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已記清末掌為主,共二十四篇。前十九篇多發錶在《逸經》、《國聞周報》等雜誌。作者熟知清末掌故,所記故事,或為親身見聞,或為轉錄孤本,或雜錄各種記載而予以考證比較,對於研究近代曆史頗有參考價值。
評分有瞭明確的好惡傾嚮與意圖,敘述嚴謹得多,更講求真憑實據。可惜的是,《北京官僚罪惡史》本有十篇,分述內務、外交、交通、財政、農商、陸海軍、司法、教育各部及國務院、參謀本部,但現在能看到的僅有詳述內務部的一篇,如論文般從內務部沿革到介紹人物,
評分送貨速度真快,價格太實惠啦
評分野史類筆記小說,全麵瞭解曆史。
評分近代史料筆記叢書之一..中華書局的書很好
評分一士類稿一士類稿一士類稿
評分“官捲”。 康熙中始分官捲、民捲,各有定額(養吉齋叢錄 有記載)。如浙江官捲就隻有兩名。又殿試,“故事,讀捲八人,依閣部官階先後為位次,各就其所讀捲分定甲乙。待標識即定,乃由首席大臣取前列十捲進呈禦覽,然諸大臣手中各有第一,初不相謀,仍依憲綱之次序為甲第之高下。”(122)這就是說,能不能成為三甲,和進士們自己的運氣也很有關係,若不幸和強人紮堆,同處一個閱捲官之下,那成為三甲的難度大瞭很多。而且要首席閱捲大臣中的那位第一成為狀元的可能性纔更大些。當然,最終的決定權在皇帝那裏,因為名字喜氣或長得帥的人被擢拔成狀元的也很多,反之丟掉狀元的也不少。還有因為地域平衡的需要也有可能改變狀元的歸屬。如趙翼就因為江浙狀元太多而被乾隆把狀元給瞭陝西的王傑(在王傑之前陝西在清代一個狀元也沒齣過)。本書還談及民國初年北洋著名人物段祺瑞、徐樹錚、孫傳芳,對此三人,我雖未以臉譜化的去認識,但亦所知有限。文中三篇小文章,頗鈎畫齣三人的執政風格與個性,如段之“肯負責任”,徐之“儒將之風”,孫之“在浙時收拾民心,與地方感情頗不惡。比至蘇、首裁附加捐稅,民譽大起 ”,“失敗後,在江浙尚不無去思” 。
評分整體看著還可以,適閤閑暇時翻翻
評分此套近代史料筆記,兩個人的書不可不看,一個是徐一士,一個是寫花隨人聖庵摭憶的黃浚,他們都是掌故學的大師,治近代史者,民初有兩大學派,一個是以蔣廷黻為首的學術派,強調治史以官方檔案資料為基礎。一個是以徐一士等為代錶的掌故派,以小品文傳統文章寫法揭示前朝典故,所用資料多為私傢筆記。競爭的結果當然是學術派戰勝瞭掌故派,徐一士等之後,幾無掌故派大師,學術派一統天下。然學者中兼用檔案私傢筆記者亦多有之,此乃結閤兩派之長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