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高级人才培养教材:安全心理学

安全工程高级人才培养教材:安全心理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邵辉,王凯全 著
图书标签:
  • 安全工程
  • 安全心理学
  • 人才培养
  • 教材
  • 职业健康
  • 风险管理
  • 行为安全
  • 安全文化
  • 心理学应用
  • 高级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2555801
版次:1
商品编码:10280021
包装:平装
开本:小16开
出版时间:2010-05-01
页数:23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安全心理学是在心理学与安全科学的基础上,结合多种相关学科的成果而形成的一门独立学科。本教材以科学、新颖、实用为原则,研究劳动生产中各种与安全相关的心理现象,探讨心理过程、个体心理特征与安全的关系,人-机-环系统对劳动者心理的影响,心理-行为模式在安全工作中的作用,提出安全管理的对策与预防事故的措施。最后,对安全心理学实验,实验方法及实验仪器作了扼要介绍。本书在风格上力求简明与趣味性相结合,语言简练、案例生动。
安全心理学是在心理学和安全科学的基础上,综合多种相关学科的成果而形成的一门独立学科。它是一门应用心理学,也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研究劳动生产过程中人的心理特点,探讨心理过程、个体心理特征与安全的关系,人-机-环系统对劳动者的心理影响,心理-行为模式在安全工作中的作用,提出安全管理的对策和预防事故的措施。它是安全工程专业应该选修的专业课程,也可作为非安全工程专业安全素质教育的选学课程。

目录

1概论1
1.1安全心理学概述1
1.1.1安全心理学与人的心理现象1
1.1.2安全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4
1.1.3安全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对象和研究方法7
1.1.4行为科学与安全心理学12
1.1.5人类工效学与安全心理学14
1.1.6安全心理学在安全工作中的作用15
1.2安全生理与心理17
1.2.1人-机-环系统模型17
1.2.2安全生理18
1.2.3安全心理31
1.3安全心理学对事故的分析方法34
1.3.1人机工程学分析34
1.3.2一般的事故统计分析34
1.3.3个案事故分析34
1.3.4事故的流行病分析34

2安全与心理特征36
2.1事故及事故的产生36
2.1.1安全和事故36
2.1.2对事故的影响因素38
2.2人的生活特征与事故关系50
2.2.1生物节律与事故50
2.2.2事故倾向性理论54
2.2.3生活事件与事故58
2.3心理特征与安全61
2.3.1心理过程与安全61
2.3.2与安全密切相关的心理状态66
2.3.3个性心理与安全71

3生产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与安全82
3.1人的作业疲劳与安全82
3.1.1作业疲劳概述82
3.1.2疲劳的检测方法87
3.1.3疲劳的预防与安全91
3.2应激98
3.2.1应激的概念98
3.2.2应激源99
3.2.3应激的效应101
3.2.4应激的预防与控制101
3.2.5紧张心理的调节103
3.3职业适应性104
3.3.1职业适应性概述104
3.3.2职务分析107
3.3.3职业适应性测评108
3.3.4事务类职务及其适应性111
3.3.5技术和技能类职业及其适应性112
3.3.6职业禁忌113

4生产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118
4.1人的行为概述118
4.1.1行为的实质118
4.1.2人的行为个体差异和共同特征120
4.1.3人不安全行为的心理与生理因素分析125
4.2人的行为失误128
4.2.1人的行为失误概述128
4.2.2与人的行为有关的事故模式132
4.2.3人行为失误的控制与预防对策138
4.3人的可靠性研究简介147
4.3.1人的可靠性研究方法简介147
4.3.2危险事件判定技术简介149
4.3.3行为控制图及其在安全中的作用153
4.3.4世界卫生组织神经行为功能核心测试组合方法155
4.3.5神经行为评价系统157

5生产环境因素与安全160
5.1生产环境的采光、照明与安全161
5.1.1与生产环境照明设计有关的视觉机能特点162
5.1.2根据心理特征的照明设计原则163
5.2生产环境的色彩与安全165
5.2.1色彩的意义165
5.2.2生产环境的色彩应用167
5.3生产环境的噪声、振动与安全172
5.3.1生产环境中的噪声与安全172
5.3.2生产环境中的振动与安全177
5.4生产环境的微气候条件与安全179
5.4.1人体的热交换与平衡179
5.4.2人体对微气候环境的主观感觉180
5.4.3微气候环境的综合评价181
5.4.4微气候环境对人体的影响183
5.4.5改善微气候环境的措施184

6激励与安全生产187
6.1激励概述187
6.1.1激励的基本特征187
6.1.2激励的过程188
6.1.3激励理论简介189
6.1.4激励实践195
6.2激励与安全生产196
6.2.1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激励原则196
6.2.2激励实施应注意的问题197
6.2.3群体、非正式群体与安全生产198
6.2.4士气与安全生产201
6.2.5人际关系与安全生产202
6.3安全目标管理的激励206
6.3.1企业实行安全目标管理具有下列作用207
6.3.2安全目标管理中应注意的心理因素208

7安全心理学实验简介210
7.1心理实验概述210
7.1.1心理实验概念210
7.1.2心理实验的类型与研究程序212
7.2心理实验方法简介218
7.2.1传统的心理物理学方法218
7.2.2适应性方法220
7.2.3信号检测论方法222
7.2.4心理物理量表法——阈上感知的测量224
7.2.5反应时法226
7.2.6听觉实验227
7.2.7视感觉和颜色视觉实验227
7.2.8形状知觉(图形识别)实验228
7.2.9深度与运动知觉实验228
7.2.10学习与记忆实验229
7.3常用心理实验仪器简介230
主要参考书目238

精彩书摘

3.1.1.3疲劳产生的机理
疲劳是劳动过程中人体器官或机体发生的自然衰竭状态,是人体能量消耗与恢复相互交替,中枢神经产生“自卫”性抑制的正常生理过程。然而对于疲劳现象的解释在学术界未能达成共识。目前主要有下述几种论点。
(1)疲劳物质累积理论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体力与脑力的不断消耗,在体内逐渐积累起某种疲劳物质(有人称其为乳酸),这种物质在肌肉和血液中大量累积,使人的体力衰竭,不能再进行有效的作业。奥博尼(D.J.Oborne)基于生物力学的理论对这一假说又作了进一步的分析,由于乳酸分解后会产生液体,滞留在肌肉组织中未被血液带走,使肌肉肿胀,进而压迫肌肉间血管,使得肌肉供血越发不足。倘若在紧张活动之后,能够及时休息,液体就会被带走。若休息不充分,继续活动又会促使液体增加。若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使用某一块肌肉,肌肉间液体积累过多而使肌肉肿胀严重,结果是肌肉内纤维物质的形成,这将影响肌肉的正常收缩,甚至造成永久性损伤。
(2)力源消耗理论劳动者不论从事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都需要不断消耗能量。轻微劳动,能量消耗较少,反之亦然。人体的能量供应是有限的,随着劳动过程的进行,体能被不断消耗,于是由于一种可以转化为能量的能源物质“肌糖原”储备耗竭或来不及加以补充,人体就产生了疲劳。
(3)中枢系统变化理论劳动过程中,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将会产生一种特殊的功能,即保护性抑制,使肌肉组织不致过度消耗而受损,保护神经细胞免于过分疲劳。如人体疲劳时,尽管想看书,却会不能自制地瞌目而睡。在这种意义上,疲劳是对机体起保护作用的一种“信号”。
(4)生化变化理论在劳动中,由于作业及环境引起体内平衡紊乱状态而产生了疲劳。即肌肉活动和收缩时,减少了体内淀粉的含量,分解为乳酸,并放出热能(121kJ/mol)供肌肉活动,当体内淀粉含量不足或供不应求时,就产生明显的疲劳现象。当身体休整后,肝脏重新又源源不断地提供动物淀粉,肌肉本身也有能力将一部分乳酸恢复为淀粉,另一部分送回肝脏重新合成,使得劳动状态继续进行下去。

前言/序言

安全心理学是在心理学与安全科学的基础上,结合多种相关学科的成果而形成的一门独立学科。本教材以科学、新颖、实用为原则,研究劳动生产中各种与安全相关的心理现象,探讨心理过程、个体心理特征与安全的关系,人-机-环系统对劳动者心理的影响,心理-行为模式在安全工作中的作用,提出安全管理的对策与预防事故的措施。最后,对安全心理学实验,实验方法及实验仪器作了扼要介绍。本书在风格上力求简明与趣味性相结合,语言简练、案例生动。
安全心理学是在心理学和安全科学的基础上,综合多种相关学科的成果而形成的一门独立学科。它是一门应用心理学,也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研究劳动生产过程中人的心理特点,探讨心理过程、个体心理特征与安全的关系,人-机-环系统对劳动者的心理影响,心理-行为模式在安全工作中的作用,提出安全管理的对策和预防事故的措施。它是安全工程专业应该选修的专业课程,也可作为非安全工程专业安全素质教育的选学课程。
《安全心理学》教材力求做到:
1�痹谀谌萆狭η罂蒲�性、系统性、基础性和前沿性教材从科学角度来讨论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与安全相关的心理现象,应用心理学的原理和安全科学的理论,说明安全心理学的知识结构,论述安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
2�痹诠τ蒙狭η蠊惴盒院褪涤眯越滩慕岷仙�产实际及国家和国际相关标准,系统介绍事故与心理、人的行为与安全对策、心理过程与安全、个性心理特征与安全、劳动过程的心理状态、心理测试与安全、安全措施与安全管理的心理学等,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痹诜绺裆狭η蠹蛎餍院腿の缎越滩脑诒嘈瓷狭η笊钊肭吵觯�语言简练明了,案例生动有趣。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有关资料,特向这些资料的作者致谢!
在这里,还要特别感谢江苏工业学院对本教材编写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关注。
《安全心理学》 内容简介: 《安全心理学》是一部深度剖析人与安全环境之间复杂互动关系的学术著作,旨在揭示行为、认知、情感及社会因素如何深刻影响个体和群体的安全表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套科学、系统的安全心理学理论框架与实践应用指南。本书不仅为安全工程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了前沿的理论视角和实用的分析工具,更致力于培养具备高度安全意识、深刻洞察安全隐患根源、并能有效干预和管理安全风险的高级人才。 本书的撰写,紧密围绕“安全”这一核心议题,将心理学原理与工程安全实践深度融合。它超越了传统安全管理中偏重技术和制度的视角,将“人”置于安全系统的中心位置,深入探讨人的心理特质、行为模式、决策过程以及群体动力学在安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对海量案例的细致分析和对相关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本书力求呈现一个全面、立体、富有洞察力的安全心理学图景。 第一部分:安全心理学基础理论与核心概念 本部分是全书的基石,系统介绍了安全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渊源、基本范式及其核心概念。 安全心理学概述: 本章追溯了安全心理学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其与其他学科(如工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因工程学等)的联系与区别,明确了安全心理学在现代安全工程体系中的独特价值和研究范畴。重点解释了安全心理学所关注的“人”的构成要素,包括生理、心理、社会、认知等多个维度,以及这些要素如何与安全环境发生交互。 安全行为的心理学机制: 深入剖析了安全行为的形成、维持和改变背后的心理学原理。这包括: 动机理论与安全行为: 探讨了内在动机(如责任感、成就感)和外在动机(如奖惩机制、法规约束)对个体安全行为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动机类型在不同工作场景下的有效性,以及如何通过优化激励机制来提升员工的安全意愿和自觉性。 学习理论与安全行为: 解释了操作性条件反射、观察学习、认知学习等心理学理论在安全培训和技能习得中的应用。强调了通过重复练习、榜样示范、正强化等手段,培养和固化员工的规范安全操作行为。 态度与安全行为: 分析了安全态度(如对风险的认知、对规章制度的认同度)如何影响安全行为的产生。探讨了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教育和参与,塑造积极的安全态度,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的安全行动。 风险认知与决策心理学: 这一章是理解个体如何感知、评估和应对风险的关键。 风险感知模型: 介绍了不同风险感知模型,如启发式偏差、风险编码、社会建构论等,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对不同风险的感知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分析了诸如可得性启发、代表性启发、锚定效应等认知偏差如何扭曲风险评估。 风险决策过程: 探讨了在不确定性和压力下,个体如何进行风险决策。分析了决策中的理性与非理性因素,例如情绪、偏见、信息不对称等对决策结果的影响。引入了行为经济学中关于“有限理性”的概念,解释了在现实场景中,决策者往往无法达到完全理性的状态。 损失厌恶与规避: 阐述了人们倾向于规避损失而非追求同等收益的心理现象,以及这种心理如何影响风险偏好和规避行为。 压力、疲劳与安全绩效: 聚焦于生理和心理状态对安全表现的直接影响。 压力源与压力反应: 识别了工作中常见的压力源(如工作负荷、人际冲突、时间紧迫),以及压力对认知能力、情绪状态和生理机能的影响。分析了长期压力可能导致的职业倦怠和健康问题。 疲劳的生理与心理机制: 阐述了体力和脑力疲劳的成因,包括昼夜节律失调、睡眠不足、单调工作等。详细描述了疲劳如何导致注意力下降、反应迟钝、判断失误,并显著增加事故发生的概率。 应对策略: 提供了识别和管理压力与疲劳的策略,包括工作设计优化、休息安排、压力管理技巧、个体应对机制等。 第二部分:人因工程与安全管理 本部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工程实践,重点关注如何从人的角度设计更安全的工作环境、设备和流程。 人因工程学基本原理及其在安全设计中的应用: 介绍了人因工程学的核心理念,即“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人体测量学与工作空间设计: 阐述了人体尺寸、力量、运动范围等生理特征如何指导工作台、座椅、工具等的设计,以适应不同用户的需求,减少身体损伤和操作失误。 感官信息处理与界面设计: 深入探讨了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信息的接收、处理和理解过程。重点关注信息显示设计(如屏幕布局、颜色使用、警报设计)、控制装置设计(如按钮、开关的布局和反馈)以及人机交互界面的优化,以减少信息过载、误操作和认知负担。 心理负荷与认知负荷管理: 分析了任务的复杂性、信息的数量和处理难度对认知负荷的影响。提出了通过简化任务、优化信息呈现、提供辅助工具等方式来降低认知负荷,从而提升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安全态势感知与情境意识: 这一章是理解和应对复杂、动态安全环境的关键。 态势感知模型: 介绍了Endsley等人的态势感知三层模型(感知环境中的元素、理解其含义、预测其未来的状态),并分析了影响态势感知准确性的因素,如信息可用性、注意力分配、先入为主的观念等。 情境意识的培养与维持: 探讨了如何通过有效的培训、信息系统设计和决策支持工具,提升操作人员的情境意识。分析了情境意识在事故预防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团队协作和沟通来共享和维持情境意识。 警报与指示系统的设计: 结合心理学原理,探讨了如何设计有效、易于理解的警报和指示系统,以在紧急情况下及时、准确地向操作人员传递关键信息,避免误判和延误。 人为因素在事故调查与分析中的应用: 本章着眼于从“人”的角度反思事故,找出根本原因。 事故模型与人为因素: 介绍了各种事故模型(如Reason的“瑞士奶酪”模型、STAMP模型等),并重点分析了模型中“人为失误”、“违反规则”、“不良决策”等环节背后的心理学原因。 人为失误的分类与机制: 详细区分了不同类型的人为失误(如操作失误、遗漏、判断错误、违章等),并深入分析其产生的认知、动机和情境因素。 事故调查方法: 介绍了将心理学原理应用于事故调查的方法,如访谈技巧、行为观察、认知访谈、心理重构等,以更深入地挖掘事故背后的人为因素。 第三部分:组织行为与安全文化 本部分将视角从个体拓展到群体和组织层面,强调组织环境和文化对安全行为的深远影响。 群体动力学与安全行为: 团队协作与沟通: 分析了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如何影响整体的安全表现。重点研究了有效沟通(如明确指令、积极倾听、及时反馈)在预防误解、提升协调性方面的重要性。 群体压力与从众效应: 探讨了群体内部的压力如何导致个体偏离安全规范,以及从众心理在安全事故发生中的潜在作用。 领导风格与安全绩效: 研究了不同领导风格(如指令型、参与型、变革型)对下属安全意识、动机和行为的影响。强调了积极的安全领导力在塑造安全文化中的核心作用。 安全文化:构建与维持: 安全文化的定义与维度: 详细阐述了安全文化的内涵,包括共同的价值观、信念、态度和行为规范,并探讨了安全文化的测量维度(如组织承诺、报告意愿、学习导向等)。 安全文化对安全绩效的影响: 分析了积极的安全文化如何降低事故率、提高员工满意度和组织效率。反之,不良的安全文化可能成为安全隐患的温床。 安全文化的构建策略: 提供了构建和强化积极安全文化的系统性策略,包括高层领导的承诺和示范、建立开放的沟通渠道、鼓励无责问的事故报告、持续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将安全纳入绩效考核等。 安全承诺与组织心理契约: 员工安全承诺的形成: 探讨了员工对安全的承诺是如何在组织环境和人际互动中形成的。分析了组织对安全的投入程度、管理层的态度以及同事之间的相互影响如何塑造员工的内在安全承诺。 安全相关的心理契约: 解释了员工与组织之间在安全方面的隐性或显性期望与义务。分析了当心理契约被打破时,可能导致的安全隐患。 提升员工安全承诺的途径: 提出了一系列提升员工安全承诺的措施,例如加强安全信息公开、提供充分的安全资源、赋予员工参与安全决策的权利、建立公平公正的安全奖惩机制等。 第四部分:安全心理学的进阶研究与未来展望 本部分将深入探讨安全心理学的前沿课题,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新兴技术与安全心理学: 探讨了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在安全培训、风险评估、沉浸式安全体验等方面的应用潜力,以及这些技术可能带来的新的心理学挑战,如数字成瘾、信息过载等。 复杂系统安全与心理学: 结合复杂系统理论,研究在大型、互联互通的系统中,人、技术、组织之间的非线性互动如何影响整体安全性。例如,在航空、核能、轨道交通等领域,探讨系统故障、人为失误和组织因素如何协同作用,导致灾难性事故。 心理干预与行为改变技术: 介绍了基于心理学原理的行为干预技术,如认知行为疗法(CBT)、动机性访谈、行为经济学干预等,及其在提升个体和群体安全行为、改变不良安全习惯方面的应用。 跨文化安全心理学: 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安全观念、风险认知、行为模式的差异,以及如何在跨文化环境中设计和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策略。 未来研究方向: 展望了安全心理学在脑科学、神经科学、大数据分析等交叉学科领域的应用前景,以及在应对未来新型安全挑战(如网络安全、生物安全、极端事件安全等)中的关键作用。 总结: 《安全心理学》是一部集理论性、实践性和前瞻性于一体的著作。它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深入理解“人”在安全系统中作用的全新视角,更提供了从心理学角度出发,解决复杂安全问题的有力工具。本书将帮助安全工程领域的专业人士和未来高级人才,深刻理解安全行为的本质,有效识别和管理风险,构建可持续的安全环境,最终实现“零事故”的宏伟目标。本书的读者群体包括但不限于高等院校安全工程、工业工程、心理学、管理学等专业的学生和教师,以及企业安全管理人员、风险评估师、人因工程师、事故调查员等。

用户评价

评分

《安全心理学》:构建和谐安全关系的基石 《安全心理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如何避免事故的书,它更是关于如何构建和谐安全关系的基石。书中的“沟通与冲突管理在安全中的作用”这一章节,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它强调了有效的沟通是建立信任、化解矛盾、预防事故的关键。一个充满压抑和不信任的环境,本身就潜藏着极大的安全隐患。这本书提供的沟通技巧,例如积极倾听、同理心表达,能够帮助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建立起更顺畅的交流渠道,让员工敢于表达担忧,及时反馈问题。这对于预防“信息孤岛”和“盲点”至关重要。我特别欣赏它对“权力距离”和“心理安全感”的探讨。它让我们明白,在等级森严的环境中,下属往往不敢直言不讳,这会直接影响安全信息的传递。这本书提出的解决方案,在于创造一种让每个人都能感到被尊重、被倾听的心理安全环境,从而让安全信息得以自由流动。这本书,教会我用更人性化的方式去理解和实践安全,让我看到了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对于安全的重要性。

评分

初读《安全心理学》:一次意外的心灵触动 拿到这本《安全心理学》纯属偶然,起初只是抱着学习“高级人才培养教材”这类标题书籍的心理,以为会是枯燥乏味的理论堆砌。然而,翻开扉页,我便被它沉静而富有力量的文字所吸引。书中的案例分析,并非那种冰冷的技术报告,而是充满了人性关怀的叙事。它没有直接灌输“你应该如何做”,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引导读者去体会那些在安全事故背后,被忽略的情感、认知偏差以及人际互动的影响。我尤其喜欢其中对“安全文化”的探讨,它不再是企业口号式的宣传,而是深入到组织成员的内心深处,去剖析个体行为如何汇聚成集体意识,进而塑造出独特的安全氛围。书中的语言平实而深刻,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在低语着关于生命、责任与关怀的智慧。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安全”二字,不再仅仅是规章制度的束缚,而是一种融入生活、关乎心灵的维度。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静心的冥想,让我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一丝宁静与清明。这本书,远比我预期的要丰盛得多,它是一次关于理解与共情的旅程,让我开始思考,真正的安全,或许始于内心的觉醒。

评分

《安全心理学》:视角独特的安全启蒙 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安全工程领域注入了一股清流。《安全心理学》的出现,打破了我过去对安全领域“硬知识”为主的刻板印象。它巧妙地将心理学这一看似“软”的学科,与“硬”的安全工程紧密结合,展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融合之美。书中的内容,并非高高在上,而是从最贴近人性的角度切入,去解析为何在看似完善的安全措施下,事故依然难以避免。例如,关于“认知负荷”和“决策疲劳”的章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人在高度压力下,思维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对于理解一线操作人员的行为模式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我特别欣赏书中对“预警信号”的解读,它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监测,更是对个体微妙情绪和行为异常的关注,提醒我们在安全管理中,要学会倾听那些“看不见”的声音。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一场循序渐进的“安全启蒙”,它帮助我打开了新的思维窗口,理解到人是安全系统中最重要的变量,而非仅仅是执行指令的工具。它教会我,要用同理心去构建更有效的安全体系。

评分

《安全心理学》:跨越学科的安全视野拓展 《安全心理学》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跨学科安全视野拓展。它打破了工程领域固有的藩篱,将心理学、行为科学、社会学等领域的精髓融汇其中,展现出安全工程更为宏大的图景。书中对“文化背景对安全行为的影响”的探讨,尤为引人深思。它让我们明白,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对风险的认知、对规则的态度、对领导的服从程度都有所不同。这提示我们在进行跨国项目或国际化管理时,必须充分考虑文化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策略。此外,书中对“个体差异与安全管理”的分析,也让我受益匪浅。它指出,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性格、能力和经验,因此,单一的安全管理模式很难适用于所有人。这本书提供了一些个性化安全管理的方法,旨在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实现更精细化的安全管理。它让我看到了,安全工程并非孤立的学科,而是与人类社会、与个体紧密相连的综合性领域。

评分

深入人心的安全对话:《安全心理学》的价值所在 《安全心理学》这本书,给我最深的感受是它所倡导的“深入人心的安全对话”。它不像许多教材那样,直接给出结论和方法,而是通过精妙的论证和案例,一步步引导读者去思考,去探究安全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书中的章节,比如“群体动力学与安全决策”,就极富启发性。它揭示了团队中从众心理、领导者影响以及群体思维定势是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安全决策的,有时候,个人的理性判断会因为群体效应而失效。这让我意识到,在安全管理中,仅仅关注个体是不够的,更要洞察群体互动中的微妙力量。此外,“情绪对安全行为的影响”这一部分,也让我大开眼界。以往我们多强调规范操作,但这本书告诉我们,负面情绪(如焦虑、恐惧、愤怒)不仅会影响个人的专注力,还会导致冲动性行为,从而增加风险。它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心理调适方法,帮助一线人员在复杂环境下保持冷静。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只是一本知识的传递者,更是一位引导者,带领我们进行一场关于安全本质的深度对话,让我们真正理解“人”在安全中的核心地位。

评分

《安全心理学》:一份关于成长的安全邀请 《安全心理学》这本书,更像是一份关于成长的安全邀请。它不只是提供知识,更是一种引导,邀请读者在安全领域不断探索、不断精进。书中关于“持续学习与安全技能发展”的章节,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它强调了安全领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领域,从业人员必须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才能应对日益复杂的安全挑战。书中所提供的一些学习方法和资源,对于个人职业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尤其欣赏它对“反思与经验总结”的重视。它鼓励我们在每一次事故或险情之后,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总结,从中吸取教训,不断改进。这是一种积极的成长心态,让我们在每一次挫折中获得力量。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技术教材,更是一份个人成长的“安全地图”,它引导我不断超越自我,在安全领域实现更高的目标。它让我意识到,安全工程的高级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持续学习、不断成长的内在驱动力。

评分

《安全心理学》:一本触及灵魂的安全读物 很难用“教材”二字来简单概括《安全心理学》这本书。《安全心理学》带给我的,远超出了学术的范畴,它触及到了我灵魂深处。书中对“安全意识的养成”的论述,让我意识到,安全不仅仅是外部的强制,更是内在的自觉。它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通过长期的引导和熏陶,将安全理念根植于心。我尤其被书中关于“习惯性行为与安全”的分析所打动。它指出,许多不安全的行为,并非有意为之,而是日积月累的“习惯”使然。这促使我反思,在工作中,我们是否也在不经意间养成了某些“习惯性风险”?书中所提供的改变习惯的策略,从认知到行为,层层递进,具有极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它让我明白,要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就必须从改变人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入手。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心灵指南”,它不仅教我如何规避风险,更教我如何成为一个更有责任感、更具安全意识的人。每次翻阅,都让我对生命与安全有了更深层次的敬畏。

评分

《安全心理学》:细节中见真章的安全智慧 《安全心理学》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细节中见真章”的安全智慧。它并非宏大叙事,而是将目光聚焦在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细微之处,去发掘它们背后蕴含的安全隐患。书中对“注意力分配与分散”的分析,就非常具有代表性。它指出,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人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各种因素分散,从而导致疏忽和错误。书中所提供的训练方法,能够帮助从业人员提高注意力的集中度和稳定性,从而有效减少因注意力不集中而引发的安全事故。我特别欣赏它对“非语言信号”的解读。很多时候,危险并非显露于言语,而是藏匿于一个微小的表情、一个不自觉的动作中。这本书教会我们去捕捉这些微妙的非语言信号,提前预警,防患于未然。它让我意识到,安全管理需要的是一种敏锐的洞察力,一种对细节的执着追求。通过对这些细微之处的关注,才能真正筑牢安全防线。

评分

《安全心理学》:从“防”到“导”的安全理念升华 《安全心理学》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将安全理念从传统的“防”提升到了“导”的层面。它不再仅仅是强调如何去预防和控制风险,而是更加注重如何去引导个体的行为和思想,从而主动地趋向安全。书中关于“激励与动机在安全行为中的作用”的论述,非常有价值。它深入剖析了各种激励方式对员工安全行为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激励策略。它让我们明白,仅仅依靠惩罚和强制,是难以激发员工内心深处的安全动力的。相反,通过正向激励,例如认可、奖励、发展机会等,能够更好地引导员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安全管理中来。我特别喜欢书中对“自我效能感”的解读。当员工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安全工作时,他们会更有信心,也更有动力去执行安全规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安全管理思路,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安全,是源于内驱力的自觉行为,而非外在的强制。它帮助我实现了安全理念的升华,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

评分

《安全心理学》:突破框架的安全思维革新 《安全心理学》这本书,无疑是一次对传统安全思维的有力革新。它突破了以往过于侧重技术和管理的框架,将目光投向了更为根本的人类行为和心理。书中关于“风险感知与决策偏差”的章节,尤其令我印象深刻。它详细阐述了人们在面对风险时,往往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认知偏差,例如“乐观偏差”、“锚定效应”等等。这解释了为何即使风险明显,人们也可能做出不安全的决策。这本书提供的分析工具,帮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这些潜在的思维陷阱。同时,它也提出了相应的干预策略,旨在帮助从业人员克服这些偏差,做出更理性的安全判断。这让我意识到,提升安全水平,不仅仅是增加防护措施,更重要的是提升个体的风险认知能力和决策质量。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看到了安全领域更广阔的可能性,也让我开始思考,如何将心理学原理更有效地融入到日常的安全管理和培训中,实现真正的思维革新。

评分

质量很好书编写很好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我们没有把重点放在语法规则的叙述上,而是放在算法和程序设计方法上,通常由几个例题引出一种语法规则,通过一些求解具体问题的程序来分析算法,介绍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既注重教材的系统性、科学性,又注意易读性和启发性。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一开始就介绍程序,要求学生编写程序,通过反复编写、运行程序来掌握语言的规定和程序设计的方法。同一个语法规则、同一种算法,在选择例题时也是由简到难,逐步呈现给学生。在学习上不要求学生死记语法规则,而是要求学生能把各个孤立的语句组织成一个有机的、好的程序。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风格,让学生在编制程序过程中不断总结、巩固,达到学会方法、记住语法规则,提高设计技巧的目的。 《C语言程序设计》是我系各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我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程序设计课程之一。作为计算机类的专业基础课,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并逐步形成正确的程序设计思想, 能够熟练地使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并具备调试程序的能力,为后继课程及其他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和应用打下基础。对于非计算机专业来说,该课程有实际应用价值,为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方法,是后续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基础和重要工具,同时也是计算机二级考试所统一要求的课程之一。 笔者多年来为从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与实习,结合国内外优秀编程语言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不断地总结和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以最快最简单易懂的方式,扎实地掌握C语言的内容,并能运用自如  恩格斯说“兴趣与爱好是最好的老师”。为了使初学者能尽快地掌握计算机知识,进入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在课程讲授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接触计算机时,很多学生感到新奇、好玩,这不能说是兴趣,只是一种好奇。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大量的规则、定义、要求和机械的格式出现,很容易使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为了把学生的好奇转化为学习兴趣,授课时我们改变过去先给出定义和规则的讲授办法,而是从具体问题入手,努力把枯燥无味的“语言”讲的生动、活泼。   在第一节课上,就给学生找一些《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已学课程的问题,用算法语言来求解,使学生体会程序设计的用途和一种全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同一个语法规则、同一种算法,在选择例题时也是由简到难,逐步呈现给学生。在学习上不要求学生死记语法规则,而是要求学生能把各个孤立的语句组织成一个有机的、好的程序。

评分

非常好,刚开始看,但写的挺好的。印刷清晰,不错。袋子装,不是盒子。

评分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青春逝去,不必感伤,不必回首。或许他们早该明白,世上已没有了小飞龙,而她奋不顾身爱过的那个清高孤傲的少年,也早已死于从前

评分

朋友说这书很有用

评分

那个有点像史努比的小人无辜又无奈的小眼神吸引了我,决定只是翻一下就好,不过那开篇的序言之幽默一下子便抓住了我的眼睛,一个词来形容——“太逗了”

评分

深沉的感触,这样的书我久矣读不到了,今天读来实在是一件叫人高兴之事。作者审视历史,拷问灵魂,洋溢着哲思的火花。人生是一段段的旅程,也是需要承载

评分

或长或短的爱而不得的经历。暗恋是一种爱而不得,失恋是一种爱而不得,正在相恋时,也会爱而不得,有时候,是空间的距离,有时候,却是心灵的距离。纵然

评分

安全工程高级人才培养教材安全心理学和描述的一样,好评!上周周六,闲来无事,上午上了一个上午网,想起好久没买书了,似乎我买书有点上瘾,一段时间不逛书店就周身不爽,难道男人逛书店就象女人逛商场似的上瘾于是下楼吃了碗面,这段时间非常冷,还下这雨,到书店主要目的是买一大堆书,上次专程去买却被告知缺货,这次应该可以买到了吧。可是到一楼的查询处问,小姐却说昨天刚到的一批又卖完了!晕!为什么不多进点货,于是上京东挑选书。好了,废话不说。好了,我现在来说说这本书的观感吧,一个人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腔调,不论说话还是写字。腔调一旦确立,就好比打架有了块趁手的板砖,怎么使怎么顺手,怎么拍怎么有劲,顺带着身体姿态也挥洒自如,打架简直成了舞蹈,兼有了美感和韵味。要论到写字,腔调甚至先于主题,它是一个人特有的形式,或者工具不这么说,不这么写,就会别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腔调有时候就是器,有时候又是事,对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来说,器就是事,事就是器。这本书,的确是用他特有的腔调表达了对腔调本身的赞美。|发货真是出乎意料的快,昨天下午订的货,第二天一早就收到了,赞一个,书质量很好,正版。独立包装,每一本有购物清单,让人放心。帮人家买的书,周五买的书,周天就收到了,快递很好也很快,包装很完整,跟同学一起买的两本,我们都很喜欢,谢谢!了解京东2013年3月30日晚间,京东商城正式将原域名360更换为,并同步推出名为的吉祥物形象,其首页也进行了一定程度改版。此外,用户在输入域名后,网页也自动跳转至。对于更换域名,京东方面表示,相对于原域名360,新切换的域名更符合中国用户语言习惯,简洁明了,使全球消费者都可以方便快捷地访问京东。同时,作为京东二字的拼音首字母拼写,也更易于和京东品牌产生联想,有利于京东品牌形象的传播和提升。京东在进步,京东越做越大。||||好了,现在给大家介绍两本本好书谢谢你离开我是张小娴在想念后时隔两年推出的新散文集。从拿到文稿到把它送到读者面前,几个月的时间,欣喜与不舍交杂。这是张小娴最美的散文。美在每个充满灵性的文字,美在细细道来的倾诉话语。美在作者书写时真实饱满的情绪,更美在打动人心的厚重情感。从装祯到设计前所未有的突破,每个精致跳动的文字,不再只是黑白配,而是有了鲜艳的色彩,首次全彩印刷,法国著名唯美派插画大师,亲绘插图。|两年的等待加最美的文字,就是你面前这本最值得期待的新作。洗脑术怎样有逻辑地说服他人全球最高端隐秘的心理学课程,彻底改变你思维逻辑的头脑风暴。白宫智囊团、美国、全球十大上市公司总裁都在秘密学习!当今世界最高明的思想控制与精神绑架,政治、宗教、信仰给我们的

评分

。|据了解,京东为顾客提供操作规范的逆向物流以及上门取件、代收货款等专业服务。已经开通全国360个大中城市的配送业务,近1000家配送站,并开通了自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