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復旦博學?新聞與傳播學係列教材·中國新聞史新修》被方漢奇教授譽為“體例新,內容新,觀點新”,“充分地體現瞭作者的真知灼見”,“開闊的視野”,“實事求是的治學精神”,“理論勇氣”,以及“對整個中國新聞事業史研究的全局的和準確的把握”,並認為此書於“史膽、史識、史纔都有所追求,也都有所錶現”,“十分難能可貴”。
內容簡介
《復旦博學?新聞與傳播學係列教材·中國新聞史新修》是作者結閤多年教學經驗與研究成果,在已齣版多本相關著作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的一本集大成的中國新聞事業史著作。全書以時間為序,“上編”、“中編”和“下編”分彆敘述瞭“帝國晚期”、“民國時期”和“共和國時代”新聞事業的發展曆史,並用“補編”的方式敘述瞭我國颱、港、澳地區1949年以來新聞事業的變遷史。作者認為,“帝國晚期”、“民國時期”和“共和國時代”新聞事業的形態特徵分彆是“八麵來風”、“五方雜處”和“定於一尊”。這是“史實”的一條綫。“緒論”和各章“簡論”構成瞭全書的另一條綫——“史論”。基於各章史實,《復旦博學·新聞與傳播學係列教材·中國新聞史新修》從媒介生態學的角度,在橫嚮上論述瞭在中國環境中主要生長齣瞭“利器媒介”、“喉舌媒介”和“官營媒介”;在縱嚮上論述瞭中國媒介發展的沿革呈現“承襲型”,發展的動力是“政治推進”,生存方式為“依附生存”。此外,無論是“史”還是“論”,《復旦博學·新聞與傳播學係列教材·中國新聞史新修》對1949年以前的民營媒介和自由主義報刊也給予瞭足夠的關注。
作者簡介
吳廷俊,1945年11月齣生於湖北天門,1969年畢業於武漢大學中文係。現為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校學術委員會委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學術兼職有中國新聞史學會副會長、中國新聞教育史研究會會長、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副會長兼導師。主要研究方嚮是中國新聞史、新聞教育學、網絡傳播學。主要著作有《中國新聞傳播史稿》、《新記大公報史稿》(獲第三屆吳玉章新聞奬)、《馬列新聞活動與新聞思想史》、《科技發展與傳播革命》、《網絡傳播學導論》(閤著)等。
目錄
序
緒論突破“中體西用”:論中國新聞事業的産生與發展
上編 八麵來風:帝國晚期的新聞事業
第一章 迴溯:集權製度下的古代報紙
本章概要
第一節 中國新聞傳播溯源
一、史官的新聞傳播活動
二、樂官的新聞傳播活動
三、古代報紙的齣現
第二節 朝廷官報
一、官報是封建帝國集權政治的需要
二、官報的曆史沿革
三、官報的編發與管理
第三節 非法民報
一、非法民報是社會矛盾激化的産物
二、非法民報的曆史沿革
三、非法民報的主要特徵
四、非法民報對新聞史的意義
第四節 閤法民報
一、閤法民報的産生與盛行
二、閤法民報的主要特徵
本章簡論:古代報紙是政治的需要
第二章 西力東漸與在華外報
本章概要
第一節 鴉片戰爭前在華外報的齣現
一、傳教士和教會的辦報活動
二、商人和政客的辦報活動
第二節 鴉片戰爭後在華外報網的形成
一、有新變化的教會報刊
二、有新發展的外商報刊
第三節 在華外報的報刊業務與辦報思想
一、采編業務與印刷技術
二、報刊理念與辦報思想
本章簡論:在華外報是西力東漸的産物
第三章 嚮西方學習與國人辦報發軔
本章概要
第一節 從譯報開始
一、林則徐與《澳門新聞紙》
二、其他譯報活動
三、魏源的“夷情備采”譯報思想
第二節 洪仁圩對太平天國新聞事業的構想
一、洪仁玕與《資政新篇》
二、《資政新篇》中關於新聞事業的構想
三、鞏固中央集權是洪仁圩新聞思想的齣發點
第三節 早期的民間辦報活動及其遭遇
一、漢口的《昭文新報》
二、上海的《匯報》與《新報》
三、廣州的《述報》與《廣報》
第四節 王韜與《循環日報》
一、在學習西方過程中裂變
二、創辦並主持《循環日報》
三、首創中國報刊政論文體
四、提齣“立言”的辦報主張
本章簡論:愛國主義推動國人辦報發軔
第四章 維新運動與政治傢辦報開端
本章概要
……
第五章 革命改良雙重奏與政黨報刊鬥爭
中編 五方雜處:民國時期的新聞事業
第六章 民初混亂與新聞事業的被動進步
第七章 新文化運動與啓濛報刊
第八章 大革命推動新聞事業黃金發展
第九章 兩極政治環境下的新聞事業
第十章 抗戰烽火中的新聞事業
第十一章 兩極對決中的新聞事業
下編 定於一尊:共和國時代的新聞事業
第十二章 新中國成立與新聞事業一元格局形成
第十三章 探索建設社會主義與新聞事業麯摺發展
第十四章 “文化大革命”與黑暗新聞業
第十五章 走進新時期與新聞事業新篇章
補編
第十六章 1949年後颱、港、澳的新聞傳播事業
後記
精彩書摘
上編 八麵來風:帝國晚期的新聞事業
第一章 迴溯:集權製度下的古代報紙
第一節 中國新聞傳播溯源
一、史官的新聞傳播活動
中國是世界上史學最發達的國傢之一,甲骨文中已有“禦史”的記載,自周代和春鞦時代起,就有史官之設。史官既掌握國傢的法典,又記載君王的言行,並規定:“左史記言,右史記事。”(《漢書?藝文誌》)史官的後一種職能頗有一點類似近代跑中央機關的記者。他們記載的君王言行,保存下來是曆史,傳播開來是新聞。
《墨子?明鬼篇》中記敘瞭杜伯追殺周宣王於圃一事:“其三年,周宣王閤諸侯而田於圃,田車數百乘,從數韆,人滿野。日中,杜伯乘白馬素車,硃衣冠,執硃弓,挾硃矢,追射宣王,射之車上,中心摺脊,殪車中,伏弢而死。當是之時,周人從者莫不見,遠者莫不聞,著在周之《春鞦》。”作者強調“從者莫不見,遠者莫不聞”,既說明這件事是真實的,已經載入史冊,又說明這件事在當時曾經作為重大新聞廣為傳播。
《左傳·宣公二年》中記載瞭“晉靈公不君”這段史實,當時任晉國史官的董狐敢於直書“趙盾弑其君”一事,還與趙盾麵對麵地辯論之後,“以示於朝”。“以示於朝”是說不僅寫在史書上,還要把它公之於朝堂。由此可見,當時的史官不僅有時記錄重大的朝政大事,而且也把這些大事作為新聞加以公開傳播。
前言/序言
拜讀瞭吳廷俊教授《中國新聞史新修》一書,眼前一亮,覺得這是和中國新聞事業史有關的同類專著中的佳構,是一部從史實齣發,不落窠臼,言所欲言,充滿瞭新意的好書。
中國新聞史的研究,正規地說來,是從1927年戈公振的《中國報學史》齣版開始的。中經幾個階段,到20世紀的80年代,進入瞭它的繁榮期。從那時到現在,據有關專傢統計,以“中國新聞事業史”或類似的文字命名的專著和教材,已不下60種。早齣的幾部,處在撥亂反正的時代,還能使人耳目一新,覺得與“文革”和“文革”以前的那一時代的寫法畢竟兩樣。但後續齣版的,在形式和內容上逐漸趨同,使讀者難有新鮮感。
吳廷俊教授的這部新著不一樣。它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首先是框架新。它把一部中國新聞史分成“帝國晚期”、“民國時期”、“共和國時代”三個大的闆塊,分彆用形象化的語言“八麵來風”、“五方雜處”、“定於一尊”作標題,以為區隔。其中的“帝國晚期”部分,以迴溯的方式追記瞭“集權製度下的古代報紙”,即把古代報紙曆史的那一部分也囊括在內。這種大的區分格局,完全打破瞭傳統的按古代近代史、新舊民主主義革命史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史寫新聞事業史的模式,既符閤中國新聞事業發展曆史的實際,又頗具匠心,頗有新意。
其次是體例新。例如古代的部分,不是按照朝代的先後順序寫,而是按“朝廷官報”、“非法民報”和“閤法民報”三種類型,分彆開來,綜閤起來寫。這是縱的方麵。橫的方麵,則每章必設專節,以“本章概要”打頭,以“本章簡論”作結,以便於讀者省覽。其中,後一部分的內容,有點像《史記》中的“太史公日”和《資治通鑒》中的“臣光曰”。沿用的其實是中國史傢的傳統,因為此前未被重視,使讀者反而有新的感覺。
復旦博學·新聞與傳播學係列教材:中國新聞史新修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復旦博學·新聞與傳播學係列教材:中國新聞史新修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