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教学用书:材料热力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教学用书:材料热力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祖耀 著
图书标签:
  • 材料科学
  • 材料工程
  • 热力学
  • 研究生
  • 教材
  • 高等教育
  • 理工科
  • 物理化学
  • 材料热力学
  • 学科教学用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040255508
版次:1
商品编码:1012617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教学用书之一,是本科生材料热力学的进一步深入。全书共分7章,内容包括绪论、统计热力学、热容与熵、相变热力学、相图热力学、界面热力学和热力学在材料工程中应用示例。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学用书。
  本书两种封面随机发送!

内容简介

  《材料热力学》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教学用书之一,是本科生材料热力学的进一步深入。《材料热力学》的编写目的是帮助研究生进一步掌握热力学理论,并能进行材料热力学研究。全书共分7章,内容包括绪论、统计热力学、热容与熵、相变热力学、相图热力学、界面热力学和热力学在材料工程中应用示例。
  《材料热力学》可作为高等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学用书,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研究的科技人员参考。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热力学浅说
1.2 材料热力学概述
1.3 研究生用材料热力学教材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统计热力学
2.1 基本概念
2.2 Maxwell—Boltzmann分布定律
2.3 热力学函数的统计表达
2.4 平衡统计的系综方法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热容与熵
3.1 分子和晶体的简单模型
3.2 点阵热容
3.3 电子和磁性热容
3.4 无序体系的热容
3.5 熵
3.6 非平衡热力学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相变热力学
4.1 新相的形成和相变驱动力
4.2 马氏体相变热力学
4.3 凝固与熔化
4.4 无序-有序转变热力学
4.5 失稳分解——Spinodal分解热力学
4.6 脱溶分解热力学
4.7 珠光体转变(共析分解)热力学
4.8 二级相变热力学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相图热力学
5.1 概述
5.2 相图热力学计算的一般原理
5.3 常用热力学模型
5.4 二元相图热力学计算实例
5.5 相图热力学计算常用软件
5.6 相图热力学优化计算实例
5.7 相图拓扑学和多元相图测定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界面热力学
6.1 界面能的体现
6.2 含界面的体系的基本热力学方程
6.3 界面能的定义
6.4 界面能计算
6.5 Gibbs-thompson效应
6.6 晶界偏析的热力学
6.7 界面的“粗糙度”和迁移率
6.8 晶界溶质原子的拖曳作用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热力学在材料工程中应用示例
7.1 ZrO2-CeO2陶瓷在汽车排气管中的催化作用(化合物能量模型处理)
7.2 ZrO2-CeO2陶瓷在汽车排气管中的催化作用(替代溶液模型处理)
7.3 低碳低硅相变诱发塑性钢设计制造过程中的热力学、动力学处理“
7.4 优质塑料模具钢设计制造过程中的热力学问题
参考文献

用户评价

评分

徐教授的经典书籍,材料热力学

评分

院士写的书籍,要细细的阅读

评分

评分

书收到了,真的很不错哦,非常满意。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怎样才能不断吸收知识的力量呢?答案就是多读书,读好书,因为“历史使人聪明;诗歌使人机智;数学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正经;逻辑与修辞使人能言善辩”。下面,笔者就如何读书浅显地谈谈自己看法: 读书要细心揣摩。袁枚在“读书作文之法”上曾说过,教人读书,不但要“破其卷”,更要“取其神”。何谓“破卷取神”?他说,蚕吃桑叶吐丝,蜂采花酿蜜,人吃饭长精神,这才叫“取神”。如果食桑吐桑、采花酿花、吃饭不能消化,读书再多又有何用?荀子也说:“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三国时董迂有句名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宋代大文豪苏轼则认为:“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如。”一语以蔽之,博览群书固然重要,但关键在于是否能够细心揣摩、“消化吸收”。读书,恍如“打开了一扇扇新的不知道的世界的窗户”,突兀在书人面前的是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于是书人到底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吸吮着极顶新鲜的空气,始翕张思想的翅膀——远不是提琴的收束,而是像手风琴一样的弥漫。荡漾着无人企及的优越感,书人每每如训练有素的别动队,穿插自如,干练迅捷,屡有出人意表的战果斩获。而一旦读到智识之外、境遇之外、宠辱之外,书人则心无羁绊,回归本性。臻于此境,书人能没有甜滋滋的况味? 读书,有时难免遭遇意想不到的尴尬。当书中的理与生活中的事不能呼应,书中的事与生活中的理发生冲突时,书人怎能没有迷离若失、恍惚不定的感觉?又怎能没有陷于信也不是不信也不行之进退维谷的窘迫?尤其当书人受虚假东西的戏弄时,何止哀叹了得!卢梭的《忏悔录》,其中不无虚妄而不可信的成分。他把自己描绘成“一个疾病缠身的可怜虫,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是在病痛与死亡中度过的”。可约翰逊根据公开报道的资料得出,卢梭的身体并不坏,而且还很强壮。毫无疑义,当书人看到“平素景仰的偶像原来是石膏制的”时,酸溜溜的涩味怎能不涌上心头? 读书要学以致用。古人曾用“百无一用是书生”来形容“读死书,死读书”的人。有的人十年寒窗读的书不能说不多,但为什么会成为“书呆子”呢?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张潮曾经说过“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这也印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实践出真知”的道理。高尔基说:“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无数本书便是一架高耸入云的天梯。这是心灵的天梯。登高望远,是旅游的一大乐事,在人生之旅,有天梯送我上青云,大千世界,悉收眼底——此乐何极!谈到读书,穷诸多读书人的经验,应忌讳一些常见的毛病,才能把书读正读好;否则,虚冠读书之名,实则走样变调,起到相反的作用

评分

比较好的一本研究材料的必备书。

评分

不错

评分

十三经”编辑 即《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等十三种,因为历代将它们尊为儒家经典,故称为“经”。其成书年代各不相同,上自上古,下迄秦汉;其内容极其广泛,包括哲学、文学、历史、政治、经济、语言文字、伦理、民俗、地理、科技、典章制度等,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历史文献。“十三经”的确立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最初儒家的经典为“六经”,就是孔 子所说的“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其中的《乐》早在战国后期即已失传,所以汉武帝时只立了《诗》《书》《礼》、《易》、《春秋》等五经。 由于汉朝统治者标榜“以孝治天下”,至东汉时,又在“五经”之外把《论语》、《孝经》定为读书人必读之书,这样儒家的经典便扩大为“七经”了。到了唐朝,在国家官办学校的学习科目中以及科举考试项目中,又有“九经”之说。这就是《诗》、《书》、《易》、《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春秋左氏传》等九部经书。 显然在“七经”、“九经”中,已经把古代阐述经义的一些《传》、《记》也包括到经的范围之内了。 在唐代,《论语》和《孝经》是要求所有读书人都要研读的,称之为“兼经”。唐文宗年间(827—840年),朝廷下令把九经以及《论语》、《孝经》、《尔雅》都刻在石碑上.,总共十二部书,称为“十二经”。这些经书刻石至今保存下来,就是有名的“开成石经”。 在宋朝,理学家们把《孟子》也提高到经书的地位。 北宋哲宗元佑年间的科举考试中就包括《孟子》了。 从此儒家的经典便成了“十三经”。从此,“十三经”的名称就稳定下来,直到封建社会终结,再也没有变化。 5来历编辑 随着儒学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定于一尊,历代学者纷纷为诸经作注解。其中,汉朝及稍后的学者们做了大量的注释工作,人们称之为注或笺。 唐宋时期,由于时代久远,人们对汉代的注释也难于理解了。于是一些学者不仅注解经传的正文,而且对前人的旧注也进行解释和阐发,习惯上就称之为“疏”或“正义”。历代解释十三经的著作很多。南宋以前,注和疏本来都是单独成书的。南宋时期始合刻在一起。南宋绍熙年间始有汇集唐宋之前最具权威性的“十三经”注、疏的合刊本,形成一整套经书及其注文,称为《十三经注疏》,后复有十行本。明嘉靖时期有闽本,据十行本重刻;万历间有监本,据闽本重刻;崇祯时期有毛氏汲古阁本,据监本重刻。但是明代时期的监本和汲古阁本,因辗转翻刻,讹谬百出。清初有武英殿本。清嘉庆时期,著名学者阮元主持重刻《十三经注疏》,裒集宋本重刊,以十行本为主,并广校唐石经等古本,撰《校勘记》附于诸经卷末,号为善本,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本子,素来为世人所看重。 史价值编辑 《十三经注疏》:华夏文明的核心典籍 在现代社会中,华夏文明是绵延数千年的一大文明体系,拥有难以数计的古代典籍。但不可否认的是,“十三经”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资料库,是其中的核心部分。如果我们将浩瀚的中华典籍比作一朵朵璀璨夺目的花儿,那么,可以说,“十三经”就是它们最重要的母树。在悠久的中华文明进程中,“十三经”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长期根植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社会生活观念中。 “十三经”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概括来说,它们是研究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史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又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从古代经书中也可以看到不同学派的相互影响,而且,经学作为中国思想文化的主干对于民族凝聚和文化认同,始终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主导作用。当然,“十三经”虽然阅历千古,凝结着无数前人的经验

评分

希望你能越做越好,成长有你有我大家一起来,很好的宝贝。

评分

包装看上去很普通,就是一个袋子,但是京东的快递运输比较小心,所以到手时还是没有问题,全新,正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