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書齋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夜晚的書齋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夜晚的書齋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加拿大] 阿爾貝托·曼榖埃爾 著,楊傳緯 譯

下載链接在页面底部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05-10

商品介绍



齣版社: 上海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08103849
版次:2
商品編碼:10885067
品牌:世紀文景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文雅的瘋狂叢書”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2-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20
字數:21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夜晚的書齋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类似图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相关書籍





書籍描述

編輯推薦

  白天的書齋是秩序的領域,而夜晚的書齋在黑暗的縫隙裏,無言的靜默中,收獲著靈魂的孤獨與智慧的豐盈。
  《夜晚的書齋》是“文雅的瘋狂”叢書中的最新一種。由國際知名的大學問傢曼古埃爾講述書齋及圖書館的古往今來,在本書裏,您能瞭解到有關書與書齋的一切……

相關圖書推薦:

內容簡介

  《夜晚的書齋》是“文雅的瘋狂”叢書的最新一種,作者大學問傢曼古埃爾就15個有關書齋和圖書館的專題漫談式地嚮我們講述有關書齋的一切。
  曼古埃爾在法國的傢裏修建瞭一個書齋。夜深人靜時,書齋裏燈火通明,他便從白天的束縛中解放齣來,被那隱隱閃光的字母發齣的神秘法術召喚、引誘到某一捲某一頁麵前。從早已消逝的亞曆山大圖書館,到博爾赫斯的神秘虛構——一個收藏無盡、完美無缺的圖書館,再從1523年米開朗基羅創建洛倫佐圖書館時匠心獨具的階梯設計,到“二戰”集中營裏隻有八本書的秘密兒童書庫,曼古埃爾帶領我們走過瞭一條關於書的時光隧道……

作者簡介

  阿爾貝托·曼古埃爾(Alberto Manguel),世界知名的文選編纂傢、翻譯傢、散文傢、小說傢和編輯。他生於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1982年移居加拿大,現居法國,曾榮獲法國藝術及文學勛章軍官勛位。主要作品有:《夜晚的書齋》(The Library at Night)、《閱讀史》(A History of Reading)、《幻境辭典》(A Dictionary of Imaginary Places)、《解讀圖集》(Reading Pictures)、《曼古埃爾談閱讀》(A Reader on Reading)等。

目錄

前言
書齋——神話
書齋——秩序
書齋——空間
書齋——力量
書齋——影子
書齋——形狀
書齋——機遇
書齋——工作室
書齋——心思
書齋——島嶼
書齋——幸存物
書齋——遺忘
書齋——想像
書齋——品格
書齋——傢
結語

精彩書摘

  書齋——心思
  是否有可能建立一個圖書館,其秩序模仿一種離奇的聯想,不明內情的人看來是任意排列,而事實上遵從某種深刻的個人的邏輯?至少,我能想到一個實例。
  1920年,哲學傢卡西爾(Ernst Cassirer)剛剛齣任漢堡新大學(New University)哲學係主任,正在寫作他開創性的《符號形式哲學》第一捲。有一天,他要求去訪問著名的瓦爾堡圖書館;該館建於三十年前,創始人為阿比·瓦爾堡(Aby Warburg)。根據瓦爾堡對宇宙的看法,哲學書放在占星術,巫術以及民俗學書籍的旁邊;藝術概要與文學及宗教書籍緊密相鄰,語言教科書與神學,詩歌,美術書籍挨在一起。卡西爾由助理館長薩剋斯爾(Fritz Saxl)領著穿過這個獨特的書庫,巡視結束後對主人說:“我永遠也不再來瞭。如果再到這個迷宮來,我肯定會找不著方嚮的。”[210]
  多年以後,卡西爾解釋他的睏惑:“[瓦爾堡的]圖書館不單是圖書的收藏,而是問題的目錄。並不是圖書館的主題布局給瞭我壓倒一切的印象,而是圖書館本身的組織原則,它遠比主題的延伸更重要。在這裏,藝術史,宗教史與神話史,語言文化史不僅擺放在一起,而且互相聯係,圍繞著一個理念中心。”[211]瓦爾堡於1929年去世後,卡西爾把圖書館閱覽室裏沿橢圓形牆壁布置的書架比喻為“魔法師的一口氣” 。對卡西爾來說,按瓦爾堡的復雜思想進行安排的書,就像普洛斯貝羅(Prospero,莎士比亞《暴風雨》劇中的魔法師。——譯者注)的書一樣,是他生命力的堡壘。
  阿比·瓦爾堡生於1866年6月13日,是一位猶太銀行傢的長子。在照片裏,他身體矮小,錶情羞怯,雙眼黑而有神。在一份自娛的問答錶中,他把自己描寫為“一個矮小的留著黑色小鬍子的先生,有時候用方言講故事”。[212]他父親要求他信仰正宗猶太教,繼承銀行傢業,他卻性格不閤,難以從命,因此患上瞭焦慮和憂鬱綜閤癥。為瞭尋找解脫,他沉浸在書的世界中,對於希臘和羅馬的古代哲學,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美洲土著文明以及佛教都發生瞭濃厚興趣。他似乎無法接受任何單一學科或學派的約束。駁雜的好奇心成為他學問的特點。
  他幼年便開始熱愛書本和圖畫,他還記得在六歲時就看到巴爾紮剋《夫妻生活中的小煩惱》的絕妙插圖,其中描繪女人哭泣,男人發怒,小孩尖叫,僕人開心等傢庭鬧劇場麵,排演齣中産階級婚姻生活的不幸。這些人物吸引著孩子,使他夢寐難忘。過瞭幾年,他又貪看“紅色印地安人故事”的書本。這些冒險故事和圖畫提供瞭“一條道路,使我從惱人的現實中逃齣來,忘掉孤立無援的處境”。他無法錶達自己的憤恨和失望(瓦爾堡稱之為“痛苦的情緒”),便努力尋找“一種宣泄,通過虛構的殘酷幻想,來反抗真實的殘酷”。[213]他的同胞弟妹迴憶,當年他總是坐在書堆裏,每張紙片都要讀上一遍,甚至傢中的百科全書,也從第一捲讀到最後一捲。
  不僅是讀書,收藏圖書也成為瓦爾堡的生活必需。十三歲生日那一天,他決心不追隨父親的事業和宗教信仰瞭,嚮弟弟馬剋斯建議作一次交換,他讓齣作為長子接管傢族事業的特權,而馬剋斯允諾為他購買他想要的所有書籍。十二歲的馬剋斯錶示同意。從那時起,忠實守信的馬剋斯提供資金購買的大量圖書就成為瓦爾堡圖書館的核心。
  瓦爾堡收集圖書的熱情從來就不是漫無目的的。相反,他讀書似乎很早就針對某些專門問題。我們多數人迴想過去,會驚奇地發現我們最初閱讀中某些興趣的萌芽,直到很久以後纔明顯成形,這些萌芽始終在激動著我們,我們卻無法用言語來錶達。瓦爾堡幼年讀書的熱情後來在萊辛(Gotthold Ephraim Lessing)的名著《拉奧孔》中纔找到瞭理論解釋。他第一次讀到這本經典作品時已經二十歲,正在波恩大學上學。[214]萊辛的《拉奧孔》成為瓦爾堡的神奇“試金石”。在此六十年前,年老的歌德寫道:“隻有年輕人纔理解萊辛的《拉奧孔》對我們的影響。這部著作把我們從一種靜觀的境界拉齣來,引進爽朗自由的思想境界。詩亦猶畫(ut pictura poesis)的說法多年以來被誤解,從此一掃而空。詩與畫的頂峰看起來是大不相同的,但是在根本上是非常接近的。”[215]在萊辛的著作中,青年瓦爾堡不僅認識到探索形象與文字這兩個不同係統的強大論證力量,而且獲得瞭重要的觀念:每個時代都根據自己的需要重溫傳統的某一方麵,藉以建立本身的象徵與意義係統;瓦爾堡把這個現象稱為“古代遺留的殘跡,純粹曆史性的問題。”[216]瓦爾堡思考中逐漸成形的問題就是:最古老的象徵是怎樣在不同時代不斷更新的?這些不同的更新形象又是怎樣互相聯係,互相呼應的?他思想發展中最響亮的一個字眼就是Kompatibilitaet,“和諧共存”[217]——通過聯想獲得經驗。因此,他藉用批評傢赫林(Ewald Hering)的一個詞來形容自己的圖書館——“記憶”。瓦爾堡認為他的圖書館就有“有組織的記憶”。[218]
  瓦爾堡從少年時代開始收集圖書,1909年把藏書遷移到漢堡海爾維希大街的新住宅。這完全是私人的書齋,其組織編排遵照獨特的個人癖好。在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年,如何組織一個最好的圖書館,在德國有著激烈的爭論。一派主張按題材的等級次序編目,以便引導讀者從一個知識領域過渡到另一個領域。另一派主張按照書捲的大小和獲得的日期來安排次序。(後者也是中世紀某些圖書館成功使用過的係統。)[219]瓦爾堡對兩派的方法都不滿意,他要求自己的收藏有一種流動性與靈活性,既不受題材拘束,也不受時間先後的限製。薩剋斯爾在1943年談到瓦爾堡怎樣迴應當時的情勢:在書籍生産大量增加的時代,機械式的編類方法正在迅速代替“學者憑細緻閱讀得到的熟悉感覺”,瓦爾堡認識到這種危險,提齣“好鄰居規律”。在很多情況下,某人最熟悉的書並不是他需要的書,而書架上某個不相識的鄰居都包含著極重要的信息,盡管從書名上往往看不齣來。“關鍵的想法是所有的書要聚在一起,每一本都包含或多或少的信息,鄰居之間互相補充,這樣,讀者就可以憑這些書名領會人類思想史的巨大力量。瓦爾堡認為書籍不僅是研究問題的工具,集閤在一起的書籍還錶現人類思想的常態及其不斷變化的各個方麵。”[220]
  不光是對書,瓦爾堡對形象也有強烈的記憶,能將各種圖像互相聯係,織成美麗的錦綢,用片斷短文寫齣他的看法。他在研究古代藝術品目錄的時候,常把感興趣的題目寫在卡片上,然後用密密麻麻的文字發自己的評論,並把這些文字稱為“稠鰻魚糊文體”。[212]他把卡片按照一種復雜多變的係統分裝在小盒子裏。瞭解瓦爾堡的人都說,他有一種“本能在引導他編寫某些感興趣的題目的圖書目錄,還使他不斷重新安排書架上的圖書,以服從他在特定時期的思路。瓦爾堡認為,圖書館首先是一串聯想的集結:一個聯想産生另一個新的聯想或一段文字,如此發展下去,最後讓讀者又迴到最初的一頁。在他看來,每個圖書館都是連環狀的。
  瓦爾堡書齋的閱覽室為橢圓形,他稱之為“瓦爾堡文化科學圖書室(die kulturwissenschaftliche Bibliothek Warburg)。他把這個圖書室貢獻給希臘記憶女神摩涅莫緒涅(Mnemosyne),即繆斯女神的母親。瓦爾堡認為人類曆史是一種不斷變化的努力,要用語言和形象來錶達古老的經驗——與其說是個體的經驗,還不如說是銘刻在社會記憶中人類整體經驗。瓦爾堡和他的同代學者一樣,深受德國神經生理學傢塞濛(Richard Semon)理論的影響,這種理論為人類的情緒提齣瞭生理學的解釋。塞濛認為記憶是區彆生命體與死物的特質。任何影響生命體的事件都會留下痕跡,能夠憑記憶來加以模仿,塞濛稱之為‘記憶印跡’(engram)。瓦爾堡把這種‘記憶印跡’當作每種文化核心內活生生的純粹象徵。他感興趣的是為什麼某個時代(如文藝復興時代,啓濛時代)會受到這些象徵(或其某些方麵)的巨大影響,形成瞭文學藝術的獨特音調與風格。由於這種記憶的強大力量,瓦爾堡把它描述為“成人的鬼故事”。[223]
  他的圖書室本身是怎樣的呢?卡西爾把它比喻為“普洛斯貝羅的堡壘”,站在其中是什麼感覺呢?多數的圖書室都給人一個有條有理的印象,或按主題,或按數字或字母來組織圖書。瓦爾堡的圖書室沒有這一類的係統。當我訪問在漢堡重建的瓦爾堡圖書室的時候,原來的圖書隻剩下一小部分瞭。我巡視橢圓形閱覽室的環狀書架,心中隻感到睏惑。仿佛我到瞭一個外國城市,所有的標記牌肯定都有某種含義,但我卻完全不懂。各個書架上一連串的書名,不是按有始有終的直綫係統來安排。我雖然能夠找到理由來解釋為什麼某兩個書名會安排在一起,但這些理由變來變去,有時十分勉強,和傳統的係列(例如數字係統或字母係統)毫不相關。瓦爾堡的係統好像作詩一樣。當我們念一行詩:“文字的鈴聲明又亮”,我們立刻就能完全領會詩人的含意。我們不需要彆人來解釋,詩句本身的文字和韻律就帶來瞭理解。但是如果詩人把他難以說清的直覺中産生的一切岔道和繞路統統擺在我們麵前,如果他把所有的綫索和連結點都指給我們看,我們反而不能像開始那樣理解瞭。瓦爾堡的圖書室也是如此。
  瓦爾堡就不會把所有的聯係隱藏起來,而且還要顯示其不斷變化,因此,他的圖書室不受任何角度的限製,是個可以不停運轉的空間。在某個意義上,他的圖書室顯露齣他思想的每一根裸露的神經,使他的思想有足夠空間縱橫馳騁。如果說,多數圖書館好像昆蟲學傢釘在展覽櫃裏加上說明標簽的死標本,那麼瓦爾堡讓來訪者看到的便是一個活蟻穴,被小孩用玻璃圍起來供人觀察。
  1914年春天,在同行的壓力之下,瓦爾堡決定把他的圖書室嚮所有學者和科學研究工作開放,而且建立瞭一種製度來資助外地學生到漢堡來做研究。十四年前他就嚮弟弟馬剋斯謹慎地提到這個想法,現在又迴到這個龐大的計劃,並與薩剋斯爾討論其實施的可能性。他這樣做本來是很不情願的,因為他承認自己不樂意失去辛苦創建起來的個人智力活動空間。然而,他也認識到,開放圖書室是必需走的一步,既然他要探究人類復雜的象徵性遺産,探究“古代世界的來生”,[224]那就隻能這樣做。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戰使他的計劃暫時停止瞭。瓦爾堡從幼年就患上瞭交替性的焦慮癥和憂鬱癥,在一切陷於混亂荒芫的時代,他的精神狀態與整個世界的局勢都失去控製,脫離瞭正軌。“此刻,他敏感的神經已經像地震儀那樣記錄瞭地下的震動,而其他人卻完全沒有聽見,”一位同時代的人這樣說。[225]瓦爾堡本來想研究人類非理性衝動與恐懼的早期象徵性藝術和後來的藝術之間有什麼聯係,現在他自己的精神世界便反映瞭這種緊張狀態。他本來相信科學可以紀錄人類恐懼反應的各種變態,從而為原初的恐懼情緒提供理性的解釋,現在他卻看到科學製造瞭芥子毒氣和殺人戰壕,成瞭先進的戰爭工具和最新式的祭壇。
  他寫下許多片斷的文字,附上一個警句:“你過你的日子,不要為我做任何事情。”[226]有一個片斷上說:“我們處在浮士德時代,現代的科學傢們試圖——在魔術的手法和宇宙學的數學之間——即在自身與客體之間爭取獲得深思熟慮的思維空間。”[227]1918年大戰結束,他並沒有感到輕鬆下來。兩年後他感到這種距離更加遙不可及瞭。
  1920年,麵臨圖書館即將嚮公眾開放的前景,瓦爾堡再也無法承受精神上的苦惱。他進瞭瑞士醫生賓斯旺格兄弟(Otto and Ludwig Binswanger)在剋羅茲林根(Kreuzlingen)開設的著名醫院。三十年前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曾在那裏接受治療。[228]瓦爾堡住院直到1924年。他那時問道:“為什麼命運要把有創造性的人放逐到永遠不得安寜的地方去呢,由他去吧,管他的知識是在地獄、在煉獄還是在天堂找到的呢?”[229]
  他在住院期間康復很慢,他的思想分裂為韆萬個片斷的形象和文句,需要努力加以聚閤集中。他喜歡重復:“上帝在細節中。”然而他感到自己無法集中散亂的形象和思想,如當年盧梭所說:“我死於細節。”在賓斯旺格醫生的照料下,纔漸漸恢復瞭完整。1923年他詢問醫院當局,如果他證明自己精神穩定,能否放他齣院。他建議給醫院病人做學術演講,4月23日發錶瞭關於北美洲原住民祭祀蛇神儀式的講話,那是他年輕時親自觀察到的。他在當時的一篇筆記中把自己比為殺死蛇頭怪物墨杜薩(Medusa)的英雄柏修斯(Perseus);為瞭避開不看怪物的毒眼,柏修斯看自己盾牌上反映的影子,殺死瞭敵人。瓦爾堡還寫道,在中世紀柏修斯從英雄降低為占蔔人,到文藝復興時期纔恢復成為英雄的象徵。[230]
  1924年瓦爾堡齣院後,發現薩剋斯剋已經在傢人的同意下,最終把圖書室變成瞭研究中心。盡管他早就預見到這個變化,他仍舊受到很大的震動,感到自己無足輕重瞭。他在一封信後簽名時,就簽上瞭“縮小的瓦爾堡”幾個字。然而這個變化又使他充滿瞭“令人敬畏的精力”,他在新情況下又埋頭在心愛的書堆裏工作起來。
  走進瓦爾堡圖書室的來訪者很清楚,它的基本想法,瓦爾堡所創造的一切都是看得見的。書架排列的形狀,架上書名的聯結,室內到處掛滿瞭圖畫,一切都顯示齣他把思想用具體事物錶現齣來的關懷。他研究問題的源泉就是形象,書使他思考這些形象,用文字溝通形象彼此間的靜默。瓦爾堡詞匯中的關鍵詞是“記憶”,它首先意味著對形象的記憶。
  瓦爾堡未完成也無法完成的計劃,是他稱為“摩涅莫緒涅”(記憶女神)的巨大圖像係列。這個圖像收藏以織錦般的復雜組織形式錶現瞭研究者的多種思路和途徑。但是如何展現這些圖像呢?如何把這些圖像放在他的麵前,以便進行係統研究,而這種係統又隨時服從他的新想法、新發現加以改變呢?薩剋斯爾想齣瞭解決問題的辦法。瓦爾堡迴到漢堡以後,薩剋斯爾讓他看瞭一些大木闆,類似直立的黑闆,木闆上濛上黑色粗麻布。瓦爾堡的圖像可以用針彆在布上,隻要他願意可以隨時移動位置。這些巨大的展闆好像無盡的書頁,頁碼可以變換。瓦爾堡的晚年就以它為中心進行活動。由於他可以任意改變這些木闆上的圖像,他的思想就可以得到外在的體現,他還可以把流水般的評論和紮記附加在圖書室的木闆上。他寫道:“圖像和詞語應該成為後人在試圖自我反省、抵禦本能魔法和解釋邏輯之間緊張關係悲劇時的一種幫助。(不可救藥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自白,已寫進精神病醫生的檔案。”[231]事實上,薩剋斯爾的木闆就是一本頁碼變化的大書,它在一定程度上恢復瞭瓦爾堡失去的私人天地。這個私人活動的領域幫助他部分恢復瞭精神常態。
  阿比·瓦爾堡死於1929年,享年六十三歲。他死後三年,他的幾捲文集在德國齣版,此後很長一段時期他的祖國沒有齣過他的著作。他的作品支離片斷,範圍很廣,是他圖書室的又一個翻版,是他錯綜復雜思想的錶現,是他不尋常心智的地圖。他想把自己的直覺變成科學定律,願意相信文學藝術的驚懼和恐怖是瞭解事物原因和作用的階梯。但是,他一次又一次地迴歸到‘記憶’的觀念,認為記憶是欲望,欲望本身就是知識。他在一個片斷中寫道:“把藝術品作為某種嚮觀眾移動的帶有敵意的東西來接受。”[232]他企圖利用圖書館來創造一個空間,在其中不是馴服這種敵意(他明白這做不到,隻能産生破壞),而是憑他好奇的智慧和敬畏心把這種敵意反射迴去。
  1933年,希特勒被任命為德國總理,瓦爾堡圖書室及其管理人員遷移到英國。六百箱書籍和傢具設備都渡海到達倫敦。我喜歡想像許多船隻載著多年來積纍的圖書航行在水中,還有一幅已逝主人的殘缺畫像也在船上,準備到外國去重建圖書室。這些書起初存放在米爾班剋(Milbank)的一所辦公大樓裏;三年後,倫敦大學同意存儲這些圖書,但不能重建橢圓形書架,按瓦爾堡的原意來擺放它們。所以,這些書隻好仍舊存在米爾班剋,直到1944年11月28日,瓦爾堡研究所在倫敦大學內成立。該研究所至今仍在活動。五十一年後,在漢堡市海爾維希大街原址,瓦爾堡的故居得以恢復重建,並按造原來的照片復原瞭圖書室的布置,展齣瞭部分的圖書。任何人去訪問時,都可以在閱覽室稍事停留,感到瓦爾堡的精神似乎仍在這些值得紀念的書架中間孜孜不倦地工作。
  ……

前言/序言

  前言

  我嚮來喜歡遊蕩(即使沒什麼收獲),我像隻追逐獵物的獵犬,看見鳥兒便大聲狂吠,把獵物追遍瞭,該追的卻沒去追(想什麼都乾,什麼也乾不成)……我真心誠意地訴苦:我讀瞭許多書,但漫無目的,缺少好方法;我在圖書館裏碰到各種各樣的作傢都狼狽地絆瞭跟頭,未能獲益,因為我不講藝術,不講秩序,沒有記憶力的判斷力。

  羅伯特·伯頓,《憂鬱之剖析》

  起點是一個問題。

  除神學和幻想文學之外,幾乎沒有人會懷疑,我們的宇宙的主要特點就是它缺乏意義,缺乏明顯的目標。然而,懷著異樣的樂觀精神,我們卻不斷從捲冊中,書本中,電腦鋅片中,從圖書館一架又一架的圖書中,盡一切力量去收集無微不至的信息,苦心孤詣地想給世界找到一點類似意義和秩序的東西。我們完全清楚,不管我們怎樣努力朝好處想,我們的追求是注定要失敗的。

  那麼,為什麼我們會這樣做呢?雖然我早就知道這個問題很可能找不到答案,但是看來尋找一下還是值得的。這本書就是講述尋找的故事。

  我對於這種無窮無盡收集信息的努力非常感興趣,超過瞭對確切日期順序以及姓名的興趣,因此,我幾年前動筆的時候,就沒有打算再編一本圖書館的曆史或一本圖書技術史(這類書已經多得很瞭),而隻想錶述我的驚異心情。一個世紀以前,史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寫道:“在一個無法取得成功的領域內,我們人類卻從不停止努力,我們當然會認為這是感人至深,令人鼓舞的。”[1]

  不論是我自己的書齋或是與公眾分享的大圖書館,都是我喜愛得著迷的地方。從我能記事的時候起,我就受到它迷宮式邏輯的吸引,感到理性(或藝術)可以統管一大堆雜亂喧鬧的書籍。置身於書叢之中,我有一種冒險的快感,我迷信某種字母或數字的排列方法會把我領到美好的目的地。書籍一嚮就是神聖藝術的工具。諾思洛普·弗萊(Northrop Frye)在他的筆記中寫道:“大型圖書館真有語言魔力以及心靈感應的無比神通。”[2]

  懷著這種愉快的幻想,我花瞭半個世紀來收集圖書。我的書非常慷慨大度,不對我提齣任何要求,卻給我各種教益。彼得拉剋(Petrarch)給一位友人寫道:“我的圖書室是充滿學問的,盡管它屬於一個沒學問的人。”[3]我的圖書也是一樣,它們比我所知道的要多得多,我真心感謝它們會容忍我的存在。我有時會感到自己辜負瞭我享有的特權。

  愛是需要學習的,愛書也要學習。一個人初次踏進充滿書籍的房間,不可能憑本能知道怎樣做事,怎樣守規矩,可以期待什麼,得到什麼。他可能感到恐懼——由於紛亂,由於廣闊,寂靜,由於監視,由於他不知道的一切引發的聯想——甚至在學會瞭規矩禮節,懂得

夜晚的書齋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夜晚的書齋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

夜晚的書齋 pdf 下載 mobi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夜晚的書齋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夜晚的書齋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讀者評價

評分

一本相當給力的書籍,我要裝修書齋瞭

評分

書不錯,印刷裝幀一版,但內容挺好,愛書人

評分

繼《閱讀史》之後,阿爾貝托·曼古埃爾的新書《夜晚的書齋》(The Library at Night)仍是講述關於書的故事。《閱讀史》是將個人的閱讀和閱讀的曆史結閤起來寫,《夜晚的書齋》寫作方式與之有些相似,每一章基本上都是從作者的書齋說起,然後展開至世界各地的圖書館及這些圖書館中的圖書的命運。   不同於《閱讀史》的是,曼古埃爾在《夜晚的書齋》的前言中就申明說不打算編一本圖書館的曆史或一本圖書技術史。他用十五個關鍵詞把全書分為十五章,每章一個主題。與博爾赫斯的小說中充滿神奇魔幻色彩的圖書館和圖書不同,也與福柯從機構錶象的演變來揭示隱藏著的權利運作方式變化的寫作不同,《夜晚的書齋》像是關於圖書館的一係列劄記。其中吸引人的就是圖書館:從已經消失的亞曆山大圖書館到哥倫比亞的驢背上的圖書館,從敦煌藏經洞到米開朗基羅設計的洛倫佐圖書館,從彼得拉剋到卡內基……《夜晚的書齋》的寫作放棄瞭寫史的雄心,全書由十五篇漫談式的散文組成,但是混沌之中卻自有其秩序,由於不受史學著作編年、紀傳及國彆等的文體束縛,作者在每個關鍵詞下隨意跨越時空,從世界各地從古至今一些著名圖書館的建築風格、管理、圖書排序到圖書館命運以及新技術對傳統圖書館的挑戰,《夜晚的書齋》幾乎是一本關於圖書館的百科全書。   曼古埃爾說,“夜晚的書齋似乎就沉浸在這個世界本質上混沌的一片歡樂之中”。這樣,他的書就不可能嚮百科確屬那樣僅僅是客觀的解說和描述。他在寂靜的夜晚在書海中遨遊,他體會著與先賢對話的快樂和神遊古今的自由,同時也與圖書館和圖書的命運聯係在一起。他為一些珍貴圖書的毀滅而悲哀,為伊拉剋、黎巴嫩等因為戰亂而導緻的圖書損毀而喟嘆。圖書館作為圖書的一個集散地,它所承載的是人類的知識和記憶。從古至今不知有多少圖書散佚、消失和被竄改。圖書館的命運往往和民族、國傢的命運是聯係在一起的,一個政權對待圖書館和圖書的態度也反映齣他們對待一個國傢或民族的文化和記憶的尊重程度。《夜晚的書齋》中納粹德國查禁和焚燒猶太人圖書隻是人類焚書史上的一個片段。當然,因為人類對未知的渴望、對保留民族記憶的責任感,纔有瞭納博科夫的姐姐麵對蘇德交戰的槍林彈雨,去找即將潰敗的德國軍官要迴圖書館的書。相對於對圖書館和名傢的介紹,書中這樣的小人物的小故事,更加體現瞭人類對知識的信仰和通過書獲得精神解放的熱望,也更讓人感動。曼古埃爾始終沒有就書談書,他將書和人類的命運結閤在一起。本書的第一章是“書齋—神話”,主要記述古埃及人試圖通過修建亞曆山大圖書館徵服時間的努力,最後一章是“書齋—傢”,書成瞭人類的棲身之所。從神話到傢園,人始終在書中尋找安身立命的所在。   博爾赫斯在被任命為阿根廷國傢圖書館館長時,在一首詩中寫道“我心中一直都在暗暗設想,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天堂不會像圖書館這樣命運多舛,不過對於喜歡讀書的人,讀到《夜晚的書齋》這樣的書也是一種幸福。

評分

評分

  曼古埃爾在法國的傢裏修建瞭一個書齋。夜深人靜時,書齋裏燈火通明,他便從白天的束縛中解放齣來,被那隱隱閃光的字母發齣的神秘法術召喚、引誘到某一捲某一頁麵前。從早已消逝的亞曆山大圖書館,到博爾赫斯的神秘虛構——一個收藏無盡、完美無缺的圖書館,再從1523年米開朗基羅創建洛倫佐圖書館時匠心獨具的階梯設計,到“二戰”集中營裏隻有八本書的秘密兒童書庫,曼古埃爾帶領我們走過瞭一條關於書的時光隧道……

評分

不錯的一本書,愛書人可以一讀和收藏

評分

書名即有意境。。。。。

評分

齣於對書的迷行,我買下這本書。《夜晚的書齋》是“文雅的瘋狂”叢書的最新一種,作者大學問傢曼古埃爾就15個有關書齋和圖書館的專題漫談式地嚮我們講述有關書齋的一切。曼古埃爾在法國的傢裏修建瞭一個書齋。夜深人靜時,書齋裏燈火通明,他便從白天的束縛中解放齣來,被那隱隱閃光的字母發齣的神秘法術召喚、引誘到某一捲某一頁麵前。從早已消逝的亞曆山大圖書館,到博爾赫斯的神秘虛構——一個收藏無盡、完美無缺的圖書館,再從1523年米開朗基羅創建洛倫佐圖書館時匠心獨具的階梯設計,到“二戰”集中營裏隻有八本書的秘密兒童書庫,曼古埃爾帶領我們走過瞭一條關於書的時光隧道。

評分

“一點到六點,禁止將書帶齣圖書館”

夜晚的書齋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类似图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夜晚的書齋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关書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思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