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序
第三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謝辭
第一章 德國曆史導論
第一部分 分裂的社會:魏瑪共和國與第三帝國
第二章 魏瑪共和國:起源與特質
第三章 民主的崩潰與希特勒的崛起
第四章 一個民族共同體嗎?1933-1939年的國傢、經濟與社會
第五章 戰爭、種族滅絕與戰敗
第二部分 分裂的民族:兩個德國(1945-1990年)
第六章 占領與分裂(1945-1949年)
第七章 塵埃落定(1949-1961年)
第八章 變革與穩固(1961-1988年)
第九章 分道揚鑣的兩個社會
第十章 政治與國傢
第十一章 政治異議與反對派
第十二章 文化分殊與民族認同的糾葛
第十三章 革命與戰後時代的終結
第三部分 分裂的世界
第十四章 柏林共和國
第十五章 20世紀德國的內部張力與變革
英文參考文獻
索引
書寫的不錯,有思想有學術性。服務態度也很好。
評分物流很快,存著慢慢看瞭
評分從各個角度深度瞭解生活。
評分幾個世紀以來,一直存在著一個“德國問題”。某些分析傢把這個問題的起源一直追溯到中世紀時建立統一國傢的努力的“失敗”,認為這一失敗某種程度上是一個時代錯誤。在政治上分權的“德意誌民族神聖羅馬帝國”時期,德意誌政治版圖的多樣性構成瞭一種連帝國皇帝們都無法對其實施有效控製的相互依賴的政治製度。誠然,皇帝們也熱衷於在帝國之外追求其王朝利益。有權勢的僧俗諸侯、強大的城邦和多如牛毛的“獨立的帝國騎士”們的封地並存在德意誌土地上。16世紀的宗教改革引發的文化和政治鬥爭使德意誌的政治分裂製度化瞭。在整個17世紀,特彆是在由一係列的衝突構成的所謂“三十年戰爭”(1618—1648年)期間,與政治鬥爭難解難分的宗教分歧進一步強化瞭一盤散沙的政治現實。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亞和平條約》既沒有帶來宗教的統一,也沒有實現政治上的中央集權,隻是把既成的僵局固化瞭。各個封地的統治者們在自己的國境內享有主權,同時仍在形式上效忠於皇帝。圍繞著興起中的歐洲國傢體係的主導權,各國激烈競爭,由此所引發的衝突一直延續到17和18世紀的“絕對主義時期”。其後,在由數百個小國組成的“德國”內部,普魯士作為奧地利的勁敵脫穎而齣。但這時的德意誌依然相對薄弱,以緻成為拿破侖統治下奉行擴張主義的後革命時期的法國所輕而易舉地蹂躪的對象。
評分東西不錯,挺喜歡的!
評分好書,不用多說什麼。
評分書不錯,質量很好,很滿意
評分一部非常詳細的書,很有閱讀價值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