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世纪下半,工业化发展的狂热使人们忽略了对这条欧洲母亲河的保护,莱茵河遭受严重污染。特别是以冶炼煤炭和钢铁为主业的德国开始大规模战后重建,鲁尔工业区、法兰克福——美因河工业区、莱茵河三角洲工业区大量废水排入河中。污染严重莱茵河流域生活着5800万人,2000万人以莱茵河为饮用水源。频发的环境事故终于唤醒民众、企业和政府。在荷兰倡议下,1950年7月,瑞士、法国、卢森堡、联邦德国和荷兰共同成立了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ICPR),秘书处设在德国科布伦茨,只有12名来自各国的工作人员。作为政府间协调机构,这个组织没有权力强制任何国家做事。当时污染积重难返,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扯皮推诿的事儿还会少吗?侵害莱茵河生态环境,以至河内鱼虾绝迹,甚至一度得名“欧洲的下水道”。
评分文章如果在翻译上面再多下点功夫,那么可能会更受欢迎一些。
评分另外,莱茵河作为西欧许多国家的母亲河,对这些国家的发展有重大作用。反观国内,珠江、长江、海河、淮河,涉及的流域人口众多,至目前又何尝不是重复发展国家走过的路了。
评分道路是何等明了,但我们依然重蹈覆辙,为什么?我们该如何去破解?希望可以找到好的解决办法。
评分好
评分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条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莱茵河。它追溯了1815-2000年莱茵河的生命轨迹,重点关注了河流转变为衰退的生物栖息地的原因和过程,以及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试图恢复其原状的努力。
评分美丽的莱茵河.它是他们国家和人民的骄傲.
评分文章如果在翻译上面再多下点功夫,那么可能会更受欢迎一些。
评分不错的商品,质量好,物流给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