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虽是大家,但早期的有些观点真的有些牵强。
评分中华民族”是以汉族为主体、结合着全国五十多个少数民族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个多民族国家的特征,既是统一的,而各个民族又都保持着各自民族的特色的社会结构。那么,这种类型是怎么形成的?经过了什么样的具体复杂的过程?必须从历史上去追究。又因为它根植于遥远的先秦时期,所以,对中华民族早期这段历史的深入研究,对理解我们中国的现实问题极有帮助。因而,对先秦民族史的学习和探索,也应当是当今史界一项严肃的历史任务。
评分参加活动买的,书还不错。
评分中华民族”包括当今中国境内56个民族多元统一体的实体。这56个民族从历史上形成了他们之间既互相斗争、又互相依存统一,而又不能分割的整体。从远古的历史上看,在“中华民族”出现以前,中原及其周围地区,星罗棋布似的居住着无数的不同种姓的氏族和部落。王先生治学的根基是在北京大学、西南联大时期打下的。他在北大听钱穆讲中国上古史,通读《国》、《左》,写下了几篇论文,《重耳考》就是那时所作。抗战军兴,北大、清华、南开三校迁址组成昆明西南联大,王先生步行入滇,从冯友兰、刘文典、闻一多、罗常培、魏建功、唐兰、陈梦家等先生习中国哲学史、《庄子》、《诗经》、《楚辞》、声韵训诂、古文字等课程。在刘文典《庄子》课上,他写了评论傅斯年《谁是〈齐物论〉之作者》的文章,否定傅先生将《齐物论》作者认为慎到之说。该文得到刘文典、顾颉刚、冯友兰、闻一多诸先生的好评,但傅先生却不高兴,说王先生专喜作翻案文章。此一风波竟影响了王先生报考北大文科研究所研究生,最后仅以备取生的身份录取。这篇学术批评文章遂被王先生深藏箧底,在《古史集林》中才第一次付梓。王先生对许多问题论证的透彻,是与他的古史研究具有延续性和联系性密不可分的。如王先生长于上古民族史与历史地理研究,得益于他对玁狁的深入研究。由玁狁牵扯出的有周一代洛之阳、太原地望的等问题,使他对先秦时期山西地理及古族活动十分熟悉,后来探讨先周族来源于山西等问题,显得驾轻就熟。又如王先生对楚族故地及其迁徙路线作过专文探讨,故在讨论周公奔楚问题时,想到此时楚尚在山东江苏之间,得出奔楚与东征实系一事的结论。王先生在论证商周社会形态问题时,思路亦有延续及一贯性。如他认为商代继统法以弟及为主,反映了母系社会制度在父系社会的残存。有了这个看法,在构拟先周世系时,就自然联想到周人先公也有兄弟相承的情况。可以说,王先生以深厚的学养集中研究数个专门问题,为后学树立了模范。 由于王先生具有科学的治学方法,故特别重视历史研究的真实性。他是主张以古鉴今的,但更强调求真。他说:“搞历史科学,起码的必要条件之一是求其真实。只有历史的真实,才可以起到借鉴作用。史实不真实,历史就成为毫无意义的东西了。”(见自跋)王先生有这个想法,故在许多问题上都具有独到的看法,并能随着新材料的发现而修正从前的看法,既不盲从大家,也不固守己说。 上文提到,王先生中学时代爱好文史,已有了据史料立论,不盲从大家的精神。在此后的治学生涯中,从大学时代不同意傅斯年先生论慎到为《齐物论》作者;到研究生时代否定王国维先生论鬼方、昆夷、玁狁为一族,活动于宗周之西或宗周东北并包其西;又到后来与顾颉刚先生商榷,肯定周初三监为管、蔡、霍,排除武庚在外;再到将于省吾先生所释“春”字改释为“朝”字等事中,王先生一直坚持着这种态度。虽然傅、王、顾、于诸位先生都是王先生平素尊敬、仰慕的大学者,但他还是以历史的真实为鹄的,不因袭前人之窠臼,勇于提出己见。这种精神对于后学是很有榜样作用的。 正如许多有成就的学者一样,王先生对于自己从前的看法,也勇于修正。如他在《鬼方考》一文中曾论鬼方文化高于玁狁,举鬼方有车战而玁狁无车战为例。见到1980年陕西长安县发现西周铜器多友鼎铭文中有玁狁车战的记载后,他旋即修正前说,承认以上一例误。《鬼方考》中曾引《易·既济》“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以为以武丁时国势之强,攻克鬼方尚须三年,可见鬼方之强。后来王先生认识到殷商时代不会有持续三年的大规模战争,遂在《鬼方考补证》一文中指出原来的看法是很错误的,“三年克之”中的三年当是商王纪年。《鬼方考》是荣获学术发明奖金的科研成果,王先生数十年中不忘加以修订补证,也是对自己学术结晶爱惜的表现。
评分可以系统了解华夏民族的历史源流
评分好的书,ok
评分中华民族”是以汉族为主体、结合着全国五十多个少数民族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个多民族国家的特征,既是统一的,而各个民族又都保持着各自民族的特色的社会结构。那么,这种类型是怎么形成的?经过了什么样的具体复杂的过程?必须从历史上去追究。又因为它根植于遥远的先秦时期,所以,对中华民族早期这段历史的深入研究,对理解我们中国的现实问题极有帮助。因而,对先秦民族史的学习和探索,也应当是当今史界一项严肃的历史任务。
评分经典作品
评分书籍还不错,内容页可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