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2月4日生於大阪府大阪市生野區,日本著名作傢。先後畢業於大阪市立小路小學校、大阪市立東生野中學校、大阪府立阪南高等學校、大阪府立大學(工學係電氣工程專業)。在大學就學期間曾任學校射箭部的隊長。畢業後作為日本電裝株式會社(DENSO CORPORATION,為世界著名汽車零部件生産廠傢)的技術人員一邊工作,一邊創作推理小說。1985年以校園青春推理小說《放學後》(放課後)獲第31屆江戶川亂步奬正式齣道。以27歲的年輕年齡獲得大奬,令其創作信心大增,遂毅然辭職奔赴東京,開始瞭自己的職業作傢的道路。
1998年以《秘密》獲第52屆日本推理作傢協會奬(長篇部門),並改編成同名電影,由廣末涼子和小林薰主演。1999年推齣時序跨越十九年,細膩描寫主角與周遭人物的犯罪小說《白夜行》之後,風格越見圓熟,作品質地進入瞭全新的境界。2006年以《嫌疑人X的獻身》(容疑者Xの獻身)橫掃日本推理小說三大排行榜——“這本推理小說瞭不起!”、“周刊文春推理小說BEST10”、“本格推理小說 BEST10”,並同時拿下第6屆本格推理小說大奬(小說部門)和代錶日本通俗小說最高榮譽的直木奬(第134屆),贏得瞭無上榮譽。在此之前,曾以《秘密》、《白夜行》、描寫不見容於社會的戀情的《單戀》(片思い)、描寫受刑人與傢屬和受害人傢屬關係的《信》(手紙)、《幻夜》(《白夜行》的姊妹篇)五度入圍直木奬候補作,但最終都落選瞭。這次以《嫌疑犯X的獻身》獲奬,幫助他摘下瞭“最為直木奬所厭棄的男人”的帽子,一掃無邊晦氣而代之以燦燦金邊。其他重要作品還有《超·殺人事件》、《紅色手指》(赤い指)等。
作品風格廣泛而多變,但都不脫寫實範疇,這讓他的小說往往比彆人的作品多瞭一分可信性。早期小說多半鎖定在精巧的謎團上,近期作品則關注到人的內心,緻力發掘人生活的無奈與希望。齣身於理工科係的背景也讓他特彆容易駕馭科技為主的題材,像是涉及腦科學的《宿命》,以及以湯川學為主角的“伽利略係列”(《偵探伽利略》、《預知夢》、《嫌疑犯X的獻身》、《聖女的救濟》和《伽利略的苦惱》)。而對於社會問題持續的關注,也讓東野圭吾創作齣試探日本升學教育問題的《湖邊凶殺案》,以及探討犯罪被害人和加害人傢族問題的《信》等書。自從《嫌疑犯X的獻身》獲得各種奬項之後,東野圭吾站上前人所未達的高峰,創作瞭日本推理文壇近年來難得一見的奇跡。
東野圭吾寫得最暢快的五篇小說。
事關科學,更關於人性。
幽微的人際關係,道德掙紮。科學的分歧論爭。
且看神探湯川學如何解決他周遭各式各樣的苦惱案件。
“人心也是一種科學,而且極為深奧。”連湯川學教授都煩惱的五個謎案。
墜樓 是跳樓自殺還是他殺?
操縱 無預警發生的火災,恩師長子為何死於非命?
密室 密閉房間裏房客神秘消失,封閉的密室泄露不單純的案情……
指示 當科學遇上探測學,怎樣看穿真相?
擾亂 如何不遇到被害人就緻人於死?
##這本書不同於另外一本伽利略,湯川學的搭檔改為瞭內海熏,反倒是草薙那貨變得麵目可憎起來。電視劇裏的內海熏是誰演的來著,有點兒莽撞和傻天真,但是事實上書中的內海熏相當的有見地,完全不是小白的樣子。她目光犀利,看事情的角度與眾不同,關注細節,和湯川是絕配。。。在...
評分 評分##算起來,從1996年11月的第一作《燃燒》(短篇,初載於《ALL讀物》雜誌,後收入《偵探伽利略》一書)到2008年10月的最新作《指示》(短篇,破天荒地未載於任何雜誌而直接收入《伽利略的苦惱》一書),東野圭吾筆下最富盛名的“伽利略係列”已經陪伴瞭廣大“東飯”們整整十二年。...
評分##標準的日劇格局,第一集加長,最後一個案子最復雜,兩話。不過在推理方麵有些耍賴,比較很多都是超脫於綫索之外的高科技;還有就是薰在開始的時候還有女性的直覺力量,到瞭後來反而沒瞭,算是個敗筆。
評分從嫌疑人到聖女再到這本,感覺東野越來越馬虎瞭嘛。現在就看瞭前2個案子,第二個案子貌似就是SP那個,不過人物不大對嘛,書裏湯川是凶手的學生,電視劇裏沒有,感覺SP相比之下拍得不好。 這本書如果拍第二部應該不夠吧,東野怎麼也得再寫幾篇。不過他可以慢慢寫福山和小柴明年...
評分 評分 評分##東野叔的作品怎麼讀怎麼順,真不愧是學一個專業的,整個氣場都很閤。但也正因為如此,纔對小說中“炫耀科技知識”的詭計多少有些不以為然吧。
評分##如果說聖女的救濟裏內海的齣場是為瞭凸顯女性特有的直覺對案件偵破所起的作用,而草薙則是從感情的迷霧裏瞄到瞭事情的真相,兩人各自擔綱起不同的部分的話,那麼在伽利略的苦惱一書裏內海和草薙的角色真的有些重復瞭。還是比較喜歡偵探+助手的模式而不是鏘鏘三人行,既然沒有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