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植物育种学实验指导(第2版)

园艺植物育种学实验指导(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申书兴 编
图书标签:
  • 园艺育种
  • 植物育种
  • 园艺实验
  • 育种实验
  • 园艺植物
  • 植物科学
  • 农业科学
  • 生物技术
  • 实验指导
  • 高等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5501395
版次:2
商品编码:1057214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77
字数:210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园艺植物育种学实验指导(第2版)》是普通高校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由16所院校教师结合自身科研和教学实践编写而成。全书共分三部分,40个实验。其中基础性实验部分涉及种质资源调查和鉴定,品种识别,开花习性调查与花粉生活力测定,芽变鉴定,自交不亲和性和雄性不育性的鉴定和选择,杂交技术,配合力测定,化学杀雄、诱雄技术,苗木与种子鉴定等方面14个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部分涉及物理和化学诱变及鉴定,抗病性和抗逆性鉴定,引种及育种计划制定,品种比较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等方面16个实验;新技术性实验部分涉及小孢子培养技术,幼胚挽救技术,体细胞杂交技术,组织培养获得突变体技术,转基因技术,分子标记分析技术,品种纯度的蛋白质电泳和分子标记鉴定技术等方面10个实验。
   《园艺植物育种学实验指导(第2版)》为园艺专业本专科生教材,也是研究生和从事园艺育种工作者的重要参考书。

目录

第一部分 基础性实验
园艺植物种质资源调查和性状鉴定
园艺植物种和品种的识别
园艺植物开花习性调查与花粉生活力测定
果树芽变鉴定
园艺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的测定与鉴定
园艺植物雄性不育材料的鉴定和选择
园艺植物有性杂交技术
园艺植物杂交亲本的配合力测定分析
园艺植物化学杀雄技术
园艺植物雌性系化学诱雄技术
果树良种苗木的鉴定与检验
花卉良种苗木的鉴定与检验
蔬菜良种种子播种品质检验
蔬菜良种种子品种品质检验

第二部分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园艺植物多倍体诱变及观察鉴定
园艺植物辐射诱变及观察鉴定
园艺植物化学诱变及观察鉴定
园艺植物品种病毒病害抗性比较试验
园艺植物品种真菌病害抗性比较试验
园艺植物品种细菌病害抗性比较试验
园艺植物品种耐寒性比较试验
园艺植物品种耐热性比较试验
园艺植物品种抗旱性比较试验
园艺植物品种抗盐性比较试验
园艺植物的引种计划制定
无性繁殖园艺植物的选择育种计划制定
无性繁殖园艺植物的有性杂交育种计划制定
有性繁殖园艺植物的常规品种育种计划制定
有性繁殖园艺植物的杂种一代育种计划制定
园艺植物的品种比较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第三部分 新技术性实验
园艺植物的小孢子培养技术
园艺植物幼胚挽救技术
园艺植物的体细胞杂交技术
园艺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突变体技术
利用种子蛋白质电泳鉴定蔬菜品种纯度技术
园艺植物基因组DNA及总RNA提取技术
园艺植物转基因技术
园艺植物AFLP分析技术
园艺植物SSR分析技术
利用分子标记检测种子纯度技术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现代植物育种理论与实践》 图书简介 本书旨在为植物科学领域的学生、研究人员以及对植物育种感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南。在现代生物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植物育种已不再是简单的经验积累,而是融合了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以及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知识的系统工程。本书力求将这些前沿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帮助读者掌握现代植物育种的核心理念、关键技术和创新方法,从而能够独立或协作进行高产、优质、抗逆、适应性强的优良新品种的选育工作。 第一篇:植物育种学基本原理 本篇将系统梳理植物育种学的基础知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第一章 遗传学基础回顾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现代解读: 详细阐述经典遗传定律在理解遗传变异和育种策略中的重要性,包括基因的传递、分离和自由组合等。 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 深入探讨基因型如何通过环境因素转化为可观测的表现型,以及这一复杂互作关系在选择育种中的意义。 数量遗传学原理: 重点介绍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包括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和上位效应,以及这些遗传组分如何影响育种目标的实现。 连锁与重组: 阐述基因连锁和染色体互换在育种中的应用,特别是如何利用连锁分析定位优良基因。 细胞遗传学进展: 介绍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在育种中的作用,包括多倍体、异源多倍体等,以及它们如何为新品种创制提供新途径。 第二章 植物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的定义与分类: 明确种质资源的内涵,包括野生近缘种、地方品种、引进品种、突变体等,以及它们各自的育种价值。 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与保存: 详细介绍种质资源收集的基本原则、鉴定方法(形态学、细胞学、生物化学、分子标记等)和长期保存技术(低温保存、种子库、组织培养等)。 种质资源的评价与利用: 阐述如何对种质资源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以挖掘具有特定育种价值的亲本材料。讨论利用种质资源进行杂种优势利用、抗性改良、品质提升等策略。 基因库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强调种质资源作为育种“基因宝库”的重要性,以及保护植物遗传多样性对于可持续育种的必要性。 第三章 杂种优势及其利用 杂种优势的理论基础: 深入剖析杂种优势产生的生物学机制,包括超显性、优势互补、遗传不育等理论。 杂种优势的检测与评价: 介绍杂种优势的统计学方法,如杂交效应的分析,以及如何在不同杂交组合中筛选出优势显著的杂种。 杂种优势利用的策略: 详细介绍不同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如杂交育种、平台杂交、三系法、两系法、CMS(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等。 杂种优势的分子基础: 探讨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研究在揭示杂种优势分子机制方面的进展,为更精准的杂交育种提供理论指导。 第二篇:现代植物育种技术 本篇将聚焦于当前植物育种领域最前沿、最有效的主流技术,展现现代育种的强大力量。 第四章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MAS) 分子标记的种类与原理: 介绍RFLP、VNTR、SSR、SRAP、AFLP、SNP等主流分子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和优缺点。 分子标记在育种中的应用: 详细阐述MAS如何应用于基因定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连锁图谱构建、群体结构分析、亲缘关系鉴定等。 MAS育种流程设计: 提供实际操作指导,如何根据育种目标和性状特点选择合适的分子标记,如何设计MAS育种流程,提高育种效率。 高通量SNP分型技术的应用: 介绍基于SNP的基因组选择(GS)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在加速育种进程中的巨大潜力。 第五章 基因工程与转基因育种 基因工程基本技术: 讲解基因组DNA的提取、基因的克隆、载体的构建、遗传转化方法(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原生质体转化等)以及转基因事件的筛选与鉴定。 功能基因的挖掘与利用: 介绍如何从不同来源挖掘具有抗病、抗虫、抗逆、优质等功能的基因,并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其导入作物。 转基因育种的优势与挑战: 分析转基因育种在缩短育种年限、改良复杂性状、创制全新性状等方面的优势,同时讨论其在安全评估、公众接受度、伦理道德等方面面临的挑战。 基因组编辑技术(CRISPR/Cas9等)的应用: 重点介绍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在精准修饰基因、创制新品种方面的革命性影响,以及其在育种中的前景。 第六章 组织培养与细胞工程育种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技术: 详细介绍无菌操作、培养基的配制、不同离体材料的培养(愈伤组织、胚状体、器官发生等)以及试管苗的驯化。 胚拯救与远缘杂交: 探讨胚拯救技术在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获得杂种后代方面的应用。 体细胞杂交技术: 介绍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以及如何利用体细胞杂交创制具有重要育种价值的杂种。 单倍体育种技术: 讲解花药培养、花粉培养、卵细胞培养等方法获得单倍体植株,以及如何通过诱导染色体加倍快速获得纯合二倍体新品种。 第七章 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在育种中的应用 作物基因组测序与组装: 介绍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以及如何解读基因组序列信息。 基因组选择(GS)与预测育种: 详细阐述GS的原理、模型构建方法以及其在加速数量性状育种中的强大能力。 生物信息学工具与数据库: 介绍常用的生物信息学软件和在线数据库,如何用于基因功能分析、同源性搜索、分子标记设计等。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育种中的潜力: 探讨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优化育种决策,预测育种结果,提高育种效率。 第三篇:植物育种的实践与创新 本篇将引导读者将理论与技术转化为实际育种项目,并展望未来育种的发展方向。 第八章 育种目标设定与育种方案设计 育种目标的确定: 分析不同作物、不同地区、不同市场需求下育种目标的差异化,如产量、品质、抗性、适应性、抗病虫害、商品性等。 育种材料的选择与评估: 如何根据育种目标选择适宜的亲本材料,并对其进行全面评估。 育种方法的选择与组合: 结合具体育种目标,选择最合适的育种方法,如杂交育种、群体选育、MAS、基因工程等,并考虑多种方法的组合应用。 育种流程的规划与实施: 详细介绍一个完整的育种流程,包括杂交、后代群体构建、选择、鉴定、区域试验等各个环节。 第九章 品种的鉴定、注册与推广 品种的生物学特性鉴定: 掌握对新品种的形态学、生理生化、抗性等方面的系统鉴定方法。 品种的区域试验与区试标准: 了解国家或地方品种区域试验的流程、标准和要求,以及如何设计科学的区试方案。 品种的知识产权保护与注册: 阐述品种权的概念、申请程序、法律保护,以及品种登记注册的重要性。 新品种的推广与商业化: 探讨新品种进入市场前的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市场营销等策略。 第十章 生态农业与可持续育种 抗逆性育种: 重点关注作物对干旱、盐碱、高温、低温、病虫害等不利环境的抗性改良,以适应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农业的需求。 营养品质改良: 探讨如何通过育种手段提升作物的营养价值,如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必需氨基酸等,满足人类健康需求。 资源高效利用育种: 关注作物对水、肥、光、热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培育节水、节肥、高效利用型新品种。 绿色育种与生物安全: 强调育种过程中对环境友好的原则,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并讨论生物安全在转基因育种中的应用。 第十一章 植物育种的未来展望 合成生物学与表型组学: 探讨合成生物学在设计和构建新型生物系统中的作用,以及表型组学如何为育种提供新的视角。 精准育种与智能育种: 展望未来育种向更精准、更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 全球合作与挑战: 分析全球合作在应对重大育种挑战(如粮食安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以及未来植物育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本书的每一章节都力求理论清晰、方法实用、案例丰富,并辅以相关的图表和数据,帮助读者构建一个完整的植物育种学知识体系,并具备独立解决实际育种问题的能力。本书不仅是学习者的案头必备,更是推动植物育种学科发展和产业进步的有力工具。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侧重于教学辅助的园艺工作者,我对实验指导书的适用性和灵活性要求非常高。它不仅仅是给专业研究人员看的,更重要的是要能指导本科生和研究生完成基础实验。因此,我期望这本书在设计实验项目时,能够有难度分级。入门级的实验可以侧重于基础的形态学观察和简单的杂交操作,帮助学生建立对遗传变异的直观认识;而进阶的实验则可以涉及更多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分子标记的筛选。此外,对于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比如培养基污染、组培瓶内激素失衡导致的畸形生长,书中是否提供了“故障排除”指南?一个好的实验指导,不仅要告诉我们如何成功,更要教会我们如何面对失败并从中学习。这种对实践细节的关注,是区分一本“合格”与“优秀”实验书的关键所在。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它似乎在努力平衡专业性与易读性。我特别关注其中对数据记录和结果分析的部分。育种工作本质上是一个长期积累和数据驱动的过程。我期待的不仅仅是“做完实验”,而是“如何科学地记录和解读数据”。例如,在进行性状分离观察时,书中是否提供了标准化的记录表格模板?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时,对于常用的统计软件(如POPGENE或相关R包)的操作步骤,是否给予了足够的示例说明?仅仅进行实验操作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学会了如何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有意义的育种信息,我们才能真正提升育种效率。如果这本书能在这方面提供坚实的工具和方法论指导,那么它将远远超越一本普通的实验操作指南,成为我们手中不可或缺的“科研利器”。

评分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让我感到惊喜,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实验手册,更像是一部浓缩的育种学智慧结晶。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不同园艺作物(比如观赏花卉、经济作物)的特定育种策略的区分介绍。我曾经尝试过对某种抗病性较差的玫瑰进行改良,但在传统的杂交育种方法中屡屡碰壁,主要是因为缺乏针对性的技术指导。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进行抗逆性育种的具体实验设计,那对我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期望它能详细讲解如何构建有效的抗性圃、如何进行人工接种与抗性鉴定,以及如何利用基因编辑等新兴技术来加速育种进程。对我来说,实验的价值不仅在于得出结果,更在于理解背后的科学逻辑。所以,书中对实验原理的阐述,必须做到深入浅出,让我能够理解“为什么这样做”,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怎么做”的层面。这种对科学精神的培养,才是优秀实验指导书的灵魂所在。

评分

坦率地说,市面上很多实验指导书要么内容陈旧,要么操作流程过于理想化,脱离了真实实验室的复杂环境。我关注这本书的“第2版”标识,这意味着它应该吸收了最新的科研进展和教学反馈。我最关心的是,它如何处理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传统的杂交和诱变育种固然重要,但效率低下。如果这本书能将转基因技术、基因编辑(如CRISPR/Cas9)在园艺作物改良中的操作规范和伦理考量融入实验环节,那就太棒了。我希望看到的不是晦涩难懂的理论推导,而是清晰、可操作的SOP(标准操作程序)。例如,关于启动子选择、基因载体构建、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配有详细的试剂配比和环境控制参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实验的可重复性,并将这些高精尖的技术真正应用到我们的日常育种工作中去。

评分

收到这本《园艺植物育种学实验指导(第2版)》,我真是抱着极大的期待。毕竟,作为一名在园艺领域深耕多年的爱好者,深知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之间的鸿沟。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一看就给人一种专业严谨的感觉。拿到手里,厚实的纸张和清晰的排版让我对这次的“学习之旅”充满了信心。我尤其关注那些关于新品种选育的章节,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前沿的技术和实用的方法。比如,如何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这在以前的教材中往往只是泛泛而谈,这次希望能在实验指导中看到更为具体的步骤和案例分析。我期待书中能详细阐述从亲本选择到杂交、再到后续的纯化和鉴定过程中的每一个关键节点,尤其是那些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错的地方,能有详尽的图文说明。毕竟,理论的完美不代表实践的顺利,只有扎实的实验指导才能真正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推动育种工作的进展。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这些渴望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园艺工作者提供了一份宝贵的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