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楊天石、楊奎鬆、傅國湧、謝泳民等名傢推薦必讀。
★民國立國檔案:一部研究民國史的必讀經典,一整套被蔣介石及國民黨人奉為治國綱領的神聖文本。
★百年辛亥革命珍貴遺産:全麵詳實企劃大中華民主富強現代化方案的宏偉巨著。
★一份昭告天下的大國崛起方案:火車進藏、三峽水庫、利用外資、快速崛起、漸進民主、國強民富……;當年的遠見,漸成今日之現實。
內容簡介
《建國方略》孫中山著。主要由《孫文學說》《實業計劃》《民權初步》三部分組成,並特彆收錄瞭《建國大綱》《中國國民黨第—次全國代錶大會宣言》《總理遺囑》這三篇民國時期非常重要的曆史文獻。
《孫文學說》從心理建設角度論述“知難行易”的哲學思想。《實業計劃》是一份全麵快速進行經濟建設的宏偉綱領,提齣瞭發展中國經濟的遠景規劃,其中包括建設鐵路十萬多公裏,建設華北、華中、華南三大世界級港口等項目。第—次把經濟建設放到首位,第—次提齣對外開放、引進外資的經濟戰略思想。《民權初步》是《建國方略》的社會建設,是一部關於民主政治建設的論著,敘述瞭政府的組織、運作和普通大眾在社會生活中應把握的具體民主原則、程序和方法,反映瞭孫中山倡導的民主政治思想。書的最後,
在《建國方略》裏,孫中山先生從思想層麵到經濟層麵,再至政治層麵,對中國的現代化進程進行瞭係統化的詳細設計,被民國政府標榜為立國的第—指導綱領,具有深刻的時代色彩,是一份標誌性的重要史料文獻,同時也是研究民國史、近現代史的必讀經典。
★現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誌,務須依照餘所著《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及《第—次全國代錶大會宣言》,繼續努力,以求貫徹。
——孫中山先生臨終遺囑
作者簡介
孫中山(1866~1925),廣東香山(今中山)人。我國近現代民主革命傢。本名孫文,譜名德明,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幼名帝象。他在流亡日本時,曾有一個廣為人知的化名"中山樵",因此人們慣稱他為孫中山。1905年,成立中國同盟會,發動一係列反對清政府的武裝起義。1911年辛亥革命後,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3年,發起反袁的二次革命。1921年,在廣州組織軍政府,任非常大總統。1924年,發起第yi次國共閤作。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病逝,終年59歲。1940年,當時的國民政府通令全國,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早年接受教會教育,對世界局勢具有深刻的認識。他是zui早提倡以暴力推翻滿清統治、建立民國的革命者之一,"起共和而終帝製"。他提齣的"三民主義"等政治綱領亦影響深遠。晚年推動聯俄容共、國共閤作政策,促進瞭中國共産黨的迅速發展,是海峽兩岸都備受敬重的革命先行者。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部分
孫文學說——行易知難(心理建設)
自序
第一章 以飲食為證
第二章 以用錢為證
第三章 以作文為證
第四章 以七事為證
第五章 知行總論
第六章 能知必能行
附錄 陳英士緻黃剋強書
第七章 不知亦能行
第八章 有誌竟成
第二部分
實業計劃(物質建設)
自序
篇首
第一計劃
第一部 北方大港
第二部 西北鐵路係統
第三部 濛古、新疆之殖民
第四部 開浚運河以聯絡中國北部、中部通渠及北方大港
第五部 開發直隸、山西煤鐵礦源,設立製鐵煉鋼工廠
第二計劃
第一部 東方大港
第二部 整治揚子江
第三部 建設內河商埠
第四部 改良現存水路及運河
第五部 創建大士敏土廠
第三計劃
第一部 改?廣州為一世界港
第二部 改良廣州水路係統
第三部 建設中國西南鐵路係統
第四部 建設沿海商埠及漁業港
第五部 創立造船廠
第四計劃
第一部 中央鐵路係統
第二部 東南鐵路係統
第三部 東北鐵路係統
第四部 擴張西北鐵路係統
第五部 高原鐵路係統
第六部 設機關車、客貨車製造廠
第五計劃
第一部 糧食工業
第二部 衣服工業
第三部 居室工業
第四部 行動工業
第五部 印刷工業
第六計劃
第一部 鐵礦
第二部 煤礦
第三部 油礦
第四部 銅礦
第五部 特種礦之采取
第六部 礦業機械之製造
第七部 冶礦廠之設立
結論
附錄一 關於廣州至重慶與蘭州支綫之藉款與建築契約草案
附錄二 駐京美國公使芮恩施復函譯文
附錄三 美國商務總長復函一通
附錄四 意大利陸軍大臣嘉域利亞將軍復函
附錄五 北京交通部顧問之鐵路專門傢碧格君投函
附錄六 美國名士寓居羅馬以世界中都計劃著名之 安得生 君復函
第三部分
民權初步(社會建設)
序
捲一 結會
第一章 臨時集會之組織法
第二章 永久社會之成立法
第三章 議事之秩序並額數
第四章 會員之權利義務
捲二 動 議
第五章 動議
第六章 離奇之動議並地位之釋義
第七章 討論
第八章 停止討論之動議
第九章 錶決
第十章 錶決之復議
捲三 修正案
第十一章 修正之性質與效力
第十二章 修正案之方法
第十三章 修正案之例外事件
捲四 動議順序
第十四章 附屬動議之順序
第十五章 散會與擱置動議
第十六章 延期動議
第十七章 付委動議
第十八章 委員及其報告
捲五 權宜及秩序問題
第十九章 權宜問題
第二十章 秩序問題
結論
附錄 章程並規則之模範
附 編
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錶大會宣言
建國大綱
總理遺囑
精彩書摘
第三章 以作文為證
今更以中國人之作文為“行易知難”之證。
中國數韆年來,以文為尚,上自帝王,下逮黎庶,乃至山賊海盜,無不羨仰文藝。其弊也,乃至以能文為萬能。多數纔俊之士,廢棄百藝,惟文是務。此國勢所以弱,而民事所以不進也。然以其文論,終不能不謂為富麗殊絕。夫自庖羲畫卦,以迄於今,文字遞進,逾五韆年。今日中國人口四萬萬眾,其間雖不盡能讀能書,而率受中國文字直接間接之陶冶。外至日本、高麗、安南、交趾之旅,亦皆號日“同文”。以文字實用久遠言,則遠勝於巴比倫、埃及、希臘、羅馬之死語。以文字傳布流用言,則雖以今日之英語號稱流布最廣,而用之者不過二萬萬人,曾未及用中國文字者之半也。蓋一民族之進化,至能有文字,良非易事;而其文字之勢力,能旁及鄰國,吸收而同化之。所以五韆年前,不過黃河流域之小區,今乃進展成茲世界無兩之巨國。雖以積弱,屢遭異族吞滅,而侵入之族不特不能同化中華民族,反為中國所同化,則文字之功為偉矣。雖今日新學之士,間有偶廢中國文字之議,而以作者觀之,則中國文字決不當廢也。
夫前章所述機器與錢幣之用,在物質文明方麵,所以使人類安適繁華,而文字之用,則以助人類心性文明之發達。實際則物質文明與心性文明相待,而後能進步。中國近代物質文明不進步,因之心性文明之進步亦為之稽遲。顧古來之研究,非可埋沒。持中國近代之文明以比歐美,在物質方麵不逮固甚遠,其在心性方麵,雖不如彼者亦多,而能與彼頡頏者正不少,即勝彼者亦間有之。彼於中國文明一概抹殺者,殆未之思耳。且中國人之心性理想無非古人所模鑄,欲圖進步改良,亦須從遠祖之心性理想,究其源流,考其利病,始知補偏救弊之方。夫文字為思想傳授之中介,與錢幣為貨物交換之中介,其用正相類。必廢去中國文字,又何由得古代思想而研究之?抑自人類有史以來,能紀四五韆年之事翔實無間斷者,亦惟中國文字所獨有;則在學者正當寶貴此數據,思所以利用之。如能用古人而不為古人所惑,能役古人而不為古人所奴,則載籍皆似為我調查,而使古人為我書記,多多益善矣。彼歐美學者於埃及、巴比倫之文字,國亡種滅,久不適於用者,猶不憚搜求破碎,復其舊觀,亦以古人之思想足資今入學問故耳。而我中國文字,詎反可廢去乎?
但中國文言殊非一緻。文字之源本齣於言語,而言語每隨時代以變遷。至於為文,雖體製亦有古今之殊,要不能隨言語而俱化。故在三代以前,文字初成,文化限於黃河流域一區,其時言語與文字當然一緻,可無疑也。至於周代,文化四播,則黃河流域以外之民,巴、庸、荊、楚、吳、越、江、淮之族,受中國之文字所感化,而各習之以方言,於是言文始分。及乎周衰,戎狄四侵,外來言語羼入中原;降及五鬍,乃至五代、遼、夏、金、元,各以其力蠶食中國,其言語亦不無遺留於朔北,而文字語言益以殊矣。漢後文字,踵事增華,而言語則各隨所便,於是始所歧者甚僅,而分道各馳,久且相距愈遠。顧言語有變遷而無進化,而文字則雖仍古昔,其使用之技術實日見精研。所以中國言語為世界中之粗劣者,往往文字可達之意,言語不得而傳。是則中國人非不善為文,而拙於用語者也。亦惟文字可傳久遠,故古人所作,模仿匪難。至於言語,非無傑齣之士妙於修辭,而流風餘韻無所寄托,隨時代而俱,故學者無所繼承。然則文字有進化,而言語轉見退步者,非無故矣。抑歐洲文字基於音韻,音韻即錶言語,言語有變,文字即可隨之。中華製字,以象形、會意為主,所以言語雖殊,而文字不能與之俱變。要之,此不過為言語之不進步,而中國人民非有所闕於文字。曆代能文之士,其所創作突過外人,則公論所歸也。蓋中國文字成為一種美術,能文者直美術專門名傢,既有天纔,復以其終身之精力赴之,其造詣自不易及。惟舉全國人士而範以一種美術,變本加厲,廢絕他途,如上所述,斯其弊為世詬病耳。
……
建國方略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建國方略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這次為瞭300-200的券買瞭個會員,沒想到有很多限製,有許多喜歡的書不能用這券,隻能勉強重新再挑瞭。
評分
☆☆☆☆☆
很好的書籍很好的學習必備佳品,,,,希望宣傳能給力的,能越做也好,下次還會在來的額,京東給瞭我不一樣的生活,這本書籍給瞭我不一樣的享受,體會到瞭購物的樂趣,讓我深受體會啊。
評分
☆☆☆☆☆
一般般
評分
☆☆☆☆☆
京東活動很給力,書摺後很便宜,質量好,顔色鮮,物流快,支持網上購書,不齣門也能買到滿意的書
評分
☆☆☆☆☆
書還可以,紙張一般,還是可以買的
評分
☆☆☆☆☆
非常值得拿來看,比馬剋思好多瞭
評分
☆☆☆☆☆
孫中山的建國方略,闡述瞭三民主義的核心思想,這套書是我目前見過最好的版本,因為附錄很豐富。
評分
☆☆☆☆☆
快遞員很負責
評分
☆☆☆☆☆
建國方略,孫文的建國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