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外科临床解剖学(精)/钟世镇现代临床解剖学全集

口腔颌面外科临床解剖学(精)/钟世镇现代临床解剖学全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兴,张志愿,主编:丁自海,王增涛 编
图书标签:
  • 口腔颌面外科
  • 临床解剖学
  • 解剖学
  • 医学
  • 钟世镇
  • 现代临床解剖学全集
  • 口腔科
  • 颌面外科
  • 解剖图谱
  • 医学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山东科技
ISBN:9787533157593
商品编码:1029184400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1-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口腔颌面外科临床解剖学(精)/钟世镇现代临床解剖学全集
  • 作者:王兴//张志愿|主编:丁自海//王增涛
  • 定价:246
  • 出版社:山东科技
  • ISBN号:9787533157593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1-07-01
  • 印刷时间:2011-07-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6开
  • 包装:精装
  • 页数:517

编辑推荐语

王兴和张志愿主编的《口腔颌面外科临床解剖学》是一部以解剖学理论为基础,以临床应用为目的、具有较强实用性的专业参考书。全书共分十一章,采取由表层到深层,局部解剖和系统解剖相结合的论述方法,系统讲述了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常用的125种手术的操作方法和手术技巧,其内容几乎包括了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大多数典型手术。

作者简介

丁自海,1952年生,河南人。现任南方医科大学(原**军医大学)解剖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微创外科解剖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副主编,中国解剖学会人体解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解剖学会理事,广东省手外科学会委员。从事解剖学教学和研究32年,对临床解剖学研究有较深造诣,在手外科解剖学、组织瓣、微创外科解剖学、实验性神经伤基础研究等方面取得较突出成绩。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显微外科临床解剖学》、《手外科解剖与临床》、《泌尿外科临床解剖学图谱》等专著8部,主译《神经外科手术入路图谱》和《骨科手术入路图谱》等专著3部,主编《人体解剖学》等**规划教材3部。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承担军队和省级重点课题3项。在国内率先组建了微创外科解剖学研究所,目前正在进行微创外科解剖学相关课题的研究。 王增涛,1964年生,山东省烟台市人。现任山东省立医院手足外科主任,山东大学教授,山东省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委员,山东省创伤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修复重建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实用手外科杂志》编委,《中国上肢外科杂志》副主编,《山东医药杂志》编委。从事显微外科、手外科专业19年,在手外科、显微外科、低温医学等研究领域有较深造诣,**足趾改形再造手指系列手术,完成世界首例深低温保存(-196℃保存8l天)的断指再植手术。发表论文50余篇,参加编写医学专著9部,获省部级成果奖7项。 王增涛,教授,1964年生,山东省烟台人。现任山东省立医院手足外科主任,山东大学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山东省手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显微外科学会委员,中华手外科学会委员,山东省创伤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修复重建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修复重建外科研究所所长,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从事显微外科、手外科专业20余年,在显微外科、手功能修复重建、器官深低温保存等研究领域有较深造诣,**足趾改形再造手指及手指全形再造系列手术,完成世界首例深低温保存(-196℃保存81天)的断指再植手术。在国内首先报告了手部微型组织块再植、非断面截骨再植、血管肌间隙皮支与肌问组织的解剖关系。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显微外科临床解剖学图谱》、《显微外科临床解剖学》、《手外科解剖学图鉴》等4部专著,承担省部级重点课题3项,获省部级成果奖7项。 王兴,1945年生,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获北京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90~1993年先后作为博士后访问研究员在美国华盛顿医院中心、奥克拉荷马大学牙科学院研修学习。历任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正颌外科中心主任、口腔种植中心主任。现任中华口啦医学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口腔医师分会名誉会长、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任《中华口腔医学杂志))总编辑,《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主编,《中华医学杂志》、((中国口腔医学年鉴》等20种专业学术杂志编委,国际牙医师学院院士、国际牙科研究会会员,2006年荣获香港牙科医师学院名誉会员,2006年被授予中国杰出口腔医师奖,2007年被授予美国牙科学会名誉会员。同年获中国医师奖。2010年被聘为香港大学名誉教授。 长期从事牙颌面畸形矫治以及口腔种植的研究和临床工作。发表研究论文201篇,主编专著4部,参编专著22部。在1987~1995年间曾五次获北京医科大学科技成果奖,1987年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88年获**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年被**教委、国务院学位办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1996年被评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负责的课题“内置式颌骨牵引成骨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被评为九五期间我国重大科技进展项目,并获首届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003年获北京大学**博士论文二等奖,2004年研究论文“小下颌畸形伴阻塞性呼吸睡眠综合征的内置式牵引成骨矫治”获美国颌面外科医生协会、美国内固定研究协会*佳临床研究论文奖,2005、2006年两次获中国科协*佳研究论文奖。 张志愿,1951年生,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院长、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所长,上海市重点学科一口腔颌面外科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成员,兼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英国爱丁堡皇家牙医学院院士、国际牙医学院院士、香港牙科医学院荣誉院士、日本大阪齿科大学客座教授等。(《上海口腔医学》主编,《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口腔医学年鉴》副主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口腔科学》(第五、六、七版)主编。

目录

**章 黏膜和皮肤
**节 概述
第二节 口腔黏膜
第三节 颌面部皮肤
第二章 肌、筋膜和间隙
**节 概述
第二节 口腔颌面部肌肉
第三节 关颈部筋膜
第四节 口腔颌面部间隙
第五节 临床应用
第三章 脉管系统
**节 概述
第二节 口腔颌面颈部动脉系统
第三节 口腔颌面颈部静脉系统
第四节 口腔颌面颈部淋巴系统
第五节 临床应用
第四章 神经系统
**节 概述
第二节 三叉神经
第三节 面神经
第四节 舌下神经
第五节 舌咽神经
第六节 迷走神经
第七节 副神经
第八节 颈丛和颈交感神经干
第九节 临床应用
第五章 涎腺
**节 概述
第二节 腮腺
第三节 下颌下腺
第四节 舌下腺
第六章 骨骼系统
**节 概述
第二节 上颌骨
第三节 下颌骨
第四节 颧骨与颧弓
第五节 骨移植术
第六节 颌骨牵引成骨技术
第七章 颞下颌关节
**节 概述
第二节 下颌髁突
第三节 颞骨关节面
第四节 关节盘
第五节 关节囊和关节间隙
第六节 关节韧带
第七节 临床应用
第八章 唇、颊、腭、舌
**节 概述
第二节 唇
第三节 颊
第四节 腭、口咽
第五节 舌
第九章 鼻、眼、耳
**节 概述
第二节 鼻
第三节 眼睑
第四节 外耳
第十章 颌面部表面解剖
**节 颌面部表面形态及临床意义
第二节 X线头影测量
第十一章 口腔颌面部相关解剖
**节 颅顶
第二节 颅底
第三节 颈部舌骨上区和舌骨下区
第四节 临床应用
索引


口腔颌面外科临床解剖学 编著者: 钟世镇 领衔主编 系列: 钟世镇现代临床解剖学全集 出版信息: (此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填充出版社、出版年份、版次等信息,如果不知道可以略去)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部系统、深入、全面阐述口腔颌面部解剖学及其临床应用价值的巨著,是“钟世镇现代临床解剖学全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口腔颌面外科医生、相关专业的临床医生、研究生以及高年资本科生提供一份详实可靠的解剖学参考。作者钟世镇院士及其团队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将抽象的解剖知识与生动的临床实践完美结合,为读者构建了一幅立体、精准、实用的口腔颌面部解剖学图景。 本书的编写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从结构到功能,从正常到异常,从理论到实践”的原则,力求涵盖口腔颌面外科领域所需的几乎所有关键解剖知识。其内容之详尽,覆盖之广泛,在同类书籍中堪称翘楚。 第一篇:绪论与基础解剖 本篇旨在为读者建立口腔颌面部解剖学的整体认知框架,并介绍学习相关知识所需的理论基础。 口腔颌面部解剖学概述: 阐述口腔颌面外科研究对象的重要性,强调精准解剖学在临床诊断、手术设计、术后恢复及并发症防治中的基石作用。介绍本学科的发展历程、主要研究内容以及与其他医学分支的联系。 头颈部骨骼解剖: 详细描述组成头颅和颈部的各块骨骼,包括颅骨(如额骨、顶骨、枕骨、颞骨、蝶骨、筛骨、上颌骨、颧骨、鼻骨、泪骨、犁骨、下鼻甲、腭骨、下颌骨)、舌骨及其与周围骨骼的连接关系。特别强调上颌骨和下颌骨的结构特点、解剖标志、骨缝、骨孔以及在正颌手术、种植手术等中的重要性。 头颈部软组织分层与解剖分区: 介绍头颈部从皮肤到深层骨膜的典型层次结构,包括皮肤、皮下组织、筋膜(浅筋膜、深筋膜、颈部筋膜)、肌层、血管神经层及骨骼。清晰划分头面部及颈部的各个解剖区域,如眼眶、鼻腔、口咽、舌、咽旁间隙、颈部三角区(颏下三角、颌下三角、颈动脉三角、肌三角)等,为理解局部病变的空间范围和手术入路奠定基础。 头颈部血管系统解剖: 详细描述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及其各级分支(如面动脉、颞浅动脉、上颌动脉、腭大动脉、咽升动脉、耳后动脉、枕动脉等)的走行、变异及主要的吻合关系。重点阐述与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密切相关的血管,如供应面部、舌、颊、腭、牙槽、颌骨的动脉,以及颈外静脉、面静脉、翼静脉丛等。强调血管的临床意义,如在皮瓣移植、血管瘤治疗、止血等方面的应用。 头颈部神经系统解剖: 详细介绍脑神经(特别是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区域及功能。重点解析三叉神经(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及其主要分支(如眶下神经、齿槽神经、舌神经、颊神经、颏神经)在支配面部、牙齿、口腔黏膜、舌、下唇等区域的临床重要性。阐述面神经(VII脑神经)的走行、分支(如额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及其在面部表情肌、腮腺导管、舌前2/3味觉等方面的作用,以及损伤的临床表现。介绍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支配血管、腺体等方面的影响。 头颈部淋巴系统解剖: 描述头颈部浅层和深层的淋巴结群,包括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腮腺淋巴结、耳前淋巴结、枕部淋巴结、颈部浅深淋巴结(颏部、颌下、颈外侧、深颈部淋巴结群)等。详细阐述各淋巴结的引流区域,特别是口腔、面部、咽喉、舌等部位的淋巴回流途径。强调淋巴结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对肿瘤分期、手术切除范围及放化疗方案制定的指导意义。 第二篇:口腔颌面部具体解剖 本篇将视角聚焦于口腔颌面部各个具体结构,进行更为精细的解剖描述。 口唇、颊部解剖: 描述口唇的皮肤、黏膜、肌层(如口轮匝肌)、血管、神经,特别是黏膜下腺体。详细介绍颊部的皮肤、皮下组织、颊肌、颊脂垫、咬肌筋膜、腮腺导管的穿行、血管神经的分布。讨论唇裂、颊部缺损等疾病的解剖基础。 牙槽骨、牙齿及牙周组织解剖: 详细描述上、下颌骨的牙槽突结构,牙槽骨的骨质特点、牙槽间隔、牙槽嵴。介绍牙齿(恒牙、乳牙)的解剖结构(牙冠、牙颈、牙根、牙釉质、牙本质、牙髓、牙骨质)、牙周组织(牙周膜、牙槽骨、牙龈)的组成及相互关系。重点讲解牙根与周围骨骼、血管、神经(特别是齿槽神经)的空间关系,这对拔牙、根管治疗、牙槽外科手术至关重要。 舌的解剖: 详细描述舌的整体形态、舌肌(固有舌肌、骨舌肌、舌骨舌肌、茎突舌肌)的起止点、走行及功能,舌的黏膜、舌乳头(丝状乳头、菌状乳头、叶状乳头、轮廓乳头)、舌腺。详细讲解舌的血管(舌动脉及其分支)和神经(三叉神经下颌神经分支——舌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舌下神经)的分布,以及味觉神经的支配。强调舌在进食、语言、吞咽等功能中的作用,以及舌癌手术的解剖考量。 硬腭与软腭解剖: 描述硬腭的骨性基础(上颌骨腭突、腭骨水平板)和黏膜结构。详细介绍软腭的组成(黏膜、肌层——腭帆提肌、腭帆张肌、腭舌肌、腭咽肌、舌垂肌),软腭的血管和神经(三叉神经上颌神经分支、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以及软腭在吞咽、发音中的功能。讨论唇腭裂手术的解剖基础。 口底解剖: 详细描述口底的边界、分层(皮肤、皮下组织、颏舌肌、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二腹肌前腹),口底的血管(舌动脉、面动脉分支)、神经(舌神经、颏神经、舌下神经)。重点讲解舌下腺、颌下腺导管、舌系带的解剖关系。对口底感染、囊肿、肿瘤的手术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咽部解剖(与口腔颌面外科相关部分): 简述鼻咽、口咽、喉咽的解剖界限和主要结构。重点描述口咽部,包括扁桃体窝、腭舌弓、腭咽弓、悬壅垂、软腭后壁。介绍咽部肌群、血管(咽升动脉、面动脉分支)和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讨论扁桃体切除术、咽部肿瘤手术的解剖要点。 颌下腺、舌下腺、腮腺解剖: 详细描述腮腺的解剖位置、形态、被膜、与面神经的关系、腮腺导管的走行、开口位置。详细描述颌下腺的解剖位置、形态、被膜、与邻近血管神经(舌动脉、面动脉、舌下神经、舌神经)的关系、颌下腺导管的走行、开口位置。描述舌下腺的位置、形态、导管系统。强调腮腺、颌下腺及舌下腺的疾病(如结石、炎症、肿瘤)的手术治疗需要精确的解剖知识。 颞下颌关节解剖: 详细描述颞下颌关节的组成(下颌骨髁突、颞骨关节窝、关节盘、关节囊、关节韧带)。阐述关节盘的结构、功能及变异。分析关节的运动方式(铰链运动、滑动运动)。讨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创伤、关节置换手术的解剖基础。 第三篇:头颈部重要结构的功能解剖与临床应用 本篇将解剖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联系,阐述重要结构的功能特点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头颈部骨骼的生物力学与临床意义: 讨论上颌骨、下颌骨在咀嚼、言语等功能中的受力特点,以及在正颌手术、骨折复位固定中的生物力学原理。 头颈部神经支配的临床应用: 详细阐述三叉神经、面神经等主要神经在疼痛管理(如三叉神经痛)、面瘫治疗、神经再生、面部神经功能重建手术中的应用。 头颈部血管的临床应用: 重点讲解在头颈部肿瘤切除、皮瓣移植、血管吻合、介入治疗等手术中,对血管走行、变异、吻合口选择的精确把握。 头颈部淋巴引流与肿瘤手术: 深入分析口腔颌面部各区域的淋巴引流方向,指导颈部淋巴结清扫的范围和方式,以及术后复发的预测。 颅骨外科学的解剖基础: 结合颅骨的厚度、骨缝、颅内压与颅外压的关系,以及与重要血管、神经的毗邻关系,阐述颅骨骨折的处理原则。 颌面部创伤的解剖分析: 对不同类型颌面部创伤(如骨折、软组织裂伤)进行解剖学分析,明确损伤的部位、程度,指导复位、固定和重建。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外科解剖: 详细阐述头颈部主要肿瘤(如舌癌、颊癌、口底癌、颌骨癌、软组织肉瘤)的手术切除范围,需要考虑的毗邻结构、血管、神经、淋巴结的清扫。 颅底解剖与神经外科、耳鼻喉科的交叉: 结合该系列书籍的整体性,简要提及与颅底相关的重要解剖结构,以及在颅底手术中的重要性,表明口腔颌面外科与相关学科的联系。 第四篇:临床解剖技术与影像学 本篇介绍在临床实践中获取和应用解剖信息的技术。 临床解剖学检查技术: 介绍体格检查、触诊、叩诊、听诊等基本临床检查方法在评估颌面部结构、功能中的应用。 影像学在临床解剖中的应用: 详细介绍X线平片、CT(包括多层螺旋CT、CBCT)、MRI、超声等影像学技术在显示骨骼、软组织、血管、神经等解剖结构中的作用。重点讲解影像学三维重建技术在术前规划、手术导航中的应用。 手术导航与术中解剖监视: 介绍计算机辅助手术(CAS)系统、术中导航技术在提高手术精度、降低并发症方面的作用。 尸体解剖与标本制作: 介绍尸体解剖在学习和验证解剖知识中的重要性,以及在制作教学标本方面的技术。 本书特色: 权威性与学术性: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钟世镇教授领衔,汇聚了国内顶尖的口腔颌面外科专家团队,学术水平和权威性毋庸置疑。 系统性与全面性: 覆盖了口腔颌面外科所需的绝大部分解剖知识,结构清晰,层次分明,逻辑严谨。 临床导向性: 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将抽象的解剖结构与其在疾病诊断、手术治疗中的应用紧密相连,实用性极强。 图文并茂: (假设书中配有高质量的插图和影像学图片)书中配有大量精美的解剖插图、手术照片及影像学图片,直观生动,有助于读者理解和记忆。 细节详尽: 对解剖结构的变异、毗邻关系、功能特点、损伤后果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描述,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 适用读者: 口腔颌面外科医师(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 口腔医学研究生、博士后 其他相关临床科室医生(如普通外科、耳鼻喉科、神经外科、整形外科等) 高年资口腔医学本科生 从事医学教育和科研的学者 总结: 《口腔颌面外科临床解剖学》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一部指导临床实践的宝典。它以严谨的科学态度、精湛的解剖技艺和深厚的临床智慧,为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可靠的实践指导。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读者能够对口腔颌面部的复杂结构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在临床工作中做出更精准的诊断、制定更合理的手术方案,最终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本书的出版,无疑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水平,为该学科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极其严谨和学术化的,没有丝毫的赘述或浮夸,每一个用词都精准到位,直指核心概念。这使得它在作为教学参考书时具有极高的权威性,但也意味着它对读者的专业背景有一定要求。对于刚接触这个领域的学生而言,可能需要辅以其他更基础的图谱或视频资料来辅助理解某些深层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解剖学术语。我个人很欣赏它在引用和注释方面所体现出的严谨态度,能清楚地追溯到知识的来源和依据,这对于学术研究人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品质。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案头常备的专家手册”,而不是一本轻松的入门读物,其价值在于深度和准确性。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装帧质量确实让人眼前一亮,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一看就知道是下过一番功夫的专业著作。印刷的清晰度和纸张的质感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这对于一本需要反复查阅的工具书来说至关重要。我尤其欣赏它在版式设计上所体现出的严谨性,虽然内容是高度专业化的,但排版却并没有让人感到压抑和晦涩,图文的布局安排得当,阅读起来相对流畅。不过,对于初学者来说,初次接触这种厚重的专业书籍时,可能会因为信息量过大而感到有些不知所措,需要时间去适应和消化。整体而言,从硬件条件和第一印象来看,它无疑是一本值得信赖的临床医学参考资料,体现了出版社在出版高精尖学术书籍方面的专业水准,让人对其中蕴含的知识内容抱有极高的期待。

评分

从内容组织上看,作者似乎非常注重循序渐进的逻辑推导,它没有将所有复杂的区域堆砌在一起,而是通过分区域、分层次的方法进行讲解,使得庞大而精微的颌面部解剖结构能够被有效分割和攻克。例如,在处理神经支配部分时,作者细致地梳理了主干神经的分支路径及其支配范围,并巧妙地结合了临床上常见的麻醉区域和感觉障碍的判断依据。这种“带着问题去学习解剖”的思路,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沉浸感和目的性。总而言之,这本书的整体框架和内容深度,完全符合一本顶级专科教材应有的水准,是颌面外科领域专业人士案头不可或缺的案典。

评分

这本书在知识体系的构建上展现出一种非常系统化和深入的逻辑脉络,它不仅仅是简单罗列解剖结构,而是将这些结构置于具体的临床应用场景下进行讲解,这种“理论指导实践”的编排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我发现作者在描述一些复杂层次结构时,常常会采用多角度的描述和类比,这对于理解那些在二维平面图上难以把握的三维空间关系非常有帮助。尤其是一些关键的神经血管走行,标记得非常精确,且配有详尽的文字解析,这对于外科医生来说简直是福音,能有效地帮助我们在术前规划和术中定位时避免关键结构的损伤。如果说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或许是某些高分辨率的彩色插图在特定光线下观察时,色彩的层次感略有不足,但瑕不掩 দুর্গ,其学术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是毋庸置疑的。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在临床一线工作的从业者,我最看重的是教材的“时效性”和“前沿性”。这本教材在收录经典解剖学知识的同时,也融入了不少近年来在微创手术和精准医学领域取得的新发现和新认识,体现了作者团队对该学科最新进展的紧密跟踪。例如,对于一些功能性重建手术中涉及的微小通道和韧带的描述,其精细程度远超我之前使用的其他参考书。它成功地搭建起基础解剖学知识与复杂临床操作之间的桥梁,让我能更清晰地预判手术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变异和挑战。读完特定章节后,我能明显感觉到自己在面对相关病例时的信心有所增强,这才是衡量一本专业书籍真正价值的核心标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