作賦。 [1]

評分

顔真卿(公元709年~785年),字清臣,京兆萬年(今西安)人,一說為琅琊臨沂人。玄宗開元進士,曾為平原太守,故有“顔平原”之稱。後於肅公時遷工部尚書兼禦史大夫,代宗時官至刑部尚書,纍進封“魯郡公”,又稱“顔魯公”。顔真卿精於書法,初師褚遂良、後學張旭而自成一格,是唐代中期傑齣的書法傢。此碑寫於顔真卿四十四歲時,為其早期代錶作,與其後期書法麵貌差異較大。碑文字體平穩謹嚴,恭謹誠懇之態直接二王、歐、虞、褚遺風,而又與庸人寫經有相似之處。其風格剛勁秀麗,端莊典雅,筆法精到,整篇結構嚴密緊湊。《書畫跋》評曰:“此是魯公最勻穩書,亦盡秀媚多姿,第微帶俗,正是近世掾史傢鼻祖。”

評分

蘇軾,北宋文學傢、書畫傢、詞人、詩人,美食傢,唐宋八大傢之一,豪放派詞人代錶。其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其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名列“蘇、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傢之一;其畫則開創瞭湖州畫派。

評分

於善待“差生”,寬容“差生”。

評分

評分

還行,看著不錯,一整張的。懷素《自敘帖》,紙本,縱二十八點三厘米,橫七日五十五厘米。共一百二十六行,六百九十八字。書於唐大曆十二年(公元七七七年)。是懷素流傳下來篇幅最長的作品,電是其晚年草書的代錶作。曾經南唐內府、宋蘇舜欽、邵葉、呂辯、明徐謙齋、吳寬、文徵明、項元汴、清徐玉峰、安岐、清內府等收藏。現藏颱北故宮博物院。 懷素,約活動於八世紀三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本姓錢,字藏真,僧名懷素。生於湖南零陵縣,後移居長沙。自幼熱衷於草書藝術,其個性灑脫,書法造詣頗高,受到顔真卿等書傢、詩人及名流貴胄的稱賞,紛紛贈以詩文。他摘錄部分贈詩和序,以狂草寫成此捲。明文徵明題《自敘帖》曰:『藏真書如散僧入聖,狂怪處無一點不閤軌範。』明代安岐謂此帖:『墨氣紙包精彩動人,其中縱橫變化發於毫端,奧妙絕倫有不可形容之勢。』此帖筆畫圓轉道逸、鋒芒銳利,人稱『鐵畫銀鈎』。全捲草勢連綿,極富動感,若蛟龍齣海、鳳翔寰宇,變化神妙而又不失於規矩法度,已臻草書藝術錶現力的極緻。

評分

唐代宗大曆十三年(公元778年),柳公權生於京兆華原(今陝西銅川市耀州區)人,字誠懸。祖父柳正禮,時任唐邠州士曹參軍,其父柳子溫曾任丹州刺史,其兄為唐名臣柳公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