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清、宋剑飞编著的《废气控制与净化技术》 共分为11章,内容主要包括空气污染及其影响、废气 净化的基本方法、含硫化合物净化技术、含氮化合物 气体的净化、含卤化物气体的净化、含碳气体的净化 、含氰气体的净化、有机气体净化、汞蒸气净化、恶 臭净化、沥青烟净化。
本书可供所有领域内从事大气污染控制的工程技 术人员、管理人员阅读,还可供高等学校环境工程、 环境科学等专业的师生参考。
**章 空气污染及其影响
1.1 空气污染和空气污染物
1.2 空气污染物来源
1.2.1 污染物的种类
1.2.2 含硫化合物
1.2.3 含氮化合物
1.2.4 碳的氧化物
1.2.5 含卤素化合物
1.2.6 碳氢化合物(HC)
1.2.7 污染物的来源
1.3 空气污染物的危害
1.3.1 颗粒物的危害
1.3.2 二氧化硫(SO2)的危害
1.3.3 氮氧化物(NOx)的危害
1.3.4 一氧化碳(CO)的危害
1.3.5 铅(Pb)的危害
1.3.6 含氟化合物的危害
1.4 空气环境质量控制标准
1.4.1 空气环境质量标准的产生
1.4.2 我国空气环境质量标准的产生与发展
第2章 废气净化的基本方法
2.1 吸收净化法
2.1.1 气液系统的相平衡
2.1.2 双膜理论
2.1.3 吸收速率
2.1.4 化学吸收的基本原理与计算
2.1.5 吸收设备
2.2 吸附净化法
2.2.1 常用工业吸附剂
2.2.2 吸附平衡理论
2.2.3 传质速率和传质系数
2.2.4 吸附操作方式
2.2.5 吸附过程模拟
2.3 冷凝净化法
2.3.1 冷凝净化原理
2.3.2 冷凝设备和类型
2.3.3 冷凝计算
2.4 催化净化法
2.4.1 催化作用和催化剂
2.4.2 气固催化反应过程
2.4.3 气固催化反应装置类型与选择
2.4.4 催化净化法的一般工艺
2.5 生物净化法
2.5.1 净化原理和特点
2.5.2 处理工艺与设备
2.6 膜分离净化
2.6.1 膜分离净化概述
2.6.2 气体膜分离过程基本原理
2.6.3 气体分离膜特性
2.6.4 膜材料及分类
2.6.5 气体膜分离设备和气体膜分离应用
2.7 燃烧净化法
2.7.1 燃烧净化原理
2.7.2 燃烧净化方法和装置
2.7.3 热能回收与安全
第3章 含硫化合物净化技术
3.1 二氧化硫净化方法
3.1.1 湿法脱硫
3.1.2 干法脱硫
3.1.3 半干法脱硫
3.2 硫化氢废气净化方法
3.2.1 H2S的性质、来源和危害
3.2.2 H2S的治理技术概述
3.2.3 H2S净化工艺工程实例
3.3 二硫化碳气体净化方法
3.4 含硫卤化物气体净化方法
3.4.1 含硫卤化物的介绍
3.4.2 处理方法
3.4.3 总结
3.5 硫酸雾净化方法
3.5.1 硫酸雾的来源及危害
3.5.2 硫酸雾的处理方法
3.5.3 硫酸雾净化技术工程实例
第4章 含氮化合物气体的净化
4.1 氮氧化物概述
4.2 氮氧化物净化技术
4.2.1 干法脱硝
4.2.2 湿法脱硝
第5章 含卤化物气体的净化
5.1 氯气净化技术
5.1.1 吸收法
5.1.2 化学转化法
5.1.3 压缩冷冻法
5.2 卤化氢气体净化技术
5.2.1 工艺流程
5.2.2 工艺操作参数
5.2.3 净化效果
5.3 含卤化合物气体净化技术
5.3.1 活性炭纤维吸附法
5.3.2 等离子体焚烧法
第6章 含碳气体的净化
6.1 一氧化碳气体净化
6.1.1 一氧化碳(CO)的性质
6.1.2 一氧化碳的来源及危害
6.1.3 一氧化碳的净化
6.1.4 含CO废气净化回收工艺流程实例
6.2 二氧化碳气体净化
6.2.1 二氧化碳的性质
6.2.2 二氧化碳的来源及危害
6.2.3 二氧化碳的净化
6.2.4 含CO2废气净化处理工程实例
6.3 光气的净化
6.3.1 光气的性质
6.3.2 光气的来源及危害
6.3.3 光气净化的方法
6.3.4 光气净化几种方法的经济技术比较
6.3.5 光气尾气净化处理工程实例
第7章 含氰气体的净化
7.1 氰化氢气体的性质
7.2 氰化氢的来源及危害
7.3 氰化氢的净化
7.3.1 吸收法
7.3.2 吸附法
7.3.3 燃烧法
7.4 几种方法的经济技术分析
7.5 含氰废气净化处理工程实例
7.5.1 废气来源及其成分
7.5.2 废气处理工艺
7.5.3 净化结果
7.5.4 工艺分析
第8章 有机气体净化
8.1 有机溶剂气体处理与回收技术
8.1.1 冷凝方法
8.1.2 吸附方法
8.1.3 燃烧方法
8.1.4 溶剂吸收方法
8.1.5 生物方法
8.1.6 VOCs常用处理工艺性能比较
8.2 二□英等燃烧气体净化
8.2.1 二□英类的来源
8.2.2 二□英的性质
8.2.3 二□英的净化
8.3 醛类、芳香族、胺类气体净化
8.3.1 来源
8.3.2 性质
8.3.3 常规有机气体净化技术
8.3.4 甲醛污染净化技术
8.3.5 小结
第9章 汞蒸气净化
9.1 汞蒸气的主要来源
9.2 燃煤过程中汞蒸气的形态分布及排放状况
9.2.1 燃煤过程中汞蒸气的形态分布
9.2.2 燃煤过程中汞蒸气的排放状况
9.3 燃烧过程中汞的净化技术
9.3.1 燃烧前脱汞
9.3.2 燃烧中脱汞
9.3.3 燃烧后脱汞
9.4 烟气中汞蒸气的脱除方法
9.5 脱汞设备及优化措施
9.6 脱汞技术发展前景
**0章 恶臭净化
10.1 恶臭的来源
10.2 恶臭的性质、特点和危害
10.2.1 恶臭的性质
10.2.2 恶臭的特点
10.2.3 恶臭的危害
10.3 恶臭的控制技术
10.3.1 掩蔽法
10.3.2 稀释扩散法
10.3.3 空气氧化法
10.3.4 生物方法
10.3.5 光催化方法
**1章 沥青烟净化
11.1 沥青烟污染现状
11.1.1 沥青烟的产生源
11.1.2 沥青烟的组成与性质
11.2 沥青烟处理方法及典型处理工艺
11.2.1 燃烧法
11.2.2 电捕法
11.2.3 吸附法
11.2.4 吸收法
附录
参考文献
我最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觉得它可能是一本关于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的解读。我期待它能详细介绍国家和地方在废气排放控制方面出台的最新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以及相关的环保政策。书中可能会对一些关键的法律条款进行解释,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这些政策对企业的影响。我希望能从中了解到,在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中,应该如何遵守相关的环保规定,如何进行合规的废气处理,以及在环保监管日益严格的背景下,企业应该如何调整其生产运营模式以满足环保要求。我甚至设想书中会包含一些关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申请等方面的操作指南。
评分坦白说,我拿到这本书时,心里还琢磨着,它会不会是一本关于如何设计和建造废气处理设备的工程手册。我设想的会是,里面会包含各种吸附塔、催化燃烧装置、洗涤塔等设备的详细设计图纸、计算方法以及材料选择指南。我期待能看到不同类型废气处理设备的性能参数对比,以及如何根据具体的废气成分、浓度和流量来选择最合适的设备。书中可能还会涉及到设备的安装、调试、日常维护以及故障排除等方面的内容,对于一线工程师来说,应该是非常实用的参考资料。我甚至希望它能介绍一些先进的设备制造技术,以及如何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降低能耗。
评分当我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会不会是一本关于废气净化材料科学的书籍。我设想的内容是,书中会详细介绍各种用于吸附、催化、分解废气的材料,比如活性炭、沸石、金属氧化物、贵金属催化剂等。我期待能看到这些材料的化学结构、物理性质、吸附机理、催化机理等方面的深入探讨。书中可能会介绍如何制备新型的、高性能的吸附剂和催化剂,以及如何提高材料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我甚至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材料性能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的介绍,这对于研究和开发新型废气净化材料的研究人员来说,非常有价值。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是,它会不会是一本关于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科普读物。我设想的内容是,书中会深入浅出地讲解不同种类的废气,比如PM2.5、臭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等,是如何对我们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甚至神经系统造成损害的。我期待它能提供科学的证据和数据,说明空气质量与疾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并且能提供一些具体的建议,告诉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废气暴露,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对“看不见”的危险有更深刻的认识,并且在面对雾霾天气时,不再仅仅是抱怨,而是能采取更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确实吸引人,我本来以为会是一本关于如何解决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各种有害气体排放问题的实用指南,里面会详细介绍各种吸附、催化、燃烧等净化技术,并且会配有大量的工程案例分析,讲解不同污染物适用哪种技术,以及设备的选型、操作维护等方面的内容。我甚至期待能看到一些最新的研发进展,比如针对特定难处理废气的创新工艺,或者更高效、更环保的净化材料。在阅读前,我设想的这本书应该能够帮助我解决实际工作中的一些技术难题,或者为我提供一些理论上的指导,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废气治理的原理和方法。我对书中可能会包含的计算公式、设计流程、标准规范等内容也充满了期待,希望能学到一些硬核的技术知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