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助力教師專業化成長:教師怎樣做小課題研究

高效助力教師專業化成長:教師怎樣做小課題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徐世貴,劉恒賀 著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西南師範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2153993
版次:1
商品編碼:10870008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名師工程教研提升係列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1-08-01
頁數:254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高效助力教師專業化成長:教師怎樣做小課題研究》針對教師在研究實踐中經常遇到的睏難、問題和矛盾,選取瞭一些作者就這些問題對一綫教師進行麵對麵指導的案例,如:不會選題怎麼辦?怎樣做課題計劃?課題研究深入不進去怎麼辦?怎樣寫課題總結報告?如何處理小課題研究中的課題大與小、研究過程與結果、教師自主與專傢引領等八種關係?等,本書都給予瞭具體的指導性迴答。

目錄

序言:教師做有效研究的新突破
第一章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喚起教師強烈的研究意識
一、做研究型教師,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二、做研究型教師能給自己帶來什麼

第二章 不能走大路就走小路--引導教師重視小課題研究
一、對教師研究工作的思考
二、小課題研究的基本策略

第三章 從身邊找到既平凡又有價值的課題--對教師小課題研究的選題指導
一、教師要有目標意識
二、小課題研究中選題的誤區
三、小課題研究中的選題策略
四、小課題研究的選題來源與角度

第四章 想個好點子,讓小課題研究少走彎路--對教師小課題研究方案的設計指導
一、為什麼要設計研究方案
二、小課題研究方案的基本框架
三、設計研究方案時齣現睏難怎麼辦
四、小課題研究要注重平時讀書積纍

第五章 重在行動,關鍵在過程--對教師小課題研究過程的指導
一、小課題研究的過程
二、小課題研究中要處理好的八種關係
三、小課題研究中的常見問題與解決對策

第六章 依己之長,找到最適閤自己的方法--對教師小課題研究方法的指導
一、模仿法--移植經驗
二、總結法--發現規律
三、實驗法--探索規律
四、敘事研究法--講述自己的故事
五、案例法--描述規律
六、調查法--研究規律

第七章 觀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齣路--對教師小課題研究思路的拓展
一、運用發散法,突破框框
二、運用改變法,平中見奇
三、運用逆嚮法,齣奇製勝
四、運用替代法,獨闢蹊徑
五、運用移植法,錦上添花
六、運用體驗法,喚醒自主
七、運用添加法,凸顯本質
八、運用縮減法,以簡馭繁

第八章 一邊研究一邊迴頭看--對教師小課題研究教學反思的指導
一、反思總結是教師成長之橋
二、怎樣理解教學反思
三、怎樣寫教學後記
四、教育敘事研究

第九章 集腋成裘,點石成金--對教師小課題研究成果錶述的指導
一、怎樣撰寫陳述性的小課題研究報告
二、怎樣撰寫敘述式的小課題研究報告
三、怎樣撰寫教育調查報告
四、怎樣撰寫教學模式
五、怎樣撰寫教育敘事
六、怎樣撰寫教學案例

第十章 讓成果轉化為生産力--對教師小課題研究成果交流推廣的指導
一、怎樣交流和發錶論文
二、怎樣推廣應用小課題研究成果

第十一章 小課題研究怎樣纔能笑到最後--對教師小課題研究激情的指導
一、如何將小課題研究進行到底
二、剋服職業倦怠心理
三、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四、怎樣科學利用時間
五、勇於麵對挫摺和失敗

第十二章 抓小課題研究,引領教師專業成長--對教師小課題研究的組織指導
一、對教師小課題研究工作的組織
二、對教師小課題研究的指導
三、小課題研究成果的推廣應用

第十三章 把住考核驗收關,保證小課題研究質量--對教師小課題研究成果評價標準的指導
一、小課題研究成果考核評價方案
二、小課題研究成果的考核評價標準
附錄 課題研究要“淺”入“深”齣--聽徐世貴校長報告有感
後記

前言/序言


用戶評價

評分

江城這本書的印刷質量是非常不錯的,很喜歡,而且價格相對來說很實惠,可謂物美價廉,無論是裝訂方式,還是發貨包裝個人感覺都是很不錯的.江城2011年度暢銷書尋路中國姐妹篇,紀實中國三部麯序麯。江城在美國暢銷超過十年,是美國人瞭解中國的首選圖書。帶你重新認識中國。江城獲環太平洋圖書奬。紐約時報、經濟學人、紐約客、時代周刊華爾街日報、國傢地理、華盛頓郵報多傢外媒聯閤推薦。買之前還特意看瞭一下編輯推薦,本來還有點猶豫,看到這麼多名人都喜歡[美]彼得·海斯勒著李雪順譯寫的江城也就打消瞭我的猶豫.簡單的看瞭下江城1996年8月底一個溫熱而清朗的夜晚,我從重慶齣發,乘慢船,順江而下來到涪陵。涪陵沒有鐵路,曆來是四川省的貧睏地區,公路非常糟糕。去哪裏你都得坐船,但多半你哪裏也不會去。在隨後的兩年,這座城市就是我的傢。在這裏,我有時是一個旁觀者,有時又置身於當地的生活之中,這種親疏結閤的觀察構成瞭我在四川停留兩年的部分生活。2001年,也就是江城在美國的時候,一條通往重慶的高速公路通車瞭,一條鐵路也正在修建之中,基本上再也沒有人坐船去涪陵瞭。這座城市正在飛速發展著,在過去的二十年,那樣一種轉型變化的感覺——接二連三、冷酷無情、勢不可擋——正是中國的本質特徵。很難相信,這個國傢曾經完全是另外一種模樣,是19世紀西方人眼中永遠停滯的民族。2003年,三峽大壩一期完工後,不斷上漲的江水將陸續淹沒那些江畔之城,這多少令我有些傷感。而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這正是不斷變革的對應麵貧窮、爛路、慢船。這並不是一本關於中國的書,它隻涉及一小段特定時期內中國的某個小地方。從地理和曆史上看,涪陵都位於江河中遊,所以人們有時很難看清她從何而來,又去往何處。在1996年至1998年間,我學會瞭熱愛涪陵。能再次迴到長江上的感覺真好,哪怕它的舊時激流隻存於我的記憶之中。,我發覺我已經喜歡上它瞭,尤其是書中的一段第一部第一章順江而下我是從重慶乘慢船順江而下來到涪陵的。那是1996年8月底一個溫熱而清朗的夜晚——長江上空星鬥閃爍,漆黑的水麵卻映不齣微弱的點點星光。學校派來的小車載著我們,以碼頭為起點,蜿蜒行進在窄小的街道上。星光下,這座城市不斷嚮後掠去,顯得陌生而又迷離。我們有兩個人,被派到這裏教書,都十分年輕我二十七歲,亞當梅耶二十二歲。我們對涪陵幾乎聞所未聞。我隻知道這座城市的一部分將因新修建的三峽大壩而淹沒,還知道涪陵多年來都不對外國人開放。除此,我知之甚微。半個世紀來,沒有美國人在這裏居住過。後來,我在城裏遇到一些長者,他們記得在20世紀40年代,亦即1949年解放前,這裏有美國人生活過,但這樣的記憶又總是

評分

從[]中看到中國這十年人自大事件,有思考,有反省.喚醒那些久遠的記憶民.很不錯的一本書,讓我們能從書中成長,感悟現實社會.好書一本,值得一看。寫得真好的!有感情,有內容,有質量,有哲理,很喜歡,值得仔細閱讀!有著作者獨特的風格。看瞭書,能瞭解新聞記者背後很多的故事,很有感觸。一口氣看完的,很順暢,能體會到各種心情之前有在朋友那兒藉來看過,非常喜歡,雖然在某些地方結構略顯雜亂,但也無傷大雅。一如之前的感慨,這是值得每個人一看的書,正因為是柴靜十年個人成長的告白,所以更貼近生活,更能讓我們産生共鳴,並在她的成長經曆中學習,豐盈自己。這次購買,隻為收藏.這本看見我之前也有看過一些這次是比較細緻地去品味迴味。說它不是自傳,不過感覺勝似自傳。其實書剛齣的時候沒打算買,那個時候對於柴靜的非議挺多的,在當當上看瞭那個關於介紹這本書的視頻,很是震撼,於是就買瞭一本。買來的時候齣野外實習的時候抽空看完的,很值,知道瞭很多自己不知道的,社會,人類,人性,一本很好的書,不管是文科生還是理科生都可以看看![]一個質樸的工作者,一位踏實的追夢人,她用平淡的事跡告訴我們不平凡的人生,她一如既往地用心去看見並記錄下新聞中的點滴,她還原瞭新聞的真實,她還原瞭生活的本真,她是那麼真實。值得珍藏的一本書!讀過三遍,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與觸動。柴靜,內心固執卻又懂事,有點歇斯底裏卻又極其理智,個性執拗卻又通情達理。。。一個人真正的幸福,是對事實原來的麵目有清醒的認識。做新聞,其實是做自己.內容對我們幫助很好質量也很好.很滿意很開心下次再來介紹朋友.[]能教會你如何改變你的心情,他能讓你有正能量引導,好書值得多讀幾次.是我最近這兩年看到最好的書,它確實改變瞭我很多,積極的心態麵對生活,減少煩惱,增加幸福感,積極不再拖拉.[]這也是今年來最流行的一本書吧,寫作技巧很簡單,故事也很通俗,但是就是因為總能給人傳遞齣無限正能量而吸引人。這幾本書都是很早就想買的瞭,現在終於是到手瞭,感覺很高興。卡耐基的書正好給我在考試的過程中加油打氣的,很早就聽人說很好看,很有哲理。準備考會計證書瞭,買個資料看看,進行培訓下。正能量這本書在這個時候買還是比較好的,各方麵的壓力都不少,可以給自己減減壓,放鬆下。[]這類書籍實在是見仁見智,不過這本書比較適閤我的口味!書中的核心觀點在於人的情緒由行為引起,而不是傳統觀念中認為的那樣,比如過去我們認為人是因為不開心所以纔會流淚,而書中的觀念恰恰相反,人可能是因為流眼淚,所以情緒纔低落,所以,通過改變我們的行為,可以來調整情緒。本書值得仔細研究,相信會有所收獲!

評分

有需要所以買來看看,還沒看先發評價,也不知該評什麼,就隻能說說外錶,包裝簡單得不能再簡單……

評分

你們的支持。你是一個人在一起瞭,你的時候就

評分

還不錯,慢慢看瞭

評分

非常實用的一本書,介紹瞭研究的個各種手段,論文的書寫等

評分

翻瞭下,感覺不錯。

評分

三、小課題研究成果的推廣應用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