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地方史文库(第2辑):山东军事史

山东地方史文库(第2辑):山东军事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谢德,谢祥皓 著,韩寓群 编
图书标签:
  • 山东历史
  • 军事史
  • 地方史
  • 山东军事
  • 历史研究
  • 文化典籍
  • 史学
  • 山东
  • 地方文献
  • 文库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9056427
版次:1
商品编码:10921389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7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山东地方史文库(第2辑):山东军事史》是《山东地方史研究丛书》之一种,《山东专史系列》中的“军事史”卷。立足于此,有些问题需要在书前作一些说明与界定。
其一,关于本书的性质定位。
山东是中国的一个省,山东地方史是中国历史中的一个地方性局部,山东历史中的一切重大问题,都必然与全国的大局形势紧密相连。因此,首先立足于国家之大局,来审视山东,定位山东,国家全局在先,山东详情叙后,是本书立意撰稿的一个基本立足点。
其二,关于“军事”概念的界定。
时至近代、现代,人们常以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概念相并立,且各有分界。而在古代,当今意义上的“军事”概念则略显狭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者,礼也;戎者,兵也。一礼一兵,就涵盖了古代国家大事的全部。或如《孙子兵法》所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兵事,关系到人民生死、国家存亡的全局,是头等大事。这一定位,在近现代也具有同样的性质,就是说,在关键时期,“军事”或“战争”活动,在事实上必然居于“统领全局”的地位。《孙子兵法》又言:“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这一论断实际是对古代“军事”概念之内涵的高度概括。立足于此,政治、经济、外交斗争,纶不可能游离于“军事”斗争之外,而必然是相互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一基本观点,是本书在内容把握上的基本立足点。

目录

《山东地方史文库》总序

前言
第一章 上古、夏商西周时期山东的军事斗争
一、兵家始祖--黄帝
(一)黄帝与炎帝之战
(二)黄帝与蚩尤之战
(三)《黄帝兵法》与黄帝的军事思想
二、商汤的征伐
(一)商汤伐夏桀之战
(二)商汤征伐的基本经验
三、“武祖”姜太公
(一)家世与生平
(二)辅周西伯“阴谋修德以倾商政
(三)辅佐武王观兵孟津,牧野伐纣
(四)《太公兵法》--《六韬》
(五)《太公兵法》--《三略》
(六)姜太公军事思想的主要特点
四、周公东征
五、《周礼》与《军礼司马法》
(一)周公与《周礼》
(二)《周礼》的兵学内容
(三)《军礼司马法》
(四)今存《司马法》

第二章 春秋时期战争经验的积累与兵学理论的形成
一、春秋前期的军事斗争
(一)齐鲁长勺之战与曹刿“论战
(二)展禽“以膏沐犒师
(三)晋楚城濮之战
(四)管仲与齐桓公
二、春秋中后期的“伐谋”“伐交”斗争
(一)晏婴“伐谋”:不越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
(二)司马穰苴治军:不战而退晋、燕之师
(三)孔子的军事思想
(四)子贡的外交战
(五)柳下跖奴隶起义
三、中国兵学奠基人--孙武
(一)孙武的家世与生平
(二)关于“《孙子》十三篇”
(三)“《孙子》十三篇”的逻辑结构与理论体系
(四)《孙子兵法》的精神实质
(五)《孙子兵法》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第三章 战国时期的山东兵家与战争
一、墨子与吴起
(一)墨子的军事思想
(二)战国军事家吴起
二、孙膑
……
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山东军事
第五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山东名相与兵学成就
第六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山东战事
第七章 明清时期山东的军事斗争与兵学成就
第八章 晚清时期的山东军事斗争
第九章 民国前期的山东军事斗争
第十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山东军事斗争
第十一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山东战场

精彩书摘

大夫种,即文种。地户,言地之门户。其时观星望气之学,以为天有门,地有户,王霸之气由是而现焉。依上述叙载,不但范蠡、文种因观气而奔吴越,伍员之奔吴,亦缘于此。由此似可推知,孙武之奔吴,大约也由此而起。
关于孙武奔吴的具体时间,当以孙武十七八岁至二十几岁为宜,即公元前520年前后。而这一时间,大致正是司马穰苴发病而死之时,或许正是司马穰苴之死,促成了孙武之决心奔吴。
3.献书拜将
孙武之初入吴国,并无立即求仕之意,而首先是隐居著书。《吴越春秋-阖庐内传》记日:
孙子者,名武,吴人也。善为兵法,辟隐深居,世人莫知其能。
孙武人吴,大约在吴王僚七至九年(前520-前518年)。由于孙武隐避,世人很少知其来历,故赵晔也径书之为“吴人”。明人冯梦龙编《东周列国志》,以孙武初到吴国,隐居于“罗浮山之东”。冯氏系明代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对当地的地理环境与历史掌故十分熟悉,既编《东周列国志》,对东周遗事更当有考究。故冯氏所言,必当有据。又据宋谈钥《嘉泰吴兴志》卷四《山》,“罗浮山在县东十五里”,此“县”即吴兴郡长兴县,即今浙江省湖州市。又据该书所记,乌程伍林村有伍子胥宅,“昔子胥逃难筑室于此,旧基尚存”。此村亦在今浙江省湖州市境内。子胥已先期到吴,二人隐居之处如此接近,都具慧眼卓识,二人又自然成了知交。
伍子胥人吴后,为报父兄之仇,曾极力怂恿吴国伐楚。但由于公子光(阖庐)的阻挠,未能成事。子胥由是而看清了公子光的“内志”,乃向其进勇士专诸,并于吴王僚十二年(前515年)引发了“专诸刺王僚”的宫廷政’变,公子光取代王僚,是为吴王阖庐。
阖庐当政,心情并未轻松多少。王僚之子庆忌流亡在外,正招纳死士,以图反扑;王僚的两位胞弟掩余、烛庸在降楚后又分别受封于楚,手中握有兵权,正虎视吴国。阖庐如何能“稳坐高堂”?阖庐有心伐楚,而所能用者,主要是伍员与伯豁。此二人确有才智,特别是伍员,智深谋远,勇气过人,实为不可多得的帅才。
……

前言/序言

 
《齐鲁烽烟:山东军事通史(下卷)》 内容梗概 本书是“齐鲁烽烟”系列丛书的第四部,也是“山东军事通史”的下卷,聚焦于1919年至1949年这三十年间,山东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所经历的波澜壮阔的军事变革与战争史诗。在这关键的历史时期,古老的封建王朝彻底覆灭,中国社会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动荡与阵痛。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和根据地之一,山东的军事斗争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无数英雄儿女在这片土地上书写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时代背景与战争的洗礼 本书的叙事始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国初年,军阀割据,政局混乱,山东也未能幸免。地方实力派的角逐、外来势力的干涉,使得山东的军事格局错综复杂。本书将深入剖析这一时期山东地方武装的形成、发展以及它们之间的权力博弈,展现军阀混战对山东社会经济造成的深重影响,以及人民在战乱中的艰难生存。 紧接着,本书将重点描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武装在山东的兴起与发展。从早期党组织建立的艰难探索,到创建工农赤卫队、红军游击队,再到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八路军、新四军的浴汉崛起,以及解放战争时期山东战场的战略决战,本书将以翔实的史料、生动的人物故事,勾勒出山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 抗日战争是本书浓墨重彩描绘的篇章。山东地处华北与华东两大战略区的结合部,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其成为日伪统治下重要的战略要地,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将详细记述: 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 重点分析鲁南、鲁中、胶东、鲁西北等主要抗日根据地的地理特点、敌我力量对比、根据地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以及根据地军民在艰苦条件下开展游击战争,建立和巩固抗日政权、发展经济、培养人才的伟大实践。 山东人民的浴血抗战: 深入挖掘山东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巨大贡献。本书将梳理山东军民在大小战斗中的英勇事迹,包括著名的“百团大战”山东战场表现,以及无数次阻击日伪军扫荡、破袭交通线、开展反“清乡”斗争的感人故事。特别关注山东地方武装、民兵组织在配合主力部队作战、维持根据地稳定方面的作用。 关键战役的分析: 重点选取山东战场上的标志性战役,如胶东保卫战、鲁南反攻战等,对其战役背景、战略部署、战术运用、伤亡情况以及战役胜利的战略意义进行深入剖析。 日伪军的罪行与山东人民的反抗: 在展现我方英勇抗争的同时,本书也将客观揭露日伪军在山东犯下的战争罪行,以及山东人民面对残酷压迫所表现出的不屈斗志和顽强反抗。 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 抗战胜利后,中国进入了决定国家命运的解放战争时期。山东作为解放战争的第二战场,其战略地位更加凸显。本书将重点阐述: 战略反攻的序幕: 描述抗战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如何巩固发展,为迎接新的战斗做好准备,以及国民党军队对山东根据地的“重点进攻”及其破产。 三大战役的关键舞台: 本书将重点分析济南战役、淮海战役(作为解放战争后期决定性战役,其在山东的战场侧写尤为重要)在山东发生的战事。将详细梳理这些战役的战略意图、参战兵力、作战过程、战术特点、伤亡代价以及对整个解放战争进程产生的决定性影响。 山东兵团的崛起: 详细记录山东人民解放军(后来的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的成长历程,以及山东籍将士在这些重大战役中发挥的关键作用,突出其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精神风貌。 解放战争的收官: 记录解放战争后期,人民解放军如何从山东出发,挥师南下,最终解放全中国的伟大进程。 军事制度与科技发展 除了宏大的战争叙事,本书还关注军事制度的演变和军事科技在这一时期的发展。 军队建设的探索: 详细介绍中国共产党在山东如何建立和发展一支具有高度组织性、纪律性和战斗力的革命军队,包括政治建军、军事训练、后勤保障、兵役制度的演变等。 军事思想的实践: 结合山东的革命实践,探讨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山东的传播与发展,以及根据地条件下游击战、运动战等军事原则的创新与运用。 早期军事科技的萌芽: 简要介绍这一时期山东军事领域在武器装备、通信技术、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虽然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差距,但已为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 人物群像与精神传承 本书并非仅仅是战役的罗列,更是无数英雄人物的群像展示。从叱咤风云的军事指挥员,到浴血奋战的普通士兵,再到默默奉献的后方群众,本书将通过生动的事迹,展现他们的智慧、勇气、牺牲和信仰。这些人物故事,将是激励后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 史料价值与研究意义 《齐鲁烽烟:山东军事通史(下卷)》的出版,填补了关于20世纪上半叶山东军事史研究的若干空白。它以翔实的史料为基础,系统地梳理了这一时期山东军事斗争的脉络,深入分析了军事变革的原因、过程与影响,揭示了山东在中国革命和民族解放事业中的重要地位。本书对于研究中国近现代军事史、山东地方史、中共党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结语 本书致力于展现山东这片土地上,在近三十年的腥风血雨中,人民如何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壮丽史诗。它不仅仅是一部军事史,更是山东人民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精神的见证,是对那些为国家和民族付出一切的英烈们最崇高的致敬。通过阅读此书,读者将能更深刻地理解那段历史的复杂性与残酷性,更能感受到山东人民为赢得今日和平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以及他们身上所闪耀出的伟大民族精神。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山东地方史文库:山东军事史》(第2辑),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学术深度和严谨性。作者在撰写过程中,显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查阅各类原始史料,包括官方档案、地方志、回忆录、以及相关的考古发现等等。这种扎实的研究基础,使得书中的论述都言之有据,逻辑清晰,很少出现那种主观臆断或者牵强的推测。我注意到书中对一些争议性的历史事件,比如发生在山东的某些关键战役,作者并没有急于下定论,而是多方考证,呈现出不同的观点和解读,并最终给出了自己较为审慎的判断。这种多角度、立体化的分析方式,对于我们这些普通读者来说,尤其珍贵,它帮助我们理解历史的复杂性,避免了简单的二元对立。此外,书中对军事装备、战术演变、后勤保障等细节的描写也十分到位,这不仅仅是军事爱好者会感兴趣的内容,更是理解古代战争形态变化的重要线索。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

评分

《山东地方史文库:山东军事史》(第2辑)的出版,对于我们这些长期关注山东地方史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大事。这本书的出现,填补了山东军事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空白。它不仅仅是对山东历代军事活动的简单记录,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挖掘了山东在中国军事史上的独特地位和作用。从古代的军事要塞,到近代的海防重镇,山东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书中对这些历史进程的梳理,让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山东的军事发展脉络,以及它与国家整体战略的联系。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一些地方性军事组织和武装力量的介绍,这些是很多宏观史籍中难以看到的内容,却恰恰是构成地方军事史肌理的重要部分。这种精细化的研究,使得这本书的内容更加丰富和立体。对于想要深入了解山东地区军事文化和历史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是不可多得的参考。

评分

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山东地方史文库》这个系列,然后看到了其中的《山东军事史》。坦白说,一开始我是抱着一种“了解一下”的心态,但很快就被书中引人入胜的叙述方式所吸引。作者的文字功底相当不错,他能够将厚重的历史事件,用一种相对轻松有趣的方式表达出来。书中描写的很多战役,虽然发生年代久远,但通过作者的笔触,仿佛就呈现在眼前。我尤其喜欢书里对一些关键人物的刻画,他们不再是历史书上冰冷的名字,而是有了鲜活的性格和情感。比如,书中对某些抵抗外侮的英雄事迹的描写,读起来就让人热血沸腾。同时,作者也没有局限于宏大的战争场面,而是关注了战争对普通民众生活的影响,以及他们在乱世中的生存状态。这种“以人为本”的历史视角,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军事,更是关于人,关于历史洪流中普通人的命运。

评分

这套《山东地方史文库》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尤其是这个“山东军事史”的第二辑。我本以为会是一本比较枯燥的军事编年史,但它呈现出的内容远超我的预期。从史前时期的部落冲突,到历朝历代的战争征伐,再到近代以来反侵略斗争的辉煌篇章,几乎是全景式地勾勒了山东这片土地上血与火的变迁。书中不仅仅是罗列战役、将领的名字,更深入地探讨了每一次军事冲突的背景、动因,以及它对山东乃至整个中国历史进程产生的深远影响。作者在梳理史料的同时,也穿插了许多生动的人物故事和细节,比如某位将领的策略考量,普通士兵的艰辛与英勇,甚至是战役结束后社会经济的恢复过程,这些都让历史变得鲜活起来,不再是冰冷的文字堆砌。我特别欣赏的是,书中并没有回避那些惨烈的战争场面,而是以一种客观审视的态度,让我们得以窥见战争的残酷本质,以及和平的来之不易。对于我这样对山东历史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对这片土地的厚重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

我是一名普通的历史爱好者,对山东这片土地有着天然的好感。《山东地方史文库:山东军事史》(第2辑)这本书,给了我一个非常直观和深刻的认识。我一直以为军事史就是打打杀杀,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军事背后更广阔的社会和文化层面。它不仅仅讲述了战争的胜败,更探讨了军事制度的演变,以及军事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我发现,山东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军事将领和战略家,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为保卫这片土地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书中对一些重要战役的战术分析,虽然我未必完全理解,但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智慧。更让我感动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战争带来的伤痛,而是以一种沉重的笔触,描绘了普通人在战争中的不幸和坚韧。这本书让我对山东这片土地的过去有了更深的敬意,也更加珍惜当下的和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