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荀子

国学经典:荀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安继民 注
图书标签:
  • 国学
  • 荀子
  • 先秦
  • 儒家
  • 哲学
  • 思想
  • 经典
  • 文化
  • 历史
  • 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4828485
版次:2
商品编码:1034671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国学经典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2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荀子》的思想有两个核心概念:一是人性论,二是他关于政治思想的“礼”论。《荀子》以王先谦《荀子集解》为底本,对《荀子》中的精华部分重新进行了校对与勘订,并配有白话译文,方便读者阅读并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读经诵典,逐步提升,受益终生!

精彩书评

  ★自秦汉以来,政治学术,皆出于苟子。  ——梁启超
  ★苟子是先秦诸子中最后一位大师,他不仅集了儒家之大成,而且可以说是集了百家的大成的。  ——郭沫若

目录

前言劝学篇第一修身篇第二不苟篇第三荣辱篇第四非相篇第五非十二子篇第六仲尼篇第七儒效篇第八王制篇第九富国篇第十王霸篇第十一君道篇第十二臣道篇第十三致士篇第十四议兵篇第十五强国篇第十六天论篇第十七正论篇第十八礼论篇第十九乐论篇第二十解蔽篇第二十一正名篇第二十二性恶篇第二十三君子篇第二十四后记

精彩书摘

  君子日: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鞣①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日:“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

前言/序言

  苟子主张人性恶,“荀学”的逻辑起点在人性论上类似于基督教、佛教哲学的悲观主义。在欧美文化“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今天,在全球化的大潮之下,在新的轴心时代即将来临之际——但愿它会来临——读读《苟子》有一个特别的好处。苟子胸襟博大,《荀子》思想丰饶。苟子从一个完全不同于孟子的逻辑起点起论,得出的结论却和孟子大体相同,且与近现代西学有所犀通,岂不事半功倍,大大有益于读者诸君吗?


国学经典:荀子 引言: 在中国思想史上,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以其深刻的洞察力、严谨的逻辑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把握,矗立于诸子百家之林。他继承并发扬了儒家学说,但在某些关键问题上,如人性论、教育观、治国之道等方面,提出了与前代思想家截然不同的见解,对后世的政治哲学、伦理思想、教育实践乃至文学艺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国学经典:荀子》旨在深入挖掘荀子思想的精髓,展现其思想体系的独特价值,并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的启示意义。 第一章:时代背景与荀子生平 要理解荀子思想的形成,必须将其置于战国晚期那个风云变幻、思想激荡的时代背景下。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威权衰落,诸侯争霸,社会结构发生剧烈变革,传统的礼乐制度摇摇欲坠。在这样的动荡年代,思想家们纷纷出笼,试图为混乱的社会寻找出路。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等流派层出不穷,各种思想观点相互碰撞,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荀子,名况,字卿,是战国时期赵国人。他一生坎坷,游历四方,曾到过齐国、楚国等地,并在晚年时期曾在楚国担任兰陵令。他深受当时社会现实的影响,目睹了战争的残酷,社会的动荡,以及人性的复杂。这些经历深刻地塑造了他的思想,使其在探讨人生和社会问题时,往往更加务实和理性。 荀子一生交游广泛,曾与当时著名的思想家如孟子(尽管孟子比他早逝,但其学说影响深远)进行思想上的对话与辩驳。他更是培养了众多杰出的弟子,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秦朝丞相李斯和汉初的国学大师韩非。正是这些弟子,将荀子的思想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发扬光大,尤其是在法家思想的形成过程中,荀子的影响不可忽视。 第二章:人性论——“性恶论”的深刻辨析 荀子思想中最具争议也最富深刻性的当属其“性恶论”。与孟子“性善论”截然相反,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即人天生具有趋利避害、好利恶害、嫉妒纷争等倾向。他并非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而是强调这种“恶”的本性是未经教化的自然状态。 荀子在《劝学》、《性恶》等篇章中,对此进行了详尽的论述。他用大量的例子来说明,人一旦放任本性,就会导致混乱和冲突。“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息,此人之情也。”(《荀子·富国》)他认为,正是因为人的本性是趋利的,如果缺乏约束,就会引发争夺,“夫盗窃、侮慢、欺诈、乱败,皆起于人之情。”(《荀子·荣辱》) 然而,荀子并非一个悲观主义者。他的“性恶论”并非否定人的道德可能,而是为道德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君子以为之,而民也以为非也;君子以为之,而民也以为不可也。”(《荀子·荣辱》)他认为,正是因为人性中存在“恶”的倾向,才更需要通过后天的学习和教化,才能形成道德。“人之所以为人者,非一手一足也,而况以为其可以不学乎?”(《荀子·劝学》)他强调“化性起伪”,即通过后天的道德实践和礼仪教化,才能克服天生的“恶”,达到“善”的境界。这种“伪”并非虚假,而是指人为的、经过思考和实践形成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荀子的“性恶论”对后世影响深远。它为法家强调严刑峻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促使儒家更加重视教育和礼仪的作用。在现代社会,理解荀子的“性恶论”,有助于我们认识到社会规范和教育的重要性,警惕过度放纵人性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 第三章:教育观——“劝学”的至高无上 与“性恶论”紧密相连的是荀子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他认为,人的“善”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教化才能获得,因此,“学”是达到“善”的唯一途径。他的《劝学》篇是古代教育思想的经典之作,其思想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荀子认为,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道德的塑造和人格的升华。“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荀子·劝学》)他强调学习的广泛性,主张“学不 Dapat 绝”,即学习永无止境。他将学习的途径比喻为“登高而招,济河而呼”,强调目标明确,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荀子用生动的比喻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影响。他认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师友的引导至关重要。他鼓励学生虚心好问,勇于质疑。“善问者,如春登高,如秋下兔。”(《荀子·劝学》)他认为,只有不断地提问和思考,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奥秘。 荀子对学习的坚持和方法论也颇具特色。他强调“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认为点滴的积累才能成就大事。他也反对死记硬背,提倡“记而不懂,与不记同。”(《荀子·劝学》)他将学习比作“琢玉”,认为未经雕琢的璞玉无法成为珍宝,人的才能也需要经过反复的打磨和锻炼。 荀子对教育的重视,不仅体现在其理论著作中,也体现在他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他培养了众多杰出的门生,他们将荀子的思想传播到各地,对后世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荀子的教育思想,至今仍是我们认识学习本质、提升学习效能的重要参照。 第四章:政治哲学——“礼法并用”与“隆礼重法” 在政治哲学层面,荀子提出了“隆礼重法”的治国理念,并对“礼”和“法”进行了深刻的阐释。他认为,要想实现国家的安定和秩序,必须将礼仪规范和法律制度相结合,缺一不可。 荀子继承了儒家的“礼”的思想,但他赋予了“礼”更强的社会功能和约束力。“礼者,人之所以相远,而不敢相干也,礼者,所以绳独也。”(《荀子·修身》)他认为,“礼”是区分人与人之间等级秩序、防止冲突的重要手段,也是约束个人行为、维护社会和谐的根本。 同时,荀子也看到了“礼”的局限性,尤其是在面对顽固不化的“恶”性之徒时。“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自行。”(《荀子·君道》)他认为,如果仅仅依靠“礼”,对于那些不遵从礼制的人,就无法有效约束。因此,他强调“法”的重要性,认为“法”是处理具体事务、惩治违规行为的必要补充。 他将“礼”与“法”视为相辅相成的关系,认为“礼”是“法”的基础和精神内核,而“法”则是“礼”的保障和执行手段。“隆礼”是为了建立明确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而“重法”则是为了确保这些规范得到切实执行,维护社会稳定。 荀子对“法”的理解,并非简单的严刑峻法,而是强调“法”的公正和公开。“法者,治之端也,约之善者也。”(《荀子·君道》)他认为,制定明晰的法律,并且公正地执行,才能赢得民众的拥护,达到“法不阿贵,绳不挠曲”的理想状态。 荀子“礼法并用”的政治思想,对后世的政治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它既体现了儒家重视道德教化的理念,又借鉴了法家强调法制建设的优点,形成了一种更为全面和务实的治国方略。 第五章:其他重要思想 除了上述几个核心思想外,荀子在其他领域也展现了其深刻的智慧。 天道观: 荀子提出了“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观点,强调天的运行遵循其自身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他反对将自然现象人格化,否定迷信和占卜,主张“尽人事而听天命”,将关注点从对天的祈求转移到对人力和现实的重视。 兵学思想: 荀子在《荀子·议兵》等篇章中,对战争和军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认为,战争的胜败并非 solely 依赖于军事实力,更重要的是“道”、“德”、“仁义”等精神层面的因素。他强调“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体现了其审慎对待战争的态度。 辩证思想: 荀子在论述问题时,常常能够看到事物的两面性,并提出辩证的观点。例如,他在论述“礼”与“法”的关系时,就体现了这种辩证思维。 结论: 《国学经典:荀子》一书,旨在带领读者走进荀子博大精深的思想世界。通过对荀子人性论、教育观、政治哲学以及其他重要思想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理性、务实、重视现实和实践的伟大思想家。荀子的思想,历经千年,依然对我们理解人性、认识教育、思考治国之道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他的“性恶论”提醒我们要重视后天教化和社会规范;他的“劝学”思想激励我们要勤于学习,追求卓越;他的“隆礼重法”理念启示我们要建立健全的法治体系,同时注重道德建设。 阅读荀子,不仅是对中国古代思想的梳理,更是对自身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审视。本书希望通过细致的解读和深入的分析,让读者能够真正领略到荀子思想的独特魅力和永恒价值,并从中汲取智慧,照亮我们当下的生活与思考。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原本对这类传统文化书籍抱持着一种“读起来会很枯燥”的预期,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想象。它的语言风格非常鲜活,作者显然花了很多心思在如何“翻译”那些古奥的文本,使其既保留了原有的神韵,又符合当代读者的阅读习惯。我特别喜欢其中穿插的一些精彩的案例分析,这些案例并非是简单的堆砌,而是作者精心挑选和解读的,它们如同一个个生动的注脚,将抽象的理论具象化了。阅读时,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那个历史场景之中,与先哲们进行着跨越时空的对话。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是很多严肃的学术著作难以提供的。而且,这本书的逻辑推进极其流畅,每一章的过渡都自然而然,仿佛在讲述一个层层递进的宏大故事。读完之后,我不仅收获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继续深入探索相关领域的兴趣,这对于一本入门级别的导读性读物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成功。它让我明白,经典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融入日常思考的活水源头。

评分

我是一个对“系统性”要求很高的人,很多书籍往往在某一主题上深入挖掘,但缺乏宏观的把握,读完后总觉得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然而,这本关于传统思想的著作,在构建知识体系方面做得极其出色。它不是零散观点的集合,而是一张精密编织的网络,将不同的思想流派和核心概念巧妙地串联起来,让读者能清晰地看到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继承与批判。作者在处理复杂思想关系时的那种条理性和大局观令人赞叹。特别是书中关于“变”与“不变”的论述,作者引用了多处不同的古代文献进行对比分析,深入浅出地阐释了这种辩证关系,这让我对传统哲学中“中庸”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对照着思维导图来整理思路,这本书的结构性贡献功不可没,它为我后续的深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教会我的不只是“学什么”,更是“如何系统地思考”。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古代思想世界的一扇窗!内容之丰富,简直让人目不暇接。它不像有些学术著作那样故作高深,而是用一种非常贴近生活、引人入胜的方式,将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古代智慧娓娓道来。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梳理脉络时的那种细腻和耐心,很多我以前囫囵吞枣、一知半解的概念,读完之后豁然开朗,感觉像是被一位博学的老者亲自点拨了一般。比如,书中对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的描摹,简直细致入微,让我能更深层次地理解那些思想是如何应运而生的。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精妙的论述,甚至会联想到自己当下的处境,思考古人的智慧如何能为现代人的困惑提供指引。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十分考究,拿到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让人在翻阅时都带着一种敬畏之心。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深入的文化朝圣之旅,极大地拓宽了我的知识边界,让我对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有了更切实的感受。

评分

我必须承认,我最初购买这本书是出于一种“补课”的心态,希望能够快速弥补自己在人文素养上的短板。没想到,这本书带给我的体验远超出了“补课”本身。它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作者的文字中流露出的那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治理的深切关怀,极具穿透力。在讲述那些古代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时,作者并没有采取说教的态度,而是通过对具体情境的分析,引导读者自己去体会其合理性和现实意义。这种尊重读者的写作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愉悦感。我发现,很多看似过时的道理,在今天依然有着惊人的现实意义,这让我对人类文明的连续性产生了更强的认同感。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传授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塑造了一种审视世界、反思自身的视角,使我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和坚韧。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独特的叙事节奏和视角切换能力。它没有固守单一的叙事腔调,时而如史官般沉稳叙事,时而又像一位私塾先生般语重心长,甚至在某些关键节点的引申中,带有一丝现代的幽默感,使得长篇的阅读过程丝毫不会产生疲劳感。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引用原始文本时那种精准而又克制的度,从不喧宾夺主,总是恰到好处地为现代读者搭建理解的桥梁。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选择也体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容易疲劳,这种细节上的用心,对于厚重的经典解读来说至关重要。总而言之,这是一部集学术性、可读性与审美性于一体的佳作,它成功地将厚重的文化遗产以一种轻松而不失深度的面貌呈现在大众面前,极力推荐给所有对传统文化抱有好奇心的读者,它绝对值得你投入时间去细细品味。

评分

当我还年轻时,我身怀自由。但我并未看出它的存在。我有大把的时间,可我不懂得珍惜,我还拥有爱,但是从未真实的感受过它,我花了好几十年才明白这三者的真正意义,但现在在我生命中的黄昏,这些认知逐渐转变成了幸福。爱,自由,时间,曾经随意丢弃的这些,原来正是驱使我前行的动力。而在这三者中,爱,尤其宝贵。以此献给你和我的孩子们,以及我的兄弟姐妹,还有这个赋予我们生命与好奇的广袤世界。——《刺客信条》

评分

还行吧,喜欢国学,这些东西还是不错的!

评分

这次发货到海南,时间有点长,不如内地发货快,不过书籍质量没有问题,是正品,五分好评了!

评分

信任京东自营正品保证 活动价格比当当网优惠 所以现在书籍都首选京东自营

评分

改了开就可用门从没了

评分

京东,你就作死吧,买盗版书,连作者的朝代都印错了,正面明,书背是宋!你和~最大的区别也就是送货快点!

评分

经典的智慧,读书开智

评分

包装干净送货快认真阅读学习吧

评分

家有爱看书人一枚,没办法,只能买了。关键是400减300的活动真的吸引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