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9年(修订-36)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9年(修订-3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标准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中国国家标准
  • 标准汇编
  • 2009年
  • 修订
  • 36
  • 技术标准
  • 工业标准
  • 规范
  • 质量
  • 工程
  • 参考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ISBN:9787506660655
版次:1
商品编码:10561116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67
字数:85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1.《中国国家标准汇编》是一部大型综合性国家标准全集。自1983年起,按国家标准顺序号以精装本、平装本两种装帧形式陆续分册汇编出版。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建国以来标准化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就,是各级标准化管理机构,工矿企事业单位,农林牧副渔系统,科研、设计、教学等部门必不可少的工具书。
2.《中国国家标准汇编》收入我国每年正式发布的全部国家标准,分为“制定”卷和“修订”卷两种编辑版本。
“制定”卷收入上一年度我国发布的、新制定的国家标准,顺延前年度标准编号分成若干分册,封面和书脊上注明“20××年制定”字样及分册号,分册号一直连续。各分册中的标准是按照标准编号顺序连续排列的,如有标准顺序号缺号的,除特殊情况注明外,暂为空号。
“修订”卷收入上一年度我国发布的、修订的国家标准,视篇幅分设若干分册,但与“制定”卷分册号无关联,仅在封面和书脊上注明“20××年修订-1,-2,-3,……”字样。“修订”卷各分册中的标准,仍按标准编号顺序排列(但不连续);如有遗漏的,均在当年最后一分册中补齐。需提请读者注意的是,个别非顺延前年度标准编号的新制定的国家标准没有收入在“制定”卷中,而是收入在“修订”卷中。
读者配套购买《中国国家标准汇编》“制定”卷和“修订”卷则可收齐上一年度我国制定和修订的全部国家标准。
3.由于读者需求的变化,自1996年起,《中国国家标准汇编》仅出版精装本。
4.2009年我国制修订国家标准共3158项。本分册为“2009年修订-36”,收入国家标准56项。

目录

GB/T 22766.8-2009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售后服务 第8部分:饮水机的特殊要求
GB/T 22766.9-2009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售后服务 第9部分:空气净化器的特殊要求
GB/T 22792.1-2009 办公家具屏风第l部分:尺寸
GB/T 22796-2009 被、被套
GB/T 22797-2009 床单
GB/T 22798-2009 毛巾产品脱毛率测试方法
GB/T 22799-2009 毛巾产品吸水性测试方法
GB/T 22800-2009 星级旅游饭店用纺织品
GB/T 22801-2009 纺织机械染整机器导布辊 主要尺寸及要求
GB/T 22838.1-2009 卷烟和滤棒物理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卷烟包装和标识
GB/T 22838.2-2009 卷烟和滤棒物理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长度 光电法
GB/T 22838.3-2009 卷烟和滤棒物理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圆周激光法
GB/T 22838.4-2009 卷烟和滤棒物理性能的测定 第4部分:卷烟质量
GB/T 22838.5-2009 卷烟和滤棒物理性能的测定第5部分:卷烟吸阻和滤棒压降
GB/T 22838.6-2009 卷烟和滤棒物理性能的测定第6部分:硬度
GB/T 22838.7-2009 卷烟和滤棒物理性能的测定第7部分:卷烟含末率
GB/T 22838.8-2009 卷烟和滤棒物理性能的测定第8部分:含水率
GB/T 22838.9-2009 卷烟和滤棒物理性能的测定第9部分:卷烟空头
GB/T 22838.10一2009 卷烟和滤棒物理性能的测定第10部分:爆口
GB/T 22838.11-2009 卷烟和滤棒物理性能的测定第11部分:卷烟烙出
GB/T 22838.12-2009 卷烟和滤棒物理性能的测定第12部分:卷烟外观
GB/T 22838.13-2009 卷烟和滤棒物理性能的测定第13部分:滤棒圆度
GB/T 22838.14-2009 卷烟和滤棒物理性能的测定第14部分:滤棒外观
GB/T 22838.15-2009 卷烟和滤棒物理性能的测定 第15部分:卷烟 通风的测定 定义:测量原理
GB/T 22838.16-2009 卷烟和滤棒物理性能的测定第16部分:卷烟端部掉落烟丝的测:旋转笼法
GB/T 22838.17-2009 卷烟和滤棒物理性能的测定第17部分:卷烟端部掉落烟丝的测:振动法
GB/T 22842-2009 里子绸
GB/T 22843-2009 枕、垫类产品
GB/T 22844-2009 配套床上用品
GB/T 22845-2009 防静电手套
GB/T 22846-2009 针织布(四分制)外观检验
GB/T 22847-2009 针织坯布
GB/T 22848-2009 针织成品布
GB/T 22849-2009 针织T恤衫
GB/T 22850-2009 织锦工艺制品
GB/T 22851-2009 色织提花布
GB/T 22852-2009 针织泳装面料
GB/T 22853-2009 针织运动服
GB/T 22854-2009 针织学生服
GB/T 22855-2009 拉舍尔床上用品
GB/T 22856-2009 莨绸
GB/T 22857-2009 筒装桑蚕捻线丝
GB/T 22858-2009 丝绸书
GB/T 22859-2009 染色桑蚕捻线丝
GB/T 22860-2009 丝绸(机织物)的分类、命名及编号
GB/T 22861-2009 精粗梳交织毛织品
GB/T 22862-2009 海岛丝织物
GB/T 22863-2009 半精纺毛织品
GB/T 22864-2009 毛巾
GB/T 22900-2009 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评价通则
GB/T 22925-2009 纳米技术处理服装
GB/T 23140-2009 红外线灯泡
GB/T 23183-2009 辣椒粉
GB/T 23186-2009 水产饲料安全性评价慢性毒性试验规程
GB/T 27341-2009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 食品生产企业通用要求
GB/T 27342-2009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 乳制品生产企业要求
后记

前言/序言


《中国工业标准精选与解析(2009-2011年版)》 图书简介 本书籍汇编了2009年至2011年间,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管理司)发布和修订的,与中国工业领域发展密切相关的核心国家标准。本选编旨在为科研人员、工程师、企业技术骨干以及质量管理专业人士提供一个系统、权威的参考平台,以深入理解和准确执行国家标准在技术规范、安全要求和质量控制方面的最新要求。 本卷精选的标准覆盖了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材料科学、能源工程、环保技术等多个关键工业领域。我们深知,标准的更新换代是推动产业技术进步的重要驱动力。因此,本册特别关注了这一时期内新发布或大幅度修订的标准,这些标准往往反映了国家在产业升级、绿色发展和技术创新方面的战略导向。 核心内容模块解析: 第一部分:机械工程与先进制造标准 精密机械零部件的公差与配合标准回顾: 本部分详细收录了与轴承、齿轮、连接件相关的国家标准(GB/T系列)。特别收录了2010年对特定精度等级公差要求的修订内容,这些修订对高端装备制造中的装配精度提出了更高的量化要求。深入分析了新标准中关于表面粗糙度测量方法(如采用相位学评估取代传统接触式测量)的变化,及其对自动化生产线兼容性的影响。 工业自动化与过程控制标准: 涵盖了现场总线技术(如Profibus、CANopen的国内适配标准)的最新规范。重点介绍了2009年颁布的关于工业机器人安全操作与示教编程的系列标准,这些标准规范了人机交互界面(HMI)的安全冗余设计要求,旨在降低复杂自动化系统中的操作风险。 材料性能测试规范: 选取了金属材料(如高强度钢、特种铝合金)在特定环境(如高温、高压、腐蚀性介质)下的力学性能测试方法标准。着重解析了2011年对疲劳寿命测试周期的调整,这对航空航天和压力容器设计具有直接指导意义。 第二部分:电子信息与通信技术标准 信息安全与数据完整性标准: 收集了该阶段内关于加密算法应用、数据存储介质可靠性验证的若干重要标准。尤其关注了针对物联网(IoT)早期阶段设备接入的初步技术规范,这些规范为后来的大规模部署奠定了基础。 电子元器件的环境适应性测试标准: 详细阐述了对电容器、半导体器件在湿热、高低温循环条件下的筛选和鉴定方法。本部分对比了旧版与新版标准在测试温度曲线和湿度控制精度上的差异,这些差异直接影响了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寿命预测。 数字接口与互联标准: 收录了特定领域专用接口(如医疗电子设备、工业仪器仪表)的通信协议适配标准,重点分析了数据帧格式校验机制的演进。 第三部分:能源与环保工程标准 可再生能源并网技术规范: 鉴于该时期内风能、太阳能发电规模的扩大,本部分汇编了早期关于光伏逆变器、风电机组并网点的电压和频率调节响应时间标准。这些标准是确保电网稳定运行的关键技术门槛。 水质监测与污染物排放标准: 选取了针对工业废水和特定污染物(如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在线监测设备校准与性能评估标准。深入探讨了监测设备取样点的代表性要求,这是确保环境合规性的基础。 节能评估方法标准: 介绍了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EnMS)的初步技术要求,以及对锅炉、加热炉等主要耗能设备能效基准线的确定方法。 第四部分:质量管理与标准化方法论 测量学基础与计量标准: 选取了关于不确定度评定、测量设备溯源体系建设的指南性标准。这些内容强调了从源头控制测量结果可靠性的重要性。 风险管理在标准实施中的应用: 基于ISO 31000框架,结合具体工业标准的案例,分析了如何在设计、生产和检验环节中识别、评估和控制由标准执行不当导致的潜在风险。 本书特点与价值: 1. 时间聚焦性: 严格限定在2009年至2011年间的标准变动,为研究该时期技术路线演变提供了精确的时间切片。 2. 深度解析: 并非简单罗列标准条文,而是对关键技术指标的修订背景、实施难点及对生产实践的实际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文字阐释和案例剖析。 3. 兼容性维护: 针对新标准与旧标准之间的兼容性问题,提供了过渡期的技术建议,帮助企业平稳过渡到新的技术框架。 本汇编是理解中国工业在特定历史阶段技术规范演进脉络的宝贵资料,对于需要进行标准追溯、技术审计或进行跨期技术对比分析的专业人士具有不可替代的参考价值。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套书的时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沉甸甸的责任感”。这不是那种读完可以让你热泪盈眶或者引人深思的小说,它更像是一套国家层面的“操作手册”,每一页都压着无数工程师、质检员和设计师的心血与汗水。我尝试着去理解其中关于钢结构强度计算的那一部分章节,那种数学符号和工程术语的交织,瞬间把我拉回了大学里最硬核的课堂。说实话,如果不是工作需要,我根本不可能有耐心去逐字逐句啃下这些内容。它最大的价值,恰恰在于它的“不可替代性”——它是官方的、最新的、经过反复论证的依据。但这种权威性带来的代价是,阅读门槛极高。它不是用来“读”的,而是用来“核对”和“引用的”。我甚至在想,如果一个刚入行的年轻人面对这套书,他会不会直接被这种信息的密度和复杂性劝退?这套书更像是一种基石,是建筑在它上面的所有行业活动都必须遵循的无形契约,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它更像是一件令人敬畏的、布满技术密语的古老文物。

评分

从物理形态上来说,这套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体现了官方出版物应有的水准,非常耐用,适合在车间或者试验室里频繁翻阅而不易损坏。但这种“耐用性”也带来了便携性的彻底牺牲。我试着把它带到外地的项目现场去参考,结果发现,我宁愿花时间连接移动网络去查阅在线数据库,也不愿意背着这么一个沉甸甸的“铁家伙”在工地东奔西跑。此外,它的检索系统——也就是我们唯一能依赖的目录和索引——设计得相当传统。如果你不事先知道标准编号,仅仅凭着一个模糊的行业术语去查找,效率会低到令人发指。我感觉它更像是为那些已经将标准编号烂熟于心的老专家准备的“桌面参考系统”,而不是为需要快速解决突发技术问题的现场工程师准备的“应急工具”。它要求使用者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极强的自律性,才能将其中的知识体系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

评分

要评价这套汇编,我们必须跳出“阅读体验”的传统框架。这不是用来体验情节跌宕或人物刻画的文学作品,它的“情节”就是规范的制定逻辑,“人物”就是那些晦涩难懂的术语和参数。我个人比较关注建筑节能设计规范中的热工性能指标。这套书的优点在于,它将分散在不同子标准中的相关规定,进行了系统性的归拢,提供了一个宏观的鸟瞰视角。然而,这种归拢也造成了一种“信息耦合”——为了理解A部分的定义,你可能需要跳转到B和C部分去寻找前置条件或例外条款。这种链式跳转,在纸质媒介上极大地消耗了读者的心力。它像是一个精密但僵硬的机械装置,每一个零件都必须按部就班地运作,少一个步骤都可能导致整个系统无法启动。因此,我对它的评价是:它是行业运行不可或缺的“骨架”,但要让这个骨架真正发挥作用,使用者必须是精通其解剖学的专业人士。

评分

我个人对这种汇编性质的出版物一直持有一种“爱恨交织”的态度。爱它的全面性,恨它的臃肿感。我关注的是电子信息产业的某个细分领域的标准更新,尤其是涉及到兼容性和互操作性的那部分。翻阅这套2009年的修订版时,我立刻意识到一个关键问题:信息迭代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书籍的修订周期。当我找到相关的章节时,发现其中引用的某些技术指标,在近几年早已有更迭或补充性的标准出台。因此,这套书在我这里的使用场景,更多地变成了“追溯历史版本”或者“理解某个旧标准出台时的时代背景”。它像一个时间胶囊,精准地封存了2009年那个时间点的技术共识。这让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疏离感,仿佛手里捧着一本详尽的、但已略显过时的地图集,虽然路径是清晰的,但沿途的标志物可能早已物是人非。它的深度毋庸置疑,但其时效性却是需要使用者自行承担校准风险的。

评分

这套汇编的份量可真不是盖的,光是抱着翻阅的架势就得掂量掂量。我本来是想找几篇关于新材料应用的技术规范的,结果一上手,感觉自己像是面对着一座信息的高山,需要专业的工具和极大的耐心才能征服。它那种严谨到近乎刻板的排版,简直就是强迫症患者的福音,但对于一个只想快速定位某个具体条款的实干家来说,简直就是一场文字迷宫里的探险。我记得我花了几乎一下午的时间,试图从目录的深处挖掘出一个关于环保涂料VOC含量的标准细节,结果发现,这套书更像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索引”,而不是一个“即查即得的工具箱”。那种密密麻麻的引用和交叉参考,让人不得不承认,它承载了国家层面的权威性,但同时也牺牲了使用的便捷性。我最终是靠着外部数据库的关键词搜索才找到的,这让我更加确信,对于日常的、碎片化的查询需求,这套“砖头书”的效率是存疑的,它更适合需要进行体系化、学术性研究的专家们进行案头工作时供奉在书架上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