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 严肃庄重的神态,只不过是人发明出来的一种手段,专门用于掩饰人内心的真情实感。
评分- 疯狂之举,会像传染病一样蔓延。
评分- 人给任何东西都没有像给劝告那样慷慨。
评分- 美貌已逝而价值犹存,这种女人少之又少。
评分- 在卖弄风情和花言巧语中,爱情的成分最少。
评分很喜欢(:..法1.法):..拉罗什福科1.拉罗什福科,他的每一本书几本上都有,这本道德箴言录(附光盘1张)很不错,无论单就人生哲理,还是单就处世指导,拉罗什福科的影响都要超过培根,这诚足为信。——鲁迅你读过拉罗什福科的箴言录吗乍看上去它们显得尖刻低沉,但它们对人类极其充满人情味的本质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因此他们给人带来一种奇怪的解脱感。在拉罗什福科身上,我们看到一位挣脱了自己身上枷锁的自由人。——爱因斯坦日月流逝,箴言录问世已有三百多年,它不断被再版,并被译成各种各样的文字,其中的箴言也经常被人们在口头和书面上引用,许多成了在民间广泛流行的真正的格言警句。——何怀宏道德箴言录并不是一堆规范和训条的集合,告诉人们应当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而是一系列对人们行为品质的分析和描述,揭露了人们实际上在做什么,想什么,它类似于一部道德心理学著作。该书问世以后,许多人感到它痛快淋漓地说出了人们想说的话,揭露了当时上流社会、宫廷贵族中的道德腐败和伪善。(一)拉罗什福科(,1613-1680),法国思想家,著名的格言体道德作家,1613年9月15日生于巴黎一个家世显赫的大贵族家庭。早年热衷于政治,先是反对红衣主教黎塞留,入狱并流放外省后又卷入反对首相马扎兰及王权的政治密谋和武装斗争,参加投石党之乱并几次负伤。晚年不问政治而出入于各种文艺沙龙,写有回忆录(1662)与道德箴言录(1665-1678)两部作品,后来人们还收集到他的一百五十封信和十九段感想。十七世纪的法国是一个封建制度逐渐解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确立并巩固的时代。拉罗什福科所处的时期在政治上是一个重建法兰西王朝,并向路易十四的绝对君主制过渡的时期。虽然总的说来,在思想上这一时期还是一个沉思的时代,激烈的理论和革命的行动还要等到下一个世纪方能兴盛。然而,这一时期的精神生活领域绝非一片死寂,倒毋宁说中世纪的冰封已开始消溶,人们的思想日趋活跃,文化日趋繁荣。我们看到,在形而上学方面,有笛卡尔的沉思、伽桑狄的诘难以及马勒伯朗士的雄辩在人生哲学与宗教方面,有帕斯卡尔的沉思而在道德、风俗方面,则有拉罗什福科及稍后的拉布吕耶尔的省察。这些思考都达到了相当的深度、启迪了几代人的心灵,影响所及,直到现代。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拉罗什福科开始了他的活动。他的活动明显地呈现为两个时期,早年,他可以说是一个政治型,甚至是一个流血的政治型人物,他或策划于密室,或廛战于街垒他入伍、从政、恋爱、树敌,此时他的特点是好勇斗狠,他是在读生活这本大书。而到晚年则来了个大转变,可以说变成了一个文化型的人物,并且是一个沉思的文化型人物。他经常出入的不再是硝烟弥
评分- 妒火,多燃于自尊之心,而极少出自爱情。
评分- 君王们的宽厚仁慈不过是笼络人心的手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