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研究生教學用書:材料熱力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研究生教學用書:材料熱力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徐祖耀 著
圖書標籤:
  • 材料科學
  • 材料工程
  • 熱力學
  • 研究生
  • 教材
  • 高等教育
  • 理工科
  • 物理化學
  • 材料熱力學
  • 學科教學用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高等教育齣版社
ISBN:9787040255508
版次:1
商品編碼:10126174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09-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38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本書是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研究生教學用書之一,是本科生材料熱力學的進一步深入。全書共分7章,內容包括緒論、統計熱力學、熱容與熵、相變熱力學、相圖熱力學、界麵熱力學和熱力學在材料工程中應用示例。
  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相關專業的研究生教學用書。
  本書兩種封麵隨機發送!

內容簡介

  《材料熱力學》是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研究生教學用書之一,是本科生材料熱力學的進一步深入。《材料熱力學》的編寫目的是幫助研究生進一步掌握熱力學理論,並能進行材料熱力學研究。全書共分7章,內容包括緒論、統計熱力學、熱容與熵、相變熱力學、相圖熱力學、界麵熱力學和熱力學在材料工程中應用示例。
  《材料熱力學》可作為高等學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相關專業的研究生教學用書,也可供從事相關專業研究的科技人員參考。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1 熱力學淺說
1.2 材料熱力學概述
1.3 研究生用材料熱力學教材
參考文獻

第二章 統計熱力學
2.1 基本概念
2.2 Maxwell—Boltzmann分布定律
2.3 熱力學函數的統計錶達
2.4 平衡統計的係綜方法
參考文獻

第三章 熱容與熵
3.1 分子和晶體的簡單模型
3.2 點陣熱容
3.3 電子和磁性熱容
3.4 無序體係的熱容
3.5 熵
3.6 非平衡熱力學
參考文獻

第四章 相變熱力學
4.1 新相的形成和相變驅動力
4.2 馬氏體相變熱力學
4.3 凝固與熔化
4.4 無序-有序轉變熱力學
4.5 失穩分解——Spinodal分解熱力學
4.6 脫溶分解熱力學
4.7 珠光體轉變(共析分解)熱力學
4.8 二級相變熱力學
參考文獻

第五章 相圖熱力學
5.1 概述
5.2 相圖熱力學計算的一般原理
5.3 常用熱力學模型
5.4 二元相圖熱力學計算實例
5.5 相圖熱力學計算常用軟件
5.6 相圖熱力學優化計算實例
5.7 相圖拓撲學和多元相圖測定
參考文獻

第六章 界麵熱力學
6.1 界麵能的體現
6.2 含界麵的體係的基本熱力學方程
6.3 界麵能的定義
6.4 界麵能計算
6.5 Gibbs-thompson效應
6.6 晶界偏析的熱力學
6.7 界麵的“粗糙度”和遷移率
6.8 晶界溶質原子的拖曳作用
參考文獻

第七章 熱力學在材料工程中應用示例
7.1 ZrO2-CeO2陶瓷在汽車排氣管中的催化作用(化閤物能量模型處理)
7.2 ZrO2-CeO2陶瓷在汽車排氣管中的催化作用(替代溶液模型處理)
7.3 低碳低矽相變誘發塑性鋼設計製造過程中的熱力學、動力學處理“
7.4 優質塑料模具鋼設計製造過程中的熱力學問題
參考文獻

用戶評價

評分

值得擁有!!!!非常喜歡!!!

評分

很值得看真的真的真的

評分

值得擁有!!!!非常喜歡!!!

評分

買錯瞭,不過還是可以看看

評分

  本書是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yA研究生教學用書之H一,是本科生材料U熱力學的X進一步深入。全Y書共分hk7章,內容包

評分

評分

十三經”編輯 即《周易》、《尚書》、《毛詩》、《周禮》、《儀禮》、《禮記》、《春鞦左傳》、《春鞦公羊傳》、《春鞦榖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等十三種,因為曆代將它們尊為儒傢經典,故稱為“經”。其成書年代各不相同,上自上古,下迄秦漢;其內容極其廣泛,包括哲學、文學、曆史、政治、經濟、語言文字、倫理、民俗、地理、科技、典章製度等,是研究中國古代社會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曆史文獻。“十三經”的確立有一個漸進的過程。最初儒傢的經典為“六經”,就是孔 子所說的“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鞦》。 其中的《樂》早在戰國後期即已失傳,所以漢武帝時隻立瞭《詩》《書》《禮》、《易》、《春鞦》等五經。 由於漢朝統治者標榜“以孝治天下”,至東漢時,又在“五經”之外把《論語》、《孝經》定為讀書人必讀之書,這樣儒傢的經典便擴大為“七經”瞭。到瞭唐朝,在國傢官辦學校的學習科目中以及科舉考試項目中,又有“九經”之說。這就是《詩》、《書》、《易》、《周禮》、《儀禮》、《禮記》、《春鞦公羊傳》、《春鞦榖梁傳》、《春鞦左氏傳》等九部經書。 顯然在“七經”、“九經”中,已經把古代闡述經義的一些《傳》、《記》也包括到經的範圍之內瞭。 在唐代,《論語》和《孝經》是要求所有讀書人都要研讀的,稱之為“兼經”。唐文宗年間(827—840年),朝廷下令把九經以及《論語》、《孝經》、《爾雅》都刻在石碑上.,總共十二部書,稱為“十二經”。這些經書刻石至今保存下來,就是有名的“開成石經”。 在宋朝,理學傢們把《孟子》也提高到經書的地位。 北宋哲宗元佑年間的科舉考試中就包括《孟子》瞭。 從此儒傢的經典便成瞭“十三經”。從此,“十三經”的名稱就穩定下來,直到封建社會終結,再也沒有變化。 5來曆編輯 隨著儒學在中國封建社會中定於一尊,曆代學者紛紛為諸經作注解。其中,漢朝及稍後的學者們做瞭大量的注釋工作,人們稱之為注或箋。 唐宋時期,由於時代久遠,人們對漢代的注釋也難於理解瞭。於是一些學者不僅注解經傳的正文,而且對前人的舊注也進行解釋和闡發,習慣上就稱之為“疏”或“正義”。曆代解釋十三經的著作很多。南宋以前,注和疏本來都是單獨成書的。南宋時期始閤刻在一起。南宋紹熙年間始有匯集唐宋之前最具權威性的“十三經”注、疏的閤刊本,形成一整套經書及其注文,稱為《十三經注疏》,後復有十行本。明嘉靖時期有閩本,據十行本重刻;萬曆間有監本,據閩本重刻;崇禎時期有毛氏汲古閣本,據監本重刻。但是明代時期的監本和汲古閣本,因輾轉翻刻,訛謬百齣。清初有武英殿本。清嘉慶時期,著名學者阮元主持重刻《十三經注疏》,裒集宋本重刊,以十行本為主,並廣校唐石經等古本,撰《校勘記》附於諸經捲末,號為善本,是迄今為止最好的本子,素來為世人所看重。 史價值編輯 《十三經注疏》:華夏文明的核心典籍 在現代社會中,華夏文明是綿延數韆年的一大文明體係,擁有難以數計的古代典籍。但不可否認的是,“十三經”是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資料庫,是其中的核心部分。如果我們將浩瀚的中華典籍比作一朵朵璀璨奪目的花兒,那麼,可以說,“十三經”就是它們最重要的母樹。在悠久的中華文明進程中,“十三經”對我國的傳統文化産生瞭巨大影響,長期根植於人們的思想意識和社會生活觀念中。 “十三經”在中國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價值是不言而喻的。概括來說,它們是研究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史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又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百科全書,從古代經書中也可以看到不同學派的相互影響,而且,經學作為中國思想文化的主乾對於民族凝聚和文化認同,始終發揮著不可取代的主導作用。當然,“十三經”雖然閱曆韆古,凝結著無數前人的經驗

評分

正版

評分

調侃之間,卻能讓我們身受一些啓發。本書的後麵兩章是作者采訪和接受媒體訪談的對話,對於一個想要瞭解作者的寫作思想來講,無疑是一個重要的參考章節。對於該書,美國加州大學教授查爾思o羅福林則做過如下的評論:“因為涉及到全球市場經濟所導緻的各種文化與社會現象,這本書對中國當今傳媒形態與傳播路徑是一個深入的思考。”我們或許可以這麼理解,正是由於作者一度把媒體人追求的準則提升到“理想不死”的高度,纔能夠得以讓其站在時代前列,去一窺當前全媒體時代下傳統媒介所麵臨的睏境與突圍。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