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中华字帖 现代汉语2500常用字 行书

庞中华字帖 现代汉语2500常用字 行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书法
  • 行书
  • 中华字帖
  • 常用字
  • 汉字
  • 练习
  • 庞中华
  • 现代汉语
  • 工具书
  • 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葫芦弟弟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8724677
商品编码:10269815900
品牌:葫芦弟弟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

书    名

   现代汉语2500常用字 行书

作    者

 庞中华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3

版  次

 1

印刷时间

 2011-3

印  次

 1

页    数

 46

字  数

 

I  S  B  N

 9787538724677

开  本

 32开

包    装

 平装

重  量

 120克

原    价

 7元

折后价

 3.8元

 

 内容简介

 现代汉语2500常用字是中、小学生常用的汉字,《庞中华现代汉语2500常用字(行书)(修订版)》按笔画的多少进行编排,供大家进行由浅入深的书写练习。同时,在篇幅允许的情况下,把相同的字印刷成黑、红两色。这样,大家除可以摹、临书写外,还可以进行描红书写的练习。

 

 作者简介

庞中华,重庆市人,祖籍四川达州。著名书法家、教育家,当代中国硬笔书法事业的主要开拓者。现任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主席,曾任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除书法外,还长于诗歌、散文、音乐、演讲等艺术。自一九八零年以来,有三百多种字帖和专著出版发行,其图书总印数累计达一亿三千万册。

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多次他主办“硬笔书法讲座”、“庞中华硬笔书法艺术讲座”系列节目,受众数以亿计。海内外数家报刊、电视台、电台热情介绍了庞中华的书法艺术活动,推动了国内外硬笔书法的热潮。他创办的庞中华硬笔书法中心及学院,迄今已培养学员一百八十余万人。庞氏硬笔书法,清新秀逸,自成一家,被称为“庞体”。二十多年来,庞中华在国内的高等学府、中小学校、机关、部队以及日本、东南亚、欧洲等地义务演讲近千场,反响热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书法情缘。被海内外媒体誉为“中国硬笔书法第一人”。

 

 书摘/插图






翰墨风华:传统书法艺术赏析与实践指南 一、 序言:探寻笔墨间的千年神韵 本书旨在带领读者深入探索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瑰宝,不仅是记录文字的工具,更是承载着哲学思想、审美情趣与人格精神的载体。本书将超越单纯的技法传授,着重于培养读者对书法历史脉络的理解、对历代名家风格的鉴赏能力,并提供系统、科学的练习方法,以期帮助学习者在循序渐进的练习中,领悟“一笔之内,气韵生动”的境界。 二、 溯源与流变:书法史的宏大叙事 本书将详尽梳理中国书法自甲骨文到当代的演变历程,力求描绘一幅清晰而立体的历史长卷。 1. 远古的刻痕与萌芽: 追溯汉字起源,从殷商甲骨文的古朴与庄重,到周代金文的雄浑与规范,探讨早期书体如何奠定中国书法的笔法基础和结构意识。 2. 秦汉的奠基与确立: 重点分析秦朝小篆的统一规范及其对后世楷书的结构影响。着重阐述隶书的“蚕头燕尾”如何完成文字形态的重大转折,并详细剖析汉碑(如《张迁碑》、《曹全碑》)的风格特征及其对魏晋书风的过渡作用。 3. 魏晋风度与法度的确立: 这一章节将聚焦于书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楷书的成熟: 深入研究“楷书四大家”——钟繇、王羲之、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的风格差异与贡献。特别是对唐代楷书“法度森严”的探讨,分析欧体的险峻、颜体的浑厚、柳体的骨力,以及唐代碑学与帖学的主要分野。 行草的飞扬: 深入解析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的艺术成就,探讨其笔法中的提按顿挫与气势连贯性。对张旭、怀素的狂草艺术进行风格对比分析,阐释草书如何达到“抒写性灵”的最高境界。 4. 宋代的尚意与个性解放: 探讨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如何打破唐楷的束缚,强调书写过程中的个人情感与意趣,分析宋人“尚意”书风对后世的影响。 5. 元明清的继承与创新: 梳理赵孟頫如何力倡“复古”,对晋唐风韵的回归与再创造。重点分析明代吴门书派、董其昌的淡雅书风,以及清代碑学复兴运动(包世臣、康有为)对僵化帖学的冲击与革新。 三、 技法精要:从执笔到结字的全方位指导 本章是为初学者和希望精进技艺的学习者量身定制的实践指南,强调“理在笔先”的原则。 1. 基础功的锤炼: 执笔姿势的准确性: 详细图解“擫、撮、抵、 F 撑、悬”五指的正确关系,强调腕、肘、臂的协调配合,特别是“悬肘”的支撑原理。 用笔方法论: 深入讲解“中锋”、“侧锋”、“藏锋”、“露锋”的运用时机。区分“提”、“按”、“顿”、“挫”、“绞”、“折”等基本笔法,并配以局部放大图解,使读者清晰辨识线条的力度与走向。 2. 字体的结构与章法: 楷书的间架结构: 归纳核心结构原则,如“横平竖直”、“中宫收紧,四面开张”、“偏旁部首的对称与避让”等。提供不同偏旁(如三点水、宝盖头)在不同位置上的标准写法。 行书的连带与气韵: 讲解行书中最难掌握的“牵丝”与“呼应”技巧,如何做到既连而不乱,又断而不滞。 章法布局的艺术: 探讨一幅作品的整体气韵,包括字距、行距、墨色的浓淡变化,以及如何处理题款、钤印的位置,以达到视觉上的和谐统一。 3. 墨法与载体的选择: 分析不同笔毫(兼毫、狼毫、羊毫)的特性,以及它们对墨色的吸收与洇化效果。指导读者如何根据书体和个人习惯选择合适的笔、墨、纸、砚,并掌握控制墨量的技巧,以避免“焦、湿、枯、涨”等常见问题。 四、 鉴赏的路径:提升审美层级的钥匙 书法欣赏绝非仅凭个人好恶,而是建立在对书写语言的深刻理解之上。 1. 鉴赏的核心要素: 提炼出衡量一件书法作品优劣的四大标准:点画(笔法质量)、结字(结构美感)、章法(整体布局)、气韵(精神内涵)。 2. 风格的辨识: 提供一套实用的方法,帮助读者快速区分不同书体的地域风格和时代特征。例如,如何区分北碑的雄强与南帖的秀美;如何识别晋人朴拙与唐人规范之间的微妙差异。 3. 碑帖对照的价值: 强调碑学与帖学互为补充的重要性。通过对比同一书家在不同载体上的作品,理解载体(石刻、纸本)对笔法表现力的影响,从而深化对“入木三分”和“淋漓尽致”的理解。 五、 临摹之道:从“形似”到“神似”的蜕变 临摹是学习书法的唯一正途,本书强调科学、高效的临摹方法论。 1. 选帖的标准: 指导初学者如何根据自身基础选择“范本”,避免一上来就选择笔法过于复杂或气势过大的作品。推荐适合入门和进阶的经典字帖系列。 2. 渐进式临习法: 详细介绍“对临”、“背临”与“集字”的运用顺序与目的。重点讲解“眼临”与“脑摹”的结合,即在书写过程中不断与范本进行对比校正的思维训练。 3. 辨析与纠错: 鼓励学习者建立“错字档案”,记录自己在结构、笔法上常犯的错误,并针对性地进行反复练习,实现从“不知其错”到“知错能改”的飞跃。 结语: 书法艺术的魅力在于其永无止境的探索性。本书提供的是一座坚实的桥梁,连接着传统的深厚底蕴与现代学习者的实践需求。愿读者持之以恒,在黑白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洒脱,最终实现“人书俱老”的艺术境界。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市面上很多宣称“能让你在短时间内掌握某种字体”的书籍总是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但拿到这本字帖后,我的疑虑大部分都消散了。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没有过度地强调速度,而是将重点放在了“结构”的再认识上。它展示了如何在一个相对有限的空间内,将汉字的笔画进行最优化的布局,使得整体看起来既紧凑又不拥挤,既灵动又不失庄重。对于那些总觉得自己的字“写出来就散架”的朋友,这本书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解决方案,它会告诉你,哪个偏旁部首的重心应该如何调整,哪个横画需要略微向上倾斜来呼应下方的竖笔,这些都是需要长期观察和经验积累才能领悟的窍门,而这本书却用一种清晰、直观的方式呈现了出来。

评分

自从开始练习这本字帖以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对“现代性”的把握得非常到位。虽然它传承了书法的基本法度,但所选用的字汇和整体风格,非常贴合当代人日常书写和审美的需求,不会让人觉得过于陈旧或僵硬。行书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人情味”和书写者的个性,而这本书提供的范本,既提供了足够的规范性作为参照,又留下了足够的发挥空间,鼓励练习者在规范中寻找自己的笔意。特别是当我尝试用它教的方法去写一些日常的备忘录或者信件时,明显能感觉到自己的书写姿态和心理状态都变得更加放松和自信,那种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正在一点点被拓宽。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它不像是一些教材那样将理论塞得满满当当,让人望而生畏。它采用的是“示范先行,自然习得”的策略,每一页的排版都极为精妙,留白恰到好处,使得读者可以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眼前的字迹上。我特别喜欢它在某些关键的笔画组合处,会单独拎出来进行放大解析,这种局部特写式的教学方法,极大地降低了模仿的难度。对于我们这些工作繁忙的成年人来说,时间成本是重要的考量因素,这本书的设计完美地解决了这一点——高效地提供最核心的知识点,并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让我每一次打开它进行练习时,都能立刻进入状态,感受到笔墨在纸上流淌的愉悦感。

评分

这本字帖的装帧设计真是别具一格,封面素雅又不失韵味,拿到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相当出色,摸上去滑而不腻,墨迹晕染的控制得非常好。我个人尤其欣赏它对基础笔画的精细讲解,不是那种敷衍了事的图示,而是真正从书写者的角度出发,细致入微地剖析了每一笔的起笔、行笔和收笔的力度变化与角度要求。翻开内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精选的楷书范例,那些字迹工整、结构匀称的字帖,仿佛能让人立刻沉浸到一种宁静致远的书写氛围中去。对于初学者来说,这简直是福音,它没有急于求成地堆砌复杂的技巧,而是脚踏实地地夯实地基,确保每一位练习者都能打下坚实可靠的书写基础。那种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在每一个细节处都体现得淋漓尽致,让人由衷地感到物有所值。

评分

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抱有深厚热情的业余爱好者,我总是在寻找能够真正提升我“行书”境界的辅助材料,而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它的选字标准极其严苛,每一组字帖的排列都蕴含着一种内在的逻辑和流畅性,似乎在引导练习者的手腕和思维,如何从方正的楷书过渡到灵动飘逸的行书。尤其是那些连贯的笔画处理,作者的行笔轨迹简直可以用“行云流水”来形容,既保持了现代人易于接受的规范性,又巧妙地融入了传统书法的美学精髓。我发现,仅仅是临摹了几页,我对手腕的控制力和墨色的浓淡变化上就有了一些微妙而积极的感知变化,这绝不是那些市面上泛滥的“速成”字帖所能比拟的,它需要你慢下来,去体会那种“慢”中的力量。

评分

还行!!!!

评分

评分

挺好的…!!!!!!!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还行!!!!

评分

还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