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盘点年度咨讯,预测时代前程,机威机构,品牌图书,每年新版。
内容简介
《非传统安全蓝皮书: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报告(2011-2012)(2012版)》重点是通过对非传统安全领域现状、问题、经验的调查研究,对中国非传统安全问题及国家发展的安全方略进行深层次理论分析,并形成相应的对策性咨询报告。其研究对象极为广泛,涉及经济安全、能源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水资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食品安全、文化安全、人才安全以及认同安全等方面。此外,我国边疆跨境民族冲突、宗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武器扩散、毒品走私等也是本报告的研究对象。
本报告将逐年对中国非传统安全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科学、系统、全面的剖析。每年定期面向社会发布中国非传统安全相关领域现状与未来前景研判,旨在呈现非传统安全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最新成果并对下年度非传统安全形势进行预测,为党政决策部门建言献策,为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机构的相关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提供理论与现实结合的图景。
内页插图
目录
序一——张蕴岭
序二——王逸舟
Ⅰ 总报告
1 非传统安全与“平安中国”——余潇枫
Ⅱ 国际非传统安全问题分报告
2 非传统安全的政府间国际合作——郭延军 任娜
3 欧洲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与趋势——宋黎磊
4 中南半岛非传统安全隐患及中国的应对之策——陈锴
5 中韩非传统安全的合作与展望——魏志江 张旻彦
Ⅲ 国内非传统安全问题分报告
6 中国陆地边疆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徐黎丽 孙春日等
7 中国能源安全问题与趋势——潜旭明 倪世雄
8 中国核安全问题与趋势——姜振飞
9 人口城市化、碳排放与环境安全——米红 周伟
10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与趋势——周洁红
11 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信息安全问题研究——傅荣校 罗滦
12 中国土地资源安全问题与趋势——谭荣
13 中国水资源安全问题与趋势——周章贵
精彩书摘
(一)“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由来与特点
20世纪中叶涉及生态环境、发展难题、贫困、饥饿等的“非军事问题”进入安全研究的视界,进而非国家行为体的安全参与越来越被置于次国家、国家、跨国家以及全球的多重安全时空交叠之中,种种非传统安全的挑战开始改变国家的安全理念与各国的安全环境。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把非传统安全置于国家安全方略的重要位置。把安全分为“传统”与“非传统”,是冷战结束与全球化进程全面展开所导致的一个“标志”。一方面,国际安全中最大的安全现实--美苏两大阵营的对峙终止了;另一方面,军事领域以外的诸如生态环境恶化、恐怖主义国际化、认同危机与民族冲突、代际转换与社会骚乱等“非传统”威胁日益凸显,从而导致了国际社会“安全场域”(包含安全地缘场域、安全利益场域和安全社会心理场域)①的重组,与主权、军事、外交等相关的“高政治”的传统安全威胁的紧迫性日益衰减,而与人的安全、社会安全、全球安全相关的“低政治”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不断扩大与上升,安全的关注与研究从“传统”转向“非传统”成为一种重要趋势。
“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关键特点是全球化带来的安全问题的“复合性”。自然灾害自古有之,但叠加了人口流动等的人为性因素,就成为具有非传统特征的“复合性灾害”,如2011年3月的日本福岛核灾难,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复合”,造成了“普遍威胁”,就必然被纳入非传统安全的研究视阈;如2011年爆发的欧债危机,也是一种经济、政治与文化互相缠绕的“复合性危机”,“非传统”的特征十分明显;同样,2011年7月中旬开始的泰国等的东南亚洪灾、2011年12月下旬中国香港再度发现禽流感等种种事故灾害或灾难均具有“复合性”的特征。应该说事故灾害或灾难人类历史上久已存在,是人类历史中的常态事件,但是这些灾害或灾难叠加了人为的因素、跨国的因素和全球化的因素后,就凸显其诸多的“非传统安全”特征;各类社会安全突发事件更因其叠加国际与国内的、宗教与非宗教的、人为与非人为的、军事与非军事的等多重因素而成为非传统安全研究的重要对象,如2011年在北非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骚乱与中东某些地区出现的再度的社会不稳定现象等。在全球化时代,被称为“非传统”类型的安全威胁与传统安全威胁相比,往往更具有其威胁主体的模糊性、威胁成因的隐蔽性、威胁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威胁形态的复合性等特点。与传统安全相比,非传统安全问题更多地综合了地缘因素、利益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其语境比传统安全更为复杂与模糊。可以说,非传统安全是时代发展的新主题、外交提升的新议题、学科发展的新考题,而如何应对非传统安全的威胁则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难题、社会治理的新课题、民众所关注与呼吁解决的新问题。安全研究者需要在复杂与模糊的安全态势背景下,去深入、细致地认识非传统安全的边界、内容、特点与范式,以帮助人们全面提高新时期的非传统安全治理能力。(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理解与界定我们把2011年发生的日本福岛核灾难事件、北非国家发生的社会骚乱事件、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各国普遍发生的诸多食品安全事件等都纳入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范畴,其依据何在?
人类对“非军事威胁”及其危害给予特别关注,是非传统安全认知的逻辑起点。20世纪的经济危机、能源危机、生态危机、生存资源危机引发了人们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关注与重视。联合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关注环境、粮食、人口、贫困等非传统安全问题;70年代开始关注安全的相互依赖性与发展中的安全问题;80年代把环境、发展、粮食、人权等直接提升到安全问题来认识,并正式使用了“环境安全”、“经济安全”词汇。
……
前言/序言
“非传统安全蓝皮书: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报告(2011-2012)”(2012版) 前言 在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下,国际安全格局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传统的以国家为主体、以军事力量为核心的安全观念,已不足以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挑战。非传统安全问题,诸如环境恶化、气候变化、跨国犯罪、恐怖主义、公共卫生危机、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信息安全、网络安全以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正以前所未有的紧迫性和广泛性,对各国乃至全球的和平与发展构成严峻威胁。中国作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其非传统安全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不仅关乎自身的发展与稳定,更对全球非传统安全治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非传统安全蓝皮书: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报告(2011-2012)(2012版)》正是基于这一时代背景,聚焦于2011年至2012年间中国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研究进展、政策动向、挑战应对以及未来展望。本书旨在系统梳理和分析我国在该时期非传统安全领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相关的理论研究、政策实践以及国际合作,为政策制定者、研究学者、企业界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一份全面、深入、富有洞察力的参考。 第一部分:非传统安全研究的理论视角与中国实践 一、非传统安全概念的演进与中国视角的独特性 非传统安全概念的提出,标志着安全研究范式的重大转移。从狭义的国家安全观向广义的、以人为中心的安全观转变,体现了对安全内涵和外延的深刻拓展。本部分将回顾非传统安全概念在国际学界的演进历程,梳理其主要流派和核心议题。在此基础上,将深入分析中国在理解和界定非传统安全问题时的独特视角。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其非传统安全研究不仅关注全球性挑战,更强调与自身发展阶段、国家战略以及人民福祉紧密结合。例如,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议题上,中国面临着人口增长、资源禀赋以及国际市场波动等多重压力,其研究与应对策略也因此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本书将探讨中国如何将非传统安全理念融入国家安全战略,以及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非传统安全理论体系。 二、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的总体概览 2011-2012年是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国内高校、科研机构、智库以及政府部门在非传统安全研究领域产出了大量具有影响力的成果。本部分将对这一时期的非传统安全研究进行总体性的梳理,包括研究的重点领域、主要研究机构、代表性学者及其学术观点。我们将关注研究方法的创新,例如定量分析、案例研究、模型构建等在非传统安全问题研究中的应用。同时,也将分析国内非传统安全研究的学科交叉性,如政治学、国际关系学、经济学、社会学、环境科学、公共卫生学等学科如何为非传统安全研究提供多元化的视角和工具。 第二部分:关键领域的研究与分析 一、环境安全与气候变化:中国的挑战与应对 环境安全与气候变化已成为21世纪最严峻的非传统安全挑战之一。本部分将聚焦于2011-2012年间中国在环境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包括环境污染(大气、水、土壤)、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如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海平面上升、水资源短缺等,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造成的潜在风险,将是分析的重点。本书将详细阐述中国在减缓气候变化(如能源结构转型、节能减排政策)和适应气候变化(如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农业适应性调整)方面的政策与实践,并探讨中国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立场与作用。 二、公共卫生安全:疾病防控与国际合作 公共卫生安全事关人民生命健康,也日益成为影响国家稳定与国际合作的重要因素。2011-2012年间,全球范围内依然存在各种传染病、新发突发疾病的威胁。本书将关注中国在传染病监测预警、疾病防控体系建设、疫苗研发与生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我们将探讨中国如何加强公共卫生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国际机构协作,共同应对全球性公共卫生挑战。同时,也将分析公共卫生安全在中国非传统安全战略中的地位,以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能源安全与粮食安全:保障供给与可持续发展 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是维护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石。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地缘政治风险显现的背景下,对能源和粮食供给的保障尤为重要。本部分将深入研究2011-2012年间中国在能源安全领域面临的挑战,如石油、天然气等战略能源的对外依存度、新能源发展与布局、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同时,也将分析中国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的努力,包括耕地保护、农业科技创新、粮食储备体系建设、粮食市场调控等。本书将探讨中国如何通过多元化供给渠道、优化能源结构、推动农业现代化等途径,实现能源和粮食安全的可持续发展。 四、跨国犯罪与恐怖主义:防范与打击的国际合作 跨国犯罪和恐怖主义是全球性威胁,对国家主权、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挑战。2011-2012年间,国际社会在打击跨国犯罪和恐怖主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合作。本书将重点分析中国在这一时期针对毒品走私、人口贩运、洗钱、网络犯罪等跨国犯罪的打击策略和成效。同时,也将探讨中国在反恐领域的政策立场,以及如何通过情报交流、执法合作、金融制裁等方式,参与全球反恐斗争。我们将深入分析中国在联合国等国际框架下,为维护全球安全稳定所做的贡献。 五、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挑战、风险与应对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空间已成为国家安全的新疆域。网络攻击、信息窃取、网络谣言、网络恐怖主义等问题日益突出。本书将深入探讨2011-2012年间中国在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领域面临的挑战,包括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网络空间主权维护、数据安全治理等。我们将分析中国在加强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提升全民网络安全意识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同时,也将关注中国在国际网络安全治理方面的立场,以及如何与各国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共享的网络空间。 第三部分:中国非传统安全战略与国际合作 一、中国非传统安全战略的形成与发展 本部分将系统梳理2011-2012年间中国在非传统安全战略方面的顶层设计与政策演进。我们将分析中国如何将非传统安全问题纳入国家整体安全观,并制定相应的战略规划。重点关注中国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保障人民福祉、促进可持续发展与非传统安全能力建设之间的平衡。本书将探讨中国如何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非传统安全应对体系,包括预警机制、应急响应机制、风险评估机制等。 二、中国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 在全球化时代,非传统安全问题具有明显的跨国性,任何国家都无法孤立应对。本书将重点分析2011-2012年间中国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实践。我们将考察中国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框架下,在公共卫生、反恐、环境治理、网络安全等领域开展的合作项目与倡议。同时,也将关注中国如何通过双边关系,与世界各国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分享经验、传递信息、共同应对挑战。本书将评估中国在全球非传统安全治理体系中扮演的角色及其贡献。 第四部分:挑战、趋势与未来展望 一、当前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面临的挑战 尽管中国在非传统安全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依然面临诸多挑战。本部分将深入分析当前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在理论创新、研究方法、数据获取、人才培养、政策转化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例如,如何进一步深化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认识,构建更具前瞻性和操作性的理论框架,以及如何更好地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有效的政策实践,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的未来趋势 展望未来,非传统安全问题将继续深刻影响全球格局。本书将对2011-2012年之后的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趋势进行预测。我们将关注新兴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如人工智能安全、生物技术安全、太空安全等。同时,也将分析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在理论深度、实践广度、国际视野等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方向,以及如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结论 《非传统安全蓝皮书: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报告(2011-2012)(2012版)》力求为读者呈现一个清晰、全面、深入的中国非传统安全图景。本书不仅是对过去两年研究成果的总结,更是对未来非传统安全挑战的预判和思考。我们希望通过本书的出版,能够激发更多学者的研究热情,促进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完善,为维护国家安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