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滋阴补阳不生病
定价:29.80元
作者:孔繁祥 编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2
ISBN:9787122128911
字数:178000
页码:19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黄帝内经》蕴涵着一个重要的养生思想,即“阴阳平衡”。这种养生思想指导人们要遵循自然天道的规律,保持阴阳平衡,顺应自然,以达到身体康健、颐养天年的目的。
《滋阴补阳不生病》在轻松讲述中传达了养生注意事项,以及实用的家庭保健方法,只要我们活学活用书中所阐述的诸多滋阴补阳的方法,诸如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多做运动,用经络、药膳、情志调理……就能达到平衡人体阴阳的目的,防病治病,提高生命质量,让您和您的家人健康、幸福一生!
作者简介
孔繁祥,副主任医师,中医内科专家,京城四大名医施今墨传人索延昌先生的亲授弟子。潜心研究中医理论及内科临床,先后在各类中医期刊发表了多篇论文,擅长治疗心血管疾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胃肠病、肝胆病等内科疑难杂症。从医30余年来,孔教授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活人无数,深得广大患者的信赖。
目录
第1章 探索养生真谛
——“滋阴补阳”是养生不可违背的“天道”
养生从“绕口令”学起: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
阴和阳不能分,就像鱼和水不能分一样
阳气是生命的根本
滋阴与补阳同等重要
重点警示:生死关头救阳为急
第二章 望、闻、问、切
——及时了解身体阴阳失衡发出的“信号”
阴阳失衡时,身体会“说话”
必要时,给自己找个中医看看
要相信医师,更要相信自己
阴虚阳盛,火气上身免不了
小儿是稚阴稚阳之体,易寒易热不为奇
第三章 生活中隐藏滋阴补阳“方”
——注重细节,把滋阴补阳安排到生活中去
每天“优化”生活一点点,日久能成“金刚体”
熬夜伤阴伤阳,药膳加上“随着太阳跑”就能平衡阴阳
天天做好两件事——早姜晚蜜,可滋阴补阳
生活中诸“邪”较多,凡伤阴阳的都要回避
学学风水师,打造zui佳的阴阳平衡环境
《黄帝内经》中蕴藏节律养生智慧,滋补阴阳要重节律
“性福”适度,家庭阴阳才能平衡
生命在于运动,但要“动”得有讲究,才不伤阴阳
每月使用“采日精法”和“吸月华法”滋阴补阳
劳累过度,用黄芪、党参来滋阴补阳
第四章 食物是
zui好的“药”——在家从食材中寻找滋阴补阳的“宝贝”
药食同源,熟知食物的四气五味,是滋阴补阳的关键
您想吃的,就是对滋阴扶阳
zui有帮助的
人一定要吃早饭,这是扶阳的关键
养好血、精、津,为滋阴服务,用老鸭汤
zui相宜
五谷有强五脏之功,可助阴阳平衡
山药薏米芡实粥,补好气血,阴阳自平
莲藕是滋阴、健脾不可多得的上等佳品
妙用韭菜,自己下厨做出扶阳助阳的黄金搭档
第五章 管好七情六欲——不伤阴阳,就是滋阴补阳
zui好的“药”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
“志闲而少欲”,才能维护阴阳平衡
虚心方可纳物,恬淡才能从容,阴阳才可平衡
对自己的七情六欲既要管理,又要顺从
笑一笑,阴阳平衡不生病
恐惧
zui伤阴阳,要追求“心无挂碍”的境界
“淫邪不能惑其心”——诱惑面前要站稳脚跟,平衡阴阳
想得越多,身体越容易吃亏,简单些阴阳不失衡
教你存阳增阴的方法——“调于四时,脱世离俗,积精全神”
圣人绝不清高——“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方能保持阴阳平衡
第六章 五脏六腑是阴阳之“宿主”
——滋五脏之阴,补六腑之阳
滋阴补阳,要把五行规律当作补养的“纪律”
滋养脏腑气血,是滋阴补阳的不二法则
麻雀粟米粥,通补五脏之阳,治羸瘦
五味粥滋养心阴,宁心安神,是健康好帮手
银耳雪梨汤滋养肺阴是妙方
海马童子鸡调补肾阳虚不在话下
瘦肉炖灵芝对付肝阴虚很有两下子
红参北芪炖乳鸽是脾胃阳虚的克星
第七章 经络滋阴扶阳更体贴
——从人体的“大药田”中采撷滋阴扶阳的妙方
用经络滋阴补阳是一件快乐而有成就感的事
“外伤所致,经络受邪,气滞血瘀”,阴阳失衡导致疾病
翻开“经络字典”,找到
zui有用的滋阴补阳要穴
“推心置腹”法,一套有效的滋阴补阳秘法
像守株待兔一样意守丹田——天下补阳第1功
打太极拳打出新法,通调阴阳有讲究
第八章 滋阴扶阳治大病
——百病渐消,幸福自来
用阴阳挖掘人体潜能,炼出先天“内丹”治大病
枸杞子滋肝肾阴虚,上火时用它入肴
zui有效
失眠须滋阴,黄连阿胶
zui有效
重病、慢性病重点应是调阴阳
补中益气丸,平衡阴阳,治便秘
调养任冲二脉,滋好阴养好血调好月经病
第九章 滋阴补阳一家亲
——人人都要学会当家人滋阴补阳的保健师
“桃红四物汤”,自古女性养血滋阴第1方
从女孩来月经那天起,就该把滋阴补血提上日程
当男孩“二八”十六时,要滋阴补阳帮男孩发育得更好
红豆黑米粥——一家男女老少皆可食用的通补阴阳的靓粥
吃羊肉,献给父母和夫妻
zui好的补阳食物
帮老公推拿肝肾两经,为老公增添“性”福指数
鼓励老人经常艾灸命门穴和气海穴,让老人每天都有神医护佑
第十章 滋阴补阳,“药”不能少
——在家常备些滋阴补阳的“仙药”
熟知药性,你也可以成为滋阴补阳的药师佛
当归,滋阴补血,帮女性打造美丽的“后花园”
阿胶,自古以来就是滋阴补血的稀罕物
冬虫夏草,滋肺阴、强肾阳,一物二用的名贵补品
桂枝甘草汤,辨证加减,可温通心阳、回阳救逆
乌鸡白凤丸,调补阴阳、养颜保健,服用有新法
六味地黄丸——滋阴清虚热之代表方,适合肾阴虚者用
灵芝,通补阳气,久服轻身不老延年
茯苓,平衡阴阳的“和事老”,滋阴补阳之珍品
前言/序言
一阴一阳谓之道,“滋阴补阳”呵护长寿的“灵根”
古人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自然界很多事物都是既相互对立又相互关联的,诸如天地、寒热、日月、男女等,于是从哲学角度出发,提出了阴阳理论。究竟什么是阴阳呢?
广义上的阴阳,就是对宇宙间一切事物内部或两种相关联事物或现象的对立属性的概括。一般来说,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无形的、温热的、兴奋的、明亮的都为阳;相对内守的、下降的、有形的、寒冷的、抑制的、晦暗的都为阴。
从上面对阴阳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宇宙间一切事物及其事物的属性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因此《周易·系辞上》中才有“一阴一阳谓之道”的说法。“一阴一阳谓之道”,意思是阴阳的交合是宇宙万物变化的起点。
既然万物不离阴阳,自然防病治病也是如此。对此,《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故治病必求于本。”
意思是,阴阳是天地循环的道理,是万物生死的规律,是万物产生各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决定了自然界万物的变化,因此治病也应从阴阳着手。
从阴阳着手,我们既可以找到患病的原因,也可以通过滋阴补阳的方法来恢复身体健康,促进疾病好转。阴阳平衡人体才能健康,若是阴阳失衡,其中的一方力量受到削弱,人就会患病。阳邪致病,可引起阳盛阴伤的热证;阴邪致病,可引起阴盛阳伤的寒证。阳气虚,不足以制阴,可引起虚寒证。阴液亏,不足以制阳,可引起虚热证。所以说,阴阳失调,是一切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
要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就应保持阴阳平衡。万事万物的运动都是阴阳运动,阴阳运动是万事万物的原规律,生命活动自然也受阴阳运动的制约。阴阳运动处于平衡状态下,人体就健康;反之就会导致精气神失调而衰老。
可以说,一个人健康不健康,有没有活力,心理上的承受能力强不强,都与身体中的阴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阴就是身体中具有流动性的一些物质,阳就是具有温煦功能的阳气。阳气足,身体里面暖洋洋的,津液、血在享受温暖阳光的同时,也会变得活跃,畅达地流向身体各处,所经之处,得到灌溉滋养,就会呈现一片健康之象,这叫阴阳平衡、气血通达。反之,就会如同一个国家遭遇战乱之后一样,“满目疮痍”。
“为什么我总是身体没力气,走几步就气喘吁吁?”
“为什么我们吃得一样多,可是别人一点肉不长,我却长得比谁都多?”
“总是心慌慌的,白天吃不下,晚上睡不好。”
“连续几天不上厕所,好不容易去一次却要在厕所里长蹲。”
“检查结果出来了,癌症,没几天盼头了。”
“倒霉了,肚子痛,头发晕,不要说工作了,就是走路都没精神。”
上面这些表现实际上都是阴阳失调的结果。一个国家满目疮痍之后需要重新建设,身体的阴阳遭受破坏之后,我们要做的就是将其调整到平衡状态。你只要从日常细节入手,是完全可以远离疾病,回到健康中来的。
调理阴阳的办法很多,本书介绍了各种各样通调阴阳的办法,相信总有一种适合你。不管是阴虚还是阳虚,实际上只要我们及时调理,都不是棘手的事情。若是放任自流,后果就不堪设想,诸如高血压病、糖尿病、肿瘤等根源全在于此。为此,对于阴阳不平衡我们要持有这样一种态度:对于病要轻视,对于调理方法要重视。
恢复阴阳平衡的关键就在于滋阴补阳,这也是人们能否长寿的关键所在。只要将长寿的灵根呵护好,身体中的阳气充足,阴液不亏虚,使阴阳处于动态的平衡当中,我们就一定能健康、长寿。
编者
2011年冬
《舌尖上的古方:解锁身体的能量密码》 在这本书中,我们并非为您罗列枯燥的药材名录,也非描绘遥不可及的养生神话。我们寻觅的是隐藏在寻常巷陌、代代相传的中华智慧,是那份源于自然,又回归于人体的生命哲学。本书将带您踏上一场关于“滋养”与“平衡”的探索之旅,深入理解身体内在的精微运作,并学习如何通过饮食与生活习惯,重塑健康的基石。 第一章:生命之源——精气的奥秘与调养之道 我们将从“精气”这一中医核心概念入手,为您层层剥开其神秘面纱。精气,并非虚无缥缈的概念,而是生命活动最根本的物质基础,是我们身体能量与活力的源泉。它包括先天之精(父母遗传)与后天之精(水谷所化)。理解精气的生成、储存与消耗,是掌握健康的第一步。 精气为何如此重要? 书中将详细阐述精气不足可能引发的诸如精神萎靡、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免疫力减弱、身体虚弱易感冒,甚至影响生殖能力的种种表现。我们会用生动的案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您深刻认识到精气充盈对于维持生命活力、延缓衰老、提升生活质量的决定性作用。 如何“藏精”与“化精”? 我们将重点讲解“藏精于肾”的理念。肾,在中医看来,是人体生命力的根本,主藏先天之精,并能化生骨髓、主生殖。本书会深入探讨肾精的涵养,强调充足睡眠、情绪平和、适度房事等生活方式对于保护和充盈肾精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会讲解“化精”的过程,即脾胃如何将摄入的水谷精微转化为气血津液,滋养周身。 “滋阴”的真谛: 很多人对“滋阴”存在误解,认为只是单纯地补充水分。本书将纠正这一片面认知。“滋阴”并非一味地寒凉,而是指滋养身体中属阴的物质,如津液、精血、阴虚所生的内热等。我们将揭示阴虚可能出现的口干舌燥、五心烦热、盗汗、咽干、皮肤干涩等症状,并教您如何通过温和滋养的方式,如适宜的食疗,来濡养机体,平衡体内的阴阳。 “滋阴”的食疗智慧: 本章将为您精选一系列温润滋阴的食材,例如黑芝麻、枸杞、桑葚、银耳、百合、莲子、鸭肉、猪肉等。我们会详细解析这些食材的性味归经、药用价值,并提供简单易学的食谱,让您在享受美味的同时,悄然滋养身体的阴液,改善阴虚体质。例如,一道简单的“枸杞桑葚粥”,如何能温和地滋补肝肾,改善视力模糊;一道“银耳百合莲子羹”,如何能润肺止咳,安神助眠。 第二章:生命之火——阳气的生发与固护 如果说精气是生命的燃料,那么阳气便是驱动这辆生命之车的引擎。阳气,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具有温煦、推动、防御、气化等功能。阳气充足,人体才能温暖有力,生机勃勃。 阳气失司的警示: 书中将描绘阳气不足或偏盛时,身体可能发出的信号:畏寒肢冷、精神不振、腰膝酸软、夜尿频多、舌淡苔白、腹泻便溏等,以及阳气偏亢可能出现的潮热盗汗、口舌生疮、便秘、易怒等。我们会用具体的症状描述,帮助您识别自己是否处于阳气失衡的状态。 “补阳”的科学方法: “补阳”并非一味地燥热,而是要温和地激发和补充身体的阳气。我们将重点讲解“补阳”的几个关键方面: “阳气源于脾胃”: 脾胃是阳气的生化之源,只有脾胃功能健全,才能源源不断地生成阳气。本书会强调健脾益气的饮食原则,如多食用温性食物,避免生冷寒凉,学会利用山药、芡实、党参、黄芪等药食同源的食材来健脾固阳。 “肾阳为根基”: 肾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肾阳不足,则全身阳气虚衰。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通过“温补肾阳”来固本培元,例如通过适当食用温肾的食物,如韭菜、核桃、虾等,以及通过中医的艾灸、药浴等外治法来温通经络,激发肾阳。 “阳气易损,需固护”: 阳气容易受到外界寒邪的侵袭而损伤,也容易因过度劳累、熬夜而消耗。本书会教您如何“藏阳”,例如注意保暖,避免贪凉,尤其要保护好腹部、腰部等阳气易耗散的部位。同时,也会强调劳逸结合,避免过度消耗阳气。 “补阳”的食疗精髓: 本章将为您介绍一系列温补阳气的食材,如生姜、大葱、羊肉、牛肉、韭菜、核桃、虾、鹿茸(适量,根据具体体质)、狗肉(根据地域和个人接受度)等。我们会剖析它们的温性特点,并提供切实可行的食谱,例如一道暖胃驱寒的“生姜羊肉汤”,如何能在寒冷季节温暖身体,激发阳气;一道温肾壮阳的“韭菜炒鸡蛋”,如何能帮助改善腰膝酸软。 第三章:阴阳相济——身体的平衡之道 生命活动的根本在于阴阳的平衡与协调。当阴阳失衡时,身体便会失序,疾病随之而生。本书将深入浅出地讲解“阴阳平衡”在中医健康养生中的核心地位,并教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实现身体的阴阳调和。 为何“阴阳平衡”如此重要? 我们将从宏观角度阐述,阴阳互根互用,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任何一方的偏盛或偏衰,都会打破这种微妙的平衡,从而引发各种健康问题。 “补阳瘦身”与“滋阴增肥”的理性解读: “补阳瘦身”: 对于体内湿寒、阳气不足导致的新陈代谢缓慢、容易水肿虚胖的人群,适当的“补阳”可以提升脾胃运化功能,加速体内寒湿的排出,促进脂肪的代谢,从而达到“瘦身”的目的。本书会强调,这并非盲目减肥,而是通过调理身体内在动力,实现健康的体重管理。我们将分析湿寒体质的表现,并提供温阳化湿的食疗方,例如“薏米赤小豆粥”,如何帮助祛湿消肿。 “滋阴增肥”: 对于体质虚弱、阴虚火旺导致食欲不振、消化吸收差,身体消瘦者,适当的“滋阴”可以濡养脾胃,改善消化功能,并补充身体精血,从而帮助达到健康增重的目的。本书会强调,这并非盲目增重,而是通过滋养身体,让身体真正“长肉”。我们将分析阴虚体质的消瘦原因,并提供滋阴养血的食疗方,例如“阿胶红枣粥”,如何滋养身体,改善虚弱。 辨体施治的重要性: 本章将着重强调,每个人的体质都是独特的,不能简单地套用“补阳”或“滋阴”的模式。我们会提供简单易学的辨体方法,帮助您初步判断自己的体质类型(如阳虚、阴虚、气虚、血虚、湿热等),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调养。 舌诊与面诊的初步应用: 为帮助您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身体,我们将简要介绍舌象和面部气色在判断体质和健康状况方面的意义,例如舌头的颜色、舌苔的厚薄,面部的光泽度等,都是身体内在阴阳状况的直观体现。 第四章:五谷滋养——餐桌上的健康密码 “民以食为天”,食物是维持生命、滋养身体最直接的来源。本书将以中医的理论为指导,为您揭示五谷杂粮、蔬菜瓜果、禽畜蛋奶等日常食材在调养身体、平衡阴阳方面的独特作用。 五谷杂粮的“补养”之道: 深入解析不同谷物的性味归经,如大米之甘平,小米之甘温,黑米之甘温滋补,燕麦之甘平益气等,并讲解如何根据自身体质选择合适的杂粮粥、杂粮饭,以达到健脾益气、滋补精血的目的。 蔬菜瓜果的“清润”与“温通”: 讲解不同蔬菜水果的阴阳属性,如寒凉的瓜果如何清热,温性的果蔬如何温中散寒,并指导您如何在四季中合理搭配,以达到清润滋养或温通阳气的效果。 禽畜蛋奶的“精微”滋养: 探讨不同肉类、蛋类、奶类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效,以及如何通过适量摄入,来补充身体所需的精气血津,例如羊肉之温补,鸭肉之滋阴,鸡蛋之益气养血等。 第五章:生活智慧——起居作息的养生之道 除了饮食,起居作息、情绪管理、运动锻炼,同样是影响身体阴阳平衡的重要因素。本书将为您提供切实可行、易于实践的生活智慧。 “顺时养生”的奥秘: 讲解遵循自然界的节律,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道理,以及不同季节的养生重点,如春季的生发,夏季的养心,秋季的润燥,冬季的藏阳。 情绪与健康: 深入剖析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对身体阴阳的影响,教您如何通过情志调养,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志失调伤及脏腑。 适度运动,通畅气血: 介绍适合不同体质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功法,以及如何通过运动来促进气血流通,激发身体阳气。 睡眠的“滋养”力量: 强调充足而高质量的睡眠对于精气神恢复的重要性,并提供改善睡眠的实用建议。 结语 《舌尖上的古方:解锁身体的能量密码》并非一本简单提供“补阳”或“滋阴”秘方的书,而是一本引导您深入理解自身身体,掌握一套 holistic(整体的)健康养生理念的书。我们相信,当您真正懂得身体的语言,理解了阴阳相济的智慧,并将其巧妙地融入日常饮食与生活之中,您将能够逐步找回身体的能量密码,实现由内而外的健康与活力,让生命之花在和谐的平衡中绽放。这是一条回归自然,与身体对话的旅程,我们期待与您一同踏上这段充满智慧与发现的探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