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孔子德配天地,故不可得而名。孔子当邪说横行之时,故直指本心,以救其失,于是伦理道德,终古不灭。孔子修撰六艺,私人授徒,于是齐民可得而学。孔子虽述而不作,中国文化则实自孔子开之。
战国之世,孟、荀为儒家钜子,服膺孔子,以重其言,校以孔氏之学,虽不离宗,要因时为制,各有所偏胜,可谓善学已矣。
道家立言,以遮为显,老子尚有所立,庄子几于无所立矣。孔老孟庄,时则相接,以孔观老,以孟观庄,一遮一表,相反相成,得此而几也。
庄子之书,一言以蔽之,日复其性命之情而已。其所非刺者,则逆于性命之情者也。孟庄同时,其所感受,无不相同,其所以对治之方则异。
吾之所以最钦乎墨子者,在其能损己利人,足以药今损人利己之病。《大取篇》曰:“杀一人以存天下,非杀人以利天下也;杀己以存天下,是杀己以利天下也。”此心此志,吾尝以此自勉,亦愿世人三复斯言。
观商君治秦,其内外之政策,与今帝国相似,虽非长久之计,其致富强之速,则不可诬矣。
韩非法治思想,大体承继商君而修正之,然发明法意,大畅厥辞,商君之法得之而益显。
作者简介
李源澄(1909-1958),四川犍为县人,师从廖平、章炳麟。先后在无锡国专、四川大学、云南大学、西南学院任教。著有《经学通论》、《诸子概论》、《秦汉史》、《李源澄学术论著初编》等。
目录
序一
序二
孔子
孔子于旧教之新解(2)孔子前后德目之同异(3)本仁(5)依位(6)致中(7)政治思想(8)礼乐之意(11)学与教(12)孔子对于中国文化关系(15)
孟子
论性(19)论政(22)论政体(25)论士大夫之出(27)论士大夫之修养(31)
荀子
礼(36)论政(38)论学(41)论心性(44)
老子
道(48)以人合道(49)长久之道(50)南面之术(51)非战(53)去智(55)尚俭(56)
庄子
性命之情(59)平等之义(61)自由之义(64)养生之义(65)处世之义(68)无为而治(69)
墨子
天志(72)兼爱(74)尚同(77)尚贤(78)非攻(80)明鬼(81)非命(82)节用(83)节葬(86)非乐(89)
商君书
农战(94)修权(96)重刑(97)算地计民(98)来民(99)攻敌(100)
韩非子
法(104)术(108)耕战(112)
附录一:李源澄诸子论文集序(唐君毅)
附录二:李源澄传(赖皋翔)
精彩书摘
论心性
荀子之于心性,与孟子极相反者,在其离心而言性也。故言心则同,言性则异。《解蔽篇》曰:“夫何以知,日心知道然后可道。”又日:“人何以知道日心,心何以知,日虚一而静。”又日:“心生而有知,知而有异。”《正名篇》日:“心有征知,征知则缘耳而知声可也,缘目而知形可也。”又日:“求者从所可受乎心也。”此以知觉处为心,与孟子同。孟子日:“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又日:“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向,惟心之谓与。”皆以知觉为心也。《正名篇》日:“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性之和所生精合感应不事而自然谓之性,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情然而心为之择谓之虑,心虑而能为之动谓之伪。”又日:“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也。欲者,情之应也。”《性恶篇》日:“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论篇》日:“性者本始材朴也。”荀卿以欲为情之应,情为性之质,欲恶则性恶。孟子言尽心知性,心性虽异,故不可离,性者不虑而得,心者缘官而知,知有是非,非性之善耶?心之知也,岂待学待事耶?孟子所谓性,欲之正也,故日:“可欲之谓善。”而其所谓欲者,则就无节之欲言也,故日:“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尽其心者,思则得之也。故日:“知其性也。”苟子离心性为二,而以欲之过节为性,故日性恶。荀卿亦未尝不知性为善也。《礼论篇》日:“两情者人生固有端焉。”此与孟子之言四端何以异矣。惟以隆礼义,重外忽内,故为性恶之说。《非相篇》日:“论心莫如择术。”《正名篇》日:“故知者论道而已矣。”此其立说之根本也。荀子虽言“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虚一而静,谓之大清明”,而其于内心之涵养,故不若外形之重,其弊滋多,不亦宜乎。
前言/序言
《庄子·天下篇》论古之治方术者,自墨翟、禽滑厘以下,凡十馀家,其原皆本六经,内圣外王之道郁而不明,深悲夫百家之往而不返者,必不合矣。异代之后,道法儒墨形名阴阳之言,并存于世,而学者言六艺,必折衷于夫子。盖汉之兴也以纵横,其嗣尚黄老,又其嗣尚形名法术,其端屡更,弊亦相代。盖不待仲舒发策,而上下亦渐厌之矣。说者以武帝罢除百家,尊宠六经,为涂民耳目,锢蔽心智,与嬴秦异术同工。然则内极声色,外逐利欲,任桑、孔以搜粟算缗者,何尝出于六经乎?是知伪经术不足以诋诃真诸子也。嗣是以来,学者盘旋胶绕于六艺,目不覩先圣之原,而妄托于经以自侈。外无键而不闭,中无主而不留。于是方士乘之,则见袭于数术;佛氏乘之,则托援于道学。揉杂班驳,儒术遂为世诟病,而六经且束高阁。远洋神怪力乱之说,方将迎尘而尸祝之。怀宝迷邦,沿门托钵,可不悲哉。向使后世学者知百家之说原不异于六经,藉其同者以相和,异者以相攻,合异以为同,散同以为异,则六经之光芒,以磨淬而愈耀,而诸子百家之学,亦灿烂迭兴,各有所明,皆可为用,是时为帝者也,何可胜言。
诸子概论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诸子概论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
评分
☆☆☆☆☆
好书一本。太好了。值得买。
评分
☆☆☆☆☆
囤书还没看,印刷还不错
评分
☆☆☆☆☆
韩非法治思想,大体承继商君而修正之,然发明法意,大畅厥辞,商君之法得之而益显。
评分
☆☆☆☆☆
书的内容是由文言文写成,需要一番功夫才能读懂。不过论诸字,确实一部很好的参考书。书的封面古朴大方,能让人静下心来。
评分
☆☆☆☆☆
蜀学的特点就是以经为主,然后博杂。
评分
☆☆☆☆☆
小书大作。值得一看。。
评分
☆☆☆☆☆
作者现在虽然不是很为人知,但是值得一读。老一辈的功力啊。
评分
☆☆☆☆☆
很经典的诸子概论,值得购买。
评分
☆☆☆☆☆
都是华东师大出的,薄薄小小的一册,出人意料的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